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顺德话中的文言文词 来源:龙益得 更新时间:2011-10-11 23:09:

现在,有人说文言文不说了,也不写了,学了也没有用。一个学生说她在上古文时,老师常常叫她用顺德话读古文,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没想到一下子还发现了不少。这使我产生一个想法:让学生去寻找还活在市民日常口语中的文言文,以拉近文言文词和学生距离。

在上讲《孔雀东南飞》时,讲到一个词,“渠”,“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即使我与府吏约好了,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会了”)高中课文粤教版必修(1)注释“渠会,同他相会。渠,他。一说是那种相会。渠,那。”到底取哪一种解释好,我问学生,当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渠’就是大良话中的‘他’,第三人称,现在一般是讲‘佢’。”我从北方来,不知道这个,后来问一个本地老师,才知道“佢”的顺德发音与“渠”近。就是“他”的意思。我认为“渠”就是第三人“他”。没有必要再说“一说是那种相会。渠,那。” 宋朱熹《读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将“渠”解释为“它”,会更加合理。

这个学生提醒了我,这说明在文言文中,特别是诗歌中,应该会有大量的文言文词还活在顺德人的口语中。于是我就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收集,看一看我们知道的古诗文中,还有哪些词依然活在我们的口头语中。

学生陈嘉隆、何明杰收集到关于“渠”的两个类似例子。第一个是杨万里《读元白长庆二集诗》:“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杨万里讨厌说违心的话,对他很尊敬的白居易,杨万里直率地指出其不真实处,他认为元稹诗远不及白居易诗,而白居易看重元诗,不过是因为交情甚厚和私心所至罢了。第二个是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垂问以舍弟,渠从事东川,近得书,且知无恙矣。”白居易说:“您又问我弟弟的情况,他在东川当从事,近来得到他的信,知道他现在还好。”“渠”就是“他”白居易的弟弟,文中的指代是非常清晰的。

学生李淑芬收集到三个例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旧时”顺德话中现在就是“以前”意思,这个在北方就要进行翻译,在顺德话中就不用翻译了。还有晏殊的《浣溪纱》“夕阳西下几时回”,“几时”就是顺德话中的“几时”,根本就不用翻译的,学生一听就明白。“几时”在顺德话中就是“什么时候”,如果你问学生“几时”是什么意思,学生会觉得奇怪:“‘几时’就是‘几时’啊,哪里还有什么意思?”

至于“嘅”就是文言文词“忌”,她还找出了一个我从来没有看到的例子:“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忌〔jì〕:语助词。)如果是顺德人,一看就明白是讲什么,而北方的学生就不一定能够明白其中之意了。“嘅”就是相当于现在p话中的“哩、啊、呀、”等,是一个语助词,没有意思的。前两句话,通俗一点讲就是“叔善射,又有好的驾御技术。”四句翻译就是“老三善于射箭呀,且精通驾车呀。或勒马不进呀,或纵马奔驰呀。”(古代排行是按伯、仲、叔、季顺序排的,叔就是老三,现在则比父亲小就是叔。)现在顺德话中就有“渠屋企都系渠话事嘅”,译成p话就是“他家里是由他说了算”。“忌”与顺德话中的“嘅”是一个音未变义也未变的例子。

根据这个,我发现高中课文粤教版必修(1)中对《诗经•卫风•氓》注释的一个词,有可能是注释错了。

《诗经•卫风•氓》中的“体”字应该古义没有变化而音变了(但按顺德话读却是音义都没有变),原文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有人注释“‘体’是指卜卦之体。”而高中课文粤教版必修(1)注释是:“体,指卦象。即占卜的结果。”翻译过来是“你用龟甲占卦,你用蓍草占卦,占卦的结果(卦象)没有不吉利。”如果是顺德人用白话读此诗,就可以这样理解:“你用龟甲占卦,你用蓍草占卦,看卦象没有不吉利。”因为顺德话中的 “体”现在读为“睇”,也就是“看”的意思,而“体”现在顺德话中读音就是“睇”。我翻关于卦象的书,都没有“体卦”这一卦象。从网上查找,也只有明代黄道周的《易象正》讲《六十四体卦初终定序图第一》、《六十四体卦上下定位图第二》,将某卦象命名为“某体”。我个人认为“体”不是卦象,而应该是“看卦象”,“你用龟甲占卦,你用蓍草占卦,看卦象没有不吉利。”讲起来也顺畅得多,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应该是将“体”解释为“看”,且有现在顺德口语(粤语也是这个读音)为依据。故建议将注释修改为:“体,看的意思,即看卦象所显示出来的结果。”
屈原《离骚》中的“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我和你分别并不感到难堪,伤心的是你的屡次变化即为人太不守信。)“化”即“变化”,顺德话中讲“你都唔化嘅”大约就是讲“你怎么不灵活变化一下呀”。这个词,现在看,字音字义字形都没有变化。

还有语法方面也有文言文句式在顺德话中有所保留,特别是单词和句式的倒装。单词的倒装如“公鸡”倒置成“鸡公”,“干菜”倒置成“菜干”,“羹匙”倒置成“匙羹”等。句式的倒装如p话中“我先走了”;顺德话就是“我走佐先啦”。这些都是古汉语文言文句特征的遗留。

将顺德话中的文言文词搜索出来,结合课文讲,一是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二是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亲切感。让学生将古诗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文言文变得鲜活,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去寻找还活在口头的文言文词。

楼主 粵語吧號  发布于 2015-01-22 18:45:00 +0800 CST  

楼主:粵語吧號

字数:2186

发表时间:2015-01-23 02: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17 21:14:36 +0800 CST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