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用——关于吴用的能力、形象的一些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16:00 +0800 CST  
通天彻地,能文会武,广交四海豪英。胸藏锦绣,义气更高明。潇洒纶巾野服,笑谈将白羽麾兵。聚义处,人人瞻仰,四海久驰名。韵度同诸葛,运筹帷幄,殚竭忠诚。有才能冠世,玉柱高擎。遂使玉麟归伏,命风雷驱使天丁。梁山泊军师吴用,天上智多星。——《满庭芳》
说道吴用,相比吧友也不会陌生,毕竟即使没看过水浒的说梁山的人物的时候,除了著名的宋林鲁武等等,接下来怎么都能排的上吴用的,然而,吴用的形象却是经常被各种无解,无论是特殊十年里塑造成晁盖死后唯一能抵抗宋江招安的主力还是现在一些人嘴里的狗头军师……吴用的形象实际上一直被曲解——明明是看看书就能发现的错误现在却经常被黑还黑的不按原著……所以这次写了一点关于自己对原著里吴用形象的理解,有点长,随便转载可以打一些装x党、黑子的脸~
吴用,字学究,道号加亮,和梁山许多人一样,吴用在《水浒》出现之前就已存在,龚开的《宋江三十人赞》叫吴学究,《宣和遗事》叫吴加亮,虽然在一开始吴用的形象还不是现在的军师,而是一个“酒色粗人”,与运筹帷幄的知识分子差的挺远。然后在《宣和遗事》里劫了生辰纲,但是没有提到他的如今本中谋划全局的作用,倒是到了元代,吴用的军师形象开始逐步成型,开始成为了一军的军师,那时的戏曲里,经常出现宋江登场介绍一边梁山然后问问军师:接下来怎么办。
而到了《水浒》里,吴用的形象被进一步塑造,也更加深入人心,甚至吴用自己本身“梁山泊军师”的身份都变成了可以一正一反的两句歇后语——“梁山泊军师——无用(吴用)”;“梁山泊军师——智多星”,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谐音梗,虽然我很清楚会有人反对说吴用就是没用云云,所以这里关于吴用能力方面还是采取原著,主要以繁本为主,用到简本的地方会一一指出。
不过我感觉就连吴用长什么样都可能有人不清楚,比如央水里的吴用太显老了,原著里是【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央水连脸白都没算上吧,相比之下新版的吴用毫无疑问更符合原著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17:00 +0800 CST  

除了同107人的天星转世外,吴用在梁山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他是教书先生,虽说梁山里读书人照样有一些但是没有一个是和吴用那样显眼,甚至黑吴用的能力都会有人特意强调不过是个教书先生而已,不过就和演义里骂诸葛是“村夫”相似又不同的是,《水浒》里梁山的敌人很少对拿这点做文章攻击吴用,取而代之的则是用“水洼草寇”来形容梁山,然后同演义里那些敌人一样被殴打……




不过吴用这种知识分子形象,实际上也算是为今后古典小说里军师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模板——作为读书人在能打的武将里即使少,也是至关重要的,就算出身不高,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让队友心服口服。




而吴用稍微不同的是,和诸葛乃至之后姜子牙徐茂公等等,他不会法术——顶多会看看气,虽说梁山里明确的法师有公孙胜、樊瑞再不济宋江都会那么一点点,可是梁山这方面却很有节操的一般不会率先使用公孙胜打人(别的小说里军师起码也是掐指一算这种预知未来),而吴用则是属于“中规中矩”的到了普通的地步,就是凭借凡人的水平来打,以致明末造反的时候一群人模仿《三国》《水浒》打仗里(【日使人说三国、水浒】),吴用这种“平凡”的计策反而“无有不中”;后面到了民国,当时的人特意记载了黑人模仿生辰纲手法晕人还成功的事。不过作为吴用的出手计策,虽说是计策,但是却还算不上兵法,作为一军军师的表现要随着剧情的发展才会进行。


而吴用与其他一些军师不同的是,吴用是会武功的,无论是作者旁白的【文武双全师范】还是【能文会武】,吴用都是点明的会武艺,虽说肯定不会高但是吴用也不同于那些如王文斌之流的会去作死。当然分开雷横刘唐这种也不能证明吴用是个高手,只能说自保一下还是可以的。


而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往往有人会觉得吴用使的是一条链子——包括戴敦邦到电视剧,吴用总是属于被用错武器的那位(另一个倒霉的是鲁智深、再接着是孟康)。首先搞错的就是数量:吴用有两条【一双铜链挂腰间】,而且也不是链子那种软兵器,而是类似锏一类的武器,这点上清代的程穆衡乃至现在的马幼垣都有指出,但是还是经常被弄错,乃至日本人画吴用的时候都会误解。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18:00 +0800 CST  

相比诸葛——先请容许我拿诸葛举例子,不只是因为他们都是大家熟悉的军师形象,而且从作者关系上看,罗贯中也参与到了水浒的创作里,吴用和诸葛是经常互为表里的(但是能力差距的确存在),明代学者章学诚更是指出演义里诸葛【直似梁山泊军师吴用】等等,说远了。丞相他从登场开始就是【躬耕于南阳】那种不问世事的,即使入世,也是因为刘备的感化之下。


而吴用从登场开始就是属于积极的入伙,无论是一眼看出刘唐假冒晁盖外甥,还是后面的三阮撞筹,吴用都是积极的参与进来——而且自己的生活并不同于刘唐三阮的贫穷,也不是渴望像是晁盖那样的做大事——后文里也没有表现过吴用的贪财,吴用是一种一开始就带着一种不安分的心理的,这种不安分在梁山里即使闯祸成堆的李逵都不存在(李逵上山也是为了救宋江劫法场),唯一相似的在梁山里应该是郑天寿,原本打银出身但是因为打平了王英,燕顺一招就入伙,吴用还要更积极一些。这种与其说是为了钱财(吴用的确拿了钱),还不如说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三阮嘴里的【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还是作者嘴里的【只为奸邪屈有才】,何尝不是吴用的内心所感,甚至当时的读者也能体会到这种屈沉【噫,世无李逵、吴用辈,遂使(努尔)哈赤猖獗辽东】。


