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志》改编影视的几点看法 by@孔鲤 .

无论《英雄志》最终能否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我都希望它能够踏上影视化进程,自然也就愿看到它能更好地呈现给观众,鉴于此,对有可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英雄志》提几点浅见。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8-20 15:43:00 +0800 CST  
一、关于《英雄志》前八卷的影视化改编问题

小说和影视是不同的,我们读小说可以通过作者的叙述慢慢了解故事发展,慢慢剥丝抽茧,等待一个个主要人物登场。但影视作品不可以,由于种种原因,它必须让主角在开始没多久就登场。

而《英雄志》小说前几卷(尤其是第一卷与第二卷)显然违背了这个规律,作为小说读者能够忍受,但作为观众是难以承受叙述一个人之后忽然转变到另一个人,除非《英雄志》是已经足够有名的《水浒传》,可惜它不是。

那么第一种方案自然是《西凉风暴》和《乱世文章》齐头并进,两条线剪辑到一起同时交错出现,但很显然这两条线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构不成「复调」效果(复调: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不像《权力的游戏》里史塔克线和丹妮莉丝线之间的联系。

也即,这种双线叙事有不如无。而且另一方面,《英雄志》的主角有四位,光刻画两位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英雄志》是一部群像戏,如何做到让四个主角几乎同时登场而又不乱是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我们知道,对于群像戏,如何引出主要人物是开场必须要考虑的。

而引出人物一般是靠一个小高潮进行的,出场人物都会围绕着这个小高潮为核心,做出不同反应,这样的好处有几点:一是通过核心事件吸引观众兴趣,二是能更好更快地在观众心中建立起人物形象。

经典的群像戏都是这么处理的。

国产剧《大明王朝1566》围绕着一场庭议,从嘉靖、吕芳到严嵩、徐阶,前后近十个主要角色在第一集里全部登场,又能做到个性鲜明,算得上是群像戏的典范。

港片《无间道》里,通过第一个小核心高潮,将警方和黑社会之间几个主要人物紧紧结合,人物个性凸显,故事开场巧妙。

美剧《权力的游戏》开场就是「前首相之死」,从而引出拜拉席恩家族、兰尼斯特家族和史塔克家族,并借由奈德·史塔克和劳勃·拜拉席恩的对话引出硕果仅存的坦格利安家族,于是第一集里四大家族全部登场。

电影《教父》则以教父维托·柯里昂的女儿婚礼为中心,几十个不同的人纷纷出现,与几个主要角色产生「联系」,既烘托了主要角色的形象,又深刻表现了传统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开场。

因此,对于《英雄志》的影视化改编,我个人建议开场就以「京城之会」为场景,以「争夺羊皮」为核心,让伍定远、卢云、杨肃观、卓凌昭、柳昂天尽数登场,用一场大战吸引观众,同时由几个人物对这件事的不同反应彰显出不同的性格,再由羊皮的秘密吊住观众胃口,随后很快让秦仲海登场,而在秦仲海登场之前可以埋下卢云和顾倩兮故事的伏笔。

这时就可以使用双线叙事,秦仲海和卢云这条线西出阳关,伍定远和杨肃观这条线去神鬼亭。因为观众对这四位已经较为熟悉了,也会对这四位有自己的喜好,因此此时不便长时间只让一位或两位登场。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伍定远这条线里通过对话让观众清楚《西凉风暴》的故事,关于「八十三加一」则可以用闪回表现,避免了《西凉风暴》过于冗杂的问题。

再往后四人齐聚华山,则可视为第二个小核心,这是一个值得重点描述的场景。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卢云中举,在这里可以一方面按照时间线讲述卢云如何中举,另一方面还可以依靠剪辑和卢云对秦仲海的倾诉,将第二卷《乱世文章》的内容呈现给观众。

至此,《英雄志》前八卷的内容可以通过一条比较清晰的线索穿插起来,是符合戏剧规律的。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8-20 15:46:00 +0800 CST  
二、关于小说中描写不到的部分

