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Senn】XXII:爆照~~琥珀、柯巴、假货们的多彩世界……

印尼柯巴第二波:印尼棕红柯巴



按照书上介绍,印尼柯巴至少有两到三个产地。由于资料缺乏,所以无法确定具体的产出地点。
从外形上可以区分印尼柯巴与缅甸棕红的不同。
第一块的颜色非常的深、而且比较均匀,与缅甸不同的是,它会有一种反射较强的“贼光”(回去看看缅甸棕红的样子)。贝壳纹解理不如缅甸硬朗、干脆。
紫外线、盐水等鉴定结果稍后公布。不过,推测一下就知道,盐水试验肯定是无法鉴别的,因为都属于树脂,只不过时间短一点而已。印象中紫外线鉴定也是不可靠的,因为有很多印尼柯巴与缅甸棕红紫外线下差异过小。只有香气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








这几块印尼柯巴感觉上与第一块不太一样,好像属于金珀类型。但是表皮的皮子分界很明显。而这种皮子虽然类似缅甸血珀,但是——分界明显。
还是那句话,如果遇到这种,气味是香的,那根本就不用鉴定,柯巴无疑!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19 12:00:00 +0800 CST  
马达加斯加岛柯巴第一波:
这种柯巴从书本上没有查到,推测挖掘的时间不会超过20年。所以年代没有依据,按照我自己的经验和质感推断,应该在几百万年左右甚至更短。







这种柯巴无论从外形还是质感都与缅甸、波海、多米、抚顺这四大产地的琥珀差异较大。分辨很容易。
从外形看,几乎所有马岛柯巴都没有皮子,而且边缘光滑。去看看前面缅甸金珀的样子,差异很大。而波海或多或少都有皮子、也不会这么圆润。
从贝壳纹上看,马岛柯巴几乎没有贝壳纹,解理非常的淡,以至于要对光线仔细看。完全没有贝壳纹!只有圆滑的一圈一圈裂纹。
从硬度上来说,马岛柯巴硬度非常的低,无论是否有裂,使劲一掰就会断掉,然后就能看到圆滑的解理。
从“虫珀”角度来说,虽然我不懂昆虫学,但是看习惯了缅甸、波海的虫珀,再看马岛虫珀,真心有一种年代很近、虫子很熟悉的感觉。而且,几乎所有的马岛柯巴都有虫子!
但是! 不是说这种柯巴不具有迷惑性。
我亲身的例子就是,刚玩儿琥珀的时候,我妈从箱底翻出两块“虫珀”,我当时只玩儿过缅甸,波海接触很少,用显微镜仔细看、无论怎么判断都应该是天然的“虫珀”,而不是塑料、也不是人工合成的。因为内含物太天然了。所以我跟我妈说这两块是真的虫珀,价格不菲。她高兴了很长时间。半年过去了,我手里的马岛柯巴一堆了,她又拿出来,我很遗憾的、很坚定的告诉她,她也很伤心。除了心情波动、还不算被药。因为那两块已经购买十年了,还是别人给她的。
不过也正是这两块珍贵的柯巴,从一方面证明至少在十年以前,国内就已经出现了马岛柯巴,而且经过这么久,这两块柯巴明显的出现了很淡的磨砂感觉,就是发“雾”了。


小结一下:由于马岛柯巴年代非常近,各种性状都与其他琥珀差异较大,比较好分辨。但是最常见被药的就是里面的虫子。尤其是地摊上很多卖家说这是虫珀、绝对天然不是人工的、是新发现的——那就具有迷惑性。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19 13:16:00 +0800 CST  


@凝眸原创不是你说,我想了一下,真的有一年没有给二狗子拍照片了。昨晚拍的。
因为他自己会上厕所,这一年就出门了两次!好可怜。 有时候还怪他怎么又撕纸了。想想家里乱成这样都没收拾,对他、对自己都有点太差了!
生活需要改变! 要对自己、也对家人、对二狗子好一点!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19 13:30:00 +0800 CST  
新西兰柯巴(蜜蜡):








