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砖,你有玉吗?

静极思动,开楼评诗词,写的好的,本宝宝绝不吝啬赞美之词,倘若有幸发现问题了,也定然直言不讳。亲们,要过年了,热闹一下,不怕我拍砖的,就把你攒的最好的作品晒过来吧~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4:01:00 +0800 CST  
《霜天晓角》
作者:霜掩枫林
薄云风飏。闲步登画舫。
惹眼初荷尖角,引蜂蝶、依花傍。
听桨。击水响。更有渔舟唱。
对饮亭台歌榭,将进酒、前尘忘。
赏析:心泉泪海
首句“薄云风飏”,风飏薄云也,这一句是大范围环境描写,悠远的画面营造云淡风轻的氛围,同时也确定了这首词的情感基调。还可以想见的是,风不仅飏起了薄云,还飏起了词人薄云般的衣袂,词人儒雅风流的形象跃然纸上。“闲步登画舫”这个“闲”字用的极好,在薄云风飏的环境下,诗人怀着悠闲的心情登上画舫。“惹眼初荷尖角”这一句写的很美,很有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感觉,句中“惹眼”二字用的极好,词人初登画舫定然是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然而词人对其它景色点墨未着,因为“初荷尖角”最是“惹眼”,一下子就吸引了词人全部的注意力,使作者情有独钟。接下来是对“初荷”魅力的侧面描写,“引蜂蝶,依花傍”,初荷的美好不仅吸引了词人,而且早已吸引了许多蜂蝶。“听桨,击水响”陶醉于美景的词人被声音吸引,回过神来。“更有渔歌唱”很美好的声音,配合美好的景色,令人陶醉不已。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下,词人无人作伴,只好“对饮亭台歌榭”,一副悠然自得而又孤单寂寞的模样,很是触动人心。以“将进酒,前尘忘。”结尾,留下悬念,忘了的前尘究竟是什么呢?不得而知。此处是很好的留白,引人遐想,诱人琢磨,令人回味。
下面讲两点不足之处,第一,荷花通常吸引蜻蜓而不是蜜蜂和蝴蝶,此处略微有些违反常理。第二“对饮亭台歌榭”容易让人误解为与人在亭台歌榭里对饮,况且歌榭通常不在水边,在画舫上对歌榭独饮略微有些不恰当。瑕不掩瑜,总体上来说整首词用词精准,构图优美,音韵和谐,情调舒缓,意境深远,余味悠长,是一首集形美、音美、意美、境美与一体的好词。
词人写词大多寄情与景,借景抒情,这首词要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呢?是对“惹眼初荷”的一见钟情吧,那么初荷是不是代表一个人呢?在薄云风飏的美好氛围下,在词人闲步登上画舫的时候,和那个初荷般的女子不期而遇,“惹眼初荷尖角”每一个字都别有用心,“惹眼”是说她引人瞩目,“初”是说她年轻,“荷”是说她美丽纯洁,“尖角”是说她才华出众,“引蜂蝶,依花傍”是说她有魅力,吸引了许多人在她身边。“听桨,击水响”听的是她的桨,她的志向,两个人应该是互为知音,志趣相投。“更有渔歌唱”渔歌唱的是什么呢?是晚,是交谈到很晚,也是相见恨晚。似曾相识所以一见钟情,一见钟情却又相见恨晚。词人怀着深深的遗憾之情,对着亭台歌榭独饮,无限惆怅,“将进酒,前尘忘”是对她说的话吧,虽然是独饮,心中却是和她对饮的,想要告诉她的话应该是“我们应该前生定是有缘的,只不过我们不小心忘了前尘,今生丢了彼此,若有来生,我不会再将今生忘记,一定会及时找到你。”
还记得曹先生写宝玉与黛玉初见时曾说:“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世上许多初遇本不是初遇,而是久别重逢。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4:03:00 +0800 CST  
霜天晓角·初夏杂感
作者:霜掩枫林
云清露重。浅夏横笛弄。
檐角风铃漫舞,梧桐院、花香送。
意动。绵绪笼。也知闲愁冗。
杨柳摇池鱼弋,待月醉、逐绮梦。
漫赏细读
作者:泉海先生
诗词配上纯乐赏读,平添无数意韵。耳边笛声悠悠,琴音袅袅,反复回旋,生出无限缠绵情义,声入耳时字词入心。静默湖水,微起轻澜。
初夏的清晨,云淡风轻,重露盈盈,如美人清泪,檐角廊下,一串风铃,随风漫舞,音调轻灵,院内梧桐花落,散在庭院中,更散在我心中,一地伤情,谁将花香送笔中,是你还是风?意动时情也动,收拢绵绵心绪,我也知道这闲情沉重,奈何心不由己,思绪更不由己。杨柳枝摇,池鱼影动,待美景醉月亦醉我心时,正好入眠,追寻心中旖丽迷幻的梦。
笔下词里,是景是梦?还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故人身影?亦或是单纯的悠然闲情?景物无情人有情,心中愁绪几人懂?独守是珍重,珍重,珍重,珍而重,珍惜爱重。不轻易言于人听,隐入闲词淡墨中。
