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谈谈考古工作三年感受。

交待几点:南方某市所,毕业于北方某大学,热爱田野,第一志愿报了考古,高一分班时觉得考古这专业很酷,对考古的认知来自于CCTV10。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08:00:00 +0800 CST  
工作三年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向吧里的各领队,执行领队学习,给予后来者对这行业有更深入的认识。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08:03:00 +0800 CST  
先讲一下目前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考古勘探调查,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包括陶器修复,清洗,绘图等),勘探和发掘报告的编写,有时会写一些公函报告请示以及群众路线,三严三实这类东西。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08:09:00 +0800 CST  
工作时间:坐班早8晚6(夏季时间);田野,晴天上工,雨天驻地或单位坐班,双休日是党 国的,随叫随走,去年3分之②时间不在单位。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08:14:00 +0800 CST  
工作地点,市里所有县区,有时会跨市协助省所工地。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08:17:00 +0800 CST  
关于找工作的问题,本人当时基本放弃考研,打了酱油,后偶然看到某市所招人,报名,考试,面试,拿offer,前后有几个月,之前对单位一无所知,基本是认可该城市的绿化水平和保洁程度选的工作地域。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08:23:00 +0800 CST  
工作岗位是市局下的考古所,人不多,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除了老板和掌柜,一个手数得出来。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08:34:00 +0800 CST  
关于吃的,单位中午吃食堂,晚上到朋友家混饭吃,长期工地吃老乡家,口味普遍差评,短期工地下馆子,或者乡镇政府食堂,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和标准…拒绝大吃大喝和禁止工作餐饮酒!(心虚了)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08:40:00 +0800 CST  
今天下雨休息。考古人有个毛病,坐不住,即使上工地烦了,下雨天休息也感觉不不是那么好过,尤其是连续的雨天。在单位坐班一样浑身不自在。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20:44:00 +0800 CST  
谈谈在学校下田野和在单位下田野的区别。在学校四年最大的盼头就是田野实习,事实上那几个月也是最快乐的,虽然吃住不是很理想,我想这也是很多考古前辈的共鸣,我觉得原因有几个:一、新鲜好奇,二、同学朋友多,不寂寞,三、无忧无虑。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20:49:00 +0800 CST  
第一点不说了。第二点应该很多前辈感同身受。我们市级工地,来来回回就是三四个人在工地大眼瞪小眼,偶尔县里借调一两个人,也并非专业科班出身,加之年纪较长,代沟大,共同语言少,加之本人不打牌,除了下工后喝点小酒吹牛,基本玩不到一起。省里的工地也差不多,经常是一个领队带上一两个技工,县市抽调几个能清理探方、墓葬的人,就能开一个比较大的工地了,所以在省市,很少有超过十个人热热闹闹的工地。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20:58:00 +0800 CST  
现在暑假到了,也是在校学生们找工地实习的时候,所以这时候工地年轻人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嘛,对于在校大学生包括没有田野发掘经验的研究生,领队们还是比较纠结的,年轻人活泼好动能带动工地氛围固然好,但是动手能力差,经验不足,写日记绘图什么的有时候还有手把手教,严重时还会帮倒忙,还得抽出人手收拾残局。这样下来,比较拖项目进度。所以抢救性的工地一般都没有实习生。话说回来了,现在各所里的项目又有哪个不是抢救性项目呢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21:07:00 +0800 CST  
对于找实习的同学,这指的是没有专门田野实习的学校,第一次实习最好找一些大学老师开的工地,其次也要社科院或省所的遗址发掘工地,这些老师经常接触学生,有耐心,有经验,不抢进度,实习效果好。经历了田野实习的同学,可以找一些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关或未来打算去工作的考古所工地,提早接触一下考古所的日常工作和认识一些Boss,为未来单位工作学习打好基础。说真的,所谓的所派风格和院派风格真的差别很大,像我这样就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调整过程。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21:17:00 +0800 CST  
现在在工地上最羡慕是在校的同学们啊,上工地简直是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21:19:00 +0800 CST  
我们市所一个工地的流程大概是这样子:接触用地方,收钱,勘探,收钱,发掘准备(人手,住宿,交通),发掘,编写报告……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21:21:00 +0800 CST  
这条线看似简单,有时候每个环节都能折腾很久,极端情况下田野发掘的时间五分之一都不到……收费环节不讲了,省级及以上比较好,有专门科室负责,领队比较轻松。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21:24:00 +0800 CST  
发掘准备工作:人手:市里人手比较好解决,反正就是那么几个人,不去也得去。民工就比较麻烦了,工价,人数,时间等都要和村镇协调,这个比较难把握,视情况定。物资这方面相对容易,老板批准后,买买买就是了,就是要自己跑腿。住宿伙食:房子要提前去看,房租要协商,做饭阿姨一般是房东家的,做得好吃与否就听天由命了,一般情况下是命不好。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6 21:33:00 +0800 CST  
我发现好多同学高考或者考研都希望报考古专业,今晚偷懒,有时间细细讲一下我眼中的考古学专业。考古学或相关文博专业一年的招生人数大概只有500人左右,算是一个冷门专业,但近年来媒体的热炒和盗墓类小说的流行,这个也是是冷门中的热门。
话说“男怕入错行”,所以在踏上这‘贼船’之前应该要慎重考虑,因为上船容易下船难啊~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8 23:32:00 +0800 CST  
先说以后的,毕业后干什么?专业对口的去处有:各级别文物局、博物馆、考古所、大学、杂志社、拍卖公司(不了解,不讲),实在想不出还能去哪了……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8 23:38:00 +0800 CST  
文物局是个清水衙门,属于纪委看不上的部门,因为近年来地上文物修缮、规划工程项目的增多,日子稍微好过一些。这行升迁的难度很大,坐到文广新局的副职基本就到头了~所以有从政愿望的还是绕道吧。考古所和博物馆就更不用说了,发文章,写报告,评职称,到研究员(教授)的位置基本也快到退休年龄了,不过退休了倒是还很吃香的,要是掌握了‘看东西’的本领,让鉴定各种仿古工艺品的大有人在。高校老师地位高,受尊重,永远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一起,还能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每年还有那么长的假期……不过就是好的高校,要求出身名校,留学经历,成果丰硕什么的,得是学霸一类的。所以30岁之前留校基本不可能,问题是那时候别人家小孩都打酱油了。

楼主 拍怕太根儿  发布于 2015-07-08 23:59:00 +0800 CST  

楼主:拍怕太根儿

字数:2280

发表时间:2015-07-06 16:0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1-19 18:05:53 +0800 CST

评论数:9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