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帖子告诉你《True Detective》第一季到底讲了什么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导演的功力相当了得,镜头运用,空间概念的设置,配乐等等,都非常优秀,尤其那段Rust深入敌阵的那段长镜头,稳而准,长镜头最怕的就是空间场上的混乱,导演显然在这点上拿捏得非常到位。演员的表演也相当了得,比如Martin看到她妻子在行李箱上留给他的那封信时的表情,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令人惊叹。尤其要说说马修·麦康纳的表演,神情,动作,还有与镜头的配合等等都毫无挑剔。不光如此,一些场景的选择也非常到位,不多说。

以上不是重点。重点是这部剧到底讲了什么?
这部剧的开头是一个DV中的Martin和Rust的陈述,为何要审讯两个警探呢?看到后来我们就能明白,是因为在上层的误导与指派下,两个黑人警探负责调查Rust,认为他是一系列杀人案件的主谋。也就是说,这一系列事件首先开始于一个谎言中。
接下来在两位警探的回忆过程里,主角登场了,Rust和Martin。Rust这个人物是一个有着悲惨过去,同时在一系列可怕的经历中反省自我,最后达到自觉境界的人,他的自觉是非常坚定的,比如他对Martin说的那句: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使自己接受一个真实的自我,显然不会因为你而改变。有一段Rust的自白,能看出他到底确立了何种境界的自觉,归纳如下:
1.Rust是一个哲学概念中的悲观主义者
2.他进一步阐释了这个悲观主义,人类以为自己确实获得了真正的自我,实际上这只是来自意识的蒙骗。
楼下对这两点进行解读。干货。

楼主 gaodie521627  发布于 2015-08-09 19:02:00 +0800 CST  
先来说说什么是悲观主义。
这个词汇起源于叔本华的著作《作为意识与表象的世界》,简单来说,这本书在对于人类的自觉范畴描述了一个钟摆理论:人类一直处于欲望无法满足时的窘迫和欲望得到满足的空虚两者之间,像一个钟摆,来回摆动。
海德格尔谓之:悲观主义是虚无主义的先行。尼采早期思想受叔本华的影响很大,并在此发展,简单概括为:钟摆理论中的人类本身的意识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人类自我意识的萌发就意味着上帝的缺席。虚无主义的意思就是:最高价值的自行废黜。上帝意指最高价值,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人类虚假的自我意识,而在此过程中,上帝本身也因此而缺席了。后来,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以钟摆理论为基础而得到了”永恒轮回“理论,这里与剧情关联不大,不再多说。
实际上Martin就是一个处于钟摆理论中的人,左右摇摆。Martin的故事穿插在案件的发展过程中,过程大概是这样的:Martin的家庭比较和美(较于Rust而言)但他感到空虚,比如在周末去看望他妻子的父母表达出的不适和愤怒,然后他出轨了,出轨之后的Martin在其出轨对象的语言刺激下渐渐发觉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即欲望无法满足,感到了窘迫,表现为深夜暴打Lisa的男友等一系列的报复行为,钟摆的两次摆动之后,终于爆发了,Martin的家庭破裂。这是第一次钟摆。
在Martin的第一次钟摆过程,案件渐渐向前发展,同时也点明了Rust的另一个特点,他常常出现幻觉,但是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能够分辨什么是幻觉,什么是真实。我之前有过交代,这部剧的前半部分,也就是抓到雷吉·勒杜为止,都处于谎言,虚假,幻觉中,而Rust的这个特质也暗示了我们,他可以冲出这张虚假的网。

楼主 gaodie521627  发布于 2015-08-09 19:23:00 +0800 CST  
接下来说说哲学里关于自我意识的探讨。
在哲学里,认为人的自我只存在于时间概念中,实际上包含了三个部分,即绵长的记忆链,当下对于自我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在形式逻辑的时代终结,辩证逻辑时代的开始之后认为,人类的自我不是独立的,而是不断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黑格尔为此做了一个区分,即情我与本我,情我+本我构成了自我。把人类的自我的三个部分与时间概念向对应,也就是,绵长的记忆链=过去,当下对自我的肯定=现在,对未来的预期=未来。而情我受外界影响只发生于”现在“这个时间概念里,而现在本身又不是一个具体的事件概念,不能为之划分单位,同时,”现在“本身也永恒地发生,情我受外界影响就不断地发生于”现在“,也就是自我对自我的肯定之中了,这里有个术语叫”无意识行为“。
黑格尔认为,本我之所以不被无意识行为影响,是因为其本身就纯然地出发于绝对的理性,而绝对的理性本身所造成的行为实际上还是基于自我之外的外界的状况,因此,自我本身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与外界环境对立统一的事物,自我本身只存在于外界当中,也就是一个另外的”无意识行为“
回到剧中,Rust其实是一个没什么正义感的人,比如那段去复兴教会调查的过程就能看出,Rust调查完那个脑子有问题的胖子之后,牧师在后面说了一句:怜悯是种美德,而Rust显然对此不屑一顾。与之相反,Martin就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如果说追查这个案子对Martin的正义感来说是有意义的,那对Rust究竟有什么意义就无法理解了,可是事实正好相反,Rust在探案过程中表现得比Martin更为专注,可以这么说,Rust探案本身,就是一个无意识行为。