以上文字写于今年五月二十一日,时隔两个多月,今天再看枫林老师的这首词,又有了新的体会,全词极少出现带有情绪色彩的字眼,我却被带入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中去,沉下心心来静静品读,仿佛能被历历在目的景色描写感染,整个人的情绪跟着作者的情绪在诗词的每一个字里行走。理性的我在想他是怎么做到什么也不说就感染了人的情绪呢?感性的我在思考作者究竟在想什么?他在每一个字里藏了什么心事?带着这两个疑问,我反复的阅读,心里还是没有确定的答案,只有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猜测。
反复品读之后很想说说我个人的浅见,先说第一个问题。我猜测词的起源应该是来自音乐,而好的音乐余音袅袅,绕梁三日,那么同样的,好的词应该暗含深意,余味幽长,让人觉得回味无穷,非要反复的品读才能品出真味。作者整首词极少用带有情绪的字眼,他在用景色替自己说话,用景色替自己表达情绪,用景色把读者带入到一种情景里,让读者感受他的这种情绪。我又接着思考,他是怎么做到让景色替自己说话的呢?景色怎么能说话?怎么能表达情绪?带着这几个问题,我再次沉浸在作者的词里,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品味。“云清”给人淡然幽远的感觉,“露重”给人晶莹剔透而又沉重忧伤的感觉。“浅夏横笛弄”是一首曲子,我反复听了无数遍,这曲子和作者的词很像,没有歌词却仿佛能听到一个深情的恋人在耳边缱绻低语。作者的这首词就是他吹给恋人的笛曲,是浅夏里深情的诉说,这份情很轻也很清,轻的如同云,清的如同浅夏。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4:04:00 +0800 CST  
虽然深情,这情却不忍心浓烈的表达,仿佛害怕灼伤了自己心中所爱之人一样,满含无限疼惜,温柔至极。“檐角风铃漫舞”看到檐角必然看到檐角后的天空,有种很空灵的感觉,“风铃漫舞”很动听很自由也很好看,“梧桐院”经常出现在古诗里,被染上许多感情色彩,这样的院落是很美好的。“花香送”刚才讲梧桐是很美好的树木,而开花的梧桐则更美好。“意动。绵绪笼。也知闲愁冗。”不是景色描写,后面再仔细解读。“杨柳摇池鱼弋”是植物与动物的互动,究竟想表达什么呢?难道说只是单纯的景色描写吗?“待月醉”究竟是月醉还是人醉呢?无疑是人醉,那么究竟是谁醉了呢?“逐绮梦”是什么样的梦呢?
带着种种疑问我再一次反复的品读词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意思,大胆的去揣测作者的内心世界。“云清露重”反复的读,无端就生出一种缘轻情重的感觉,“浅夏横笛弄”这首词是首笛曲,那么必然是吹给作者所爱之人的。“檐角风铃漫舞”这可爱的风铃是不是象征一个天真可爱单纯喜爱自由的女子呢?“梧桐院”梧桐栖凤,梧桐院里是不是有一个凤一般的女子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个凤一样的女子一定很寂寞吧?“花香送”是风把花香送到了作者身边,是缘让作者遇见了这个女子吧?既然是花开时节,想必这个女子还很年轻吧?这个年轻漂亮爱自由的女子却不自由,因为她像风铃被挂在檐角,像凤被锁在梧桐深院里。“意动。绵绪笼。也知闲愁冗。”意动是说爱上了这个不自由的女子了吧?锦绪笼是指收拢不该起的心绪吗?也知闲愁冗是不是想说自己知道爱上这个女子必然会很痛苦呢?“杨柳摇池鱼弋”是植物与动物的互动,是不是象征着作者与这位女子有互动呢?是不是两个人相互喜欢,彼此牵绊着呢?“待月醉、逐绮梦”待月醉,是待作者醉还是待这位女子醉?还是待两人都醉了呢?逐绮梦是谁在逐?是作者还是这个女子?还是两个人共同逐梦呢?这个梦又是个什么样的梦呢?不得而知,也无需知道。至此,我再也无法做出更多揣测。
枫林老师的词,含蓄委婉,意境深远,很难读懂。我不知道自己解析的是否正确,我只知道我用心去学习了,所以收获颇多,一首词解析下来,我差不多已经会背了。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枫林老师的这首词。
霜天晓角·初夏杂感
作者:霜掩枫林
云清露重。浅夏横笛弄。
檐角风铃漫舞,梧桐院、花香送。
意动。绵绪笼。也知闲愁冗。
杨柳摇池鱼弋,待月醉、逐绮梦。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4:06:00 +0800 CST  
南乡一剪梅·往事
作者:李恒生
何事扣心门?雁阵归来未见人。
万水千山难越过,思也黄昏,念也黄昏。
又是雨纷纷,菊伴霜风对玉樽。
泪眼朦胧难自控,醉也销魂,醒也销魂。