而这种压力下,吴用选择了自己的第一步,即劫走不义之财——这种虽然不能扬名但是却是能【满驮金贝归山寨,懊恨中书老相公】,想必吴用内心也会为此暗喜。


不过此时的吴用或者说未来的梁山诸人,还没有算的尚是“替天行道”,他们也没有分给百姓的意思,虽说事发后来不及乃至山寨缺少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原因。但是如果继续下去,实际上晁盖一伙也只是比王伦强一点的土匪,吴用也打不出什么名堂来。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19:00 +0800 CST  

常有人说,吴用兵法不行只会算计人,这实际上很矛盾,因为兵法好的一个前提就是“知己知彼”,吴用看人是一种很准到了狠的地步,无论是第一次看王伦就知道他没心思(记住他没有读者的上帝视角)还是看出林冲的被欺辱,之后的举荐戴宗,戴宗即使是恶吏也会因为义气而照顾宋江也表明了吴用的识人,后来看高俅一眼看出忘恩之人(但是宋江当时一心招安劝不住)乃至一眼看出辽国入侵怕的就是【若还攻击的紧,他自然收兵。】,吴用对个人乃至集体的把控上都是属于能够把人拿手里上玩的。


当然也有例外,如李固,吴用再精明也想不到李固能私通主母(这也能看到的话就怪了),后面卢俊义入狱是吴用的目的但绝不是让卢俊义死,否则自己兵力不够救不出人是一方面,石秀这个兄弟也会搭进去,李固的超常发挥让吴用的计划出现了纰漏。


而另一次,则是对于新降的关胜,吴用提出【吴用便对宋江说道:“关胜此去,未保其心。可以再差良将随后监督,就行接应。”】虽然合理,但是也侧面表现了吴用的看人、用人上也有会走眼。如果是已经确定的自己人或者敌人(王伦高俅),吴用的判断是十分准确的,但是如果不能确定,则会犹豫一些,如果对比诸葛,诸葛错用马谡,但是对于魏延实际上则是格外放心——就算知道肯定造反(这里特指演义,以后诸葛形象如果不说明,也都是演义的),诸葛也有能力驾驭他,这也是二人用人上的能力的差别。


而对待招安上,吴用更是远远比宋江清楚——作者这里的让宋江期待招安已经到了朝廷说什么都会一口答应的地步,都会被人喷是愚忠,别笑,古人价值观就这样,相比之下吴用很清楚第一次招安的【并无好意】所以故意暗示李逵扯诏,第二次更是清楚高俅的虚情假意,直接准备好兵马,等破句一读完,立刻【当时军师吴用正听读到“除宋江”三字,便目视花荣道:“将军听得么?”……城下众好汉一齐叫声:“反!”】后面放走高俅后也是指出不可能要换其他路线才打消了宋江的继续犯傻。


像是对于寨主问题,宋吴倒是出现了不和,宋江想让卢俊义当寨主,为的是尊重晁盖遗言,而吴用则清楚只有宋江才能胜任。
【吴用主意只恐卢俊义捉得史文恭,宋江不负晁盖之遗言,让位与他,因此不允。宋江大意只要卢俊义建功,乘此机会,教他为山寨之主,不负晁盖遗言。吴用不肯,立主叫卢员外带同燕青,引领五百步军,平川小路听号。】



【原来吴用已把眼视众人,故出此语。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拚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火!”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他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名自都散!”】


招安前后,吴用则也是一直以兄弟的利益为前提,无论是被轻视还是杀死宋江107人没事,都不是吴用的主张,甚至招安成功后,吴用想到的也是先守住兄弟们的家小【吴用谏道:“兄长未可,且留众宝脊在此山寨。待我等朝觐面君之后,承恩已定,那时发遣各家老小还乡未迟。”】相较于鲁智深等人反感奸臣故不愿招安的态度,吴用则是比鲁智深、武松和宋江都更为理智——可以招安但是即使招安也要保证梁山的利益,也尽量避免奸臣。


招安后,水浒里最好的忠臣好官宿太尉对吴用也是惺惺相惜,后面更是梁山的有力屏障【宿太尉大喜,便道:“加亮先生,间别久矣!自从华州一别之后,已经数载。谁想今日得与重会!下官知汝弟兄之心,素怀忠义。】【备细告知宿太尉。烦他预先奏知委曲,令中书省院谗害不得,方保无事。】
而与此相对的,这势在对宋江的忠诚上有更好的体现,也同时削弱了吴用对朝廷的忠诚——或者说,吴用本身就是对朝廷警戒的,不屑的。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20:00 +0800 CST  

吴用更为叛逆,如果李逵是莽的不知天高地厚骂皇帝(120回本还梦闹天池感谢皇帝),鲁智深武松是反感奸臣但是不介意给国家出力,吴用则是对大宋压根不感冒,从开始的智劫生辰纲到招安后,吴用是梁山里少数想着要不要再反的人——这一点上可谓离经叛道,在雇人心里甚至可以说冒天下之大不韪。毕竟忠义上忠还在前,如果换成诸葛则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让人感动,而吴用或者说作者的塑造上(在《水浒》之前的戏曲杂剧里吴用从没这些想法),选择了让吴用在忠心上的减少,或者说吴用忠心的不是朝廷,而是梁山。甚至初读水浒的读者们都会有过为什么要招安不能推翻大宋的想法,而吴用有过,但是不能同于李逵的有口无心,吴用只能一次次告诉宋江这样会更好【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我寻思起来,只是兄长以忠义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欧阳侍郎所说这一席话,端的是有理。】


