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神域】第五十六期 谈谈超极本 E3V5测评 Intel 750 测评



各位卡基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硬件神域》周刊又和各位吧友见面了!
------------------------------------------------------------------------------------
本次周刊是《硬件神域》(原《显卡吧周刊》)第五十六期,由《硬件神域》编辑部(原显卡吧文化宣传部、文编组)制作,感谢大家对我们一直的厚爱!

【关于我们】

硬件贴吧文化联合(即《硬件神域》编辑部,下称CCU)前身为“显卡吧文化宣传部”(2014.8--2015.8)、“显卡吧文编组(周刊组)”(2015.8--2015.10),2015年10月起为显卡吧吧友非官方组织,负责制作《硬件神域》周刊,将继续为卡吧出品周刊及其衍生作品。


【更名声明】

《显卡吧周刊》自2014年8月创刊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为各位卡基奉献了55期周刊,包括500多篇原创硬件相关的资讯和评测,总计三十多万字,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由我们的成员原创并亲自写就,没有和任何商业机构合作。今天,我们的周刊正式改名为《硬件神域》。当然,我们没有解散,只是不再是显卡吧的官方组织,并不再直属于显卡吧吧务组。今后我们还将会一如既往地为大家带来第一手的科技资讯和客观独到的硬件评测,并在电脑吧、组装电脑吧和配置吧同步发刊。没有卡基们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请允许《硬件神域》编辑部再一次感谢各位卡基对我们长久以来的支持!

------------------------------------------------------------------------------------
2014-2015 贴吧硬件文化联合,保留所有权利。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5:00 +0800 CST  
视野丨科技资讯
作者:星期⑧的眼涙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5:00 +0800 CST  
新锐丨技术解析
作者:星期⑧的眼涙
被遗忘的可怜人——Broadwell
相比支撑近两代时间的Haswell,大家还津津乐道,而新发布的Skylake系列和100系芯片组主板,已经陆陆续续被广大玩家们开始搬上了家用电脑。那,Broadwell呢?英特尔14nm工艺的“难产”导致它延期上市,而紧随其来的Skylake又断了它的“活路”。它生不逢时,但它是弱鸡吗?Broadwell上,又有什么优秀的功能值得我们称道呢?

一、低TDP的秘密——全新的14nm工艺
目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Broadwell桌面产品有i5-5675C、i7-5775C两款,它们的TDP都在了65W这个级别。介于Haswell平台i5系列(84W)与i3系列(54W)之间,不过这里笔者估计它的表现应该更接近于i5的水平。
这自然得益于“难产”已久的14nm工艺,更先进的工艺带来了更低的发热表现。更低的功耗、更低的发热可以帮助其降低对散热的需求,更有利于在低功耗、小体积的PC中使用。在处理器计算性能普遍过剩、工艺水平提升越来越难的现在,如何控制能耗比成了产业关注的一个焦点。ARM依靠其先天优势带来了低功耗的表现,已经在移动领域中闯出了一片天地,据悉ARM将会继续进军PC和服务器领域,面对威胁,新工艺的领头羊英特尔通过不断的更新工艺来降低功耗。

二、后缀“C”的由来——“Crystalwell”eDRAM模块


这是一张Broadwell处理器的开盖图片。除了常规的处理器晶片外,我们发现Broadwell处理器更多了一个小的晶片(即图片中的红框部分)。这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上这也是两款后缀为“C”的桌面LGA1150接口的Braodwell处理器后缀的由来,这个多出来的小部分官方为其取的代号为“Crystalwell”,是一块大小为128M的eDRAM高速缓存。
那么它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主要有两个用处。
1.作为核芯显卡的显存。众所周知,核芯显卡的显存依靠内存共享,eDRAM的带宽比双通道DDR3高出50%以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核芯显卡与内存之间的交换延迟。从而增强核芯显卡的性能表现。
2.作为处理器的四级缓存。在三级缓存之外,得益于直接板载于处理器上的“先天优势”,它可以作为处理器的额外四级缓存,在CPU大量调用数据时,让CPU绕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读取必要的数据,从而提高CPU的计算效率。

