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经济学

能否打赢战争,并不仅仅取决于物质力量的多少,还要看人们如何使用力量。而恰当使用力量的前提,是具备必要的知识。面对拥有强大物质力量,也不缺乏攻击精神的美国,轴心国要想占有上风,绝对不能依靠运气或灵感。珍珠港之后就是中途岛,山本五十六太依赖运气,才会招致惨败。
幸运的是,即使美国有无数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企业家和工程师,有数不清的研究所,这个国家真正熟悉的还是和平而非战争。美国学者开创的现代经济学本身就以行政管理充分有效为前提(这个前提是一般经济书籍不会说明的),因此在应对战争造成的复杂局势的时候,美国只能强化生产,靠物质的绝对优势来磨损对手,他们缺乏管理战争的经验和知识,仅仅是因为获得了最终胜利才没有暴露,但是在美国单独进行的各种战争中,这个弱点却经常暴露无遗。孙子兵法曰:因粮于敌。立于不败之地。只要轴心国熟练掌握战争经济学,绝非没有机会战胜强大的对手。

1、人择原理:经济学定律是为人类而诞生,人类可以选择遵循或阻碍经济学定律。这与天文学的宇宙是为了人类诞生的人择原理相似,不过目标从外部的宇宙现象换成了内部的人类知识。人类没有把握断言宇宙是否以人类为目的,却可以断言理论是人类创造。哲学逻辑上,经济学的人择原理优先于天文学的人择原理,这与近代哲学和物理学推崇的因果关系的时空作用范围有密切关联。

2、双倍定律:缴获可用的战利品,相当于毁灭的双倍。
德军缴获一辆坦克并编入部队,我方增加一辆,敌人减少一辆,德军与敌人的坦克差距减少了2辆的幅度。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隆美尔在北非的奇迹。德军统帅部只给隆美尔守住利比亚的军力和物资,远远小于英国军队得到的增援。但是隆美尔却能频繁发起攻势,甚至攻克托布鲁克要塞,攻入埃及国境。那是因为双倍定律发挥了作用,英国人只喜欢毁灭,隆美尔却擅长缴获。正是汲取了隆美尔的经验,德军才在阿登攻势中强调缴获盟军补给品维持战斗,可惜美军已经汲取了北非战场的教训,烧毁补给仓库,让双倍定律无法发挥作用,这正是人择原理的体现。

3、加速定律:力量构成中,加速优于质量。
这条定律可以解释少量精兵打垮乌合之众的军事常识。在工厂里面也是如此,加速生产某些兵器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的贡献,要远远超过工业产值高涨的作用。这就是轴心国可以对抗同盟国的法宝。当你发现了同盟国的弱点,需要以实力将其摧毁时,加速成为不二法门。对付美国特别有效。案例是凯塞林隘口以MG42压制了美军步兵,西欧虎式坦克与黑豹坦克对美英装甲部队的压倒优势。盟军的战术是通过飞机和重炮阻碍对手的运动,让加速定律无法作用,体现了人择原理。

4、规模效益定律:生产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既然是经济学,自然要考虑成本和收益,也必然会受到规模效益定律影响。美苏流水线生产大量武器,降低单位成本,在战争经济学中处于有利态势。T-34坦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埃塞克斯级航母、自由轮、铁拳都是廉价代表。
规模效益在作战中也有现实作用。如果德国在1942年就达到1944年的生产高峰,即使无法继续提升产量,也有打赢消耗战的一定希望。希特勒就不必特别顾忌重装备损失,能采取相对灵活的战术。德国空军也有足够战斗机保卫祖国。但是德国获得规模效益的最大阻碍是原料不足与工业布局不合理,德国占领区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盟军海上封锁是造成德国原料不足的罪魁祸首,人择原理再次发挥作用。
德国扩充国防工业是1934年以后,短期内大规模投资的成本当然会反映在产品售价中,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实际价格有所下调,但受制于所有制关系和取消竞争的影响(戈林四年计划就是搞企业垄断),降价产品不多,只是新产品更复杂工时更长价格没有提升,让英国人哀叹战争后期德国工厂都不顾成本拼命生产。

5、替代价差定律:替代天然资源生产的价格高于使用天然资源的生产,因为资源开采消耗的能源、原料、工时少。
当己方资源不足,需要进行替代生产的时候,该法则发挥作用。不仅是实物,货币也同样受到影响。案例是德国缺少天然橡胶和石油,使用煤炭进行人工合成,成本大大高于开采天然橡胶和原油提炼。这个时候,己方的替代产品的价格就大大高于对方的天然产品的价格,构成了替代价差。这会导致己方越打越穷,敌方越打越富。二战期间,同盟国和欧洲轴心国都依赖人工合成橡胶,但是同盟国有足够的原油资源,而欧洲轴心国很依赖合成石油,仅仅燃料一项,就让轴心国在战略上处于窘迫的局面,也是最终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希特勒进攻苏联的一个要因就是夺取高加索的石油,缩小与美英的石油差距,实现维护欧陆霸权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苏联的原油,欧洲轴心国是不易顶住美英反攻的。
替代法则可以部分解释俾斯麦级战列舰比大和级战列舰昂贵的原因。俾斯麦19700万马克,提尔皮茨18100万马克,平均价格18900万马克,合7560万美元。大和级战列舰单价13551.4321万日元,1941年合3226万美元,不到俾斯麦的一半。因为都只造两艘,没有规模效益,只能使用替代法则解释:日本没有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条约期间虽然不建造战列舰,却把金刚级从战巡升级为高速战舰,还建造大型航母,获取一定经验。大和级使用大量成熟技术,设计相对保守,加上拥有广大殖民地的资源,货币贬值降低制造业成本,欠发达地位让日本工资比英国还低,虽然只造两艘,建造成本较低。相反,德国许多原料都要进口,发达福利国家(比同期美国还好)工人工资高,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技术积累薄弱,替代价差法则影响很大。至少在战争初期,德国军火工业的产品都喜欢漫天要价,出口价格高得惊人,戈林都不敢买远程轰炸机,海军开战就废了Z计划,后期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才给政府优惠价格。