从外形上依然比较好分辨:疏松多孔的结构遍布整个珀体。
从断面上看,没有明显的贝壳纹。
好吧,我最常见的鼻子又来了(大学是乐团指挥,因为我耳朵厉害,吧里还真真有人用声音敲击来辨别的,好牛!)——新西兰柯巴的香味是松树、松针的香味。与波罗的海的香气不同,波海的香味感觉前味明显,而新西兰的香味更接近通常理解的“松香味”、前后味均匀不刺激,是居家旅行、出门在外的必备……好吧,让我说,做香囊,新西兰柯巴是推荐的选择。只要手里拿过了,保证能闻到松针气味,从一方面判断,新西兰柯巴的年代应该很短,但是挖掘发现的时间不短,书上能查找到。我给的推荐时间在小几百万年至今。


还是那句话,虽然新西兰柯巴和其他四大产地琥珀相比迷惑性较小,但是如果有一天、摆地摊的拿来说:这是新发现的琥珀矿,属于蜜蜡,那骗一批小白很容易的。
由于琥珀、柯巴产地太多——上百个产地,经常会发现新的,那遇到你没见过的琥珀的时候,要是价格不贵赶紧买一块啊!然后年代上自己可以进行判断,从硬度、皮子以及内含物上。
一定要注意,无论是柯巴还是琥珀,科研价值、尤其是宝石价值是第一位的,比如说,有一些年代很久的琥珀但是无法雕刻、容易变成粉,那价值就大打折扣(比如西峡琥珀一亿年了);同时,如果柯巴年代不够,但是可以雕刻,那其实也是有用的(比如印尼柯巴和埃塞俄比亚柯巴)。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19 13:50:00 +0800 CST  

我的想法是先给大家仔细看看各种原石(毛料)的样子,认识最基本的状态,然后再对比。再把所有的打磨成为裸石再对比一下。最后是各种真货、假货的图片(比如上面这个就是塑料)。
印尼柯巴第二波:

不同相机由于质量、自动白平衡等原因,与眼见有较大差异。这个在吧里问题相对较大——很多相机设置了自动白平衡,以及灯光环境的问题,偏色非常严重。更有很多人拿一个渣图、模糊不清的就来鉴定!

这个才是更接近真实的颜色。

很多人说印尼柯巴用紫外线可以和缅甸棕红进行对比,我保留意见。
上面这张图片很清晰的显示出印尼柯巴新的断口呈现亮蓝色(人眼真实见到的还要暗一些),而旧的断口呈现灰灰土绿色(就是大的那块),很多人是蓝绿不分(男人蓝绿色盲比女的要多不少)。

这就是印尼柯巴的贝壳纹了。

印尼柯巴的根珀(蜜蜡?)


非常类似缅甸血珀的,但是和之前发的皮子很清晰、里面是金珀的还不一样。

这张图片就是想说紫外线的问题。可以看到旁边的白纸还有桌子都是白色的!出租车票的红色印章有一点荧光、印尼柯巴的断面有明显的强烈荧光,拜托!这个应该真的是蓝色的好哇!而且是那种波斯人很喜欢的那种、我也很喜欢的那种非常干净的、纯净的蓝!
不要再用那种一打灯,餐巾纸都变成紫色、手臂也变成紫色的紫外线灯了,赶紧丢掉!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19 15:53:00 +0800 CST  
对了,上面图片都是室内光拍的。所以和自然光又有很大区别。判断的时候要注意!因为室内光线比如白炽灯的色谱是均匀的,但是暖色;而日光灯的色谱单一,反正高中都学过啊,什么绿色光打到蓝色物体变成黑色?叶绿素试管正看侧看不一样好吧……光的东西太复杂,问牛顿去吧,要是有什么电子跃迁的问题就问普朗克去吧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19 15:58:00 +0800 CST  
图片来自:JetSenn的百度相册
来了吧里,不断的有人加我好友(不是关注),由于我还使用按键手机,所以那些微信也不会用、QQ也木有……吧里加好友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复,实在抱歉。在此说明一下……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19 16:05:00 +0800 CST  
几种琥珀、柯巴原石的对比:
这个不用说也能看出是柯巴了吧:有小白点