赏析:
心泉泪海
题目往事,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往事,是什么往事触动了词人的心呢?"何事扣心门?"是自问,无人可倾诉才自问,营造孤独惆怅之感,顺带引出下文。
"雁阵归来未见人"这一句并未点出季节,更不能证明词人是居住在南方,因为大雁南来北往,对于南方人而言,大雁秋天南归,而对于北方人而言,大雁春天北归,虽然不能点出季节和词人居住的位置,但是已经明确回答了自己的提问,雁阵归来人却没有归来,点题,这首词必然是写相思的,相思的必然是个许久未见的故人。
"万水千山"承上,这个未见到的故人,远在千里之外,"难越过"启下,难越过的是什么呢?结合上一句看,难越过的是未见的人,难越过的是词人自己,万水千山阻隔,那么遥远的距离,人自然是难越过,难相见的。联系下一句看难越过的又是相思之情。万水千山阻隔,就连相思恐怕也难越过,所以"思也黄昏,念也黄昏",思是思念,念也是思念,重叠而有变化的强调,强调什么?强调黄昏时频繁生起的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这里并未提到早晨,词人的思念并非从早到晚,甚至并不浓烈,只是每每总在黄昏时分不由自主的想念故人,相思虽不浓却总难了,很有挥之不去的感觉。偶尔想念一个人很寻常,日日在黄昏时思念则很难得,词人必定是对这位故人有很深的情感。
"又是雨纷纷,菊伴霜风对玉樽"。这个"又是"用的极好,直接连接上下片,再次强调相思之频繁,甚至有一种无奈之感,雨纷纷时相思也纷纷,除却黄昏,下雨之时也是词人最思念故人时。"菊伴霜风"才是点出季节之笔,至此也揭晓了词人居住在南方。菊只有霜风为伴,词人则只和"玉樽"相对,孤独寂寞之感油然而生。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4:08:00 +0800 CST  
又是雨纷纷,又是菊花开的季节,又是霜风寒冷的时候,又是一个人对着玉樽独酌闷酒的时候,看来这相思之情是积攒了若干年的,多年累积的相思很浓烈,浓烈的像多年陈酿的酒,浓烈到词人"泪眼朦胧难自控"是怎样浓烈的感情啊,让词人"难以自控"的"泪眼朦胧"。有时候泪眼朦胧比哗哗的流泪更让人难受。眼泪也罢,相思也罢,都是难忍的,越忍越忍不住,人前必须要忍耐,不能失态,一人独处时则难免要不自觉的流露出来。这一句读来,让人心酸不已。
"醉也销魂,醒也销魂"。最喜欢这一句,相思销魂,无计可消除,无论是醒时还是醉时,相思之情总难了,见也见不着,忘也忘不了,多么伤感,多么无可奈何。即便忍得住泪也忍不了相思,即便喝醉了也解不了相思的愁苦。怎样的一位故人啊,让多情而隐忍的词人如此销魂。醒也销魂,醉也销魂,销君魂者是何人?远隔万水千山,词人独自把相思写作幽词,他的这位故人可知道,有个人为了她,思也黄昏,念也黄昏,醒也销魂,醉也销魂。
整首词简洁凝练,语言流畅,句意连贯,结构完整,情感逐步加深,层层递进,缠绵悱恻,韵味悠长。
我和一位诗友共同品鉴这首词的时候,他提出作者上下片的结句都用了“也”字,是个小问题,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4:09:00 +0800 CST  
古风 中秋感赋一
作者/坐看云起
生怕月儿圆,惆怅又中秋。梁燕已辞归,倦客苦淹留。