大和级基础设施预投资和运营成本高得可怕,日本海军只在玉碎特攻的莱特湾突击与冲绳特攻才肯使用,远不如金刚级有用。俾斯麦看上去很贵,却拼掉了一艘英国最大战巡,最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拼命逃跑捡回一条小命(在东南亚是准备和金刚级决战但死于飞机之手)。个人判断俾斯麦一个单挑两条乔治五世级是可能的,两条可以单挑五条乔治五世级(加速定律)。
造价便宜的不敢用完全不合常理。日本海军丸三计划有8亿日元造舰,大和级哪称得上举全国之力?

替代法则对二战各国货币的影响:
二战中,黄金是基础货币,各国货币尽量维持对黄金的比价,但是也有类似日元那样因为战争严重贬值,几年之内下降一半的情况,结果日本生产的主要武器都比别国便宜。马克曾经发生过超级通货膨胀,国际接受程度还不如日元(用马克买不到东欧商品遂鼓吹贸易清算制度),却因为德国反通胀政策而维持固定汇率制度,黑市里的美元价格远远高于官方汇价,这和苏联卢布的情况完全一样。与德国不同,战前苏联有充足黄金和农产品,可以支撑国际结算。主要参战国只有德国一家在战前是缺乏黄金支撑马克汇率的,德国必须把有限的外汇储备用来进口国防工业原料,这导致没有支撑物的马克汇价虚高,提升了武器以美元或黄金计算的生产成本。马克汇价虚高有利于对轴心国控制区的原料进口,能够解除规模效益的瓶颈。可以说德国是在无法大量出口武器或工业品的形势下,选择压低进口原料价格来维持工业增长的经济政策,虽然可以把经济负担转嫁给他国,却也会欠下不少外债。当时德国国债很少对外发行,只有贸易清算赤字表明外国对德国拥有债权,这些债务在战后都要归还。各主要交战国都欠了外债,美国欠拉美国家外债,英国、苏联、中国欠美国外债,德国、意大利、日本欠轴心友邦外债。欠下的这些外债主要购买军火或工业原料,为战争输血。

楼主 阿根廷的山  发布于 2016-12-06 23:12:00 +0800 CST  
人择原理可以适用于一般的人类知识。至于能否像天文学那样适用于自然现象,取决于信仰。

楼主 阿根廷的山  发布于 2016-12-18 10:04:00 +0800 CST  
双倍定律着眼的不是绝对值,而是敌我之间的相对值,这就是战争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最大差异。能否取胜,不是你有多少物资,多少兵力,而是你与敌人之间的物资和兵力差距。

楼主 阿根廷的山  发布于 2016-12-18 10:08:00 +0800 CST  
加速定律展现的就是相对值差距与胜负之间存在某种概率分布。网上流传的兰彻斯特方程没有考虑概率分布,仍然是十八世纪物理学散播的的机械唯物论,故而无法准确解释作战结果。


F=MA,这个是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力学公式。


FY=MX1AX2,这个是现代概率论的力学公式。就历史经验看,人类关注的F的成因中,高A的发生概率大于高M的发生概率。海底山脉每年隆起一两厘米,东非裂谷每年扩张一两厘米,即使写进地理课本,人类也根本不会在意。但是一只小鸟撞上一架飞机,哪怕只在网络上登一条消息,就会引起全球关注。

楼主 阿根廷的山  发布于 2016-12-18 10:17:00 +0800 CST  
规模效益定律主要考虑到成本结构。即使每件产品消耗的工时、原材料、能源没有差异,但是开发这种产品的研发费用和生产这种产品的前期投资都是固定的,因此每件产品分摊的研发费用和前期投资取决于产品总产量。还可以考虑组织人事费用和利息费用的分摊。在劳动力、原料(含土地)、资金价格不变或缓慢变化的条件下,规模效益定律始终发挥作用。但是,在劳动力、原料(含土地)、资金价格突变的情况下,规模效益定律就会因为边际成本突然提升而失去作用。例子就是经济制裁导致原料进口大幅减少,金融制裁导致融资大幅减少,根据经济学的价格曲线,供应减少,需求不变,价格是升高的,边际成本随之上升,规模效益定律也就失去作用。这也可以简单解释土地价格飙升和工资暴涨导致的制造业企业倒闭和搬迁浪潮。

楼主 阿根廷的山  发布于 2016-12-18 10:27:00 +0800 CST  
替代价差定律成立的条件是资源开采消耗的能源、原料、工时少于人工合成的替代产品。例如人造石油和人造橡胶都是20世纪早期发明的,过了近百年,人造石油和人造橡胶的合成费用仍然远远高于原油开采和天然橡胶采集费用,即使考虑加工过程的费用,也是天然产品更便宜。油价的涨跌只是期货交易价格变化而非生产成本有什么大的变化。


与此相反,化学纤维的制造费用已经大大低于多数自然纤维的收集与加工费用。导致古代和近代用作衣物的许多自然纤维不再使用,或被归类为高档商品与环保商品(价格较高的与自然沾边的产品)。虽然最主要的自然纤维之一棉花还受到广泛使用,但是棉被已经非常罕见,弹棉花的人也越来越少。

楼主 阿根廷的山  发布于 2016-12-18 10:40:00 +0800 CST  

楼主:阿根廷的山

字数:4000

发表时间:2016-12-07 07: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7-09 17:40:08 +0800 CST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