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南海成因的研究






楼主 梦回达旺  发布于 2017-06-13 16:51:00 +0800 CST  



楼主 梦回达旺  发布于 2017-06-13 16:52:00 +0800 CST  
南海大洋钻探返沪,造中国大船将上议程,汪品先希望中国成凳子第四条腿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17-06-12 20:22:10

“大洋钻探领域,美国、日本、欧洲是传统强国,在研究力量上共同构成了一张‘三条腿的凳子’,”汪品先院士说,“我们希望中国可以成为这张凳子的‘第四条腿’,而且是很粗的那条腿。”
11日,随着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码头,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导的我国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圆满完成了2个航次、历时4个月的科学考察任务。这也是国际大洋钻探船首次停靠中国大陆港口。12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中国办公室传出信息,历经多次大洋钻探,南海已成为全球地质研究最好的边缘海之一,可望成为国际海洋科学的天然实验室。

这是国际大洋钻探船首次停靠中国内地港口,“决心”号钻探船上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试解南海成因新答案

“有人问我,什么是大洋钻探项目的最大特色?我的答案:那是世界科学界独一无二的50年合作,预算以亿美金论,各国科学家集中在一条船上,一起讨论一起发展,”中国IODP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院士这样说。

汪品先,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的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学科“海洋地质学”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海洋地质”的学科带头人。

看看此次南海大洋钻探的人员表:包含IODP367和368两个航次,自2月8日在香港起航,共有来自中、美、英、德、法、意等14个国家的64名科学家参加,其中26人为中国科学家,来自国内13所高校和研究所。367航次首席科学家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孙珍研究员、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乔安·斯道克教授共同担任。368航次首席科学家由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丹麦与格陵兰地质学会汉斯·克里斯汀·拉尔森教授共同担任。


科学家在船上的实验室内探讨从南海海底钻取的岩芯数据。

翦知湣教授介绍,此轮南海大洋钻探聚焦南海扩张之前的大陆破裂,旨在探讨“陆地如何变成海洋”这一基础科学问题,同时也为南海北部油气勘探战略中的关键问题寻求科学答案。此次在南海北部海域一共钻探7个站位17个钻孔,总钻探深度达7669.3米,在其中6个站位成功获取2542.1米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沉积物、沉积岩、玄武岩和变质岩岩芯,为航次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6个站位由北向南依次为被动大陆边缘、陆洋过渡带以及早期洋壳,所钻取的新生代沉积层基底,第一次发现南海前张裂和同张裂期的构造、沉积和岩浆活动。钻探结果显示,南海大陆边缘在始新世时已发生陆壳减薄和沉降,在渐新世的同张裂期已处于深水环境,并发生复杂的沉积和深海火山活动,稍后期的岩浆活动已具有典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翦教授表示,南海这种独特的“非火山型”张裂过程,明显不同于北大西洋伊比利亚-纽芬兰“非火山型”这一世界典型,由此揭示了南海不同于大洋模式的边缘海张裂机制。南海的发现丰富了我们的认识,有待重新评价大陆破裂的机制。


古生物学家利用显微镜进行镜下观察,根据沉积物中微体古生物的种类对地层进行定年。

值得一提的是,此轮大洋钻探还发现了距今3000多万年的始新世深海底栖有孔虫,有望打破40年来关于南海成因的观点:法国人提出印度的碰撞使印支半岛向南突出,推出了南海,原因在北边;英国人认为古南海向婆罗洲的俯冲,拉开了南海,原因在南边。南海大洋钻探的结果揭示了南海深海盆由东向西推进的记录,说明原因很可能在东边,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我国酝酿迈出第三步

据了解,自1968年启动的“科学大洋钻探”,集中了世界各国深海探测的顶尖技术,在几千米深海底下通过打钻取芯和观测试验,其成果改变了整个地球科学发展的轨迹,几十年来始终是国际学术创新的前沿。


船上最醒目的装置是45米高的钻塔,船载直立起重机最大高度可达61.5米,最大钻探水深8235米,能在海底以下钻井2000多米。

1998年,我国作为“参与成员”加入该计划,通过竞争赢得了1999年春在南海实施首次大洋钻探的机会,获取西太平洋区2000多万年来最完整的地质记录,并揭示了季风气候和碳循环演变历史。如今,我国已成为“正式成员”,在对深海的探索中参与力度更大。


岩心切割抛面。

汪品先院士介绍,我国IODP“三步走”战略目标已经确定:第一步,实现2至3个以我国为主的匹配性项目建议书航次;第二步,仿效欧洲,争取成为IODP又一个“平台提供者”;第三步,建造中国自己的大洋钻探船。此次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圆满画上句号,标志着中国IODP“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的“第一步”圆满完成、“第二步”开始。

他说,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大洋钻探一直是地球科学的最前沿,而当前国际深海研究经费支持发生困难,客观上为我国提供了良机,走“第二步”进入国际大洋钻探的领导层。“我们要积极推进由我国执行的巽他陆架大洋钻探,建造国际第四个大洋钻探岩芯库和实验室,并且发起和主办大洋钻探新十年(2023至2033年)学术目标的国际讨论。争取2019年主办讨论科学计划的国际大会,与国际学术界共同制定新十年大洋钻探的科学目标,并由此得出对世界第三条大洋钻探船的技术要求。”汪品先说,这是中国要走的第三步——建造国际大洋钻探船,从国际的最高层深海合作中脱颖而出,力争在2028年前后成为国际大洋钻探的重要领导力量,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做出关键性的贡献。

如果由中国来造,它应该是一艘怎样的船,有着怎样的技术需求?“我觉得应该充分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汪品先说。他认为,不仅应在技术上集成更多前沿研究,令深海钻探达到“打穿地壳”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从管理、运营领域,进一步提升效率,更好地携手推进对海洋研究水平。

“大洋钻探领域,美国、日本、欧洲是传统强国,在研究力量上共同构成了一张‘三条腿的凳子’,”汪品先院士说,“我们希望中国可以成为这张凳子的‘第四条腿’,而且是很粗的那条腿。”事实上,对于类似国际大洋发现计划的全球科研合作,学界也有争议。有学者甚至担忧,它可能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正如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一样。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在自我保护的同时,更应有发展意识,有信心在合作中学习、成长,进而逐步占据主导位置。


楼主 梦回达旺  发布于 2017-06-14 07:25:00 +0800 CST  
“大洋钻探领域,美国、日本、欧洲是传统强国,在研究力量上共同构成了一张‘三条腿的凳子’,”
汪品先院士说,
“我们希望中国可以成为这张凳子的‘第四条腿’,而且是很粗的那条腿。”

楼主 梦回达旺  发布于 2017-06-14 07:26:00 +0800 CST  

楼主:梦回达旺

字数:23766

发表时间:2017-06-14 00: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8-23 22:45:32 +0800 CST

评论数:4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