三、看起来是当时最强的核芯显卡——Iris Pro 6200
核芯显卡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性能羸弱的东西,用途更多的时候在对性能要求不大的普通文字办公环境或各类HTPC、超mini电脑等设备中,提供一个“亮机”的东西。但这一次不同,它使用了共计48个改进后的EU单元,型号均为英特尔最顶级的GT3e。相比之下,HD4600仅有20个第七代EU单元。还是按照上面一点所说,Broadwell拥有其余处理器所没有的板载的eDRAM缓存,可以进一步提高核芯显卡的表现。这也使得Iris Pro 6200性能暴涨,如果根据(前)显卡吧文编组整理的天梯图来看,其性能已经可以接近GT740的水平。
不过目前已经被新一代Skylake移动平台的核芯显卡打败。
此外,英特尔还在进行一项名为“GamePlay”的应用优化,它类似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为核芯显卡进行优化,达到运行游戏最佳设置。
这意味着,核芯显卡的游戏性能将会有所提升,另外它同时也支持各类图形API,虚拟内存等技术,其性能甚至已经可以取代部分入门级独立显卡。近年来,核芯显卡性能提升不小,颇有彻底取代入门级独立显卡的趋势。

然而终究还是要交给市场来说话。据悉,由于“Crstalwell”的造价偏高,导致Broadwell整个产品的价格都比较高,笔者上淘宝搜索了一下i7-5775C的价格,发现其价格较低的散片价格都在2400元左右,盒装价格更是高达2700-2800元。价格几乎与新上市的全新架构的i7-6700K持平。
但是它的性能表现又并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由于频率不高,超频性能同样不佳,在各类常规测试其性能表现不如i7-4790K,仅在需要大量、零碎地读写内存的操作(如压缩文件)时,由于其128M的eDRAM缓存,表现具有优势。但日常使用上并不及4790K这类Haswell的高端产品,且其售价更贵,更显得毫无竞争力。唯一令人称赞的,估计就是那颗最强的核显了吧。
不过,Broadwell系列并不仅限于这两款产品,反响不错的Core M系列也隶属于Brodwell,凭借高性能和5W的超低功耗,得到了不少超极本、平板电脑厂商的青睐。也算是争了一口气。
Broadwell是一款生不逢时的产品,即便它在正确的时候上了市,它的市场反响也并不一定好。 除了那颗最强核显,在它的身上几乎找不到令消费者掏腰包的理由。恰恰它又诞生在了错误的时候,在上一代产品降价后的谢幕表演和新一代产品的强势上市的夹缝中难以生存。毫无竞争力的它,最终还是将被遗忘在处理器发展史中。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6:00 +0800 CST  
应用丨实用技术


SUVEN教你从头DIY一台自己的电脑③(GPU)


纵观硬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GPU是玩家们最喜欢谈的一个内容了
(因此X卡吧和AMX吧以及英伟X吧火热的很 雾)
而我们本期就来谈谈GPU的选购


首先,选购显卡同样要明确目的
如果只是为了买台办公电脑,980TI和HD 530(6700K的集成显卡)并不会有多大区别
如果是玩网游980TI依然不会跟750TI有多大区别(可以在大三亿上炫耀帧数
如果是有时玩玩单机,经常玩网游,960也不会比980TI差
如果是做C4D/MAYA等专业软件的,980TI同样不如丽台中高段型号
所以选购显卡也是得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后,再做选择
于是乎,如果你要办公用,那就跳过这个,继续选购其他的吧
如果你要玩游戏,赶紧买买买


其次,就是显卡的预算应该占预算的1/3
加上CPU就已经用掉7/12了
剩下的5/12就可以让我们很好的选择其他的配件


第三,品牌问题
显卡有两大阵营——ATI(AMD旗下显卡品牌) VS NVIDA
ATI


NVIDIA


玩游戏实际对比起来,区别不是很大,
但真要比起来,同样的旗舰,AMD跑分更高,NVIDA的效果更好
同价位,AMD的性能强于NVIDA
所以无论你选什么,都没差多少
至于功耗问题,AMD新一代跟NVIDA比起来没高多少
一天的电费也不会贵几块,所以放心使用


还有一个问题牵扯到AMD和NVIDA
那边是双A组合和NI组合的问题
有人说AMD的CPU和显卡搭配起来效果更强,
但实际上差别不大,所以选牌子不必顾虑CPU的品牌




品牌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一线品牌的做工的确是比二线要强
但如果你买的是公版,那就不如买二线了
如果你准备继续艹一艹,那么一线的做工能让你的显卡有更高的稳定性


还有最后的一个问题就是型号问题
在AMD的HD、R200/300系列以及NVIDA的GTX900/700/600
很多人都犯迷糊(卧槽,这一堆的型号是什么鬼)
我个人认为,买显卡还是买新的好(在本期而言,R300和GTX900系列属于新型号)
尽管便宜的旧型号性能更强,但越到以后,驱动优化便越不给力