这种想法在古代可谓天地不容,既不是正统也不忠诚,吴用说了此话是作者封死了一条梁山的出路,后面梁山分散也列举了出海修道辞官等方式,但是这些与梁山在一起报国安民的想法相反——梁山有能力成为国家的屏障劲旅,但是一旦存在又会为奸臣所不容。自己造反没有天命(毕竟不能改写历史,要是历史上宋江灭了宋估计没那么那么多事了,直接推翻还是天命所归),出于为自己和兄弟的利益,吴用动心了(115回本则是假意动心,但是这种想法可能真有),但是他的选择最终还是帮助宋江,乃至变成了另一种到了愚忠的地步。


宋江清楚自己也会被奸臣嫉妒但是拒绝了给他们贿赂(征辽时),还说出了【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吴用则是选择了帮助宋江成全宋江的忠义,自己则放弃了其他想法。
相比于诸葛在忠于昏君上的悲哀,吴用的忠于宋江则是另一种悲剧,但是也是挽救了吴用,否则在古代吴用的想法要更为恶劣——但是在近代,geming思想下,吴用反而成为了好的,是值得学习甚至发扬的悲剧份子,因为失败了。


而之前也说过,吴用和诸葛在形象上是互为表里的,先抛开二人能力的差距,诸葛是忠的代名词,哪怕是昏君也会奉献一切,而和其他人的关系相比之下要单薄很多,和刘禅像是隔了一层纸的相父,阿斗居然会怀疑丞相有不臣之心;和关张也是虽然他们听军师的但是并不像是融在一起,关羽还不听话,张飞打小卒诸葛也就在入川前提醒了一次不要再打,和刘备也是君臣关系而非兄弟,而姜维是师徒,和马谡则是马谡把诸葛当成父子(诸葛则是认为是兄弟,马谡吃亏),最好的则是赵云,这种有点同病相怜的战友(赵云戏曲里是四弟但是演义里只有关羽认过),但是这些关系的存在一大原因是国家建立了起来,需要秩序。


梁山则更亲密无间,兄弟之义贯穿全书,无论是作者泛写的【一样宴席欢乐】还是专门写吴用的【人人瞻仰】,在义气上吴用是要比诸葛更好的,哪怕是曾经的敌人,如杨志在入伙后也会拿着生辰纲和大家开玩笑;朱仝即使恨过李逵,也愿意听吴用的去行动;再者如卢俊义也是更恨李固。而对于本身从未有过仇怨的,吴用更是属于和宋江一样如鱼得水,指挥调度上从未出现有人故意唱反调的情况(诸葛就有过希望魏延但是魏延故意不理),哪怕单独领兵,包括李逵。甚至本身不应该死的吴用,最后也选择了与兄长一块去死,死前还好心提醒花荣不要自尽


【一腔义烈原相契,封树高悬两命亡。】

而重视义气的同时,吴用关于义气上也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与兄弟友好相处——涉及到兄弟利益上时,他也会格外敏感。关于晁盖上,原著里已经不止一次表示晁盖不反对招安【彭玘劝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晁盖道:“且教做筵席庆贺。”】【晁盖道:“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他与宋江并无路线上的分歧,而晁盖死后,不仅显灵救了宋江,宋江也是属于切齿报仇的,而吴用则是看似冷静,不止一次劝告宋江要小心谨慎再去攻打。


而当卢俊义上山后,曾头市再度找茬,在金圣叹的笔下,吴用是这样的
【吴用道:“即日春暖,正好厮杀取乐。”】取乐?果然不想报仇
而实则是【吴用道:“即日春暖,正好厮杀。”】吴用也一直没忘这个血仇,磨刀霍霍呢。而这点对于义气的保护欲,也是一直贯穿于故事始终,甚至吴用不介意伤害其他非兄弟之人。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22:00 +0800 CST  

庞统死了,诸葛会笑着围捉张任,甚至如果张任投降可能也会放他一马;刘备乃至关张因孙权而死,诸葛也会为了利益而和孙权重新结盟——而吴用则不会,对于沾了兄弟命的,他从没放过,也不止吴用,整个梁山在征方腊时都采取的是血祭的手段,梁山唯一一次的“和谈”是曾头市,还是故意骗人为的是让曾头市死的更惨,甚至平日梁山打了胜仗会赈济百姓,但是这次灭了曾头市没有(是女真人而非汉人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而之前如祝家庄晁盖最早提出屠村【就洗荡了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宋江吴用也是直接答应,但是和晁盖不同,宋江听得去劝,所以石秀劝阻后立刻改为放过所有百姓,并且赈济,也第一次给梁山赢得了民心。而换句话说,吴用一开始是不会在意梁山以外的人的,但是要比晁盖好许多,因为不会主动伤人。而后赚朱仝上山,杀死小衙内是吴用的一大污点,即使是晁盖、宋江为了朱仝好(不屈人下),也是残忍,而制定计划的是吴用,执行者是李逵。一个天机一个天杀。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水传吸收了《阴符经》的思想,天机往往存在于天杀当中。此时的梁山,为了兄弟可以随便牺牲兄弟以外的人,而也能随便牺牲自己(如石秀跳楼,张顺杀人),吴用也是如此,既不会重视如晁盖的人肉作坊进行劝阻,也不介意牺牲掉素不相识的人——也只是比一般的土匪好了一点,甚至梁山自己还没有提出自己要“替天行道”,吴用作为一军军师,也不例外。


这种组织是有很强的排他性的,不容易进入,但是一旦进入又会不求回报的保护你。
宋江和他都会知道此事对不起朱仝过于残忍而道歉,虽说本意是好的,但是行为狠毒。而晁盖则是对此漠视,哪怕是主导者之一。而吴用的转变也逐渐开始,逐渐重视非梁山之人。