阳光下拍的对比

室内阳光不直接照射的对比

缅甸血珀:皮子好像生锈了,还掉渣呢


哪个是柯巴哪个是琥珀也不用我说了吧。

左侧两块是印尼柯巴、其余的是缅甸血珀。


上面是棕红、下面是印尼柯巴。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2 11:07:00 +0800 CST  
几种琥珀、柯巴的砍刀切削实验:
首先、刀子的切削是判断琥珀(包括柯巴)和塑料的重要手段。
也就是说,至少对于原石来说,琥珀和柯巴被刀子切削会有粉末,而塑料——会变成卷屑、就是削铅笔的那种屑。
实际实验的时候,发现用稍钝一点的岛效果明显。可以大约看一下硬度和脆度。
每一个样品基本都选择几块进行对比。

印尼柯巴(蜜蜡、根珀?):非常容易切削,有大量粉末。

印尼柯巴:容易切削、但是粉末不多。

新西兰柯巴(蜜蜡):非常容易切削,有明显的粘刀

马岛(地点不确定)柯巴(蜜蜡):很容易切削,全部为细粉末状。

马达加斯加柯巴:容易切削,也容易有大块崩掉、有一定的粉末

缅甸金珀:难以切削,有很多小块崩掉了

缅甸金棕:非常非常难以切削、有大块崩掉、粉末很少



缅甸血珀:较难切削,有小块崩掉、有很多细小的铁锈粉末

多米尼加:难以切削、有少量小粉末

墨西哥:难以切削,竟然会粘在刀上。换一块发现还是难以切割,有很多粉、类似多米。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2 11:30:00 +0800 CST  
补一张图:竟然把波海的忘记了


用砍刀的切削实验可以很明显分辨出塑料还是天然树脂,其中,柯巴的硬度明显偏低、而且普遍较脆。




下面是机器钻头的打磨实验:就是大家普遍说的“粘刀”问题。
图片太多,首先是现代松香:

刚生产出的原始松香:还带着树枝的——明显看到粘刀、由于松香珀体松散,所以对其本身没有影响。


现代加工过的松香:粘刀不如未加工松香明显,但是珀体因为温度变高、竟然有融化现象(就是中间那个小豆豆),并且有较强烈的拉丝!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2 12:58:00 +0800 CST  
各种琥珀、柯巴、松香的粘刀实验:

印尼蜜蜡:简直是糖稀,大量沾粘在刀上,让我的小达美感觉都不好了! 要用力掰下来。雕刻容易,珀体本身除了雕刻凹陷、竟然没有太大变化——就是个糖稀!

印尼柯巴:粘刀现象不明显,雕刻容易,但是珀体上有较多的“糖稀状卷边”。

新西兰柯巴:粘刀不明显,雕刻非常容易,珀体本身也有明显的“糖稀卷边”、而且内部貌似被融化了。

产地不明(可能是马岛)蜜蜡柯巴:粘刀不明显,雕刻非常容易,珀体有非常强烈的“糖稀卷边”

马达加斯加岛柯巴:不粘刀,雕刻容易,但是珀体同样有明显的“糖稀卷边”、内部融化不明显。

缅甸血珀:大量粉末状飞散、完全不粘刀(刀上粘的是木有弄干净的柯巴),雕刻较为困难,珀体除了雕刻无任何变化。
缅甸金珀:雕刻较为困难,大量粉末飞散,刀和珀体没有变化。
多米尼加:雕刻困难,有大量颗粒状粉末飞散,由于颗粒较为聚集、有类似细微的卷边。


墨西哥:粉末颗粒稍有点大,雕刻不是很困难,珀体和刀子无变化。

几种可爱的波海:粉末较细,雕刻不是很困难,珀体和刀无明细变化。


结论:通过机器钻头对几种常见琥珀及柯巴进行打磨实验,发现柯巴普遍都有“糖稀状卷边”,而琥珀没有。所以可以通过机器雕刻的方法,初步辨别出印尼柯巴、马岛柯巴和新西兰柯巴。但是对于多米柯巴和波海柯巴尚无准确结论。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2 13:20:00 +0800 CST  
几种柯巴的打磨裸石:

马达加斯加岛柯巴:黑底室内侧光
硬度:使用锉刀及砂纸都很容易打磨,个人感觉硬度在1。
气味:发出很清淡松树香气同时伴有一定的消毒水气味(我确定换了一盆水还是有这种气味、就是很淡的氯气的感觉,实在不明白为何)。
沾手:完全不粘手。打磨的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抛光:抛光容易,但是感觉抛光不亮。
其他:几乎每一块都有很多虫虫哦~
马达加斯加柯巴:室内白底对光。