另外,如果你准备安装Windows10,那么我推荐你买NVIDA的显卡
尽管AMD在DX11上的优化很强,但在DX12上的确坑了



欢迎收看下一期 SUVEN教你从头DIY一台自己的电脑④(主板)


用心创作,用心分享,感谢您的观看。



作者:@554089625(SUVEN)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6:00 +0800 CST  
主流超极本点评
@穿越的战神
年底主流超极本评价2015年已经步入了最后的两个月,在这特别的时刻,许多厂商的产品都集中发布,而超极本的发布尤为频繁。Windows10的发布,使得逐渐衰颓的PC行业重新点燃了希望。
除了游戏类PC借助潜力巨大的游戏市场强力推进PC的发展外。超极本自然也不甘落后,希望搭上Windows10的顺风车,同时超极本领域也成为了设计能力与制造能力展示的绝佳平台。
今年的超极本市场将极其精彩,可以说是争奇斗艳百花盛开。这里我想介绍几款Windows系统的超极本。
在此之前我先来解答一个其实很简单但却有很常见的问题。那就是:超极本的配置那么坑,我买来干嘛?这是典型的唯配置论。唯配置论的人往往只关注到性能之类的东西。这种情结无论在游戏本玩家还是在台式机玩家上都比较普遍的存在。
但事实上,超极本也好,游戏本也好,台式机也好,三者都处于不同的定位,并无所谓高下之分。在笔者看来,台式机属于完全侧重于性能的存在,便携性则很低。游戏本则属于两者兼备的存在。而超极本则属于完全侧重于便携性的存在,这又是一个极端。超极本对于重视性能的游戏玩家而言当然无吸引力可言,但事实上,超极本的存在价值也是不可否认的。而在讨论超极本的话题中也希望各位少拿性能说事,性能比较的确必不可少,但笔者讨厌带有感情色彩的对比,许多人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学术上的研讨而仅仅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满足。
这种现象在游戏本的讨论中也常常出现。我的想法是:首先对于自己不甚了解的事物不要妄下断言,首先性能上未必是某些人所说的所谓“完爆”,“碾压”。就算事实如此也无法说明什么。因为我先前已经说了,三者定位不同,互有优劣。不要因为自己用不上笔记本的便携性而否定便携性的存在意义,也不要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看似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实际却是自欺欺人。


下面我们来谈谈几个产品:
Surface Pro 4,这是Surface Pro系列的第四代产品。

Surface Pro最初以平板的身份登场,而在三次的变化中,Surface Pro越来越像一款超极本。而这类模糊不清的产品也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呼:二合一产品。Surface Pro 4名副其实,在接上键盘后便可以当作一台超极本来使用,在卸下键盘后便又化作了平板。它的竞争对手也并非iPad这款平板,而是MacBook Air。Surface Pro 4与Surface Pro 3的发布间隔了将近一年半,如此之长的时间,我们不得不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Surface Pro 4究竟有多大变化?1.压感笔从256级升级到了1024级。这也达到了专业画板所需的压感级别。毫无疑问,Surface Pro 4所提供的绘画效果将比Surface Pro 3好得多。Surface Pro 3的256级压感并不逊于Surface Pro 2的1024级压感,而Surface Pro 4又回归了1024级压感,这提升可以预料。2.Skylake低功耗处理器。这一次Surface Pro 4跳过了短命的Broadwell,直接从Haswell来到了Skylake。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功耗下降。而在很多人眼里看似无用的核显性能的提升,在超极本平台却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功耗的下降,对于追求极致轻薄的超极本来说是绝对的好消息。Surface Pro 3乃至之前的Surface都面临着发热量大的困扰。Skylake则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3.再度瘦身。对于超极本而言,如何做得更轻薄,总是个令人感到热血沸腾的话题。因为那是一种极限挑战。Surface Pro 4的厚度从9.1毫米降低到了8.4毫米,重量最低为786g。这个重量与厚度,在超极本界足以称王。哪怕是以轻薄为傲的MacBook也不得不甘拜下风。疑虑:起价过高?最低配的存在价值就是加钱?Surface Pro 4的最低配价格是6688元,而反观Surface Pro 3最低配的首发价,只需要5688元。差距足足有1000元。猛的高出了一千元,但事实上配置上并不可观。最低配搭载的是M3处理器,是Core M。得益于Core M的超低功耗,所以最低配的Surface Pro 4采用了无风扇的被动散热设计。但是M3与i5的性能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两者的差距仅仅为700元,我不免觉得起价是否有点过高了。一方面i5版很可能会挤占M3版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过高的起价也不利于Surface Pro的。对于这点,笔者很是怀疑。
XPS15