在李逵斧劈罗真人时,戴宗曾说:梁山是【专只替天行道,誓不损害忠臣烈士、孝子贤孙、义夫节妇】,梁山的保护对象则是上面的这些“有道德”之人而不是普通人,而之后打大名府则是【多时要打你这城子,诚恐害了百姓良民】范围已经变成了全体百姓,甚至大名府被攻破后,柴进一找到吴用,吴用是立刻选择的是停止攻击【柴进见说,便去寻军师吴用。比及柴进寻着吴用,急传下号令去】,虽说还是造成了伤及无辜,但是此次也已经表明了吴用的改变(之前都是宋江下令,这次是吴用单独带兵)。



之后更是【再说军师吴用在城中传下将令,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救灭了火……又开仓廒,将粮米俵济满城百姓了,余者亦装载上车,将回梁山泊仓用。】吴用不是好杀之人,但是他也做过伤害他人之事,现在的吴用但是已经开始改善,从只保护兄弟到保护百姓,吴用也和书内其他魔星一样逐渐消除魔性,而不是一直为恶。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23:00 +0800 CST  

朱武是个陪衬,虽然现在经常被拿来踩吴用——上文已经大致说了说人物的形象,现在开始转为能力方面。对于朱武,书里有一个很好的评价【今堪副吴用,朱武号神机】,比起《演义》里拿郭嘉踩诸葛,《西游》里拿猪八戒踩猴子需要让人翻原著对比的话,吴用和朱武的差距实际上已经被总结——别的好汉都是厉害的比什么什么古人,轮到朱武是朱武很厉害啊,可以给吴用当副手。


对了,说一下小说了吴用从没自比诸葛过,抛去赞诗这种夸张似的,只有晁盖夸过吴用不输诸葛,肯定不能算,否则闻焕章书里也被别人夸过不亚于诸葛。
【晁盖听了大喜,攧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吴用道:“休得再提。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只可你知我知。”】
什么,你说加亮?但是加亮一定是比诸葛亮强的意思吗?而且都说了这个名字南宋时就有了。



先说一句,诸葛是古今几千年都少见的全才,吴用毫无疑问是逊于诸葛的,无论是小说里还是民间的地位,但是吴用的能力也绝不是黑子嘴里的狗头军师


先说说阵法,毕竟朱武的一大吹点就是阵法,比如鲲化为鹏被打的七断八续,打六花阵大半靠马灵法术,然后一字长蛇阵行军云云。吴用则完全不是网文里完全不会【吴用、朱武在将台上看了,此乃变作河洛四象阵。使人下云梯来回复宋江知了。】起码认识只是没有朱武认出的多。



而像是朱武费力打破的六花阵,吴用则是【吴学究又教宋先锋传令,须分扎营寨,大寨包小寨,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如李药师六花阵之法。】换成吴用的话对面可能死的更惨……吴用还参与九宫八卦的布置,但是毫无疑问阵法是吴用的弱项,但是也没有朱武这样在自己长项上被一次次打脸。



而法术上,吴用很吃亏的是压根不会(这也不怪他)他和公孙胜两名军师(朱武只是参赞军务头领)合在一起才能执行演义里诸葛的功能,不过梁山一贯文明作战不想着先用公孙胜,否则对面没发打了,大部分的责任都是压在吴用的肩膀上。
面对会妖法的高廉,吴用不会法术都能设计埋伏重伤他,给梁山争取了时间;而面对不放妖法的樊瑞,朱武被项充李衮直接打爆逃走还没想出计策反击。



多说一点,朱武和吴用的差距不止于此。
面对史进被抓,朱武表示自己【毫无计策】结果吴用大闹华山救了你老大;
面对自己被辽兵围困,朱武自己表示没法子等人来救,结果宋江吴用带兵救人;
面对被射死的史进六个,朱武才想起来派时迁探路,而吴用则一直谨慎,打曾头市多次派人探路……
朱武你不是来给梁山增加难度的?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25:00 +0800 CST  

吴用很有意思的是,他打仗设计时心态一直很好,最常见的就是笑,各种吴用笑道吴用大喜,这点和演义里诸葛很像,不过吴用不会上头,像是诸葛在陈仓被郝昭阻挡,诸葛【孔明大怒曰:“汝烧吾云梯,吾却用冲车之法!”于是连夜安排下冲车。次日,又四面鼓嗓呐喊而进。郝昭急命运石凿眼,用葛绳穿定飞打,冲车皆被打折。孔明又令人运土填城壕,教廖化引三千锹钁军,从夜间掘地道,暗入城去。郝昭又于城中掘重壕横截之。如此昼夜相攻,二十余日,无计可破。】


——此时都忘了劝魏延时的不要浪费兵力而吴用则很例外的谨慎,纵观全书,他倒是没有这么焦急过,他取城即使被阻挡也是选择的是调虎离山或者里应外合之类,然后还有如反间计(郁保四),连环计(祝家庄)等等,甚至退军不打(关胜来袭),毕竟他是不想让兄弟受损的。


可能有人会说,那打方腊死人怎么算?先看下死亡原因好不:
死于乱军、敌人围殴偷袭、淹死、病死加上妖法,哪个怪吴用的……怪朱武倒是更靠谱。倒是吴用此时心态已经改变——他不爱笑了,唯一一次还是可以破城报仇才笑,甚至即使兄弟提出计策他的想法也不是优先破城而是考虑危不危险(解珍解宝),此时的他让人同情——公孙胜已走,军师的担子几乎由他自己扛,朱武的贡献则还不如添乱,虽说一直如此……
招安后
辽国【话说当年有辽国郎主,起兵前来侵占山后九州边界。兵分四路而入,劫掳山东、山西,抢掠河南、河北。】【现今辽国兴兵十万

