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浅析袭人:归属的渴求者

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书生相伴旅行,忽见一客店。二人大喜,进门之时,见掌柜拿着饭菜,耐心地喂几只野猫。待几个小家伙吃饱,方才热情洋溢,带领二人进屋。

一书生刚要进门,掌柜慌忙阻止,原来地上是一只小小的菜青虫,若是书生方才落脚,便会结果了这小小生灵的性命。掌柜自嘲,因为心中这点慈念,常被人笑状若妇人。

到了饭时,二人要吃鱼肉,不想掌柜告知,他吃素,因此店中只有菜蔬,请二位海涵。于是书生感佩不已。感叹似掌柜这样一生,心地慈悲,无私无求,远胜自己追求功名。于是二人安眠。

夜半三更之际,地板悄然打开,有一人身穿黑衣,手持钢刀。正是掌柜。谁曾想,他慈眉善目,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他不吃肉,却要杀人。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性的复杂。但实际上,掌柜的心态并不难理解。无论是喂流浪猫狗还是救下青虫,他那时想拯救它们的心是实实在在的。

但是杀人越货时,他想要钱财的心也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善恶实在是无法一概而论。不知为何,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猝然间想到了袭人。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17:00 +0800 CST  
其实我一直都没有勇气分析这个人物。虽然袭人并未像掌柜这般大善大恶,但很大程度上,她也代表了人性的复杂因此喜欢她的人说她忠诚良善,给她高度评价;不喜的人说她虚伪阴险,自然口诛笔伐。

人性善恶,这实在是才疏学浅的我难以企及的高度。因此,我更愿意从她的心态出发,尽力去分析她的一些行为和背后的心态。

在我看来,无论是想方设法还是处心积虑,袭人迫切的想留在贾府归根结底,无非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女子,对于确定的归属的追求罢了。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18:00 +0800 CST  
第三回写贾母将袭人派去服侍宝玉,理由是“素喜她心地纯良”,而袭人也是“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如今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由此可见,袭人对于贾府为她安排的任何命运,都是欣然接受的。

她用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忠心的服侍每一个主人,并无半点自主或者反抗。因为这样的奴性,她被晴雯嘲为“西洋哈巴点子”。实际上,袭人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忠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她对于贾府给她的生活是欣然接受且甘之如饴的。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19:00 +0800 CST  
袭人与鸳鸯等人不同,她并非贾府的家生女儿。而是从小因为家境贫困被卖到贾府。十九回,袭人的哥哥曾和她提过想要把她赎出去,不要再为奴。面对获得自由,当一个小家碧玉的机会,袭人却做此反应:“至死也不回去。”

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了我还值几两银子,要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儿,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况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摸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这会子又赎我做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了!”

从小因为家境贫困而被卖,这样的经历,对于任何一个女孩子都是不幸的,惨痛的。甚至会留下一生的阴影。曾经贫穷而狼狈的生活,与现在的衣食无忧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对于一个穷怕了的女孩子来说,她不会愿意再承受哪怕一次的不确定和风险。

再者,从小生活在贾府,袭人结交了许多知心的朋友和姐妹,相反,她对于亲人的感情却是疏离了。而相对于曾经贫穷的,不讲亲情将她出卖的家人而言,袭人恐怕更愿意相信给她富足衣食和足够尊重的主子。

再者,她不愿离开贾府,很大程度上也是不愿意离开宝玉。这样的想法,并非完全是因为她与宝玉有过肌肤之亲,或许,在这一阶段,袭人已经意识到,她愿意将宝玉当成自己的情感归属。所以我们看十九回以后,袭人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维系她对于宝玉,对于贾府的归属。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19:00 +0800 CST  
而在我看来,三十二回,对于袭人而言,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袭人所做的,是为了让宝玉属于自己。而在此之后,她所做的,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属于宝玉。

早在第三回,袭人就曾“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见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实际上,身为奴婢的她,并无资格,也并无立场规划宝玉的性格甚至人生。因此最初,袭人似乎就把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定位放在了更亲密的位置。

于是第六回,二人发生了关系。“袭人自知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也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实际上,这样的行为是越礼的,但在她心中,贾母将她给了宝玉,并非是仅仅让她做一个丫鬟,而是为宝玉成年以后纳妾之事物色人选。因此袭人还是半推半就的答应了。

