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VS《汉帛》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楚简》VS《汉帛》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为弃虑,民复季子。
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
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
与楚简比起来,这一章帛书和通行本并没有多大差异,可以归为同一类了。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19 19:07:00 +0800 CST  
楚简:绝智弃辨,民利百倍。
帛书:绝圣弃智,民利百负。
这句差距不大,“圣”并非圣人的意思,圣字单独出现的时候与智是近义词,辨与智也是近义词。
辨者明,自知者明,知人者智,知天者圣。绝圣、绝智、绝辨,都是“绝知”的意思。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19 23:33:00 +0800 CST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没有区别。
有差异的是下一句:
楚简:绝为弃虑,民复季子。
帛书: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
绝为弃虑:为字原字是上为下心,意为心之所为。译作“伪”是不恰当的,与现存汉字意思最接近的应该是“思”,心之所为即是思,而且思与虑经常连用,符合上下文。
思与虑的区别:两字都是思考的意思,思考有利的事为“思”,思考有害之事为虑。从字形就可以看出,田为利,虎为害。
民复季子:季子愿意为最小的儿子,古人对儿子的排序是伯、仲、季,季子就是老三,引申为少儿、稚子,与老子原文中的“赤子”“婴儿”意思一样。即天真纯朴。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0 07:56:00 +0800 CST  
对比帛书的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与楚简的
“绝思弃虑,民复赤子”
可以很明显看出谁是原版谁是改编的。帛书版很明显就是因当时儒家思想影响过度,到处宣扬仁义孝慈。而一些道家学者看不惯儒家的虚伪,所以改成了“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来批判儒家的。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0 08:09:00 +0800 CST  
楚简: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
帛书:三言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这两句的差异可谓完全不同。
使不足:即用不足,用不足即用其弱。因为老子的逻辑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自己处于不足时,天就会补足你,天补就是天帮助你。
三言中绝智、绝巧、绝利、绝虑,便是用不足。也符合老子的无为自化思想。
或命之或呼属:命之,绝智巧思虑以反朴;呼属,待天补之而自化。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1 08:36:00 +0800 CST  
在对比帛书:三言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什么叫“文未足”?判断文足和未足的标准又是什么?为何这三句话是文未足?为何文未足就要“令之有所属”?
那么文足的话是不是就不用有所属了。
那为何不直接把文说足了呢?
逻辑和上下文连贯性还是老子总体思想都无法将这句话解释通顺。可以肯定不是原句,而是勿抄所致。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1 08:44:00 +0800 CST  
另外一处差别是:
楚简:至虚,恒也;守中,笃也。
帛甲:至虚,极也;守情,表也。
帛乙:至虚,极也,守静,督也。
——
主要区别是“恒”和“极”,“守中”和“守静”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2 07:37:00 +0800 CST  
“恒”与“极”两字字形相似,意思却相反。必定有一个是被误抄或修改过的。
根据老子的思想看,老子是不提倡极端的,老子中有“复归于无极”一句,无极即没有极端。而“恒”“常”二字却多次出现。
所以原文是“恒”的可能性要大于“极”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3 15:15:00 +0800 CST  
“守中”与“守静”:
两个词意思差不多,两种可能性都有,可以通过另外一句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来推测。
这句话中很明显“多言”与“守中”意思相反。那么守中就是不言的意思,而不言就是静。
所以“守中”与“守静”意思一样。那么那个是原文就要以作者的用词习惯来推测了。
原文“道盅而用之”,“盅”是空的容器,读音zhong,意思为“虚”。所以虚对应中。
“恒”为长久,本意无极端、平衡,所以恒对应中。
帛乙“督”也有中的意思,《庄子》“缘督以为经”,人身上“督脉”也是取“处中以治外”之意。
所以“守中”比“守静”更符合老子的用词习惯。应该是原字,而“守静”是后人为区别于儒家“中庸思想”而修改。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3 16:12:00 +0800 CST  
《楚简》:
给人事天,莫若嗇。
夫唯嗇,是以早備(备)。
早備是谓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恒。
莫知其恒,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
这一章与帛书和通行本可谓差异巨大,主要区别的几个字是:
“给”与“治”;
“備(备)”与“服”;
“恒”与“极”。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3 17:33:00 +0800 CST  
楚简:给人事天,莫若啬。
帛书:治人事天,默认啬。
——
给:给予。啬:收回。
二字意思相反,更符合用词逻辑,意思也符合老子观念。
如“若欲予之,必故去之”
“既以为人给予有”
给人:给予人。事天:给予天。意思通顺。
老子的逻辑是:想要给予别人某样东西,必须先从他那里把东西收回。
所以为什么要用“莫若啬”逻辑就非常清楚了。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3 19:05:00 +0800 CST  
《楚简》:夫唯啬,是以早备。
只有收取资源,不消耗付出,才能做好“给人事天”的准备。
给人是付出资源,想要付出首先必须自己拥有才行。使自己拥有就是为付出做准备。
“早备是谓重积德”
积德:积累自己所得。重积德:重视积累自己所得。也就是重视自己的收益。早做准备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重视自己的利益”。
“重积德则无不克”
克:能做到。无不克:什么都能做到。具体表现为:能荣能辱、能黑能白、能上能下、能前能后、能垢能净。
“无不克则莫知其恒”
什么都能做的人,没人能知道他的行为规律。就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的人。

楼主 两者同出  发布于 2020-09-24 16:09:00 +0800 CST  

楼主:两者同出

字数:1914

发表时间:2020-09-20 03:0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8 17:08:31 +0800 CST

评论数:4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