之众,侵占山后九州所属县治。】
吴用:数战插心,打下檀州、蓟州、霸州、幽州直到燕京 朱武:无

王庆:【王庆势愈猖獗,前月又将臣乡云安军攻破,掳掠淫杀,惨毒不忍言说,通共占据八座军州,八十六个州县。】【那边淮西王庆又打破了云安军及宛州,一总被他占了八座军州。那八座乃是:南丰、荆南、山南、云安、安德、东川、宛州、西京。那八处所属州县,共八十六处。】
吴用:宛州、山南、荆南、东川、安德、云安、南丰 朱武:西京

田虎:【河北田虎造反,占据五府五十六县,改年建号,自霸称王……一是威胜,即今时沁州;二是汾阳,即今时汾州;三是昭德,即今时潞安;四是晋宁,即今时平阳;五是盖州,即今时泽州。】
吴用:盖州、昭德、襄垣、太原、威胜 朱武:晋宁、汾阳

方腊:【正说江南方腊作耗,占据八州二十五县,改年建号,如此作反,自霸称尊,目今早晚兵犯扬州……那八州: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那二十五县,都是这八州管下。此时嘉兴、松江、崇德、海宁,皆是县治。】
宋江和吴用:润州、丹徒县、常州、无锡县、苏州、秀州、杭州、睦州、歙州
卢俊义和朱武:宣州、湖州、德清县、独松关

这还是分兵了诶……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27:00 +0800 CST  

关于吴用,还有一些别的黑法,比如吴用没有战略然后拿出诸葛隆中对为例,可是不如诸葛也不丢人吧,否则演义里周瑜还故意破坏关系简直起着反效果还不如鲁肃,而且吴用对于梁山的发展本身就是遵循天意——书里老天要求招安,吴用同意但是尽自己能力把条件利用的最有利化,而对敌人上,吴用或者说梁山不止一次的利用民心如征讨三寇,打辽国时吴用直接指出辽兵分散入侵,要是梁山破城,辽国必定回军,一切都如吴用所料,收服失地,这不算战略吗?



而另一个黑法则是认为梁山不该招安(不看书的,不想理),吴用不会后勤——黑丞相说不会打仗只会后勤不如郭嘉,黑吴用又变成了吴用不会后勤,可是吴用真的有啊【我等且商量屯粮、造船、制办军器,安排寨栅、城垣,添造房屋,整顿衣袍、铠甲,打造枪、刀、弓、箭,防备迎敌官军。】【吴用当下调拨众头领,分派去办,不在话下。】,当然,你说梁山如gc主义建设根据地在古代也不现实……


水浒毕竟还是小说,不可能面面俱到,书里梁山的路线成型时已经只针对恶霸和贪官下手,还能时不时赈济百姓,这些也该有吴用的功劳,一个本身设定就要遵从天意的团体,已经自给自足,还需要强求多少?





另一个黑法,吴用不会内政。



吴用很吃亏,因为历史上不存在,诸葛历史上就是丞相所以即使演义不写他内政如何也没人会否认他的能力——吴用则只是一个军师的形象,也不能要求他当丞相如何如何,何况就算当了哪怕是施耐庵写了,就算超过管仲王猛等等,他也不会让吴用超过诸葛,何况设定一开始就没想过如此。
相比之下,宋江都可能做得更好【且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为安抚,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吴用是类似张良,打仗可以但是打完了之后实际上也懒得管事的人。



比如115回本里吴用是这样说的
【吴用答曰:“仁兄所言正要我等各陈其志,足见深受之情,然人之志,各有不同处,吴用本山野村夫,知识微浅,愧无济世之才,常慕出师之命,未曾建功,甚亦可耻,几时洗脱名韁,拂袖山林,上迫赤松子之游,下效陶渊明之乐,岂不快哉。未知遂吴某之志否?”】,功成身退,既想立出功名,又本身对物质上要求不高,想着清闲自在,这点上倒是和燕青的离开,宋江卢俊义的留下不同。



燕青是看清了朝廷里奸臣存在不会有好结果;卢俊义是压根不信,只要舒展志向;
宋江是清楚奸臣存在但是不能走,走了朝廷只会更坏;吴用也知道奸臣存在,但是不能抛弃宋江——李俊则是报答了再走。


这点上我们无法责怪李俊等人,但是吴用要比卢俊义宋江更为悲惨。宋卢之死出于忠,为忠而死,死得其所;而吴用之死则是为了义,却是可以不死但是放弃了一切。



相比诸葛,吴用是幸运的,因为他的队友不会那么不靠谱(谋反的、无能的、添倒忙的);他完成了消灭敌人的任务,诸葛尽一生都没做到;但是这也不幸,因为即使做到了我们会发现还是吴用还是没法改变什么,看演义我们会觉得啊如果诸葛寿命延长司马算什么;但是水浒的话则是发现敌人正是整个体制,想推翻因为古人价值观不被允许,又不愿苟活于世,又改变不了昏君奸臣的这个桎梏。


上面也说了作者给梁山的人安排了不同结局,除了战死外,修道的、隐居的、做官的、出海的、理想善终的、被奸臣害死的,实则去除招安这个大的结果,以及不可能的降辽。那么我们能想到的出路实际上已经都被罗列了,但是每一条都让人觉得不完美,尤其是想着建功立业,【生当鼎食死封侯】来成全忠义上,吴用回答不出来,作者也是,因为书里招安是正确的却没有好结果,读者至今也会争议讨论出路。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28:00 +0800 CST  

