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微笑时好美一 来啊,我的干货全被你删了,好玩是吗

所谓射电天文望远镜,并非一件光学仪器,而是一个巨大的天线,用于接受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或者向遥远星际的发射无线电波。这台巨型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是电子和钢铁结合的产物,拥有一个2700吨的钢铁构成的移动结构,核心技术完全由中国自己研发,最远可以观察100亿光年外的天体。其天线面积有3318平方米,主反射面由14圈共1008块高精度实面板铺成,变形误差不大于0.3毫米。为了保证天线能准确地指向需要的方向,其直径42的方位导轨采用无缝焊接,精度达0.1毫米。为了克服环境温度、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保证镜面的形状始终符合要求,其主反射面采用了最先进的主动控制技术,在每块面板背后都安装了促动器,可以精密调节其方向。这台射电天文望远镜将帮助中国的深空探测和登月工程更上层楼。同时,它也给中国人增加了一只观察宇宙的眼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宇宙、认识周围的世界,为最终迈入星辰大海做好准备。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39:00 +0800 CST  
经过三十年的奠基和三十年的追赶,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工业上的差距从当年的望尘莫及追成了如今的望其项背,在部分领域甚至已经让他们感到了芒刺在背。在他们原来的计划中,世界的秩序应该是金字塔形的,美国是全世界毫无争议的老大,日本和西欧紧随其后,他们共同掌握高科技的经济命脉,其他国家依次从事中级产业、低级产业和资源供应的工作。在亚洲则是形成雁形队列,日本做领头雁,四小龙四小虎随行其后,中国负责源源不断地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以维持发达国家们至高无上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他们则可以在闲暇之余,站在金钱和道德的高地上,视情况对中国给予一些施舍或某种惩罚,从而牢牢地把控住中国的走向,把中国永远锁定在金字塔的底层。可惜中国是不会让他们如愿的。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0:00 +0800 CST  
依托前三十年打下的基建、教育、国防和重工业基础,中国从“三来一补”起步,在全力发展轻工业的同时,把换来的宝贵外汇投入重工业,建立钢铁厂、化工厂、机械厂等等,然后用重工业的产出改善基建、发展科技,并且反过来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机器,例如服装制造业中的缝纫机、染料、纽扣等等,使轻工业的成本降低、竞争力增强,占据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接下来,重工业以轻工业作为最初的产品市场,完成产能和技术的原始积累之后,便开始向更高附加值的工业品进军,比如汽车、家电等等。于是,在这种自我升级的产业循环中,中国的产业链在产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步步升级,目前各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已经占据了全世界的半壁江山,不但整体产品已经升级到了高铁、飞机等最高领域,而且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也向上游不断深入,进入到芯片、发动机等核心领域。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0:00 +0800 CST  
如果说有一类产品是西方国家最不愿意中国能够生产的,那就是集成电路芯片,如果要在其中挑一种他们最不希望中国制造的,一定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不过这恰好也是中国最需要突破的,不但已经实现了突破了,而且还在继续突破,从原型到龙芯3B,中国追赶的脚步从未停下。  今天的龙芯早已走出实验室,进入了实际应用领域,除了超级计算机,还成为刀片式服务器、笔记本计算机、网络防火墙乃至机床数控系统的运算核心。和国外的同类产品相比,龙芯的性能和价格都处于劣势,不过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中国人掌握其技术核心,在诸如通讯和国防等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领域使用的时候,不必担心存在别人设置的后门。最近,美国阻止华为和中兴在美国的并购行动,乃至禁止使用二者的电信设备。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如此担心所谓的安全问题,不禁令人疑惑,以己度人的想来,莫非美国卖给中国的信息设备中也存在某些值得担心的问题不成。毕竟还是自己的东西用得放心。比如由龙芯构成的KD-90,是一种低功耗、小体积的移动式高性能计算机,可以用作预警机的信号处理、作战指挥系统等涉及军事应用和国家安全的场合。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0:00 +0800 CST  
在顶级超级计算机领域,中国曾经夺得过第一的位置,后来被日本和美国的计算机超过。截止到2012年底,全球最快的500台超级计算机中有72台是中国制造,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远远超过了日本、德国、法国等传统强国。目前中国还在研制更强大的超级计算机,2012年里中国启动了“天河二号”的研制,其理论运算速度达到5.5亿亿次/秒,实际连续运算速度3.4亿亿次/秒,均2倍于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2013年6月,“天河二号”正式从美国手里夺回了第一超级计算机的位置。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1:00 +0800 CST  
