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书中隐笔知多少?

昨天写拾玖,越写心里越沉,许多话不想说,到底写成了个半透不透。今天补充两句。
八党逼供那一场,几位爷的反应能够看得出,最心疼若曦的,是老十。这种心疼,莽撞所以真挚,单纯所以美好,只有老十,一直是老十,始终从若曦的角度替她考虑,为她焦急。这种“无物”甚至于“无我”的真心,特别是在宫廷这一特殊环境下,显得多么地珍贵!用桐华的话说,这样的感情,怎么就比一份爱轻贱了?要明白这些,才能理解后来若曦的痛苦与选择。
再说说十四的反应,老九问出口前,他目光清亮望着若曦。看得出,这也是个通透人,也猜到了老九的问题了。但他跟老八在这一阶段的差距在哪儿?老八望着谁的?老九。只是瞬间,他就藏起了自己的心机佯作不知,从始至终扮演了有情有义的好人,而十四,在他人特别是若曦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知道”,无怪后来若曦调侃他是狐狸,惦记着农夫的鸡。
关于老四这场的表现,昨天太心凉,没写,糊过去了。后来想想,也该有个交待。
老四是不是真想知道密谈内容?是的。这章最后,桐华有补写,连成稳的老四都沉不住了。
老四猜没猜到若曦的缄默?猜到的。从若曦回答后,他平淡的反应可以看出。虽想知道个中内情,但对若曦泄秘,是没抱什么希望的。话说,他的洞明,对若曦的了解,在这一阶段,至少是与老八持平的。比较此时若曦与两者的接触频率,身份亲疏,不得不说老四较老八更为敏锐。
客观地想,老四这种心态这种反应也是正常。毕竟两人此时了解很浅,而若曦身份,是老八的小姨子。我以前谈过,老四一送木兰与再赠,诚恳与意义是全然不同的。
一送,是让下人去的,收与不收,全在若曦,老四要的,不过是自已情愿。二送,就是执著与笃定了,他用了小小手段,骗若曦收下。当时看到若曦吃惊胜于气愤,我是笑了的。要一个人走近身边,和心里,到底不同。
扯远了。我淡这些,是想说明,若曦此时于老四,或只是“有意”的阶段,不能以此时的种种,作为以后两人感情的评断标准。
就不难理解老四最后的问话了,他想搞清若曦的态度,这对二人以后的互动很重要。“你也是如此对你姐夫说的?”,这么说,意思是我知道或是我看到你们聊天啦。聪慧的若曦是怎么应对的喃?微笑(这灰常重要),从容而不絮,说明坦荡啊,我并不是内应。
比较老八与老四,都预知到了若曦的态度。但老八,用了非常的手段,利用了若曦性格的弱点。老八的目的,是一定要知道;老四的底线,是至少弄清楚,是不是让老八知道了。

(懂与不懂,只是中性词。如果“懂”不是为了让对方舒服,自在,安全,幸福 ,而是透视、折服、压制甚至于利用,那种“懂”,会显得特别可恶,还不如不懂,比如老十。
于是,有的人渐行渐远,有的人渐行渐近。这是闲话,请无视。)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05 02:42:00 +0800 CST  
节录於《【步步惊心】重回伊甸---禛曦虐恋解谜》http://tieba.baidu.com/p/1310964802

作者:雪湖暗香瑞鹤仙
=========================
康熙四十八年,一废太子的风波正炽,煎熬的四、八两方人马,不约而同地找上了若曦打探消息。

『八阿哥这才侧头微微笑着,眼神淡淡地看了我一眼,转身缓步而去。
我默默呆立着,只是想着,他们都不相信我没有听到!
抬头看着八阿哥渐渐远去的背影,却只觉得丝丝冷意,连他也不相信!』