可能是马达加斯加蜜蜡:
硬度:锉刀及砂纸打磨非常容易,个人感觉硬度在1以下。
香味:有很淡雅的标准松树香,气味可人。
沾手:不粘手。打磨的水变为白色。
抛光:抛光容易。能够有亮的感觉。
其他:由于内部气泡、层裂明显,所以继续打磨无意义。

室内黑底顶灯。

新西兰蜜蜡:
硬度:锉刀及砂纸打磨容易,硬度约在1。
气味:较为强烈的松树香扩散开,气味好闻(但是据我爸说里面有很微弱的臭味、第二天闻依旧)。
沾手:不太沾手。打磨的水变为明显的灰白色。
抛光:可以抛光,也可以很亮。
其他:去掉外皮,感觉内部色彩及质感都非常明显。很漂亮!

纽西兰蜜蜡:室内逆光。

三种柯巴打磨之后的白底阳光。


三种柯巴打磨之后的黑底阳光。


好吧,还有一块印尼柯巴——是大神们派来折磨我的么?
照片没拍,是因为我已经用几个晚上都没有打磨好!不是因为硬度的问题,而是因为打磨下的碎屑会粘在锉刀和砂纸上。印尼柯巴的自我保护功能让我十分怀疑这厮能雕刻吗?????????????而且强烈、巨大的刺激性香气弥漫在整个室内,我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头晕、恶心症状! 一想头就大!!!!!!!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2 13:46:00 +0800 CST  


打磨这三块小柯巴的心情是无比的轻松啊,不但是硬度低、而且有很好闻的松树香味。
一定要听着Satie: 3 Gymnopedies and Other Piano Works萨蒂的三首裸男歌舞
不要多想,这个循环相似又有点不同的室内乐简直是法式餐厅里面的小甜点。
Ps,让印尼柯巴这个奇葩赶紧去shi~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2 13:59:00 +0800 CST  
又一块“奇葩”的缅甸——根包金:

印尼柯巴强烈的香气让我好几天缓不过来,昨晚在一堆小料里面随便挑出了这块

用手电打,只能看到一点金色

背面就是缅甸这种根珀的皮子,貌似之前没有专门发过根珀、其实和棕红都一样、只不过皮子颜色不同。当然,缅甸根珀也有黄色的、白色的,然后是蜜蜡。

打磨之后就能看到里面真的是无法形容的一汪碧水啊,好像大漠里的绿洲~是不是很惊艳?

缅甸很少留皮的,由于这块很奇葩,所以基本保留原貌。


从实际效果来看,里面的金珀比照片还要更蓝一些。
所以说,有时候买成品是一个过程、而自己找小料打磨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货!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3 09:45:00 +0800 CST  
假货第一波:马丽散

关于马丽散的问题,吧里不止一次有人发图片。那,这就是最标准的马丽散了。其实是挖煤矿的时候用作填充剂的,本质就是一种塑料。从外表看,的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还是要注意“皮子”,也是我一直费劲发原石照片的原因。

马丽散的颜色有很多种,基本都是第一张图片的黄绿色。有时候拍照片偏色(上图),会发暖色、或者冷色——就是说,当你自己有什么东西需要鉴定的时候,要看一下拍的照片与实物的色彩差别!这个会影响判断的!

能看到断面上的解理,和琥珀的贝壳纹还有点不同。虽然很多煤矿里的确会出现琥珀,比如抚顺和福建琥珀,但是——这个还是马丽散。而且从概率上来说,如果一个地摊,一堆这样的东西,那想都不要想,肯定是马丽散——如果是煤矿里新挖出这么多琥珀,早就上报纸了。哪有那么多好事情!

里面会有小气泡——还是要注意,我拍的这张照片颜色发暖,以第一张照片为准,为了让大家看看相机与真实的差异!