吴用是个封建社会里都很特殊的知识分子形象,不像是帝王将相或者草莽英雄,但是塑造出来依旧是个悲剧形象,哪怕补偿一般给了梁山108星魂聚蓼儿洼的结尾。原本想写的还有很多,对于吴用就像对梁山很多人一样,我个人是又爱又恨,喜欢兄弟间义气,也会恨梁山的劣迹,但是对吴用这个在梁山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人,还是多一点同情的。他也只是水浒所塑造的世界里那小的缩影。让我评价他我不会觉得他是什么狗头军师,但也不会觉得他能面面俱到。还是引用一下明代陈老莲对吴用的评价吧



【彼小范老,见人不蚤。曳石悲歌,张元吴昊。】


ps:经常有人问吴用能力如何如何,在三国如何如何,我想说跨书比首先就很**,尤其是三国的水浒的故事背景都不一样,吴用一介平民凭着先知优势起码待在荆州学徐庶等刘备是可以的,但是三国的世家大族阶层分化那么严重……说曹操知人善用不拘一格,寒门的都能收实际上都有些问题,但是换吴用的话的确人生地不熟都很**,不过吴用从塑造上的确是一流谋士,攻城下城强的可怕,毕竟这时候小说虚构能让吴用占便宜~



在看来,吴用即使作为一流谋士也肯定不会强于诸葛(有点废话),但是也不至于什么三国吹嘴里的小人物都能吊打,虽然他们可能依旧我行我素,原文糊脸都会说吴用啥计策都没有——两本书看多了师徒手段都差不多,如果把名字去了如里应外合这样的简直没区别。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29:00 +0800 CST  
下面整理下吴用的战绩吧,也算是个总结,打仗之外的不考虑,如识破王伦,智劫生辰纲等,虽然也多。
1.败黄安
【吴用笑道:“不须兄长挂心,吴某自有措置。自古道:‘水来土掩,兵到将迎。’”随即唤阮氏三雄,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 ……”又唤林冲、刘唐受计道:“你两个便这般这般……”再叫杜迁、宋万,也分付了。】
2.劫法场,不过吴用出错在先,算是及时补救
【吴学究道:“如何赶得上?他作起神行法来,这早晚已走过五百里了。只是事不宜迟,我们只得恁地,可救他两个。”晁盖道:“怎生去救?用何良策?”吴学究便向前与晁盖耳边说道:“这般这般,如此如此。主将便可暗传下号令,与众人知道,只是如此动身,休要误了日期。”】
3.攻打祝家庄(第三次打,一举成功,之前的吴用不在)
【吴学究笑道:“这个祝家庄也是合当天败,却限有这个机会。吴用想来,事在旦夕可破。”宋江听罢,十分惊喜,连忙问道:“这祝家庄如何旦夕可破?机会自何而来?”吴学究笑着,不慌不忙,迭两个指头,说出这个机会来。】
4.设伏重伤高廉——至此,梁山第一次与正规军队较量
【便与军师吴用商议道:“今番打高唐州,连折了两阵,无计可破神兵,如之奈何?”吴学究道:“若是这厮会使神师计,他必然今夜要来劫寨,可先用计提备,此处只可屯扎些少军马,我等去旧寨内驻扎。”宋江传令,只留下杨林、白胜看寨,其余人马,退去旧寨内将息。】
5.杀败高廉以及朝廷援军——这时候这些内容你去了名字说是演义的估计都没会黑
【吴用传令:“且放他出去,可以将计就计。”宋江问道:“军师如何作用?”吴学究道:“城中兵微将寡,所以他去求救。我这里可使两枝人马,诈作救应军兵于路混战。高廉必然开门助战,乘势一面取城,把高廉引入小路,必然擒获。”】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30:00 +0800 CST  
6.败呼延灼连环马
7.联合三山打青州
8.赚金铃吊挂、救史进、鲁智深、大闹华山
【吴用便叫花荣、秦明、徐宁、呼延灼四个埋伏在岸上;宋江、吴用、朱仝、李应下在船里;李俊、张顺、杨春把船都去滩头藏了。】
9.攻打大名府,因关胜而回军设伏李成
【吴用道:“兄长不必忧心,吴用自有措置。只过今晚,来日再起军兵,去打北京,必然成事。”】
10.活捉索超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此时索超又得了这一阵,欢喜入城。】
11.宋江生病后主持大局
【且说军师吴用传令诸将道:“权且收军,罢战回山。”车子上载了宋江,连夜起发。北京城内曾经了伏兵之计,只猜他引诱,不敢来追。次日梁中书见报,说道:“此去未知何意。”李成、闻达道:“吴用那厮诡计极多,只可坚守,不宜追赶。”】
12.设计攻破大名府、救卢俊义、石秀
【吴用道:“即今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北京年例,大张灯火。我欲乘此机会,先令城中埋伏,外面驱兵大进,里应外合,可以破之。”】
13.以逸待劳
【吴用对宋江等说道:“今为卢员外打破北京,杀损人民,劫掠府库,赶得梁中书等离城逃奔,他岂不写表申奏朝廷?况他丈人是当朝太师,怎肯干罢?必然起军发马,前来征讨。”宋江道:“军师所虑,最为得理。何不使人连夜去北京探听虚实,我这里好做准备。”吴用笑道:“小弟已差人去了,将次回也。”】
14.攻打曾头市
【吴用听罢,便教会集诸将,一同商议:“既然他设五个寨栅,我这里分调五支军将,可作五路去打他五个寨栅。”
吴用道:“请兄长放心,只顾传下号令:先去报与三寨头领,今夜起东西二寨,便教解珍在左,解宝在右,其余军马各于四下里埋伏。”】
15.反间计
【吴用授计与郁保四道:“你只做私逃还寨,与史文恭说道:‘我和曾升去宋江寨中讲和,打听得真实了:如今宋江大意,只要赚这匹千里马,实无心讲和,若还与了他必然翻变。如今听得青州、凌州两路救兵到了,十分心慌,正好乘势用计,不可有误。’他若信从,我自有处置。”】
16.破东平府
【宋江便问吴用请计。吴用便叫顾大嫂:“劳烦你去走一遭……】
17.活捉张清 破东昌府
【吴用道:“兄长放心,小生见了此将出没,已自安排定了。虽然如此,且把中伤头领送回山寨,却教鲁智深、武松、孙立、黄信、孙立,尽数引领水军,安排车仗船只,水陆并进,船只相迎,赚出张清,便成大事。”吴用分拨已定。】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31:00 +0800 CST  