我觉得造成若曦一生悲剧的不是因为情爱的失丧或遗憾,而是她性本爱邱壑,却硬生生地困在紫禁城这个外在金碧辉煌、内里鲜血深沉的牢笼里。

然而她的亲人们却从不觉得这是个牢笼,相反地,是存身的堡垒,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应该要帮助他们取得这场笼中之斗的胜利,这两种心态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对话的,老八他们就算无意以情义挟持她的帮助,最终的结果也会是若曦因著情感,违背了她向来不卷入权力斗争的心愿。

若说老八和老九的争执并不是为了要若曦就范,但若曦因为不能,可是在他们看来却是拒绝提供的帮助,却违反了人与人间投桃报李的基本要求,并触动了老八向来易於猜忌的心肠,他的不信任对若曦来说等於把她推离开了他如父如兄的怀抱里,是此时的她所无法忍受的;就算不是有意的,人与人间只要有情感上的牵系,就免不了勒索与被勒索的时候。

我不太愿意苛责这种所谓的「利用」,因为这和老九利用玉檀有本质上的不同,撇开玉檀对老九的感情不论,老九和玉檀算是一种人情交换式的买卖,可是老八他们和若曦却是亲人,如果老八可以因此上位,身为他妻妹的若曦自然也分润了这种荣华雨露,她实在没有道理不帮他们,不经由她得到消息是考虑到她的安危,可是在道义上她没有理由拒绝。

富贵纵非她所愿,可她身在富贵场,就必然有不得不违反衷心所愿的时候。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05 03:09:00 +0800 CST  
若曦因为和老八他们的感情而无法招架这种要求,可是对老四,情况就不一样了。
老四打探消息的方式充分显示他的才智和性情,和以往一样,若曦完全处於下风。

他要从若曦口中打探,最好的方法是让十三去做;可是正因为十三了解若曦,他会将这种作法视为对他和若曦交情的污辱,所以是不可能的,从他让十三离开时十三的反应看来,他也没让十三得知自己的意图。

这次交谈是草原强吻事件后,两人第一次私下单独会面,而中间又夹著老四藉著木兰坠子传情示爱,若曦从十三的反应中得到的暗示是准备要好好谈谈和老四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她得想办法拒绝他的追求。

『我心里愁肠百转,想着,该如何解释呢?如何解释他才能相信?又如何解释才能让他不会羞脑成怒呢?
正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却淡然问道:“那日皇阿玛和二哥都说了些什麼?”
我的忐忑不安,万千思绪立即消失无踪。
只是一时心里说不清什麼滋味,应该是安心,可居然还有隐隐的失落。
不禁暗自嘲笑自己也有自作多情的一天!』

老四其实也是见势利用了十三对若曦的暗示,出奇不意地打乱了若曦的心理准备,马上取得了这场对话的主导权;若曦虽然准备拒绝他,可是她对他这样一个男性的追求基本上是喜悦的,所以在听到这麼煞风景的问话时才会感到失落,而这句话同时也表示老四对她的心意也不过尔尔而已,她的自嘲给了她冷静的空间,回到了宫女的身分,想法应对主子自己不想回答的问话。

『静了静心神,淡然答道:“奴婢当时守在外进,皇上和二阿哥在里进,奴婢不知道他们说了什麼。”』

可是老四岂容她这样脱身,他立刻转换了语境,从社会演剧里的阿哥对宫女,转换到了私情风月里的男人对女人;在这个阶段,因为他对若曦的暸解并不深刻,或说两人间的感情也尚未成形,对老四而言,社会演剧与私情风月里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什麼区别,他的想法和做法也与老八没有本质上的差异,都是想要藉由私情得到有利的消息。可是他发现了若曦的「不配合」,他得先确定这种私情关系存在与否,或说到了什麼程度:

『他瞟了四周一眼,紧走了两步,我不禁后退,他又随了上来,我发觉已经紧贴着树干,退无可退。只能和他近距离地站在一起,感觉他的呼吸可闻。
他轻声说道:“你是在脑我那天晚上吗?”...
他盯着我的眼睛慢声说道:“当时我也许错解了你的意思。”
我忙不停点头。心想,明白就好,明白就好!
心还未来的及放下,就看他凝视着我缓缓一笑,我立即觉得浑身毛骨悚然,冷气从脚底直往上冒,果然他带着笑意接着说道:“可我不后悔亲了你。”
我立即心头狂跳!一面还得强压着紧张思索他话里意思,看看怎生应对。』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05 03:13:00 +0800 CST  
老四那两句“你是在脑我那天晚上吗?”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他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若曦确实对他有情(若曦虽然抵抗了他的亲近,却收了木兰坠链),她只是对他「急切」的追求方式有所牴触而心意未定罢了,另一层是以为她的不配合不过是女人使使小性子,他开始启动了日后我们会看到的「哄人」模式。

他采取的哄人方法在若曦心意未定的阶段是让对方感到心神不宁,先是一句彷佛透露出他理解了若曦的拒绝的话,让若曦先是放下心来,再紧跟著一句其实就算他理解了,他也不打算顺她的意放弃追求,又把她的心提了起来。

话说到此,他觉得自己已经哄够人了,他需要一点「回报」;『他说完,手伸到我脖子处,轻轻扯了一下我的衣领,朝里看了一眼。冰凉的手指若有若无地滑过我的肌肤,只觉得身子也在变冷。如此轻佻的举动,他却做的坦坦荡荡、自然无比,好似我与他天经地义就该如此。我心中一怒,火气直冲脑袋,也顾不上他将来是不是雍正,挥手就把他的手用力打开。』

上文说过了,天蝎向的男人不谈精神恋爱,自然也不玩什麼发乎情、止乎礼那一套,要他们放弃碰触中意女人的享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们的这种享受并没有占便宜的心态,他们就是认定了这个女人是「自己的」才会大大方方地受用著,因此,他的举止虽不合宜,心态上却不轻佻。

我们从后文可以知道,他这个举动是想看看若曦是否带著链子,看起来是一种「功能性」的触碰;可是送项链给喜欢的女性除了像给猫戴项圈,招示所有权之外,看见她贴身戴著,也是替代性地满足了贴近她身体的欲.望;相较於老八套在若曦腕上的玉镯,木兰坠、耳环与发簪更多地饱含了男性的欲念。

惹若曦发怒的,究竟是他的举动侵犯了自己的身体边界(侵犯身体边界与肌肤相亲面积的大小没有绝对关系),还是他并不视这种侵犯为侵犯的心态,也许两者皆有;有趣的是,他这种非常男性的举动在这瞬间打破了若曦一直以来因为对他的成见而形成的心障,在若曦眼中,此时「雍正」消失,「四阿哥」消失,「四爷」也消失了,他还原成一个对自己有心的男子,让她可以正面平视他,更甚者,可以俯视他。

男女关系间的权力角力就是如此,先展现热情的人,在对方眼中就是低了一点。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05 03:15:00 +0800 CST  
『他倒并未在意,顺着我的动作,收回了手,退后两步,声音平平地问道:“怎麼没戴著?”我微微一怔,立即反应过来原来他是要看我是否戴了那条链子。
我硬邦邦地回道:“在屋子里,下次四爷进宫,奴婢还给四爷。”
他眼中带着几丝冷意和讥讽,看了我半晌。
我牛脾气一上来,再不愿意计较后果,也直直地盯着他看。 』

老四看见若曦没有戴著链子,对他原先确定的事忽然有了怀疑,并且很快地以惯有的冷淡掩饰心中的起伏,如果若曦是很理性地、不带情绪地解释错收链子的误会,那麼也许两人的关系就到此为止,因为以他的性情,如果若曦当真无意,他也不会做那种死缠烂打、有失自尊的举措。

反过来说,如果若曦对他当真连一点好感都没有,就算不提老八,她也大可以藉著这件事明讲或暗示自己已有心上人,要他收手;女性对付自己不喜欢的追求者,能使用的手段实在不胜枚举,可是她情绪化的反应却像是个高傲的少女,她不满意的是追求者的礼物或追求的方式,而不是追求者本身。