而在此之后“宝玉视袭人更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越发尽职了”,到此为止,对于袭人来说,自己是第一个与宝玉有如此亲密关系的女子。一方面,自己自然要对他更加照顾。而另一方面,袭人又充满了失去他的恐惧——源自失去情感归属的可能和女子失节带来的双重恐惧。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20:00 +0800 CST  
于是,在第十九回,袭人编造了自己将要离开贾府的谎言,就是为了引起宝玉的不舍和恐慌。一方面,可以印证她在宝玉心中的位置,这一方面她确实做到了。而另一方面,她想要借此规劝宝玉,让宝玉向着贾母,王夫人,和她自己希望的道路上发展。其中有一条“还有更要紧的一件事,再不许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和那个爱红的毛病儿了”。

我们都明白,吃别人嘴上的胭脂是什么行为。而袭人觉得,相对于读书,改了这一件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在与宝玉发生了亲密关系的前提下,袭人不愿看见宝玉与他人的亲密,如果宝玉能就此听他的话,改过自新,那么更说明她在他心中的 位置稳如磐石,她绝对不会失去他。

在获得宝玉信誓旦旦的承诺后,袭人最初一定是欢喜的。因为在她看来,自己应该可以切实的拥有宝玉。所以,二十一回,在得知宝玉在湘云处梳洗后,袭人是十分失望且愤怒的。一向平和的她用极其愤怒的与其向宝钗抱怨:‘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说,心中明白。袭人又叹道:“姐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儿,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对于宝玉而言,荣国府所有的地方都是他的家。而在袭人看来,宝玉的家是怡红院,是有自己在的地方。而宝玉与湘云之间的相处,是实实在在的兄妹之情,并无半点男女之情。湘云为宝玉梳了头发,原本无可厚非。可在袭人看来,自己才是有权服侍宝玉梳洗的人。这象征着自己获得的重视和信任。因此在这一权利被“侵害”时,袭人会出离愤怒。

不得不说,此时的袭人出现了明显的双标:她只知道湘云为宝玉梳头是越礼的,胡闹的,没分寸的。却忽视了,其实她才是第一个与宝玉越礼且犯下大错的人。但是她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是为宝玉好的。而湘云做出的程度轻得多的行为就是胡闹。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20:00 +0800 CST  
而在之后的三十二回,袭人受到了来自宝玉的“一万点伤害”。因为她无意间听见了宝玉对黛玉诚挚的告白。而她的反应是“惊疑不止,又是怕,又是急,又是臊”。一方面,身为丫鬟的她听到了男主人的心底最深的秘密,她自然是震惊的,当然,还有身为女孩子本能般的害羞。另一方面,也就从这时候起,袭人意识到了,宝玉是永远不可能属于自己的。因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改变不了他早已心有所属的事实。

对于此时的袭人而言,想通过争取宝玉的心来拥有他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她又不愿放弃宝玉,这个对她而言最理想的归属,所以她只能妥协,然后采取更合理的办法,让自己属于宝玉。于是,她开始争取王夫人。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21:00 +0800 CST  
袭人自然是聪慧的,她深知在为宝玉选妾的事情上,最有话语权的还是身为主母的王夫人。而她也能明白,王夫人对于这个老來子的期待是多么厚重。在培养宝玉成才的路上,这位疯狂的母亲自然会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所以在被王夫人找谈话的时候,袭人的每句话,都说进了王夫人的心缝儿里:

“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既蒙老太太和太太的恩典,把我派在二爷屋里,如今跟在园中住,都是我的干系。

太太想:多有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的,倒不如预先防着点儿。况且二爷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嘴杂——那起坏人的嘴,太太还不知道呢: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没有忌讳了。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个直过儿;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还是平常,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呢?那时老爷太太也白疼了,白操了心了。”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21:00 +0800 CST  
袭人这番话,在王夫人看来,自然是赤胆忠心,全为王夫人母子考虑的。于是这位豪门贵妇不免对这个丫头另眼相看甚至感激涕零。但我读到此处,总是恶毒的想:王夫人千防万防,可她绝对想不到吧,最先与她的儿子“作怪”的,并非他人,正是在她眼中忠心耿耿的袭人啊!