京东方的坚持并非只是其一个厂家、一个行业的事情,而是关系到上下游的整个产业链的生存和升级。譬如京东方的液晶工厂上马后,带动了在显像管破产中硕果仅存的咸阳彩虹集团为其配套生产玻璃基板、在胶卷大战中幸存下来的保定乐凯为其生产偏振光片,还有其他的企业为其研制液晶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研发核心技术。所以,这是一场整体战,是中国的全部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突破国外封锁和技术瓶颈的生死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没有退路可言,要么完成产业升级,让人民享受原来发达国家才有的物质生活和劳动福利,让中国重新傲然屹立在世界之林;要么在技术上、产业上受制于人,只能靠给他们做代工、卖苦力换得温饱,然后还要忍受他们的轻视和指责。幸运的是,至少还有那么一些中国人没有放弃,中国政府也没有。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2:00 +0800 CST  
从时间节点来看,这次反垄断处罚的出台之日,刚好是中国最新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全面满产之时。这显然并非巧合,而是一次迟来的拉清单,同时说明了两件事情,一是中国自身的液晶产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了,二是中国人从来不会忘记谁对我们做过什么,无非是个时机到没到的问题。这一次反垄断处罚的金额虽然不大,却开创 了一个法律先例。而且非常有趣的是,所有被处罚的境外厂商都很低调地、迅速地交纳了罚款,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液晶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让它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甚至连大声喊冤的力气都没有了。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3:00 +0800 CST  
2012年前后,在光伏产业中同样爆发了战争。欧洲的光伏企业先是在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发动反倾销调查,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企业做出了35%以上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税率裁决。同年7月,挟美国双反裁决结果,欧洲企业在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申请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6日,欧盟正式启动了反倾销调查。中方为此进行了交涉,但并无显著成果。时间进入2013年后,3月20日,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尚德电力――正式进入破产重组程序。接下来,在中国的外交努力之下,有包括英国和德国在内的15个欧盟国家反对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当地时间6月4日,不顾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初裁结果,双反成立,但临时反倾销税从此前提议的47.6%降低到了11.8%。紧接着,北京时间6月5日,中国启动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7月1日,商务部正式立案进行调查。这在欧盟内部引发了矛盾,因为非常“巧合”的是,最支持双反的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葡萄酒的生产大国。7月27日,中国与欧盟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友好”解决方案,中方以价格承诺的形式保证光伏产品的价格高于0.56欧元/瓦,比目前的均价上涨了7.7%,欧盟方面则放弃双反制裁。8月27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终裁结果,其中给出了中国光伏企业33.7%-64.9%不等的双反税率,但这个税率仅仅是给本次调查一个交待而已,实际中仍然按照价格承诺的幅度执行,此外,硅片被排除出本次调查。至此中欧之间光伏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3:00 +0800 CST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9月16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以保证金的形式实施临时反补贴措施。此前,商务部已于2012年正式受理了针对美国和韩国多晶硅的双反调查,并于2013年7月18日公布了初裁结果,认定二者的倾销幅度分别为53.3%至57%、2.4%至48.7%。当年面对来自北方的钢铁洪流,中国人对他们说,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你们说了算,什么时候结束,我们说了算。今天,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产业战争。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3:00 +0800 CST  
纵观2012年里中国的产业升级,有些仍在艰苦追赶,比如大飞机和发动机;有些正在缩小差距,比如CPU、光刻机;有些已经基本赶上,比如重机械加工、液晶面板;有些则是保持跟踪,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有些正在同步竞争,比如石墨烯、太阳能发电;有些在别人放弃的时候继续坚持,比如核能发电;有些甚至已经开始领先,比如高铁、激光3D打印。所以,从总体上看,在刚刚过去的那个龙年里,中国的产业呈现出全面发展和蓬勃向上的态势,这既是过去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今后中国工业升级的推动力量,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文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甘落后的坚定决心和的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心壮志。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4:00 +0800 CST  
中国的产业从来不缺乏悲观者和批评家,无论取得怎样的进步,这些人永远有话要说。当我们的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他们批评说我们什么都做不出来;当我们做出来之后,他们又批评说不够多、不够好、不够便宜、没有市场;当我们做得又多、又好、又便宜、占领了世界市场之后,他们继续批评说没有技术含量;当我们做出了高技术产品之后,他们接着批评说没有核心技术;当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他们还是批评说这不是原创的;当我们拿出原创技术、原创产品之后,他们坚持批评说这些没有用处;当我们拿出最高速、最有用的产品之后,他们则高喊慢下来、等一等……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4:00 +0800 CST  
