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方言声调与杂谈

上一次发帖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和不严谨的地方,本帖予以修正,并且更改了标题,不至于显得罗嗦。当然,我也不是专业人士,这些看法全是个人之见,如有错误,欢迎斧正。有不同看法,也可以提出。拒绝不友善内容。以下是正文部分:
潮阳话,顾名思义是指潮阳的地方方言,主要分布在如今的潮阳区、潮南区。潮阳话的口音在所有潮汕话里头显得尤为突兀,与其他潮汕话的口音相去甚远,以致有人用一句话这样来形容潮阳话:“潮州九县,县县有语,独独潮阳无语”。
潮阳话口音上的独特,不单单体现在一些字在声母韵母上与其他潮汕话的差异,更显著的是体现在它与其他潮汕话完全不同的声调上。对潮阳话声调的研究,有一篇直接以潮阳话语音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张盛裕所著的《潮阳方言的语音系统》。在文章的第三节给出了潮阳话声调调值的记录(如下图)。然而这个记录与今天的潮阳话进行对比,出入相当大,甚至读起来更像是潮州、汕头这一片的柔一些的潮汕话。

就比如第一行的“低”字的音高,相比第六行的“地”字的音高要低一些(在潮阳话中),怎么会是“低”字调值为“33”而“地”为“11”?在汕头话中,“低”字的音高才是比“地”字要高的。第二行的“池”字,在潮阳话中是上升的调型,而在这里记录为“55”的高平型;第三行的“底”字,潮阳话中是平滑的调型,而在这里记录为“53”的高降型;第四行与第五行的“弟”和“戴”,潮阳话中是同调的高降调型,而在这里分别记录为“313”的降升型与“31”的低降型;第七行和第八行记录的是“-h”韵尾的调值,国际音标记为“ʔ”,即张盛裕在“阴入”、“阳入”两词后的符号,这两行调值则基本一致,只不过潮阳话这两个入声调的音高偏中,个人觉得应该是“2”和“4”。

楼主 梦与天人  发布于 2016-02-16 19:35:00 +0800 CST  
为什么这篇论文会出现这样的出入?
昨天有一位网友提到,“棉城确实有老派和新派吧”,首先要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醒,确实要考虑到语言是不断在变化的,然后衍生出了老派与新派。但是,还是有些问题。我们直接以张盛裕的专门研究潮阳方言语音的论文《潮阳方言的语音系统》为例。这篇论文发表于1981年,并且论文指明其文章内容以棉城话为准。


1981年距离现在就一代人的距离,声调真的可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别说一代人了,就连我祖父是一个出生于1935年的老棉城人他们的声调跟我们也是一样的,1935年的棉城话声调就已经是跟现在的是一样的了(当然也可能有那么细微的差别很难辨认出来,但很难辨认出来也证明了不可能像张盛裕的论文记载的那样有很大的出入),怎么1981年的记录会是这副模样?同样是这位网友昨天还有一句话说到:“看过一些论文里的调值都是用计算机分析的应该相差不远,并且有表明取样的发音人住处年龄及取样时间。不过像图书馆里藏的取样好像都在上个世纪”,按照这样的说法,唯一可以给出的解释就是张盛裕当时进行取样时,找来的棉城人应该是年龄较大的人,这个人所生长的年代里棉城话的声调就是张盛裕在论文里所记载的样子,至于他为什么要选择一位声调已与当时1981年的棉城话声调不一样的老年人来作为样本,我猜测是因为他所做的研究并不是研究当代潮汕话而是近代的吧。

楼主 梦与天人  发布于 2016-02-16 19:36:00 +0800 CST  
由于我个人的局限,我并不知道近些年有没有人记录有现在的潮阳话的声调调值,有没有人就潮阳话语音方面的内容发表过较为近新的论文。如果没有,我希望我所发表的这部分内容能够作为一个角度来参考。当然,如前所说,我并非专业人士。
事实上潮阳每个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口音与语汇,但如张盛裕所说:“潮阳方言内部略有差别,本文所说义棉城话为准”。作为潮阳话之一的棉城话,其声调实际上有八个,只不过单字调确实只有七个,变调中却多出了一个调值无法与其他七个调的调值一致的声调。由于本人并非专业人士,无法运用计算机分析来给出最准确的调值数据(详见钱瑶、高云峰的论文《关于确定声调调型和调值方法的探讨》),只能按照个人的估量,给出一个拟定值。见下表(汕头调来自网络):