这就是老四的解读,他眼中的冷意与讥讽显示出他觉得这不过又是若曦玩的一种风月游戏,他所要做的决定只不过是下不下场陪她玩一场而已。

『他忽而嘴角露出一丝笑,说道:“既然收了,就没有退回的道理。”...
他看我在那里欲言又止的,又说道:“有些事情虽是你起的头,但却由不得你说结束。”
我只觉得心中有怨无处诉,有火发不出,带着几丝怨气和怒意回视着他。
他嘴角噙着丝笑意,神色淡定地看了我一会,
收了笑意,淡淡说道:“总有一日,你会愿意戴上它的。”
他语气虽淡,但是里面却有一种绝对无人能逆转的力量,
我猛然一惊,想着,我和他硬对硬得来,岂能有赢的道理?』

Table returns, 因为对他那一点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强烈感受,若曦再度屈居下风,可是她也同时意会到此时两人之间无关感情,反而是一场需要斗智斗心的角力,一转念间,眼前的男人再度变回了「将来是雍正的四阿哥」,若曦的理智防备回来了。老四原先利用若曦对他的好感以探测消息的打算落了空,可是他另走别径,得到了有用的消息。

『他静了一会(开始耍心机了),问道:“虽说听不具体,可总不能一点都没听到吧?”
我忙收回心神,看着他,平平说道:“没有!”
他不说话,只是神色淡然,双手悠然负在背后,深深地盯着我看,我只觉得刚才稍微缓和的心,又提了起来。脑中念头转了几圈,最后笑着抬头,看着四阿哥说道:“当时我在外间只隐隐约约听到二阿哥的哭声。”说完后,我躬身想请安告退。』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05 03:23:00 +0800 CST  
我始终觉得,若真要对付老四这样的男人只能用感情,而那感情必须是真的,因为跟他斗智根本没有胜算;两人谈到此处,他早就该知道以两人现下的关系,他不可能从她口中得知康熙与太子的谈话,因为若曦不论回答什麼,都不会有真正可听的讯息,他的追问只不过是藉此带给她心理上的压迫,他真正要知道答案的是后面这句话:

『他声音平平地问道:“你也是如此告诉你姐夫的吗?”』

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对若曦的亲疏之别所发的不满,可是这句话却启动了若曦对老八的保护欲,她的情感一旦启动,所说的话才会有他想知道的事。

『我躬着的身子微微一僵,缓缓起身,一面笑如春花地回道:“正是!”
他眼光没有什麼温度地目视着我,我保持着我春花般的笑容,目光柔和地回视着他。
过了半晌,他轻声说道:“你去吧!”我笑着又向他行了个礼,慢慢转身而去。』

若曦对他这句逼问最好的回答其实是说八阿哥他们根本没有像他这样来问;因为她回答了是与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她这里确定了老八党为占先机,已经开始部署与动作了,知道敌手的动向,再来决定自己动与不动,向来是他一惯的作法。

老八党既然动了,那麼他大可隔岸观火,占住一个可进可退的位置,等待局势明朗。
若曦为了想保护老八,再怎麼提防,还是落入了他的壳中而不自知;多少显示了两人日后的互动,老四几乎是居於主导地位的那一个。

在此之前,「他是日后的雍正」对若曦而言不过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那麼这场交错著风月与权力游戏的对峙就让她亲身体验到他的可畏之处,更加强了她逃离紫禁城的念头,
又加上立老八为太子的风波让他遭到康熙疑忌,若曦不得不开始正视和老八多年的纠缠。某种程度上,老四的追求推了若曦一把,对她必须安置对老八那悬而未决的情愫。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05 03:27:00 +0800 CST  
心儿(暖雨凝心)有话问雪湖:

雪湖说“持戒修行有一个前提,当对自己的本性真诚”,所以老四作为一个对自己的本相不躲闪的人,不能轻易放过老八党。我不是学佛的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持戒修行的前提是对自己的本性真诚?究竟何为“本性”?

我明白也理解四爷的恨,但是有时候又忍不住想,他是一个佛学造诣那么高的人,怎么会如此执着于那些恨呢?我总感觉他后期好像真的陷入了一种迷障。放下,真的就那么难吗?

