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文明的遗存:苗族蜡染凤凰新

高度文明的遗存:苗族蜡染
凤凰新闻01-07 02:59
原标题:高度文明的遗存:苗族蜡染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苗族妇女们用手中的蜡刀,绘出龙纹、铜鼓纹、蝴蝶纹、旋涡纹、鱼鸟纹、梨花纹……表达着她们对世界的美好祝愿,也记录着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传统。
在丁酉鸡年即将到来之际,32位苗族画娘于2016年12月耗时15天,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苗族蜡染技艺,联合创作了一幅长10米、宽1.6米的大型蜡染工艺美术作品《百鸟图》,祈愿新的一年百鸟齐鸣,兴旺祥和。
《百鸟图》祈愿新年兴旺祥和
“这幅长10米、宽1.6米的大型蜡染工艺美术作品《百鸟图》由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策划并组织本企业的32位苗族画娘,于2016年12月耗时15天,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苗族蜡染技艺进行创作,画面上绘画了数百只不同造形、不同神态的鸟,可谓千姿百态,百鸟齐鸣。”贵州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胡小波介绍,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在丹寨世居的苗族同胞自称“嘎闹”(“闹”即是鸟),以鸟为图腾,形成了鸟图腾文化:“这幅《百鸟图》寓意着2017丁酉鸡年吉祥如意,兴旺祥和。历经千年的图腾鸟,仍栖息在丹寨苗族人的肩头,守护着苗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祈愿在自由的天空中飞的更高更远。”
在国家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丹寨苗族蜡染入选少数民族染织技艺,而丹寨苗族蜡染又以排倒莫为最。排倒莫其实是丹寨县的两个村寨,一个叫排倒村,一个叫排莫村。由于两村相连,民俗相似,更因为两个村寨都以蜡染闻名于世,于是,人们将两个村寨统称为排倒莫。排倒莫,是丹寨苗族艺术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之一。
据悉,近年,随着丹寨蜡染逐渐为外界所知,也吸引了各方面力量的介入。一是以中国民族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机构,通过征集传承人代表作品,举办蜡染文化展览和研发文创产品等,推进蜡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二是以贵州师范大家田野环境与社区发展中心为代表的学院派或者民间组织,在花旗集团基金会资助下,通过实施丹寨手工业发展项目,为蜡染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支持;三是以宁航为代表的外来企业,直接在丹寨建厂,雇用本地蜡染传承人进行创作,采用传统工艺绘制传统图案,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各种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安徽劳动模范因蜡染扎根丹寨
在巨幅蜡染《百鸟图》的新年祈愿活动中,记者见到了这位有着“劳动模范”称号的宁航蜡染公司掌舵人宁曼丽女士,并深深为她对丹寨苗族蜡染的坚守与坚持而感动。
宁曼丽,早在2003年已是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然而七年前,这位“安徽省劳动模范”却狠心离开自己的家乡、家人,在丹寨这片纯朴而落后的土地上扎根。“2008年的金融危机,令我在安徽经营了10年的织布厂深受重创,面料积压仓库,生产无以为继。为了寻找出路,我走遍沿海各大城市。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贵州凯里,恰逢多彩贵州能工巧匠两赛一会活动,让我看到了苗族蜡染这门优秀少数民族技艺……”在记者的旁敲细问之下,宁曼丽的故事逐渐清晰。
“面料变成蜡染,不就有钱了?!”宁曼丽顿时心里一亮,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于黔东南各县走访了一圈。“第八站,我来到了丹寨,从此再没有离开!”宁曼丽打心底喜欢这个没有被汉化,更没有被商业化的纯朴的地方。8月在凯里认识蜡染,9月于各县考查,10月来到丹寨,11月成立公司。用宁曼丽的原话来说:“我就像抓到了一根求命稻草,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完成了招人、建厂等所有的工作。”
理想总是与现实差距太大,将面料作蜡染深加工再变现的“自救路”比想像中艰难很多。即使宁曼丽卖布、卖房补贴蜡染生产,依然落到“吃了上顿,顾不了下顿”的局面。“2011年,公司连续八个月发不出工资,画娘们每人每月拿着50元生活费依然无怨无悔地不断画……我愧对她们,她们反倒过来安慰我。”正是这样一种不离不弃的深情,让宁曼丽完成了“从谋生,到感恩,到爱上,到责任”的感情蜕变。
“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我从来没有读过书,家里重男轻女,女孩没得上学。以前在家里养猪,一年收入800~900元,还得留上500元买猪崽,后来去饭店打工,一个月也就只能拿上个50元。”现为贵州省工艺术美术大师的杨乃金是为数不多的能用普通话交流的画娘:“到宁姐这里工作,我第一个月就拿到了900元,高兴得傻了眼……我们不懂写字,开始领工资是按手指模的,后来宁姐给我们一个个教,她说不懂签名不许领工资。她还教我们唱歌,讲普通话……她就像一个妈妈。”
杨乃金的堂姐杨而朗15年前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她只能坚强的用左手来绘画。“堂姐压根不敢相信宁姐会聘用她。现在的她画得比许多人都好,挣的钱也比许多人多,别人能拿3000元一个月,堂姐可以拿到4000元,在家里的地位比以前高多了。”“除了我堂姐,还有下半身瘫痪龙光美……在我们这里,年纪最大的是王优里勒,已经73岁了,还有12个孩子,我们一起吃、一起住,就像一个大家庭。”杨乃金为记者讲述她们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踏进画室,每个人都会被这群欢快的苗家妇女所吸引,她们欢乐的说笑着绘画着,时而唱着歌儿。她们用画刀在白布上绘画着各种鸟的图案,没有尺子,没有圆规,没有打草稿,画得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圆,那么的美,每一幅都是唯一的,每一幅都是她们心中的画。
知道远方的客人要离开,画娘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唱着歌儿送至门口,不停地挥手,依依不舍。坐在车上,宁航公司里高悬的那句标语“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不断浮现眼前,记者的眼泪再也没有忍住。
丹寨苗族蜡染
丹寨县境内的苗族崇拜鸟图腾,至今还保留着穿“百鸟衣”、跳“锦鸡舞”的习俗。尤以排倒莫这支最为典型,她们的蜡染画更是典型的“鸟文化”。多以花鸟鱼虫为题材,自由浪漫,生动活泼,细腻灵巧。简化、夸张、变形的手法,既准确地掌握了物象特征,又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概括效果。这些流躺于苗族同胞血液里的图形,被誉为高度文明的遗存,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苗族蜡染的工艺流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画蜡前的处理,先将布料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糊涂抹于布的反面,晒干,然后将布放在石板上用牛角或牛骨磨平、磨光;
第二步是点蜡,将布平贴于板面之上,把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烧火使蜡融化,然后用铜刀蘸蜡,绘制出各种花纹图案;
第三步是染色,将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内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呈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颜色将逐渐加深。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呈现深浅两色的图案,则需要在浸泡并晒干的浅蓝色布上再点绘蜡花,并再次浸染。此外,由于蜡片放进染缸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以形成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冰纹”自然别致,更显层次。
第四步为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露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楼主 田金牛  发布于 2017-01-07 07:00:00 +0800 CST  










楼主 田金牛  发布于 2017-01-07 07:19:00 +0800 CST  

楼主:田金牛

字数:2763

发表时间:2017-01-07 15:0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04 22:43:41 +0800 CST

评论数: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