人说山西好风光之一走太行

南山寺,规模宏大,石雕堪称一绝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4 18:53:00 +0800 CST  
寺庙随山势起伏,分上中下三层,错落有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寺庙,称道之处是石刻,极近雕刻之能事。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4 18:57:00 +0800 CST  
南山寺现存建筑石刻大多为元朝清朝重建所留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4 19:02:00 +0800 CST  
五台高峰都在2500米以上,登台远眺,一片清凉,可以遗忘整个世界……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4 19:05:00 +0800 CST  
五台山开发过度,显然不是我的菜,寒冷异常,滴水成冰。继续跑路,向大同,长城方向走。不到长城非好汉……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4 19:09:00 +0800 CST  
翻过五台山,接近大同地方,视野开阔,感觉似乎到了黄土高原,夜宿荒废窑洞,烧了炕,期待温暖的梦。
傍晚出去走走,夜色晚霞其实很美,看情形,继续走下去,也许哪一天能看到长河落日圆……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5 19:08:00 +0800 CST  
风景在眼前,苦在脚下,美好在心田!一路行来风餐露宿,爬山涉水,已近深秋,太行山天气寒冷。何以慰籍旅途的劳累?唯有温暖的被窝和热乎乎的可口饭菜。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5 19:19:00 +0800 CST  
秋天的田野,庄稼地里有许多晒干的秸秆,有玉米杆,高粱杆,小米杆等。这些可是保暖的好东西,抱一捆黄里透青的秸秆放在帐篷与地面之间,铺上厚厚一层,隔湿保暖。伴秸秆的淡淡清香入睡,岂不甚好?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5 20:07:00 +0800 CST  
在我老家,小麦的海洋,金黄而白亮的麦秸自然是最简单的保暖材料。在产水稻的地方,当然是柔软的稻草……
想起一件往事,与温暖与麦秸秆有关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5 20:13:00 +0800 CST  
《麦秸秆的温暖》
那是大约七八年前的冬天,在河南的一个山村,我隐居的地方。我的邻居是一个放牛老汉,70多岁,黑红脸堂,高高的个子,高颌骨,满肚子历史故事,年轻时是村里的会计。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5 20:18:00 +0800 CST  
他喜欢文化,与我相谈甚欢,晚上我去他那里烤火,聊天,兴起时,他会唱起京剧……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5 20:21:00 +0800 CST  
那天晚上,他如往常一样,吃完饭,喂完猪,靠在椅子上,抹一抹嘴,点上长烟袋,开始讲故事。他讲起自己喜欢的薛仁贵征东,我却不感兴趣,但只好耐心听下去,在椅子上转来转去。老人讲到精彩处,十分高兴。过了一会,老汉笑眯眯的说,“小郭啊,你不感兴趣哈”。我笑着说“伯,我更喜欢听你们当地的掌故,轶事”。老汉哈哈一笑,在椅子上敲敲烟嘴说“中,你不是喜欢中医的故事,我这里有一个”。我顿生来了兴致,把椅子搬近些,坐正了,侧耳倾听。老汉笑着指我一下说,“这孩啊!”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5 20:38:00 +0800 CST  
老汉拨拨火盆,跷起二郎腿,重新装满烟嘴,开始讲起往事,红红的火光在他红脸上闪烁,我陷入久远的年代……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6 10:18:00 +0800 CST  
老汉从他姥爷那里听到这个轶事,姥爷的亲家是一个老中医,应该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的事情。
老中医每年到平蕃置办药材(平蕃大概指山外平原地区,蕃类似于番薯,外来之意)。有一年,他带着伙计赶路,大路上迎面走来一队出殡的队伍。老中医和伙计让在大路一旁,等棺材和哭哭啼啼的人群过去。棺材刚过去,老中医看了看叹了几次气,又摇头。伙计看的莫名其妙,问道“掌柜,怎么了”掌柜朗声道“可怜啊,人没有死,就要被埋了”。“啊”伙计张口结舌。披麻戴孝的人们恨恨望望他们,没有理会,埋头继续前进。然而有一个青年直起头,停住了。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6 10:35:00 +0800 CST  
青年匆忙走过来,上下打量老中医,郑重问道“先生,我没有听错的话,老人家刚才说人没有死?”老中医坚定地说“是啊”。青年身子一振,颤声说“我看着妹妹气绝身亡的啊?”老中医哼了一声,转身就要走,那青年上前一步抓住衣襟“先生留步”。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6 10:44:00 +0800 CST  
青年回头看了一眼渐行渐远的棺材和人群,犹豫不决,说“这棺材不兴再抬回去啊!”(兴,方言,即适合,不兴即不适宜)。老中医一拂袖,回道“那人没有死就兴埋了?”青年眼光一闪,转身狂奔到棺材前面,拦住去路……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6 10:50:00 +0800 CST  
阻拦送殡的队伍,不被骂才怪。然而没有,因为小伙是死者的哥哥,正儿八经的娘家人。在农村,娘家人对死者的丧葬过程细节有决定权。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6 18:26:00 +0800 CST  
于是死者被迅速开棺,人们全围了上来,老先生被请到前面,小伙急切盯着老中医问,妹妹有没有救。老先生专注地看看死者,老汉讲到这里突然打住,卖起关子。“郭啊,老先生号了一个地方,你猜是哪里”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6 18:40:00 +0800 CST  
“我猜是脚后跟上面”我思索片刻答道。老汉笑了,说“原来你知道啊,我不用讲了”。我解释说,“不知道啊,最近看书上有提到那里可以候生死”(太溪候肾气,肾气绝没有办法了)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6 18:48:00 +0800 CST  
老中医说人还有救,大家火速把病人抬回家里。此刻病人身体已冷,没有呼吸,但老中医镇定自若,吩咐大伙迅速背来许多干麦秸铺在堂屋,足有尺把厚。然后麦秸上铺了好几条厚新花被子,将病人放置上去。村里找来好几个青壮年妇女,各个脱去了外衣,只留内衣,病人也是如此。吩咐这几个妇女有的抱住病人腿,有的贴着病人前胸后背,一边暖,一遍搓病人的皮肤。然后上面再盖上几个新花被子,掩上房门。众人聚在院子里听动静,青年在庭院里不停走来走去,老中医在偏房桌旁坐定,座子上放了茶水,热气升腾,他捋着胡须,表情凝重。

楼主 zerro501  发布于 2018-10-16 19:08:00 +0800 CST  

楼主:zerro501

字数:7821

发表时间:2018-09-25 18: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12 11:51:26 +0800 CST

评论数:26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