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画册】完整版《人民画报》封面见证60年历史足迹!!


1954年第1期:迎接1954年的生产任务。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13:00 +0800 CST  

1954年第2期:鞍山钢铁公司炼好的铁水自动流入铁罐。?? 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喻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山钢铁公司成立于1948年,翌年7月9日在废墟上开工,迅速恢复了生产,并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50年代初,鞍钢采用“快速炼钢法”等先进经验,连续创造了大型手炉炼钢新纪录;53年底,又生产出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1954年第2期《人民画报》封面是刚刚投入生产的自动化7号炼钢炉:练好的钢水自动流入钢罐。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15:00 +0800 CST  

1954年第3期:云南省西双版纳采摘椰子的傣族姑娘??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居住着傣族、哈尼族等十三个民族,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美誉,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州。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这里的绚丽多彩的热带风光和民族风情。然而,60年前,这里却是个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的地方。1953年1月24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人民政府帮助农民改进耕作技术,大力兴修水利,并陆续修公路、建学校、设医院,各族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1954年第3期〈人民画报〉封面上怀抱丰收果实、脸上洋溢幸福笑容的傣族姑娘便是那个时期西双版纳的缩影。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16:00 +0800 CST  

1954年第4期:塘沽新港引水员施学良?? 在解放前的七八十年间,天津港的引水工作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解放后,引水工作回到中国人手中。中国引水员出色地完成引水了工作,创造了天津港夜间引水的新纪录。他们不仅能在夜间把船引进塘沽新港靠岸,更能通过狭窄、多弯、水浅的海河,把船只引到天津,大大缩短了船舶入港时间,赢得了中外商船的广泛赞誉。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施学良就是其中之一。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18:00 +0800 CST  

1954年第5期:孟泰:鞍钢老英雄??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带领班组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收集了大量废旧材料,建成著名的“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一座炼铁高炉修复出铁做出了重大贡献。1954年第5期《人民画报》封面上是建国初期的孟泰正和技术员检查大检修后的高炉。60年代初,孟泰担任了鞍钢炼铁厂副厂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依然朴实无华,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期间,他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文 革中,鞍钢陷于混乱,他顶住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19:00 +0800 CST  

1954年第7期封面:丰收的喜悦??54年麦收时节,画报社记者吕向全来到淮河沿岸的一个村庄王咀村采访。过去这里几乎年年闹水灾,自从治理淮河后,连年获得丰收,家家场子上铺满金黄的小麦。王长新是王咀村的一个农民,曾踊跃参加治淮活动,两次被评为治淮模范。当时他已是村里一个互助组的组长,他家的13亩麦子当年也获得了好收成,看着黄橙橙、颗粒饱满麦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吕向全将这一幸福时刻捕捉进镜头登上了《人民画报》1954年第7期的封面。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22:00 +0800 CST  

1954年第8期:工人上大学??1953年,有51名工人考入东北工学院,他们曾经在工农速成中学或业余学校里学习,具备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后考入大学。那个年代,工人上大学可是新鲜事。政府和学校对这些工人出身的学生倍加关怀,使他们很快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崔树林就是这51名工人大学生中的一员。他原来是鞍钢机械总厂的车工,在鞍钢业余学校学习了3年半,又补习了4个月,53年9月,考入东北工学院机电系。54年第8期《人民画报》发表了他写给自己师傅温希贤的一封信和他在大学学习的照片,其中的一幅就成为当期封面。封面中的另一个人物是崔树林的同学赵喜文,她不久前还是沈阳被服厂的女工。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23:00 +0800 CST  

1954年第9期封面: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 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了《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地展开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社论。这场讨论很快遍及全国城乡,持续时间将近3个月,一时间它成了全国老百姓的热门话题,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全国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就是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草案。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草案,老百姓感到又新鲜又兴奋,讨论十分热烈。亿万群众在参与讨论中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民齤主意识和政治热情大为提高。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24:00 +0800 CST  

1954年第10期:新中国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25:00 +0800 CST  

1954年第11期:合作社的打谷场??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个体经济已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采取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方法把农民引向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到1954年8月,全国已有10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加上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全国总户数的60%。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使用新式畜力农具,改变耕作方法,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旧社会农村经济凋零、农民饥饿破产的景象得到彻底改观。这幅1954年第8期《人民画报》的封面照是河北省张玉璞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生产队的打谷场,土改和农业合作化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丰收后,这里一派忙碌景象。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27:00 +0800 CST  

1954年第12期:金兆陛正在和队员们研究怎样节约木材。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28:00 +0800 CST  

1955年第1期:天津第一橡胶厂的职员李淑华和她一胎所生的三个孩子。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28:00 +0800 CST  

1955年第2期:一个冰上运动爱好者家庭??气候寒冷,冰天雪地,一年中冰期长达四五个月,优越的冰雪自然环境为哈尔滨的冰雪运动创造了适宜的土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十分喜爱冰上运动。这张1955年第2期《人民画报》的封面是记者张吉年到哈尔滨采访时拍摄的一个冰上运动爱好者家庭。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冬季,不怕冷的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冰上玩耍,与大自然亲近。于是,一个个冰上运动健将从这里诞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30:00 +0800 CST  

1955年第3期:在和平、幸福的大道上前进。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31:00 +0800 CST  

1955年第4期:春耕开始了,新媳妇在娘家过完春节,回家参加生产。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32:00 +0800 CST  

1955年第5期:矿工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33:00 +0800 CST  

1955年第6期:祖国的花朵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34:00 +0800 CST  

1955年第7期:“我们歌唱友谊”??中国青年给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献礼之一。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35:00 +0800 CST  

1955年第8期:南京农学院农机系学生陈丽聪在国营安徽方邱湖农场做驾驶联合收割机的实习。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35:00 +0800 CST  

1955年第9期:采标本


楼主 清竹弄影  发布于 2012-10-22 21:36:00 +0800 CST  

楼主:清竹弄影

字数:27252

发表时间:2012-10-23 03: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09 08:50:29 +0800 CST

评论数:72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