而袭人这番话看似没什么针对性,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来,她强调的是两姨姑表姐妹,也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而谁又是从小就与宝玉同起同居,耳鬓厮磨的人呢?是黛玉!所以袭人的这番话,无非是想将王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黛玉身上。而袭人明明知道,宝黛二人的清白是天日可鉴的!

而她的这番话会对黛玉有多大的影响,她也心知肚明。但是她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因为从三十二回起,黛玉变成了她拥有宝玉的最大障碍。甚至,只要有黛玉在,宝玉心中根本装不下别人。她甚至会失去被宝玉拥有的可能。

慈眉善目的掌柜选择在半夜杀人,是因为对财富的渴望已经让他泯灭了良知。而袭人选择含沙射影,诋毁黛玉,是因为她对宝玉的这一归属的渴望足够让她欺上瞒下,颠倒是非。

但是不得不说,从袭人的角度而言,这么做是没错的。因为她已经把“为了宝玉”和“为了自己”的概念混淆了。在她看来,对宝玉最大的保护,就是不择手段的留在他身边。

而袭人刻意的混淆这两个概念,也无非是为自己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慰藉——袭人知道自己做的一些事是违背良心的,而在“为了宝玉”这样一面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卫道士的大旗下,即使是为了自己谋利,也总能在心理上更加理直气壮一些。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22:00 +0800 CST  
即使如此,我们依旧不能否认袭人善良的一面。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被她撞见,面对这个吓得魂不附体的老人,袭人不仅安慰了她,还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四十六回,面对鸳鸯嫂子的挑拨离间,袭人仍然不为所动,坚决的帮助鸳鸯。所以,袭人实际上是愿意给予人温暖的。正因为如此,众人在提起她的时候莫不称赞。但是只要涉及宝玉,袭人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以为他人着想为借口,实则不择手段捍卫自身归属的人。

袭人最遭人诟病处,恐怕就是她有害死晴雯的嫌疑。但是平心而论,对于这一问题,书中并无实锤。我们只知道,在王夫人跟前诋毁晴雯的是王善保家的。而王夫人想不起晴雯究竟是谁。她对晴雯的印象,也仅限于在园中撞见她骂小丫头,而不是有人与她提过这个人。所以至少在王善保家的采取行动之前,袭人是未曾告密的。

但是,在王善保家告密之后和王夫人传唤晴雯之前,中间的空档期,王夫人究竟有没有找过袭人问话?为什么宝玉和丫头们平时说的玩笑话也被王夫人知道了?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自然不能对宝玉房中的事情事无巨细都清清楚楚,那么,究竟是谁告诉王夫人的?又是谁能如此得到王夫人信任呢?这些几乎成了红楼中的千古谜团。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22:00 +0800 CST  
然而我在想,作者的高明处便在于此了吧。不将一切都写明,反倒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这正是红楼的魅力啊!但我们确实也不必过于纠结:如果不是她,这说明她良心未泯。如果是她,也只能说明她在求得宝玉这一归属的路上由不择手段变得更加不择手段了而已。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最后,袭人还是没有和宝玉在一起。无论她有怎样美好的品质,有怎样的付出,有怎样的煞费苦心甚至不择手段,都抵抗不了世事变迁,造化弄人,她最终还是没得到曾经想要的归属。和蒋玉菡在一起,做一对世间最普通的夫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彼时的袭人,会不会为自己曾经执着的,甚至偏执的追求感到唏嘘呢?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读者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子不语(微信号:13714982102)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23:00 +0800 CST  
好文欣赏!@邻家小妹的邻居@吧啦_吧啦___@zhouhui6279@家园菜鸟@0稚歌0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2:23:00 +0800 CST  
@雨夕寻梦袭人后来知道宝玉那句话也在说她了(一开始好像没注意到)。

袭人冷笑道:“你问我,我知道?你爱往那里去,就往那里去。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横竖那边腻了过来,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宝玉笑道:“你今儿还记着呢!”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

楼主 Truth_Lover  发布于 2016-12-25 23:35:00 +0800 CST  

楼主:Truth_Lover

字数:5066

发表时间:2016-12-26 06: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3 17:07:58 +0800 CST

评论数:59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