亮点在于它的性能与轻薄兼顾。超窄边框,这是XPS系列一直以来的亮点。XPS15的继承和发扬也不出所料。4K屏幕。高分辨率屏幕,这几乎是超极本必备的。4K屏幕的笔记本也不少了。然而i7 4720HQ+GTX960M的超极本,放眼世界也只有两款。XPS15与UX501。后者其实饱受诟病,因为那感人的74度降频线,被戏称为降频神器。而XPS15的散热情况尚不知晓。但应该不会比UX501更感人。XPS15的机身最薄处是11mm,重量是1.78kg。这个轻薄程度在超极本当中算是中规中矩了。但是与游戏本相比较则遥遥领先。i7+960M的配置也远远甩开了众多的超极本。毕竟大部分超极本依然采用核显。其它即使是MacBook Pro,SuRFАce Book,尽管搭载了独显,配置相对较高,但依旧无法与之抗衡。XPS15的最大亮点在于它拥有超极本的最强配置,但另一方面,轻薄程度也相当高。
SuRFАce Book号称“终极笔记本”。


SuRFАce Book之所以有胆子给自己冠以这个头衔,百分之九十的原因都是一个黑科技—显卡热拔插。显卡热拔插除了技术上的实力展现外,实际价值也很大。它给了超极本一个兼顾性能与轻薄的简单易行的方案。发布后,SuRFАce Book的赞扬之声瞬间便铺天盖地。我在这里也不多说这台机子有多么多的黑科技。我就说一下我的疑虑。1.显卡热拔插技术的潜力在SuRFАce Book远远没有得到挖掘。最初我以为SuRFАce Book会配备GTX960M级别的显卡。因为那也是目前超极本的极限性能。但是后来有传闻是GTX950M,不过即便如此也不错了。但最后结果仅仅是GT940M,性能仅仅比GTX950M一半多一点的GT940M。我不是针对Sв本身感到遗憾。有人反驳我说,Sв本来就不是定位游戏的,GT940M也够了。的确,我相信这是SuRFАce Book自身的市场定位决定的。但我多少有点遗憾,因为我觉得性能相对较弱的显卡的难以体现出显卡热拔插技术的巨大意义。但至少Sв是个先锋,微软由于自己的市场考虑在今后的Sв上也很可能不会配备GTX级的显卡。但迟早有别的OEM厂商也会掌握该技术,那时候才是显卡热拔插技术的完全展示。2.初代魔咒?事实上,初代产品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都是没底的。SuRFАce Pro系列直到Pro 3才找到了正确道路。而SuRFАce在经历了Windows RT失败的阵痛之后至今仍在摸索着前进,SuRFАce3谈不上成功。
SuRFАce Book作为一款集如此多“黑科技”于一身的终极笔记本,面临的挑战只可能比SuRFАce Pro和SuRFАce更大。而SuRFАce Book引以为傲的显卡热拔插,在实际使用中也已经开始暴露问题了,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所以就我个人的看法,我对这个产品的怀疑,重点还是在于初代的成熟度。


Yoga Pro 4。


Yoga系列一直都以后空翻铰链设计著称,从第一代yoga到yoga pro 4仅仅只有3年。与同时期诞生的SuRFАce Pro一样,yoga也终于成熟了。yoga自诞生以来便饱受诟病,后空翻铰链也常常成为指责的焦点。当然,其中也有许多针对“美帝良心”的品牌嘲讽。yoga pro 4具有360度后空翻铰链,可以在笔记本与平板模式中自如切换。但是yoga的轻薄程度其实是一般的,就超极本而言。重量是1.29kg,厚度是14.9mm。性能上,yoga配备了Skylake。性能相比前代的Core M提升巨大。这样的配置在超极本中也属于主流的配置。但是再和同配置的超极本对比一下,yoga在轻薄程度上明显处于下风。而与同轻薄程度的超极本比较的话,遇见的是XPS15与SuRFАce Book。试想一下,如果yoga pro 4没有后空翻铰链这个独特的设计。你还会选择它吗?轻薄不如SuRFАce Pro 4,性能不如XPS15,SuRFАce Book。但事实就是,后空翻铰链设计为yoga增色许多。,因为该设计。键盘手吅感也应比SuRFАce Pro 4更好。而XPS15则没有这种独特的变形设计。至于SuRFАce Book,看起来的确很美,但成熟度值得观察。而且yoga的售价相比后两者也要便宜不少。所以我认为yoga pro 4终于实现了yoga系列的逆袭。在超极本的激烈角逐中占有一席之地。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6:00 +0800 CST  
精品丨测评
Intel 750 瞬间爆炸!