26.设计征辽
【吴用道:“若是分兵前去,奈缘地广人稀,首尾不能救应。不如只是打他几个城池,却再商量。若还攻击得紧,他自然收兵。”】
27.四面攻击
【宋江与吴用商议,到晚写下军帖,差调林冲、关胜引领一彪军马,从西北上去取檀州。再调呼延灼、董平,也引一彪军马,从东北上进兵。却教卢俊义引一彪军马,从西南上取路。“我等中军,从东南路上去,只听的炮响,一齐进发。”却差炮手凌振及李逵、樊瑞、鲍旭,并牌手项充、李衮,将带滚牌军一千余人,直去城下,施放号炮。至二更为期,水陆并进。各路军兵,都要厮应。号令已了,诸军各各准备取城。】
28.攻下蓟州
【吴用道:“既城中已有石秀、时迁在里面,如何耽搁的长远?教四面竖起云梯炮架,即便攻城。再教凌振将火炮四下里施放,打将入去。攻击得紧,其城必破。”宋江即便传令,四面连夜攻城。】
29.将计就计
【吴用道:“若是如此时,正可将计就计,受了他招安。将此蓟州与卢先锋管了,却取他霸州。若更得了他霸州,不愁他辽国不破。即今取了他檀州,先去辽国一只左手。此事容易,只是放些先难后易,令他不疑。”】
30.诈降辽国
【吴用道:“若是兄长存忠义于心,只就这条计上,可以取他霸州。目今盛暑炎天,且当暂停,将养军马。”】
31.取霸州
【当日宋江令人去请卢俊义、吴用、朱武到蓟州,一同计较智取霸州之策,下来便见。宋江酌量已定,卢俊义领令去了。吴用、朱武暗暗分付众将,如此如此而行。】
32.识破诱敌
【吴用、朱武便道:“幽州分兵两路而来,此必是诱引之计,且未可行。”】
33.独鹿山救卢俊义
【宋江失惊,便请军师吴用商议。】
34.打幽州
【宋江诸将已近幽州,吴用便道:“若是他闭门不出,便无准备;若是他引兵出城迎敌,必有埋伏。我军可先分兵作三路而进:一路直往幽州进发,迎敌来军;两路如羽翼相似,左右护持。若有埋伏军起,便教这两路军去迎敌。”】
35.再退辽兵
【吴用道:“先调兵出城,布下阵势。待辽兵来,慢慢地挑战。他若无能,自然退去。”】
36.再度御敌
【吴用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寡敌众。昔晋谢玄五万人马,战退苻坚百万雄兵,先锋何为惧哉!可传令与三军众将,来日务要旗幡严整,弓弩上弦,刀剑出鞘,深栽鹿角,警守营寨,濠堑齐备,军器并施,整顿云梯炮石之类,预先伺候。还只摆九宫八卦阵势。如若
37.和宋江一起破阵
【话说当下宋江梦中授得九天玄女之法,不忘一句,便请军师吴用计议定了,申禀赵枢密。】
38.打陵州
【吴用道:“陵川乃盖州之要地,不若竟领兵去打陵川,则两县之围自解。”】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32:00 +0800 CST  
39.打盖州
【吴用道:“盖州山高涧深,道路险阻,今已克了两个属县,其势已孤。当先取盖州,以分敌势,然后分兵两路夹剿,威胜可破也。”】
40.识破劫寨
【吴用道:“这阵风,今夜必主贼兵劫寨,可速准备。”】
41.劝林冲
【吴用道:“将军不可造次!孙武子云:‘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谓敌未可胜,则我当自守;彼敌可胜,则攻之尔。”】
42.打壶关
【吴用道:“关将军料无差误。然敌兵出我之后,不可不做准备。当令孙立、朱仝、单廷珪、魏定国、燕顺,领兵一万,卷旗息鼓,潜往寨后。如遇文、崔二将兵到,勿令彼遽逼营寨,直待我兵已得此关,听放轰天子母号炮,方可容他近前。再令徐宁、索超领兵五千,潜往寨东埋伏;林冲、张清领兵五千,潜往寨西埋伏。只听寨内炮响,两路齐出接应,合兵冲杀上关。万一我兵中彼奸计,即来救应。”】
43.打昭德
【宋江与吴用计议,分拨军马,攻打昭德。】
44.救宋江
【行过五六里,忽见尘头起处,又有一彪兵马自南而来,却是吴用同王英、扈三娘、孙新、顾大嫂、解珍、解宝,领兵一万,前来接应。宋江对吴用道:“不听贤弟之言,险些儿不得相见!”】
45.计鸩邬梨,捉田虎,但是能分成2个吧?
46.打山南军
【吴用道:“此处南去山南军,南极湖湘,北控关洛,乃是楚蜀咽喉之会。当先取此城以分贼势。”】
47.打宛城
【吴用道:“陈安抚及花将军等,俱有胆略,宛州不必忧虑。只就这个机会,一定要破他这座城池。”便向宋江密语半晌。宋江大喜,即授密计与李俊及步军头领鲍旭等二十员带领步兵二千,至夜密随李俊去了不题。】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32:00 +0800 CST  
48.打荆南
【吴用迭着两个指头,画出一条计策,说道:“只除如此如此。”】
49.活捉王庆
50.打扬州
【吴用道:“选三百只快船,船上各插着方腊降来的旗号。着一千军汉各穿了号衣,其余三四千人,衣服不等。”】
51.取苏州
【吴用听了大喜道:“若是如此,苏州唾手可得。便请主将传令,就差李逵、鲍旭、项充、李衮,带领冲阵牌手二百人,跟随李俊回太湖庄上,与费保等四位好汉,如此行计,约在第二日进发。”】
52.打杭州
【且说军师吴用再与宋江道:“杭州南半边,有钱塘大江通达海岛。若得几个人驾小船从海边去进赭山门,到南门外江边放起号炮,竖立号旗,城中必慌。你水军中头领,谁人去走一遭?”】
53.破杭州城
【吴用大喜道:“此乃天赐其便,这些粮船上,定要立功。”】
54.劝阻二解
【吴用道:“此计虽好,只恐这山险峻,难以进步,倘或失脚,性命难保。”】
55.打睦州
【且说宋江谢了龙君庇佑之恩,出庙上马,回到中军寨内,便与吴用商议打睦州之策。】
56.诈降方腊
【吴用道:“若论愚意,只除非教水军头领李俊等,就将船内粮米,去诈献投降,教他那里不疑。方腊那厮是山僻小人,见了许多粮米船只,如何不收留了。”】
57.活捉方腊
以上——还能说吴用不会兵法的算啥啊
END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8 18:33:00 +0800 CST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2-09 21:06:00 +0800 CST  