西风染霜鬓,孤馆滋旅愁。推枕起徘徊,桂魄空幽幽。

不眠两处同,妻应独倚楼。念此心如绞,零泪湿双眸。

恨无陈年酿,万觞解我忧。何当共剪烛,连宵语不休。
赏析:心泉泪海
"生怕月儿圆,惆怅又中秋。"此句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意,开头领题定调,生怕月儿圆,"生怕"这个词很口语话,平淡朴实有真情,"月儿"圆,为何不用"明月""婵娟""冰轮"之类的词,而是用"月儿"那是因为"月儿"像称呼爱人的名字,含了一抹难以言表的柔情,心中有情,笔调不自觉的就温柔,这"月儿"二字,实在是很动人,"生怕月儿圆"为什么呢?埋下伏笔,设下悬念,接着往下看。"惆怅又中秋"此句略微生涩,不流畅,而且与上句联系不够密切。细品可理解为本就很惆怅,偏偏又到了中秋,于是更加惆怅。两句连起来理解为生怕月儿圆,本来月圆就使人惆怅,又更何况是中秋的月圆,作者每逢月圆倍思亲,更让人惆怅的是中秋之月圆,思亲之情更进一步,比"每逢佳节倍思亲"感情还要浓烈。开篇立意极好,遗憾的是,我始终觉得"惆怅又中秋"有些生涩,不流畅,表达的不够准确。建议改为"生怕月儿圆,那堪又中秋?"如此就有了"每逢月圆倍思亲""更那堪冷落中秋节"的感觉,惆怅之情隐含于文字之间,比直接说出来更好,个见,贸然乱改,还望作者勿怪。
"梁燕已辞归,倦客苦淹留。"秋天,梁上燕子都回去了,我这个疲惫的倦客却苦苦淹留在他乡,作者对梁上燕子都羡慕嫉妒恨,恐怕更羡慕那些可以和家人团圆的人,反衬,表达强烈的思念,归心似箭却无法回家的无奈之情,跃然纸上。

"西风染霜鬓,孤馆滋旅愁。"因为无法回家,倍感孤独,此句描写孤独的状态,"西风染霜鬓"少年人大多爱自由爱流浪爱天涯,饱经风霜的老人最爱的却是家,秋天的风染白了如霜一样的霜鬓,每一个字都包含沧桑与惆怅之情。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4:12:00 +0800 CST  
"孤馆滋旅愁"孤独的旅馆,滋生了旅客的忧愁,或者旅馆里的孤独增加了旅馆的忧愁,怎么理解都行,不知道为什么,我反复读总觉得略显生涩不流畅。后来发现原因在于,这两句对仗,"西风"和"孤馆"都是偏正词语,前一句重点在"风",是词语中的后一个字,下一句重点在"孤",是孤滋旅愁而非馆滋旅愁,重点在词语中的前一个字,所以读着略微有些别扭。风染霜鬓很正常,馆滋旅愁则很别扭。"霜鬓"和"旅愁"对的也别扭,"霜鬓"是形容词加名词,"旅愁"名词加形容词。所以别扭。个见,不一定对。
"推枕起徘徊,桂魄空幽幽。"这两句又递进,睡不着干脆起来了,起来干嘛呢,徘徊,徘徊干嘛呢,想心事,想什么心事呢,下一句再交待,这一句"桂魄空幽幽"写的挺好,既写出了徘徊的环境,又写出了徘徊的心境,很有韵味和意境。"魄"很好,桂之香魄,与作者之魂魄,与明月之冰魄,相互辉映,很诗意,"空幽幽"三个字用的很好,余味无穷。到此处已经一步步,一句句把自己的情感推到最高潮。