真实打磨的过程中,感觉马丽散的硬度大约在2左右,比缅甸要软,和波海硬度相似。
从气味上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气味,也没有什么塑料的气味,反正没闻出来。
盆里的水自然不用说了,全部都黑了。
抛光上来说,我都懒的去弄,想都不用想,塑料哇!
当然也一点不黏手……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3 09:58:00 +0800 CST  
各种琥珀、柯巴、假货的盐水实验:




首先放在清水里,除了波海部分白蜜和一块柯巴(卖家说是泰国柯巴的根珀)之外,全部沉到水底。
众所周知,水的密度是1(4℃),由于用自来水有矿物质,所以只能简单的看看,不必要很严谨。

关于使用的盐水,吧里经常有人加盐加少了。
我使用了食用盐,放到瓶子标签最底下那条线,最后还剩下一些。可以看到差不多是1:6的溶解量。有人说用1:4的盐水,反正我是溶解不了那么多,要是严格除掉盐粒空隙,可能溶解的量更少,感兴趣自己计算溶解度和密度吧(还要加上水溶解盐体积会变化)。还有人说要加热,按照我高考理科综合几乎满分的印象,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变化很小,原因是离子键还是什么东西的真的忘记了~反正加热不会增加溶解,应该是常识吧。

本实验基本都用家用办法,一晚上之后,吃的食盐沉淀下一堆黄色东西,好吧,不知道是啥。毕竟分析纯的氯化钠和二次蒸馏的纯净水已经远去我很多年了。

浑浊的食盐水、粗略的实验——我就做过两次,一直感觉作用不大,因为基本所有的东西都是清水沉底、盐水浮。因为饱和食盐水密度就算是1.33,而琥珀也就比清水密度稍稍大一点。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琥珀根本不用饱和盐水,稍微加一点就会浮起来了。

由于饱和食盐水密度较大,所以压制抚顺花珀(小的),和假的老蜜蜡都浮起来了,但让我惊奇的是连马丽散也浮起来了!


更让我惊奇的是:四块应该是一样的大杏仁,竟然有一块黄色的会浮盐水!红橙黄绿的是不是很有食欲啊?


好吧,不得不来个结论了:
饱和食盐水鉴定琥珀使用的是密度原理(阿基米德帅气!),作为通常鉴定琥珀的常用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带有气泡、水胆的真琥珀会在清水上浮(比如波海骨蜜)。而带有泥土、杂质的真琥珀同样有可能沉到食盐水下面(相对较少)。
2:饱和食盐水由于密度较大、远超过普通琥珀的密度,所以只有特别假的塑料才能鉴别出来。
3:饱和食盐水不能鉴别出柯巴、密度相近的塑料以及压制琥珀。说白了,没有太大的作用。


带问号的是产地不确定。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3 11:07:00 +0800 CST  
波罗的海第一波:

波海的产地非常多:从丹麦、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甚至到德国、英国。
波罗的海范围广,形态也各异。基本上分为三种:各种海飘、乌克兰的半矿、以及其他蓝泥层的琥珀。要注意最后面是一块马达加斯加柯巴。
还是那句话,强烈推荐任何玩儿琥珀的都要各个产地买一点小料。别玩儿波海的不认识缅甸、玩儿多米的不认识抚顺。
这一堆就是最普通的蓝泥层产出的琥珀,产地可能是俄罗斯或者波兰,就是最差最小的那种料子。基本都在1~3g之间。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类型的——金绞蜜、鸡油黄、白蜜、普通金珀、脆皮料等等。

无论是海飘还是乌克兰,都能找到波罗的海最标准的皮子,就是这种龟(jun均)裂,这种裂纹会遍布大半个甚至整个珀体。塑料是很难做出这种均匀、又不均匀的裂纹,而压制琥珀大多是成品或者人工做旧——也就是说,波罗的海的原石皮子还是具有一定程度上可鉴别的意义——吧里大多数人除了看内部花纹、外皮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要注意一点的是:全皮(就是全部都是这种裂纹)的波海琥珀、以及一些一半皮子很好看的——通常的做法是要把皮子留住。不但是判断标准,也是因为这种皮子是波海琥珀独有的(看看缅甸的就知道)。