而多出来的一个变调调值为:31,是少数阴上调的字处于句末的变调。个人暂且将它记为2’。以下是该字调的举例:
我在地铁顶。Ua2 do1di1 tih4 dêng2’。(我在地铁上。)
伊呾欲娶汝。I1 dan5 ain5 cua7 lu2’。(他说要娶你。)

楼主 梦与天人  发布于 2016-02-16 19:37:00 +0800 CST  
附杂谈:(1)林笳老师有一个有关潮汕话的系列视频,叫《趣味潮汕话》,在第二个视频(“汕头话最准的人”)中就谈到了潮阳话声调的问题,但是这个视频很容易让非潮阳人对潮阳话产生误解,即潮阳话是不变调的。像“火腿肠”这个词,单个字单个字读,汕头话的调值为“53-53-55”,潮阳话是“44-44-13”;连续变调则汕头话为“35-35-55”,潮阳话为“53-53-13”。
(2)度娘有个说法说:“在近几年的文化研究中,都有学者表示,潮阳话是潮州话中保留古语最多的方言,因此这也不难解释,潮阳人看汕头台的今日视线等非潮阳口音却完全听得懂,而非潮阳地区的潮州人却往往抱怨听不懂潮阳话,很多潮阳人都可以很轻松模仿其他地区的口音来达到交流的需要。”首先,潮阳话是潮州话保留古语最多的方言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这个没研究不清楚。接着,后面这几句话把潮阳人说得太神了。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汕头口音的潮阳人第一次看汕头台的《今日视线》,能够听懂大部分,不过还没到完全听得懂的地步。而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潮州话的潮阳人,跟一个潮州人说话,可以保证潮阳人也是听不懂的,无法像汕头话那样听懂大部分。潮州话跟潮阳话的差异比汕头话跟潮阳话的差异要多许多,所以不要以潮州人听不懂潮阳话自诩,潮阳人要能听懂潮州话也得听好多次才行。最后这句话,吹得神乎其神,要说模仿其他地区的口音潮阳人确实可以,但是说模仿得很轻松就有点过了。别说模仿汕头话时要把韵母“ain”变成“oin”、“u”变成“e”时有点别扭,就连声调要模仿得像,至少也得经常听汕头话。而潮州话就更不用说了。
(3)度娘还有个说法是这样的:“潮州人通常都认为潮阳话最‘huai2’(怀2,意为不纯正)。但是潮阳人又认为其它县的语音最不纯正,只有自家的最纯正”这两句话,由于我不是潮州人所以我不评论前一句,但我得说说后一句。并非所有潮阳人认为其他县的语音最不纯正,只有自家的最纯正。会这么认为的只有地方主义者了。身为潮阳人,我并不会说潮阳话是最纯正的这种话,因为纯不纯正根本无法证明,只要你是地方主义者,你是哪里人你就会说哪里话最正宗,这点毋庸置疑。争论谁家最正宗最纯正,是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别说潮阳话,就说潮州话吧,也是经历许多年发展变化了的,与一百年前、两百年前的潮州话不一样,我们也无法说它的口音最纯正。或许大家是想争以谁为标准音,这个问题上我只想说,怎样都轮不到潮阳,除非有一天潮阳成为了潮汕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古时潮州是潮汕地区的中心,所以以前潮汕话就以潮州话为标准;如今汕头是潮汕地区的中心,那潮汕话就以汕头话为标准。潮阳有没有可能成为潮汕地区的中心呢?先解决其他潮汕人对潮阳话的文化认同再说吧。

楼主 梦与天人  发布于 2016-02-16 19:39:00 +0800 CST  
本文中提到的国际音标记为”ʔ“处该符号变成了问号有误,百度贴吧应该是显示不了该符号。以下给出图片

楼主 梦与天人  发布于 2016-02-16 19:46:00 +0800 CST  
感谢“新侬上劲”用户的提醒,让我得以读到《粤东闽语语音研究》这篇论文。(毕竟民科,不太专业)
以下是根据该论文与个人照读而重新修改的调值:

说明:(1)阴平的调值之所以写11或21是参照粤语的第四调阳平调的注法。粤语阳平调读起来跟潮阳话的阴平调一模一样,但是其注法有争议,既有认为是11的也有认为是21的。
(2)阳入与该论文给出的5不同,是因为个人在念阳入字时并没有5这么高。
(3)阳平调根据“新侬上劲”用户的提醒,修改为23。
(4)个人仍坚持有棉城话有第八个声调即部分阴上字的特殊尾变调“31”。

楼主 梦与天人  发布于 2016-02-16 21:42:00 +0800 CST  

楼主:梦与天人

字数:3126

发表时间:2016-02-17 03:3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02 12:49:27 +0800 CST

评论数:6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