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内蒙古大学教授金海:把讲台当作生命的支撑点

~

楼主 淋溶土  发布于 2008-07-06 11:58:00 +0800 CST  
Cycnet.com   2008-05-05 10:14:00 中青网

金海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王彦军

楼主 淋溶土  发布于 2008-07-06 11:59:00 +0800 CST  
4月3日,金海教授在胆囊切除手术出院两周后便重新回到讲台。虽然这是他的第八次手术,可他笑称这是一次小手术,像挑个刺儿一样简单。

从1982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至今,金海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一直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1999年,金海教授被诊断患了上颌窦腺癌。10年中,他先后做了7次手术、两次放疗,几乎平均每年做一次手术,现在他右侧上颌骨、牙床及多半个硬颚被切除,右眼失明、眼球被摘除,双耳已经重度耳聋,嗅觉、味觉和鼻腔呼吸功能已全部丧失。但就是在这10年中,他发表论文24篇,完成、出版个人专著4部、合著10部及文献史料32篇,共计约420万字。也是在这10年中,他不仅按期完成了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学业,还坚持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学生上课。做学问、带学生成为他生命的支撑点。他说,他是用挚爱的事业延长有限的生命。

对事业的追求让他走过人生低谷

金海出生在鄂尔多斯市的一个蒙古族牧民家里,1977年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后来留校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1999年,金海教授已经是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青年学者,两部著作在国家和自治区获奖;同时,他还在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课题研究、授课、听课,日子忙碌而充实。而就在这一年,他被诊断为右鼻腔上颌窦腺癌。从此,金海教授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手术、复发、再手术……

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已经品味不到,但生活的酸甜苦辣他比别人体味得更多、更深刻。

第一次看见患有恶性肿瘤的诊断书时,金海懵了,“怎么办?”孤独、无助、无奈笼罩全身,那一刻,他想到了自己的导师。“一定给我挺住!”导师道尔吉听到这个消息也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听见这句很有力量的话,我就像有了依靠,有了支持……”金海回忆说。第一次手术后回到家中,当时已经75岁高龄的内蒙古大学原校长特布信教授,闻讯来家中看他,鼓励他树立信心,并有些惋惜地说:“近代史研究,我还指望你呢,结果你得了这个病……”但就是这句话,让金海受到莫大的鼓励,“听了这句话我才明白,原来学校的老领导对我一直寄予厚望。我当时想,我怎么能因为这个病就耽误了研究工作呢?”

1999年,在结束首次放疗两个多月后,金海回到了工作岗位。之后的4年,他共接受3次手术两次放疗。其间,博士毕业;发表论文18篇,出版著作3部,其中两部多次获国家和自治区奖;20多万字的博士论文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内蒙古地区的殖民统治;主持中国社科院和自治区科研项目各一项;有3名硕士生毕业,新招收两名硕士生。

2004年至2006年,他又接受3次大手术,但他的工作进程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6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8项,有两名硕士生毕业,新招收博士生3名、硕士生6名。

2007年5月23日,第七次手术中金海的右眼被摘除。但2007年,金海依旧硕果累累:出版1部合著,发表论文两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通史》,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确认为基础研究优秀成果;完成清代准格尔旗蒙文档案译文(100万字)审改和国家清史编撰项目中承担的任务;有两名硕士生毕业,新招收博士生3名、硕士生3名。

“老师曾说过,他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点事情。”金海的博士生乌云说。“我是一名教师,我就是想把我的知识留给学生。我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所以,我就是想把自己的知识留给社会,希望能对以后的人作研究有所帮助和参考。”金海说

楼主 淋溶土  发布于 2008-07-06 12:00:00 +0800 CST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他生命的追求

4月23日下午4点,内蒙古大学学术会议中心,“金海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进行。台上,或者是年轻的学生,或者是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每一个熟悉金海的人都在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讲述关于金海的点滴故事。台下,或者是认识金海的人,或者是对这位平凡的人民教师容貌还不知晓的人,都在认真地聆听着。而此时此刻,报告中的主人公也在侃侃而谈,只不过他是在教室的讲台上。