这就是最普通的蜜蜡花纹,一堆小料掺假的可能性极低,所以一定要对你自己的标本仔细观看。

除了辨别真假,小料的另一个作用是看原始状态,比如自然界中白蜜、蜜蜡应该大约占到多少的比例;比如内含物(虫珀)大约的比例;比如净水金珀的比例。

拍摄波罗的海琥珀(包括其他琥珀)一定要注意色差,很多人手机自动的白平衡会让照片偏色。而这一堆就算酥皮料。尤其是乌克兰琥珀,有很多外皮更加酥脆、类似缅甸血珀的,可是一打磨就变的很难看,是因为乌克兰琥珀的氧化程度不够,要是再放一千万年,绝对会生产出非常标准的血珀。不过,大自然造物,有时候的确能碰到乌克兰非常接近血珀的裸石,但是太少太少了。


还是那句话,甚至很多小料都会被人挑,那大一些的“通货”就可想而知了。你经常听到的:我这里是一手矿源、我是从一公斤里面挑出来的——有时真、有时假——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拿到手的状态!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3 11:53:00 +0800 CST  
波罗的海的几种皮子:

先给我的吉他一个靓照——可怜的北方干燥冬季,每天都要看湿度表。
之前发过关于波海皮子的图片,结果竟然让百度吞了。

上面就是两种最普通的波海皮子的图片。
第一张是最常见的皮子,可以看到波海的皮(裂)是薄薄的一层,所以大家能不打磨的就尽量不打磨了。其实这种皮裂有时候深入珀体还是挺大的,于是打磨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磨掉一层、还有一些皮裂。
第二张也是非常多的一种皮子,有些酥掉的感觉。其实大多数波海的琥珀由于海水、矿藏的原因,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干净,尤其是出现包浆之前,还是会有一定“藏污纳垢”的情况。所以要经常佩戴、经常擦拭。
这种就是普通的小酥皮(还不是乌克兰那种近似血珀的红皮)。
这种也比较常见。皮裂稍微少一点。
这一块就接近红皮的酥,打磨一下大多数都变成金红色、然后是金色。

这种类似玉石的琥珀比较少。

这一种类似皴裂的皮子也比较少,可见皮裂深入珀体很浅,绝对必须的保留!



还有一些奇怪的、不常见的~


要注意,几乎是公认的波海其实在部分区域会生产柯巴,但是这些柯巴到底是由于年代太短还是地质保持状况“显得”年代不够,由于标本及资料缺乏,尚不能得出结论。
通常情况下,由于波海的产量以及数百年来不断进步的国内外造假技术,使得波罗的海琥珀的假货相对较多(类似美元的富兰克林),但是,毫无疑问的,大多数波海琥珀与人工作假的压制琥珀,从皮子上来判断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3 14:01:00 +0800 CST  