关于吴用,还有一些别的黑法,比如吴用没有战略然后拿出诸葛隆中对为例,可是不如诸葛也不丢人吧,否则演义里周瑜还故意破坏关系简直起着反效果还不如鲁肃,而且吴用对于梁山的发展本身就是遵循天意——书里老天要求招安,吴用同意但是尽自己能力把条件利用的最有利化,而对敌人上,吴用或者说梁山不止一次的利用民心如征讨三寇,打辽国时吴用直接指出辽兵分散入侵,要是梁山破城,辽国必定回军,一切都如吴用所料,收服失地,这不算战略吗?
而另一个黑法则是认为梁山不该招安(不看书的,不想理),吴用不会后勤——黑丞相说不会打仗只会后勤不如郭嘉,黑吴用又变成了吴用不会后勤,可是吴用真的有啊【我等且商量屯粮、造船、制办军器,安排寨栅、城垣,添造房屋,整顿衣袍、铠甲,打造枪、刀、弓、箭,防备迎敌官军。】【吴用当下调拨众头领,分派去办,不在话下。】,当然,你说梁山如gc主义建设根据地在古代也不现实……水浒毕竟还是小说,不可能面面俱到,书里梁山的路线成型时已经只针对恶霸和贪官下手,还能时不时赈济百姓,这些也该有吴用的功劳,一个本身设定就要遵从天意的团体,已经自给自足,还需要强求多少?
另一个黑法,吴用不会内政。
吴用很吃亏,因为历史上不存在,诸葛历史上就是丞相所以即使演义不写他内政如何也没人会否认他的能力——吴用则只是一个军师的形象,也不能要求他当丞相如何如何,何况就算当了哪怕是施耐庵写了,就算超过管仲王猛等等,他也不会让吴用超过诸葛,何况设定一开始就没想过如此。
相比之下,宋江都可能做得更好【且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为安抚,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吴用是类似张良,打仗可以但是打完了之后实际上也懒得管事的人。
比如115回本里吴用是这样说的
【吴用答曰:“仁兄所言正要我等各陈其志,足见深受之情,然人之志,各有不同处,吴用本山野村夫,知识微浅,愧无济世之才,常慕出师之命,未曾建功,甚亦可耻,几时洗脱名韁,拂袖山林,上迫赤松子之游,下效陶渊明之乐,岂不快哉。未知遂吴某之志否?”】,功成身退,既想立出功名,又本身对物质上要求不高,想着清闲自在,这点上倒是和燕青的离开,宋江卢俊义的留下不同。
燕青是看清了朝廷里奸臣存在不会有好结果;卢俊义是压根不信,只要舒展志向;
宋江是清楚奸臣存在但是不能走,走了朝廷只会更坏;吴用也知道奸臣存在,但是不能抛弃宋江——李俊则是报答了再走。这点上我们无法责怪李俊等人,但是吴用要比卢俊义宋江更为悲惨。宋卢之死出于忠,为忠而死,死得其所;而吴用之死则是为了义,却是可以不死但是放弃了一切。
相比诸葛,吴用是幸运的,因为他的队友不会那么不靠谱(谋反的、无能的、添倒忙的);他完成了消灭敌人的任务,诸葛尽一生都没做到;但是这也不幸,因为即使做到了我们会发现还是吴用还是没法改变什么,看演义我们会觉得啊如果诸葛寿命延长司马算什么;但是水浒的话则是发现敌人正是整个体制,想推翻因为古人价值观不被允许,又不愿苟活于世,又改变不了昏君奸臣的这个桎梏。上面也说了作者给梁山的人安排了不同结局,除了战死外,修道的、隐居的、做官的、出海的、理想善终的、被奸臣害死的,实则去除招安这个大的结果,以及不可能的降辽。那么我们能想到的出路实际上已经都被罗列了,但是每一条都让人觉得不完美,尤其是想着建功立业,【生当鼎食死封侯】来成全忠义上,吴用回答不出来,作者也是,因为书里招安是正确的却没有好结果,读者至今也会争议讨论出路。

楼主 英恩奥卡龙  发布于 2020-04-30 19:29:00 +0800 CST  

楼主:英恩奥卡龙

字数:13151

发表时间:2020-02-09 02: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3 20:42:33 +0800 CST

评论数:22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