作者笔锋一转来了句"不眠两处同,妻应独倚楼。"这就是令作者徘徊的心事啊,以已度人,想着自己孤独,妻子也同样孤独,"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啊!"同"字用的极好,同样的相思,同样的不眠,同样的心情,"妻应独倚楼"这句里面的"应"字用的很好,是一种对夫妻感情的自信与笃定,可见作者与其妻子感情极深,情越深,相思越浓,彼此越牵挂,心心相印,爱意叠加,相思叠加,挂念叠加,孤独叠加,痛苦叠加,自己的苦尚能承受,却无法承受对方也受苦。于是有了下一句"念此心如绞,零泪湿双眸。"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再次把情感推到更高潮,此处很让人动容,作者明显爱妻子胜过爱自己,绝世好男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恨无陈年酿,万觞解我忧。"无奈和忧愁之情都很浓烈,"恨"和"忧"都是高频字,动不动就"恨"就"忧"很夸张很俗气,但是有了足够的情感铺垫,此处用"恨"字用的极好,"万"字用的也极好,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却丝毫不显得做作,为什么呢?因为前面铺垫的情感太浓烈太到位了。
最后笔调又转,无奈的回到对现实的期待中。"何当共剪烛"化用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在此处化用的很自然,紧接着以"连宵语不休"做为结尾,就是想几个晚上不停的和妻子说话的意思,这思念简直太浓了,然而说的什么就不告诉读者了,结尾留白,作者自行想象吧,可能是闲话家长,柴米油盐,也可能是甜言蜜语,蜜语甜言。反正是夫妻之间的私话,不足为外人道也,呵呵呵~
此诗情感真挚,思维流畅,结构完整,应该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4:13:00 +0800 CST  
定风波
作者/自牧
玉露滋濡枫叶红,金风微度桂香浓。
谁道霜天花残尽,休信,且看稚子戏菊丛。

漫品秋光漫品酒,醉后,一川烟树影朦胧。
拽袖西风询去处,回语,踏浪沧海宿苍穹。
赏析:心泉泪海
前两句写秋景,玉露、金风、枫叶、桂香四个景物,玉露用眼睛看,金风则是用身体感知,枫叶是景色,重点在色彩美,桂香是气味,重点在感受,四个景物相得益彰,画面立体丰富不单调。滋濡和微度两个词用的也很好,准确、生动,有细腻的动态美感。玉露、枫叶、金风、桂花,在秋天很具代表性,点出了时间,抓住了季节特点,瞬间把读者代入到秋天去了,迅速使读者融入到词人设定的情景中去。
谁道霜天花残尽,反问,读者自行想象语气,可霸道可傲慢可傲娇可酷酷的问,总之问的特别可爱,休信,转折,这个词牌最难写的地方就在那三处两个字,要么转折要么递进,否则就失了味道,读者自行想象语气,休信,不要相信!可严肃,可傲娇,特好玩儿,呵呵呵~你且看有个天真的孩子正在菊花丛中玩耍。本来景物中融入人物是极好的,但是这句存疑,明明重点在告诉大家还有菊花正盛开,且看,看什么?看人还是看花?怎么从句主语是个孩子,菊丛反而成了地点状语?就像一副画,得突出重点,这重点是孩子还是菊花呢?此处存疑,在解析后面时揭晓答案。另外,据以往作品来看,该词人写词几乎从不出律,这个菊字却出律了,是失误呢?还是刻意为止?还是我判断错误?如果刻意的,足见对菊花的偏爱,也是,霜天,深秋,百花几乎残尽,没得选择,也是无奈,无奈的偏爱,无奈的出律。读者可以试试换个词,看看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琢磨琢磨挺有意思的。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6:23:00 +0800 CST  
漫品是个有意思的词,随意而认真的欣赏才能叫漫品,漫品是一种很享受很舒适很恣意的感觉,经常用来形容对文章、画作、书法等的欣赏,是一种很自在很自然的品味方式。秋光也好,酒也好,都适合漫品,词人真会享受,享受的后果就是会醉,秋光也好,美酒也好,都醉人,更何况丝毫不加防备不加节制的去漫品,不醉才怪呢,醉是递进也是转折,本来享受的好好的,醉后呢,就要伤感了,一川烟树影朦胧,一川很大气,有胸怀的人才能看到壮阔的景色,反过来壮阔风景能开阔人的胸怀,所以建议读者多去旅游,尤其是本身也写诗词的读者,风景能陶冶人的情操,言归正传,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想来是有雾,然而上阕已经写了玉露红叶稚子菊花,分明看的清清楚楚,怎么下阕就有雾了呢?三种可能,第一种,漫品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突然起雾了。第二种,词人喝醉了,醉眼迷蒙,看树也就成了烟树,树影也就朦胧了。第三种,雾眼朦胧,大约是秋光太醉人,酒又松懈了心理防线,心中含情,眸中带泪,看树自然含烟,观影自然朦胧。无论哪一种原因都与醉前景色迥异,形成鲜明对比。