除了各种新型可充电式电池,近年来兴起的另外一种电能存储器件是超级电容。电池的储能是基于化学反应的,而电容则是基于物理效应存储电能的,和电池相比,电容的优点是充放电快、循环寿命无限、无记忆效应,缺点是体积大、容量小。电容的国际单位是法拉(F),这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巨大单位,一般电容的计量单位是微法拉(百万分之一法拉)、纳法拉(十亿分之一法拉)。物理教师常常喜欢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法拉电容之大,即如果把地球当做电容器的话,其电容值也不过是1—2法拉。因此,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电容通常仅限于用作电路元件。超级电容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切。超级电容的工作原理基于传统电容和电池之间,其最大的特点是电容量大,可达法拉级别,甚至千法拉级别,储能密度是普通电池数十倍,和普通充电式电池数百至数千次的循环寿命相比,超级电容的循环寿命以十万至百万次计算,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储能方式。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5:00 +0800 CST  
与汽车、船舶、航空中的情况一样,航天发动机是决定航天水平的核心因素之一。中国航天虽然起步很早、起点不低,也取得了很多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受限于中国的整体工业水平和财政投入强度,在发动机方面只能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尽可能发掘现有装备的潜力,对先进的技术方案采取技术跟踪和预研的办法,只能保证自己不掉队,无力展开大规模的研制和试验,所以长久以来中国的航天发动机水平是落后于少数几个先进国家或国家集团的。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借助于日益上升的工业和经济实力,以及持续加大的资金投入,中国的航天发动机也正在逐渐赶上先进水平。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6:00 +0800 CST  
这种火箭发动机的亮点包括:燃料环保而且廉价,推力巨大,可靠性高,可重复使用。对最后一点不必感到奇怪,虽然火箭发动机真正工作只有一次,但是这一次工作必须是绝对可靠的。对于不可重复使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来说,由于无法通过试车来来测试其最终质量,因此只能从源头把关,对每一个元件和每一步装配的都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质量要求,才能保证其可靠性。众所周知,火箭发动机的零件众多、装配复杂,可靠性每提高任何一点,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样一来无疑大大推高了火箭发动机的制造成本。所以,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成本高、可长期贮存随时发射,适合用在机动发射、紧急补射等军事用途。对于商业和科研目的的航天发射来说,出于成本和可靠性的综合考虑,可重复使用、可事前验证的液体燃料发动机是最佳选择。某些国家为了搭车发展军用运载火箭技术,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进行民用航天发射,这不叫技术先进,也不是创新思维,而是另有所图。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7:00 +0800 CST  
YF-100采用了高压补燃循环技术,中国因此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其技术特点是先进行富氧燃烧,然后将生成的燃气引入燃烧室进行完全燃烧,所以又叫富氧预燃分级燃烧循环技术,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发射的有效载荷。对火箭发动机来说,其推力中的很大一部分要用于克服自身的重量,剩下的才是给有效载荷加速的,所以和原有的75吨发动机相比,这种发动机的推力虽然只加大了60%,但其运载能力却增加为原来的3倍,可以用于发射构成空间站的重型构件,或者更重、更大的卫星。
必须指出的是,在2012年中的这次点火试验并非一次研制过程中的试验,而是最终的验收。这型发动机是从2000年立项开始,先后进行过上百次的试车和数万秒的点火。参与本次点火试验的发动机此前已通过了点火测试、颠簸运输和三年的储存,在本次点火中又经历了600秒的极限工况测试,证明这种发动机具备有极高的可靠性。这标志着该型火箭发动机已经完成了研制,正式进入了实用阶段,随着这种发动机投入使用,中国在航天发动机领域一举超过日本,达到和俄美欧接近的水平。此外,中国还在研制220吨级的氢氧发动机,以及更大的、用于载人登月的6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后者的推力已经接近于阿波罗登月中使用的、海平面推力700吨的美国F-1火箭发动机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7:00 +0800 CST  
中国航天的探索区域不仅限于地球附近,而是延伸到月球和更远的行星际空间。嫦娥二号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人发射的飞得最远的人造物体,并且仍然处在技术人员的控制之中,还将继续飞向深空,最远可能飞到3亿公里的距离,为未来中国的火星探测积累经验和数据。
嫦娥二号是用嫦娥一号的备份星研制的,完成绕月探测工作后,由继续飞向第二拉格朗日点,这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之后,它仍然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剩下相当的燃料储备,接下来有飞回地球、撞击月面或飞向深空三个选择,科研人员最终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嫦娥二号能够一再完成超出预期的任务,得益于其较大的设计裕量和极高的入轨精度。在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原本设计需要三次轨道修正,实际第一次轨道修正就达成了极好的效果,后续的两次修正被取消,这就节省下了大量的宝贵燃料,使得嫦娥二号最终能够飞向更远的深空,其运行时间和飞行距离都大大超过了设计指标。这说明中国航天的可靠性设计和飞行控制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7:00 +0800 CST  
