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新旧字形整理与辞书的新旧字形对照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3 16:42:00 +0800 CST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3 16:44:00 +0800 CST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3 16:45:00 +0800 CST  
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
楷體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3 20:30:00 +0800 CST  
欽定四庫全書本
楷體


出現了簡字「争」
「骨」是斜短豎,有頓筆,筆勢和左折稍類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3 20:33:00 +0800 CST  
正統道藏本


楷體,左折「骨」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3 20:35:00 +0800 CST  
粵雅堂叢書本


宋體舊字形——相鄰的兩頁裡面同時有左折和右折「骨」╮(╯▽╰)╭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3 20:37:00 +0800 CST  
然後看看日本的拓本文字網站所收錄的碑拓裡面的「骨」字
主流是寫「人」在裡面
然後左折和右折的數量差不多一樣少(仔細數數的話似乎左折還更多一些)……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3 20:48:00 +0800 CST  
@漢太尉祭酒許愼


劉大師來批判一下這個文章?《宋體非宋》
轉自http://blog.justfont.com/2013/09/why-songti-is-not-song/


事實上,宋代文人對印刷書刊的字體,乃以模仿毛筆楷字的名家書風爲尚。當時印刷業以浙江、四川、福建三大產地爲首。其中浙江的字,多有歐體之風;福建的字,仿照柳體的骨;四川的字,則效法顏體的豐潤。


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硏究所的硏究生陳麗桂、助理敎授諸葛正,曾爲此考據過(註1),他們發現,明人張應文所他所寫的《清密藏》裏,是這樣形容宋代彫版印刷的字體:「大都書寫肥瘦有則,佳者絕有歐、柳筆法。」謝肇潮的《五雜俎》,則謂:「凡宋刻有肥瘦兩種,肥者學顏,瘦者學歐。」明高濂也在其著作《遵生八箋》中,說:「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可見宋朝時的刻字風格,根本不像當今的所謂「宋體」,卻以眞楷爲師,以肖楷爲尚。因此兩位學者指出,所謂「宋體」與宋版書的宋字(宋朝出現的字體)毫無相同之處。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3 22:02:00 +0800 CST  
@博浪客我在4樓的回覆可能先生沒看到,請指教


=====================================================


博浪客: 回复 Ureys :解释一下。我那篇帖子的表达确实有不够严密的地方。我说的“过去”,主要是指铅字时代定形的「旧字形」,以及汉字简化前被公认的标准字形或常见字形。很显然,在垬搞新字形以前,以往的‘旧字形’是角不出头,骨、过字右折的。

删除 | 2015-1-4 08:06回复

博浪客: 回复 Ureys :垬之前,自然有角出头、骨、过左折的写法。但是这种写法从来没有被当作“新字形”。而且在“自然竞争”中,已经被角不出头、骨、过右折的写法所全面代替。垬是人为的改变这种状态。这就和「宝」等字在垬汉字简化前也已存在,但从不被视为“简化字”一样。


Ureys: 回复 博浪客 : 「而且在“自然竞争”中,已经被角不出头、骨、过右折的写法所全面代替」对于这个结论,你的调查样本里面有多少碑帖、印刷物,它们跨度到哪个年代呢?虽然我没有系统统计过,就我所见,「全面替代」这个至少到清朝还不是这样。难道是国民政府人为改变了状态使得角不出头骨右折?
删除 | 2015-1-4 13:04回复

Ureys: 回复 博浪客 : 「我说的“过去”,主要是指铅字时代定形的『旧字形』」把铅字时代理解为在民国时代,大概没错吧?
删除 | 2015-1-4 13:12回复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8 14:59:00 +0800 CST  
@博浪客


谢谢先生回覆。康熙字典对宋体定型有影响应该没有太多争议,此前我曾有误以为康熙字典就是旧字形的标准了。但我说「国民政府人为改变」并非出于臆测,苏培成的《近百年来汉字的简化与规范》一文(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74/201308/156355.html)对于字形的问题有这两个观点:


1、旧中国印刷铅字字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2、193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初步实现了汉字的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这两点我都没有细考,但民国用的宋体字形和康熙字典也是有一些差异的(比如常见的,艹断开与否),所以苏的第一个「存在分歧」应该可信,毕竟造铅字的时候可能大家依据的标准不一,就是严重与否,我没有调查就不清楚了。关键的则是第二点,对于《国音常用字汇》带有多少官方的性质,我查阅了一下——


所以这个字典的确有官方性质(还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推行),虽然这个字典的重点在于「定音」,但说推行之后也起了「定形」的作用也可信。「国民政府未管此事」这个结论恐怕不能轻易下。


不知道先生对于苏培成的「初步定形」一说有什么反对的资料呢?

楼主 Ureys  发布于 2015-01-09 14:12:00 +0800 CST  

楼主:Ureys

字数:2950

发表时间:2015-01-04 00: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13 01:41:26 +0800 CST

评论数:12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