词人本来就自恋,再加上喝醉了,就感觉西风拽着他袖子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啊?这句颇有“只疑松动要来扶”的感觉,读者可以自行想象脑补词人醉后画面,感觉西风在拽他袖子,这醉态实在太可爱了,更可爱的是词人还向风回语,自说自话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回的话也是浪漫可爱,踏浪沧海宿苍穹,看起来潇洒,实际上很落寞,很凄苦,心无归处,沧海里踏浪,苍穹下游荡。


世人多伤春悲秋,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秋景写的美好动人,枫叶经霜而红,桂花迎风香浓,与之类似的,词人是个愈发历经磨难,愈发优秀美好的人,而不是被磨难改变初心,妥协与世俗的人。所以紧接着他就问,谁道霜天花残尽,词人敢于质疑任何人,无论是谁说了不合理的话,他都这个态度去质疑。休信,因为心中有确定的答案,所以才说的这么斩钉截铁,词如其人。紧接着摆出证据,你看,那个孩子在菊花丛中玩耍。说的是花更是人,词人欣赏有稚子之心菊花之品的人,比如陶渊明,比如词人自己,比如词人在一片秋景里看到的人。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6:27:00 +0800 CST  
上阕是乐景,下阕却是哀情。美景醉人,美酒醉人,醉了就动情,动情就伤离别,伤离别就不忍离别,明明是他自己留恋美景,不舍得走,却说西风拽他袖子,询问他去处,不是西风留恋词人,分明是词人留恋风景,然而风景毕竟是风景,人活着不能只看风景,现实摆在眼前,多么无奈,不想走也还得走,不忍离别也还得离别,所以结尾一句潇洒而悲凉。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玉露于枫叶,金风于桂香,词人于秋景,都是美好的相逢,无玉露枫叶不红,无金风桂香不浓,无词人秋景不美。对于景色也好,对于诗词也好,对于西风也好,词人太过深情,深情而含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秋景也罢,稚子也罢,西风也罢,如果非得与之离别,无需这样伤感,怀揣着美好,走到哪里都不用觉得孤单。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6:27:00 +0800 CST  
《踏莎行》
作者:自牧
解落残红,翻飞琼屑。
西风执禁芳菲歇。
无凭褪去丽人妆,薄情羞煞枫林叶。
莺语凄凄,蝉音切切。
长空断雁声声烈。
犹闻宋玉赋悲伤,羁怀堪忍清秋节。
赏析:心泉泪海
“解落残红,翻飞琼屑”的是谁?自然是东风,瞬间使人联想到“东风恶,欢情薄”。然而比东风更恶更薄情的是“西风”。“西风执禁芳菲歇”,此处把西风拟人化了,西风执行禁令时冷酷无情,让所有的芳菲尽歇。紧接着作者指责西风“无凭退去丽人装,薄情羞煞枫林叶。”这两句写的特别好,将花草树木的枯萎凋零比作丽人退装,将枫林红叶比作羞愧煞红的脸,很形象很动人。更妙的是“无凭”和“薄情”两个词,西风本是无情物,词人偏偏要指责西风蛮横薄情,可见此处的“西风”不仅是“西风”,那么西风暗指什么呢?此处留白,读者自行想象吧。整个上片没有一句直接描写秋景的,全是极赋感情色彩的拟人和比喻,巧妙的写尽了西风的冷酷和秋天的萧条,枫叶那唯一的一抹亮色还被词人说成是羞煞的脸。以词人之眼观物,以词人之心着色,景色尽染作者的情绪,然后反过来影响作者的心情,进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清楚的感受到词人的愤懑和幽怨,情绪饱满,极富张力。
下片延续上片的衬托对比风格,“莺语凄凄,蝉音切切”固然使人忧伤,却远不及“长空断雁声声烈”撼动人的心灵。“长空”辽阔无垠的天空,“断雁”离群之雁,正因为天空辽阔无垠才更显得离群之雁孤单无助,怎能不“声声烈”?“声声烈”一声更比一声烈,一声更比一声悲。紧接着顺其自然的道出“犹闻宋玉赋悲伤”,将悲伤的情绪推到顶点,宋玉悲秋是有名的典故,战国楚人宋玉在名作《九辩》中,开篇以万物逢秋而衰败,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后用为咏伤别离或咏伤秋寄悲怀之典。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中曾写到 “ 楚 客忆江蓠, 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宋玉未必为秋悲,作者也一样,怎么可能是为赋新词强悲秋?