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话与语文 作者:朱天骐的微博

注:本帖内容均转自新浪微博:朱天骐的微博
并经本人同意转载rt
微博一般为日更,我会更新并添加以往内容,(想同步的可加其微博)
转发目的主要希望同大家分享交流[WINKING FACE]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00:06:00 +0800 CST  
迎神是迎接神灵来降,以祈多福免灾的活动,“大祝迎神于庙门” (《汉书·礼乐志》)。还有游神,我就见过城隍爷的游神队伍,还有抬出泰山神、白马王、临水奶等神祗塑像出游的。游神,福州话叫“营神”。《诗经》有“营营青蝇”句,“营营”,往来的意思。“营神”是请神在所管治的范围内巡视一周,以保境安民。

字典里,“营”有管治义,又有围绕义。把“营神”说成“迎神”是不对的。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00:07:00 +0800 CST  
睡眠好,一觉睡到天亮,福州话说“一鼓困天明”。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通过漏壶的滴漏计时,凭漏刻传更,报更以击鼓。“一鼓”(一更)从晚上八时起,每鼓之间相隔2小时。苏轼有“默坐数更鼓,流水夜自逆”诗句。在福州,这“更鼓”声就是从鼓楼传响而出的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00:08:00 +0800 CST  
“初生牛犊不怕虎”,赞年轻人的“不怕”精神。福州话有句“牛囝未桊鼻”的俗语,则是教训撒野的小孩,有收拾你的一天。怎么收拾?就是“桊鼻”。“桊”,juàn,《说文》“牛鼻上环”,《广韵》“牛拘也”。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00:09:00 +0800 CST  
从水井里提水的桶,叫吊桶,福州话叫“拔桶”。拔草、拔牙都有“向上拉”的意思。拔桶,也有人写“拨桶”,更接近方言音pua。拨与犮(拔),古代同音。《说文》在“茇”(拔)下说“春草根枯,引之而发土为‘拨’”。写成“拔桶”还是“拨桶”,其实是一样的。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00:12:00 +0800 CST  
“鸡角囝斗大”,说的是小公鸡不服输,都想争强做大。“斗”在福州话里有“一个更比一个……”的意思。“斗俊”,更漂亮;“斗霸”,更了不起;“斗呆”,更坏。“斗”可说大可说小。“我斗胆说一句”,“斗胆”是大胆;“住斗室”,“斗室”是极小的屋子。{斗说大可说小,然道是传说中的反义为训?!}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20:22:00 +0800 CST  
发,读第一声,繁写是发;读第四声,繁写是髪。发,古音bo,今音fa,福州话基本保留古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长的意思,福州话读bo。植物的bo芽、小孩的bo大,都如此。泼水、拨动,音的变化也不大。头发,音uo,也是很相近的。{不能理解发huak财的音⋯}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20:24:00 +0800 CST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20:25:00 +0800 CST  
福州话斥骂坏小孩为“椷囝”“椷囝子”。椷,《说文》“箧也”,即小匣子。椷,音hán,同“函”。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函梁君臣之首”,译为“用木匣子封装……”。“椷囝”就是装小孩的木匣(小棺材),直白的说就是“短命鬼”,福州话的“短命囝”。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20:25:00 +0800 CST  
古人说的“沙饧石蜜”,有人说是麦芽糖,有人说是冰糖。“饧”,《集韵》“音唐”,“沙饧”即今之“砂糖”,自西域“进口”。《西京杂记》载“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本草纲目》说“石蜜即白沙糖也,凝结作饼块如石者”。此说,明白了石蜜即冰糖,福州话叫“嚼冰”。我小时喝苦药,外祖母会给我“饧饧”。自外祖母后,我再也没有听到把冰糖说成“饧饧”的人了。{完全没听过啊}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7 20:28:00 +0800 CST  