小编乘着双11,赶紧入手了最强的消费级SSD——Intel 750 (400G)
今天就让我们进入Intel 750酷炫叼炸天的速度吧


首先,从外观入手

外包装上并看不出什么很炫酷的表现

背面写明的Intel 750的数据

拆开后,里面自带了一张驱动碟以及有中文的说明书以及可更改高度的插槽卡

跟我的280X的并排照

看起来还不错

看起来非常的像老黄以前的卡

哦吼吼吼,死宅的荣耀

在光污染下更醉



官方介绍,Intel 750 (1.2TB)读取速度可达2.4GB/s,写入速度达到1.2GB/s
最新的NVME的协议让它的随机量提升翻倍
Intel 750 (400G)的是读取1.9G/s和写入900MB/s
然而不知道为何我的读取这么低




Intel 750与MX100的对比


Intel 750不愧为最强的消费级固态硬盘
但是相比性价比,Intel的价格是MX100的5倍,而速度仅为2-3倍
不适合那些仅仅是为了读取速度快的人,
为了读取速度快,完全可以3-4个500价位的SSD组RAID5


实测在WIN10下的开机仅用4s,其他的因为小编的懒惰,就没有数据给大家了


用心创作,用心分享,感谢您的观看。


作者:@554089625(SUVEN)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7:00 +0800 CST  
【茶茶】E3五代目,E3-1275 V5首发对比测试
作者:@茶茶
E3-1230这个系列的产品对于现在的贴吧基佬来说可谓如雷贯耳,随着1151平台的问世,E3也相应推出了V5系列的产品。不过由于E3火爆的最大原因就是接近I5的价格和接近I7的性能,所以INTEL也坐不住了,现在已经确认E3将只能用于C232芯片组和C236芯片组的主板。也就是说零售的Z170\H170\B150\H110都将不支持E3 V5系列的产品。所以今天的文章将会介绍E3 V5的CPU和与E3 V5 CPU搭配的主板平台。



CPU与搭配主板的产品规格:
首先说一下CPU的规格,E3 V5系列依然是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四核八线程为主,部分产品为四核四线程。不过大家关注的肯定还是1230。型号末尾带5的就是带核芯显卡,核芯显卡与I7、I5相同,都是GT2核心(不过大家应该不会太关心这个才对)。虽然CPU针脚还是1151,与I7完全相同,但是必须用服务器芯片组的主板,务必注意。


目前芯片组规格C236的资料已经比较全面了,而C232的相对比较少。不过我这次拿到的主板正好是C232的,所以现在手上E3 V5的芯片组规格基本都掌握了。


根据我自己的整理E3 V5可用的主板芯片组规格如下。C236就相当于是不能超频的Z170,但是最多可以有8个SATA口。C232就相当于是B150,不过不支持集显输出。其实为什么相当于大家都懂的。
这点必须注意,C232不能输出集显信号,C232不能输出集显信号,C232不能输出集显信号。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7:00 +0800 CST  
CPU本体图赏:
上一张菊花图,菊花上看E3和其他的1151CPU并没有什么两样,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会有外媒能测试100系列零售主板是否可以匹配E3 V5。


PCB也是采用与其他1151 CPU相同的薄化版PCB板。



主板平台简单介绍:
本次测试用到的是技嘉X150-PLUS WS主板。因为E3毕竟是关注性价比的人比较多,所以芯片组自然是用到C232。技嘉为了方便就把这个系列称为X150。由于这张主板基本基于芯片组来设计,所以可以作为“公版”的基准来浏览一下接下来E3 V5大家用到的主板大致是什么规格。由于目前还是工程样板阶段,最终的零售版会有什么变化暂时未知。