深蓝色西服、浅色衬衫、红色领带,干净得体的装扮让人眼前一亮,在蒙古学学院408教室记者见到了金海。罩在他右眼的一块白色纱布格外显眼,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这位蒙古族汉子的英俊气质。

金海简单的开场白后,正式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近代蒙古历史与文化》第一讲,从时间维度,到空间维度,一幅蒙古族近代历史的画卷在金海的描绘下在学生眼前慢慢展开……

金海的同学布仁巴图教授感慨道:“作为人民教师,金海以身作则,他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对得起教育事业。”

金海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对学生也严格要求。“做学问就应该实事求是,要有学者的良心。”讲课中金海常常提醒学生。他要求学生在做学问上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糊弄学生。尤其在论文方面,他不仅对学生在题目上进行启示,在内容上也严格把关。他还要求学生的论文要有自己的创新,不能照搬更不能没有见地。

“我们金海老师特别细心,对我们的学习特别负责,对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已经改过4次,连字句、标点、符号都改。”学生吴伊娜说。正是因为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负责任,他的几个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都被评委们评为优秀论文。“在如今学术风气有些浮躁的环境中,在做学问上,别说金海,就连金海的学生也从来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指责。”内蒙古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郝维民教授说。

金海说,他要把学生带入学术大门,而不是在学术门外徘徊。

为振兴民族文化献一份力量

“金海是一个认真的人,负责的人,坚强的人,成功的人。”金海的老师郝维民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位学生。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珍藏着几百万字的珍贵历史文献,同事们说:“要是没有金海,我们资料室的文献资料没有这么多。”

1992年,金海被派往日本搜集资料,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厅战史研究所图书馆、东京大学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及东洋文库都留下了金海的足迹。他一本一本地翻,把在日本各图书馆所藏有关对内蒙古地区的一些资料都进行了查阅。复印拿回来后,又带领几名研究生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整理。1993年,他又被派往蒙古国搜集资料。

金海从日本和蒙古国搜集的资料存入研究所的资料室之后,成了镇馆之物。这些稀缺文献在国内也属唯一,成了很多研究生写毕业论文的最主要史料来源。很多的国内史学家评价说:“研究近代日本殖民者在内蒙古的统治历史,金海是一个绕不过的人。”

就在几天前,金海将自己与同事共同主编的《内蒙古通史》第六卷的书稿发给了项目负责人郝维民,全卷达150万字,金海除了全卷的通稿、修订外,自己执笔撰写60多万字。“这是《内蒙古通史》8卷中最早完成的一卷。”郝维民感动地说,“看见金海一只眼睛用纱布蒙着,侧着头盯着电脑屏幕认真工作的样子,我……太感动了!”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说到这里顿时哽咽起来……

为了做好科研,金海下乡搞田野调查也是常有的事。2003年7月,金海和同事来到锡盟正蓝旗贺斯太苏木。在30多个日夜里,他踏晨露、披月光,辗转于11个浩特间,遍访了所有牧户。工作中,多次手术受损的右眼剧痛常让他无法忍受。每次他都死死咬着一块毛巾,用手紧紧按住眼部。老额吉金花实在看不下去了,哽咽着劝他:“孩子,咱们明天再说吧。”到目前为止,金海已先后完成了7次繁琐辛苦的田野调查。

4月23日下午6点半左右,“金海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即将结束,上完课的金海也来到了报告会现场。当他跨进报告会会场的那一刹那间,会场掌声顿起,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位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意义的人民教师。 (记者 郝文婷)

楼主 淋溶土  发布于 2008-07-06 12:01:00 +0800 CST  
责任编辑:雷有光  编辑: 刘哲    来源: 新华网 
 
引自中青校园通讯社网
楼主 淋溶土  发布于 2008-07-06 12:02:00 +0800 CST  
原网页文章链接:
http://txs.youth.cn/dsfc/200805/t20080505_698694.htm

楼主 淋溶土  发布于 2008-07-06 12:02:00 +0800 CST  

楼主:淋溶土

字数:3232

发表时间:2008-07-06 19: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1 02:54:49 +0800 CST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