袉(tuó),《类篇》“裾也”,《广韵》“长舒貌”。 袘(yí),《韵会》“裳下缘也”。“袉”“ 袘”两字,现汉已不见了,但从字里能看出古人大襟宽袖的服饰。要是小孩穿一件大人的衣服,福州话会说“长袉袉”。说话啰嗦,文章下笔千言,也都可说“长袉袉”。“它”,古代指“蛇”。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8 23:46:00 +0800 CST  
拉纤,是拉着绳子往前走;拔河,是拉着绳子往后退。像拔河这样的拉,主力在前。福州俗语“拔索尾”,就是扯绳子尾巴的那个人。这个人起的是帮手作用。不过,“拔索尾”并不领情这个帮手,倒是责怪这个人,一事当前,充其量只是帮腔而已,没有站在前头去担当。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29 20:23:00 +0800 CST  
竹批打,叫“麻笋干炒肉”。大人惩罚小孩还有用羊毛针“扱”。扱,《广韵》“插也”,现代字典解释“把尖物挤入他物中”。表扬护士姐打针的技术好,就是“针扱进去不会疼”。扱,方言音gi。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30 23:38:00 +0800 CST  
过节、过生日,福州话都说“做节”、“做生日”。白居易诗句““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阴归”,“作寒食”就是过寒食节,这个节日后来演变成清明节了。“做”是“作”的后起字。用“过”,只是表示经历了一个日子,这日子是节日生日;用“做”则表示要庆贺的,要吃要供要拜……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30 23:46:00 +0800 CST  
零钱、零食、零工,福州话分别是碎钱、碎食、碎工。“零”与雨点有关,“碎”与石头有关。《说文》“零,余雨也”,即徐徐而下之雨;《广韵》“碎,细破也”,即将岩石变成细颗粒“零碎”是同义双音词。闲聊,福州话“碎讲”。“闲聊”说的都是与正事无关的话,“碎讲”是东拉西扯。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0-31 20:31:00 +0800 CST  
“搓‘米时’齐搓搓”,“搓”是个动作,在手心上转,就成了圆圆的“米时”。婴儿肥,那个脸就是“圆搓搓”。八面玲珑的人,做事“搓搓圆”。螺丝拧进去或旋进去,福州话都是搓进去。小彩旗的旋转,也说“搓螺”,“螺”音luo。头晕,天旋地转或忙得晕头转向,可以说“搓螺眩”。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1-01 21:32:00 +0800 CST  
戏班里要是没有角儿,也就是台柱子,那就是“哬哬班”。“哬”,《集韵》“众声”。“哬哬班”里没有能唱的,只有帮腔的“哬哬”角,故福州话差劲也有叫“哬”的。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跟着起哄的一帮人,这也都是“哬哬班”。{恕我对闽剧不了解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1-01 21:34:00 +0800 CST  
“阵”,从阜从车,是土山前摆满了战车。《广韵》“列也”,即战车排列成“阵形”,亦即“排兵布阵”。冲锋陷阵,就是攻下了对方的阵地。“阵”是个整体,一整群人,福州话说“一阵人”。孤单“无阵”,有人来陪伴,叫“做阵”; 结伴出行,叫“结阵”。组团旅游,召集人叫“圆阵”。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1-01 21:35:00 +0800 CST  
收废品的、收破烂的,福州话叫“破棉破布”。“破棉破布”也收鸡毛鸭毛,他在前面叫“鸡毛鸭毛”,小孩跟着叫“逢乇都无”(什么都没),“毛”和“无”押韵。“逢乇”,表示一切东西,“逢侬”表示一切人。“逢……都……”是一个固定结构。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1-02 17:30:00 +0800 CST  
网上聊天打一“呵呵”,意思很多,但基本义还是表赞同。呵呵,通常义是笑声,如“笑呵呵”。呵呵,古人早就会用,欧阳修写信,遇到高兴事,末了就用了“呵呵”。福州话有“hehe啼”,但不是“呵呵”是“啝啝”,《篇海》“小儿啼也”。哭得伤心,不管大人小孩,福州话都是“啝啝啼”。

楼主 这个酱  发布于 2014-11-02 18:31:00 +0800 CST  

楼主:这个酱

字数:9263

发表时间:2014-10-27 08: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8 08:58:45 +0800 CST

评论数:97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