CPU底座其实就是标准的1151针脚。


由于X150是不支持集显的,所以主板上集显的供电就直接拔掉了。不知道这样一来E3在功耗上会不会比较有优势。


内存可以支持四根DDR4插槽,不过X150的主板可以支持ECC内存,这是B150所不具备的。


PCI-E插槽采用的则是现在比较典型的布局,显卡插槽在第二根,第五根为X4的插槽,比较适合拿来插PCI-E SSD。其他还有一些PCI-E X1和PCI插槽。


主板的后窗接口比较简单,由于没有显示接口的关系,显得略有些空。


M.2的SSD插槽还是得到保留,采用的是PCI-E 3.0 X4的带宽。


磁盘接口还有6个SATA 3.0和一个SATA-E,这张主板的上的SATA-E应该跟技嘉B150的SATA-E类似,并不能作为SATA接口使用。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7:00 +0800 CST  
CPU性能对比测试:
首先介绍一下测试平台。


由于这次拿到的CPU是E3-1275 V5,所以为了保证对比的有效性,我用I7 4770修改频率,将4770包括睿频在内的频率修改到与E3-1275 V3完全相同。这样可以比较好的对比两代产品的性能差异。因为将4770与E3-1275 V3对比,两者的频率区别在于最高睿频差0.1G,所以通过睿频倍频的修改,两者应该非常相近。


系统情况截图如下,CPU暂时还是ES版,不过已经可以认到是E3了。



系统带宽分析:
1151平台与上一代平台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关于内存和CPU缓存。从测试结果来看,按照B这一阶的内存频率,DDR4内存可以快30%左右。1151 CPU虽然缓存砍掉了2MB,但是L2\L3的带宽都有不小的提升,算是一种补偿


CPU理论性能测试与分析:
CPU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可以测试很多CPU的基本性能。测试中新一代的E3 V5的整数运算能力非常强大,其他部分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CPU性能测试:
主要测试一些常用的CPU测试软件,结合上文的截图,得益于频率微升和架构的微调,E3 V5会比上代产品快5%~10%左右。


CPU渲染测:
测试的是CPU的渲染能力,E3 V5相比于E3 V3性能提升约为10%。


3D物理性能测试:
测试的是3DMARK测试中的物理得分,这些主要与CPU有关,与CPU测试相比,3D物理测试的差距更大,平均达到了15%左右。


独显3D基准测试:
主要是跑一些基准测试软件,测试结果是E3 V5反而小输,略有些奇怪,不过幅度都很小,大约2%~5%左右。


独显3D游戏测试:
主要是跑了一些游戏中自带的基准测试,画质全部采用最高设置,因为是主流级平台,所以4K就不作测试。测试结果同样也是E3 V5反而小输,约5%左右。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8:00 +0800 CST  
整机性能测试:
整机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PCMARK7和PCMARK8,从跑分结果来看两个平台得分差异不大。


磁盘性能测试:
通过测试系统盘的535来简单对比一下两者的SATA接口效率,测试结果上1151平台略微落后1150平台,不过差异很小基本在5%以内。


平台功耗测试:
最后测试平台的功耗,由于没有合适的对比组CPU,这个部分就没有做对比。不过从待机和CPU满载功耗来看,E3 V5的CPU功耗应该并不高。



简单总结:
关于CPU的性能:
从性能上来看,通过CPU频率的微升和架构上的微调,E3 V5系列的CPU确实可以强于E3 V3系列CPU 5%~10%不等,但是在3D游戏等对CPU依赖性不强的测试中,并没有实质的提升。

关于CPU的平台:
这点依然是E3 V5系列最最关键的地方,E3 V5系列CPU必须采用服务器芯片组制造的主板。相应的厂商是会出比较廉价的零售型服务器芯片组主板,用来帮助用户选用E3-1230 V5。

关于CPU的功耗:
由于X150(C232)的主板特性,所以可以完全屏蔽CPU的集显部分,所以E3 V5系列的CPU在X150(C232)主板上应该会有较好的功耗表现。

总的来说,E3-1230是对于广大用户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款产品,毕竟是可以大幅节省开支的“平民法拉利”。由于现在拿到的主板也仅是工程样板阶段,所以E3 V5最关键的一个谜底还是没有揭晓,即整个平台的预算到底需要多少。由于E3 V5必须采用更贵的服务器芯片组主板。是否可以让用户还能在E3五代目上享受到E3之前产品的性价比,这是摆在所有主板厂商面前需要想好的问题。


谢谢欣赏

楼主 星期⑧的眼涙  发布于 2015-11-15 14:28:00 +0800 CST  

楼主:星期⑧的眼涙

字数:10632

发表时间:2015-11-15 22: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20 15:06:47 +0800 CST

评论数:6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