最近一直想把法老的年谱补充完整,可是工程量比琥珀还要大。加上工作和股票,实在分身乏术……

很多人都会说到什么“高蓝”的问题,“高蓝”指的是多米(墨西哥)和缅甸的金珀,有一些在黑色背景的太阳光下(或者灯光、不是紫外线)会呈现出蓝色。其中,多米的蓝珀大多数都会非常蓝,很多戒指侧面看是金珀、正面看是蓝色因为戒指内部被涂黑了。而多米大多数的金珀都不蓝。而缅甸金珀大多数都会有淡淡的蓝,只有很少的会非常蓝、也会有很少的根本不蓝。
单从金兰来说,应该是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果有足够多的标本你就会发现,你其实可以把不同颜色进行排列:有白底下很金色的、也有发红的、甚至有发绿的,以及靠近左下角的茶珀——就是说颜色是过度的,没有严格的标准。如果是黑底下,前阵子有人用多米的蓝珀进行对比,看的很清楚。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3 14:17:00 +0800 CST  
关于雕刻件喷油的一点感触:
本来发这个帖子也是纪念自己来吧里快一年了。尤其是即将过去的不平凡的2014年。总体来说还显仓促。所以逻辑性和体系上并不很全面。家里东西太多,很多标本都不知道丢哪里去了。不断的有新东西翻出来,如同解构主义分裂的断层——也是接触琥珀最真实的状态。
关于喷油的事情,吧里有人写、但不太多。据我观察,喷油的雕件应该已经占到地摊的相当大一部分(有人说80%),尤其是缅甸。
所谓喷油指的是雕刻件抛光的时候没有精细抛光,上了一层清漆一样的膜。在宝石学里面经常能看到“覆表面无色透明膜”就是指的这种,是国际上认可的一种手段。但是与国际上认可的“烤色、压清”等人工优化手段一样,喷油的雕件会被大多数吧里人摒弃。
首先说第一点:喷油是否有害琥珀。结论是基本不会。虽然是有机物,可是喷油的膜实在太薄,基本不会对琥珀本身产生有害。
第二点:喷油是否会对人体有害。所有的有毒物质都必须讨论一个定量的问题,如果没有“量”的概念,那喝水也会死人的(水中毒)。可以想象,一个小小的雕件,哪怕贴身佩戴,那么薄的一层膜,应该对人体产生不了太大问题(我们什么毒没经历过?)
第三点:喷油的雕件、这层膜是否会脱落。据吧里大神说,在实体店能看到放了两三年的喷油膜有局部脱落的情况,而且是一片一片的很难看。但是我真的没有见过不好说。同时,不排除现在技术更加完善会更牢固的情况。
第四点:喷油的过程。据我观察喷油的雕件,可以看到打孔的孔内会有抛光粉,也就是说应该是抛光师傅(好吧,是喷油师傅)先用震筒进行初步抛光然后再整体喷油的——省略了最麻烦的高目数抛光和缝隙抛光。
第五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喷油。一个雕刻件到你手上,大多数的情况是“开采-批发-雕刻师傅-抛光师傅-销售商”。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雕刻师傅都不会去抛光。而众所周知,抛光的过程对人体会有较大的损害(这个以后再说),没有人会喜欢做抛光的工作。而现在出现了喷油,不但可以减少步骤(传统抛光要换不同目数抛光粉、而且还要对缝隙抛光)、而且也大大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现在大家都给手工抛光的价格、要比喷油的贵不少不少——有利可图。
第六点:喷油的坏处。除了价格问题,恐怕大家最在意的还是心理的感觉——每天精心佩戴的、希望产生所谓包浆竟然是喷油的。不但接触身体的不是琥珀、却是一种化学物品——毕竟文玩讲的就是一个感觉。这咋能行!而且据有些人所说、这一层膜还有可能会脱落,那到时候想重新抛光也很麻烦了。(写到这里,我想起以前学物理的时候,老师重重的拍桌子,然后说手其实和桌子是没有接触的,什么强弱相互作用力核间斥力……非接触力……让手感觉到一个力、其实没接触……又扯远了)
第七点:喷油的好处。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不可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喷油最大的好处并不是价格,而是对琥珀本身的保护。尤其是那些磨漏的虫子、那些北方干燥的气候和日常的刮擦磨碰)。
第八点:纯手工抛光的雕件是否在国检也会写上”覆表面无色透明膜“?之前有吧友为啥,说只要雕件,在国检里面都会写上这句话,原因是抛光的过程、尤其是最后一步,实际上是把牙膏啊什么的填充到琥珀的缝隙里,所以显得亮了。于是国检都能检测出表面这些细微缝隙里的填充物。可是经过众大神亲自送检,根本没这回事儿。




不用说也能看到如何辨别喷油了。
这些在局部残存、积累的油流淌了下来——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看的多了,来了一批雕件,那种感觉抛光特别圆润没有生气的就多半是喷油了。实在不行就用放大镜看局部,如果有上面这种积累的情况就是喷油无疑了。这里面,第一条是纯经验、第二条是谁都能掌握的推荐方法。



对于我来说,虽然现在几乎喷油已经充斥市场,但是要是自己佩戴,还是不喷油的好一些。有时候我会把那些喷油的雕件拿出来,重新抛光。使用的办法是虫虫发明、嬛嬛推荐的——无缝隙、无裂的情况下,每抛光一次就用油笔涂上,然后再抛光的办法。不过缝隙里我是不敢尝试的。实在太麻烦。
总之:喷油是国际认可并且对琥珀对人基本无害的一种处理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琥珀的作用,但是鉴于”心里感受“会差不少,所以能买不喷油的还是选择纯天然的为好。

楼主 JetSenn  发布于 2014-12-23 18:43:00 +0800 CST  

楼主:JetSenn

字数:23563

发表时间:2014-12-12 19: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4 17:15:15 +0800 CST

评论数:106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