楼主 gaodie521627  发布于 2015-08-09 19:40:00 +0800 CST  
案件渐渐发展,直到击毙了雷吉·勒杜,这个谎言在两个侦探的谎言中圆满结束(这个设置非常有意思,一个巨大的谎言结束于两个被骗的人的小谎言中,这个就是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的贯彻)。此时,一切似乎慢慢步上了正轨,Rust找到了女朋友,Martin与妻子复合,两人都成了英雄,看起来那个谎言显得非常圆满了,大家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而此时,Martin的钟摆再次开启,女儿到了叛逆期,其叛逆愈演愈烈,被Martin发现与另外两个男生玩车震,而后,Martin再次出轨,而Martin的妻子这次是铁了心不想跟Martin生活了,就跟Rust发生奸情。这里Rust的表现也能够表明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于Martin妻子的捉弄感到非常愤怒,却对Martin本人没有任何愧疚之心,他明白,错不在他,理性驱使了他的一切。同时,Rust也发现了当年那个案子其实并未结束,他也发现,自己在警局里没法继续调查这个案子,于是离开警局,离开一切由于谎言而得到的馈赠(他的女朋友),独自寻求真实。
过了很多年,Rust终于回来了,此时他已冲破了这张巨大的网,带着真实,再次找到那个饱受钟摆之苦的Martin,最终两人抓住了”真正“的凶手。而那个谎言的”网“,由于其架设者为寻求自保,终于烟消云散,真实再一次呈现。
Rust最后的自白是对真实本身的一次深究,也是这部剧的终极意义,结合Rust最后看到的幻象,请各位自行理解,我全说了就没意思了。

楼主 gaodie521627  发布于 2015-08-09 19:57:00 +0800 CST  
再来说说关于Rust的正义感的问题。
首先希望大家区分开两个概念:本身的正义感和于警察这个职位的身份认同感。
警察是与法律直接发生关系的人,警察的工作内容是:以法律为基,惩罚违法的人,或送违法的人至惩罚之所。法律本身意味着一种普世的正义观。但凡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明白,现代法律的宗旨不是惩罚,而是让”得“回归其应得的人之手,高中课本上都学过,罗马法的宗旨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正是因此,人贩子该杀,地沟油制作者该杀等等论调基本是无稽之谈。
要分析Rust这个人的心理构成,就要做出如下区分,在Rust身上,除了警察这一执法者的本身的身份认同之外,他是否还有其它的正义感?答案是没有。
例子很多,复兴教会的胖子那段,Martin与妻子第一次破裂之后两人在酒吧那段,找到雷吉·勒杜之后决定独自行动那段,与Martin的妻子发生关系之后面对Martin毫无愧疚,把违法行径当作筹码与飞车党交易等等等等。。。。
Martin是一个标准的美国式正义的人,因为他在除了警察身份之外,也依然坚持正义,比如在高速旁边的妓院给一个未成年少女钱,并劝她另寻工作,而Rust显然对这一行为嗤之以鼻。
Rust除了对于警察身份的认同之外,毫无正义可言,因为纯粹理性本身的行为本身就没有正义与否的区分,见《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著。
显然Rust对于警察身份的认同也及其狭窄,他只承认自己当前所做的案件是自己警察身份的唯一标识,与飞车党做交易那段就可以看得出来。
Rust是坚持纯粹理性的人,对于他来讲,没有正义或者非正义,只有理应如此和非理应如此。
马修表演的这一形象非常高大上,满嘴叔本华——尼采哲学好像个神棍,加上一些特定的细节表演和某种类似神棍的能力的展现,使Rust鲜明刻骨,栩栩如生。这确实是个好角色,这哥们也容易招人崇拜。
很多人似乎把Rust当作性幻想的对象了,他们心目中的Rust必须符合一切优秀的定义,具备一切优秀的特质,如果有人对此否定,那他们就一定站出来恶语相向。
比如刚才在楼中楼骂我的哥们。他的表现好像是刚刚对着Rust的照片撸了一管,然后来贴吧看到了我的帖子,他觉得我说的话对不起他刚刚分泌出来的粘液,就开始喷人了,奉劝你,你真没必要要求别人都以Rust为性幻想对象的,当然,你撸管的时候想着谁这我也管不着。

楼主 gaodie521627  发布于 2015-08-10 04:57:00 +0800 CST  

楼主:gaodie521627

字数:3534

发表时间:2015-08-10 03: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20 07:03:30 +0800 CST

评论数:6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