之所以如此悲伤必然是原因的,究其原因,还得回头看上片,看西风究竟暗指什么,此处再次留白。作者并未在情绪的最高潮戛然而止,而是幽幽的道出“羁怀堪忍清秋节”,如此悲伤仍堪忍清秋,除了不得不忍的无奈之外,也反衬出词人是有胸怀的有承受能力的很坚强的人。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6:29:00 +0800 CST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苏轼曾写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路上,谁不是行人?谁不曾有“羁怀”?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难以释怀仍需释,不堪忍受还需忍。苏轼说“樽前不用翠眉颦”,若是结尾能表达的更加豁达豪迈一些,固然更有境界,却到底失了真实情怀,一悲到底,悲到极致,也不失为一种风格。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6:29:00 +0800 CST  
《闲居》
作者;翠竹玉心
山居无琐事,梦醒已三竿。
野鸟栖仙木,苍松隐冷泉。
素琴弹一曲,孤剑挑七弦。
庐破虽单陋,浮生亦醉然。
赏析点评:
心泉泪海
“山居无琐事,梦醒已三竿。”首联点题,简明扼要。“ 三竿日 ”的省称。犹言日上三竿。谓时间不早。语本《南齐书·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宋 欧阳修《答枢密吴给事见寄》诗:“春寒拥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我这矮窗睡彻三竿日,端的是傲杀人间万户侯,自在优游。”清 程先贞《春朝即事》诗:“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镜霜。”
“野鸟栖仙木,苍松隐冷泉。”颔联对账工整,用词典雅,承接首联,用野鸟表示心性自在,以仙木表示对生活环境的满意,以苍松表达自己的品格,以冷泉表示自己不追求热闹,追求纯净的生活心态。此联整体来说写的很赞,栖字用的很好,隐字略有不妥,使我略有疑问之处在于苍松怎么隐于冷泉呢?表意略有不顺。
“素琴弹一曲,孤剑挑七弦。”延续颔联风格,依旧对仗工整,用词典雅,进一步描写具体的闲居生活,素琴弹一曲,意思为用素琴弹奏一曲,孤剑挑七弦表意略有不通。
“庐破虽单陋,浮生亦醉然。”尾联合的很赞,表达了此诗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瑕不掩瑜,整体来说是很不错的一首作品。个人浅见,说的不对之处,还望海涵。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29 19:22:00 +0800 CST  
文笔不错,意境也很好,不细评了。建议试试写格律诗词,虽然难度会更大一些,但是更有音律美感。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1-31 06:05:00 +0800 CST  
正值三秋候,群山遍处红。
停车看不厌,彩笔画难工。
作者:wgw
点评:吟客(诗词群)
首先声明,以下砖不是我一个人拍的,我有一个诗词群,把大家的讨论意见归拢一下发给你。
首先,这首诗简单流畅,句意明了,值得肯定,但是诗意略微有点浅,纯写景并且写的不够细腻鲜活,缺少细节描写,无法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其次,此诗最大问题在于语言不够精炼。三秋候古人虽有成例,但用于五言终是累赘,且以正值起笔,颇觉突兀,承句群与遍留一即可,转句停车看不厌化用杜牧句,尚可,无新意,合句画难工,前面铺垫不足,便有取巧之嫌,若王安石画图难足,则前面已极尽描画之能矣!
五绝字数少,有一个废字就很难看,用字不精准也极容易被看出来,所以很难写好。
想进诗词群参与诗词讨论的朋友可以把微信私聊发送给我。

楼主 泉海先生  发布于 2019-02-02 10:51:00 +0800 CST  

楼主:泉海先生

字数:10651

发表时间:2019-01-29 22: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24 09:53:24 +0800 CST

评论数:8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