影视作品是视觉化的艺术,不同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对一个人、一样东西描述时只涉及它的一个部分进行描述,而当它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全貌。

比如小说里只写了有柳府、江府、华山等地点,但在影视作品里如何更好地拥有区分度则是必要的。这一点是美术组要考虑到的问题,当然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表现也无妨,只是表现出来的话必然是锦上添花了。

陈凯歌电影《赵氏孤儿》拍摄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赵家故事,很遗憾的是,这部电影是试图以今人价值观去讨论古人行为,而古人的士人精神显然是难以和今人相通的,因此这部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四不像」。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里对场景的布置也很粗糙。电影里有一处是一根大柱子,大柱子上雕刻者图腾。要知,在那时这些雕刻的东西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如果电影里的图腾能让观众感受到当时赵家的风气,那么才算是一个有意义的道具。当很明显这只是一个摆设。

所以对于《英雄志》的改编,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处理表现出差距来。《权力的游戏》里四大家族各有族徽,作者虽然没有具体赋予《英雄志》里每个势力一种形象(不一定是动物),但它们依旧各有特色十分鲜明,我们可以根据特点的不同找到可以作为象征意义的细节并使之有所区分。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8-20 15:46:00 +0800 CST  
三、关于《英雄志》后几卷大量的文字描写


《英雄志》是小说,但是要改编成影视作品,如何将其中大篇幅的文字描述呈现出来,就很考验功力了。

试举两例。

如《回家》这一场戏,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在小说里算得上十分经典的一章,但是如果从旁人角度来看则难以表现出卢云那时的心境。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卢云的视角来拍摄这一场戏。

亦即这一场戏可以使用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从红螺寺走到永定河,走在北京城里。其间卢云的手舞足蹈一览无余,镜头画面要晃但一定要稳,观众也能从这一组画面里感受到卢云的悲苦。

当然这场戏还可以使用三百六十度机位多角度拍摄,然后用凌厉、迅猛的剪辑将卢云的形态表现出来。但个人认为不如前者。

又如《章台柳》,这一章的外在表现的缓慢抒情,但内心戏则是波澜起伏。直接只表现行为或者由旁白来描述心理活动都有失意境。

可以考虑只用一首背景音乐,但在大调和小调间不断切换;同时分卢云的直接行为表现和卢云的心理活动为两部分,两者之间不断使用黑白闪回,对于心理活动可以将卢云置身于一个阴暗的封闭屋子里,通过肢体语言和多角度拍摄来表现卢云从一开始的压抑到后来的悲痛难以自持再到最后的坦然。

同时在拍摄这一章时,可以在布庄里设置一些能和「章台柳」这一典故产生联系的道具。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8-20 15:46:00 +0800 CST  
四、关于大家最关心的《英雄志》选角问题

很多剧本是先写了几集精彩部分再交出大纲,然后交给合适的演员,这之后故事就会跟着演员形象来调整,如果调整不来那合作自然进行不下去,陈道明就是这样和《北平无战事》失之交臂的。

因此对于《英雄志》这种故事早就大致成型,人物形象早就基本定格的改编剧本来说,选角问题是需要多方面考虑的。

比如陈道明在《北平无战事》里本来演的是小蒋的手下曾可达,但和他在演艺圈同等地位的陈宝国演的是老蒋的手下徐铁英,双方力量不均衡,自然曾可达的人选就要换了。

再比如作为一线老牌演员,在有的戏里充当许久的背景,不开口只提供旁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也会让创作人员难办,那时就势必或者取得演员的同意,或者修改剧本。

等等。

因此选角问题不是简单的这个演员形象适合这个人物就可以的,除了上述外还有各种原因需要考虑。当然如果让我理想化选择一次,我更愿意从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里找演员。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8-20 15:47:00 +0800 CST  
暂完。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8-20 15:47:00 +0800 CST  

楼主:日月之食焉

字数:103

发表时间:2016-08-20 23: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15 19:07:48 +0800 CST

评论数:8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