嫦娥工程中还体现出了中国航天一贯的严谨和务实作风。嫦娥一号在完成其基本使命之后,中国的航天科研人员禀承一贯的严谨务实作风,并没有选择让其立即撞击月面、和印度争夺所谓“第N个在月球上留下国旗”的虚荣,而是选择了继续进行变轨试验,最近距离月面仅15公里,超期服役直到燃料耗尽才撞向月面,为将来的着陆积累了经验。而印度的撞月行动,则是从绕月探测器上单独分离出一个撞击器,携带印度国旗高速冲向月面,这与其说是把国旗留在月面,不如说是把国旗击毁在月面更为贴切。
至于嫦娥二号,到2013年7月为止,它已经飞离地球5000万公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飞行,成为一颗人造行星。通过调整对卫星的遥测码速率、测控模式、上行功率和卫星定向天线的控制策略等等,控制中心仍然保持着对嫦娥二号的测控和跟踪。这相当于火星和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可以为未来的火星探测积累经验和数据。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8:00 +0800 CST  
前面提到过,2012年中国建造了亚洲第一的65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其实它也可用作深空探测的通讯天线。一般来说,天线的尺寸越大,通讯的距离越远。在这方面,俄罗斯和美国都拥有70米的天线,欧洲和日本有35米的,连印度都有32米的,而中国此前只有12米的。所以,这台望远镜(天线)的投入使用将使中国的深空探测能力得到质的提高。从中也能看出,航天是一项多么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具备全产业链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才有资格进入航天俱乐部。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48:00 +0800 CST  
经过三十年的奠基和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相对于先进国家的停滞甚至倒退,中国工业始终保持了加速前进的势头,对一个又一个工业强国实现了超越。但是我们的生存危机并未完全解除,某些发达国家并不乐见我们的工业化,因为这妨碍了他们对我们的剥削和操纵,他们更害怕过去对我们所犯下的罪行遭到清算,所以他们曾经、正在、将来也还会继续采取一切办法搞垮我们的国家,搞垮我们的工业。一方面,他们用最大的力气向我们推销所谓最先进、最普世的社会制度,据说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成为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他们却花费更大的力气防止我们掌握哪怕仅仅是制造一颗螺丝的技术,花再多的钱去买也不行,甚至连多看一眼都不让,从计算芯片到振动平台,从预警飞机到导航卫星,不一而足。如此背谬的言论和行动,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真实用心,更不用说他们还在明里暗里支持针对我们的各种分裂势力和恐怖活动了。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愚蠢的,能够保护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工业力量。正如在刚刚过去的那个龙年里面,我们的国家在南海和在钓鱼岛所做的那样,用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业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钢铁舰队,保卫我们自己的领土、领海,以及生存的机会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50:00 +0800 CST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工业体系,而且在外交上纵横捭阖,在第三世界广交朋友,用自己的力量反过来打开了西方国家的大门。1971年,中国恢复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国先后与英国、西德、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建交。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发生了飞跃性的增长。从1971年到197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是:48亿美元、63亿美元、110亿美元、146亿美元,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增长了两倍多。接下来,中国在外汇储备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的情况下启动了“四三方案”,即用43亿美元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生产设备。该方案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先后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领域,包括4个大型化纤厂、4个重化工厂、13个化肥厂、3个大型电站和2个钢铁项目。项目于1973年启动,至1982年全部投产,是继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中国工业的又一次大规模升级。其中化纤和化肥厂大大增加了服装和粮食的供应,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基本解决了衣食问题,成为八十年代实现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楼主 黎明守孤单j  发布于 2014-05-05 12:50:00 +0800 CST  

楼主:黎明守孤单j

字数:15435

发表时间:2014-05-05 20:2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8-23 08:32:28 +0800 CST

评论数: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