您说:我爱胤禛,我把他看得很高,我认为他有力量可以超越人天然的根性,比方说被伤害的怨恨、苦毒与自怜,把他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那深刻的爱,坚持到底。

那么,他为什么不能放下他的恨呢?
==============================

嗯~心儿的问题是对雪湖问的,姥姥不能替雪湖回答,不过,姥姥可以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们先说老四恨什麼?为什麼恨?

《步步书吧》里有位写续文的亲“庄周晓梦”评老四的性格完全到位,姥姥这儿就直接借用了:「老四这个人是自个儿受伤不痛,男人之间相互打杀都是应该的,可老四最痛恨的就是身边人受伤,让老四痛不欲生的是自责。」

其实,若曦、十三和四爷在这一点上完全是同一类型的人,他们都是自己受苦可以毫不在意,但是见不得亲人、心爱的人受苦;所以,若曦不惜对十三撒谎,也不敢告诉十三,绿芜已死;所以,玉檀的死,对若曦的打击那麼大。同样的,老四放不下恨,是因为十三被圈禁,若曦被贬浣衣局,都是因为老四,老四放不下,因为他自责,自责没能保护好他最亲最爱的人,而十三、若曦不在意,也是因为受苦的是他们自己。十三刚被圈禁的时候,若曦也曾为了十三不愿理会老十、十四,不是吗?是后来,十四也跪了,才求得康熙准绿芜去陪十三,老十和十四又照顾了十三家人,若曦这才又回过头来,谢这两个人。老十和十四后来活到了乾隆年间,不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积极夥同老九与雍正做对。若曦与老四不同的是,若曦只用两年就把自己折磨死了,而老四还多折磨了自己十年。

至於,「为什么持戒修行的前提是对自己的本性真诚」这个问题,从信仰的角度来说的话,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不管信什麼,持戒修行也好,信仰基督也好,都是关乎自己一心的。外表的装摸做样是为了骗别人,可不能面对自己的本性却是骗自己,那样的修行、信仰可有啥意思呢?老四是那样坚持「宁愿丑陋也要真实」的人,他不会做自欺欺人的事。

可是,读者还是要问:“就算他对自己本性真诚,可他是一个佛学造诣那么高的人,又怎么会如此执着于那些恨呢?”(好吧,这是心儿要问的)

从老四回答若曦时引用的碣语:「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来看,姥姥觉得,老四这里强调的不是他的恨,而是,他认为八党如今不过是自食其果。他虽有恨,虽然也有存心挑刺,多少有那麼点公报私仇的意味,却不是没来由的找茬。其实姥姥以为,这时候的若曦,又开始受张晓穿越前先入为主的“识见障”所影响,总认为老四已经是最大赢家,再逼迫八党,就只能是老四为私心的恨了。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

雍正初登基时,十三劝过若曦放下:「可皇兄现在正在施行新政,本就反对声浪很大,全靠强硬态度推行,如果十四弟留在京中,你也知道他那脾气,一点面子都不会给皇兄的,当着满朝大臣的面可以和皇兄对着干,让皇兄威仪何在?又如何让众臣服从?若被有心人挑拨利用了,后果更是难料。」其实就已经暗示了,朝堂上的风云暗涌;玉檀死后,这是十三对若曦说的:「这次激怒皇兄是因为九哥教唆弘时争取当太子,弄了不少挑拨皇兄和弘时父子之情的事;又命玉檀设法利用你和八哥、十哥、十四弟的渊源挑拨你和皇兄之间的感情」,点出八党从没放弃与雍正做对。雍正的惩治手段确实极尽人身侮辱能事,让人从那些惩治手段中就可以感受到他的恨意;若曦不明八党暗里反扑的真相,雍正的惩治手段在她眼中更形极端,也因著张晓先入为主的“识见障”,更加认定了雍正的手段残酷极端只为放不下心中的恨。最主要的,《步步》是以若曦第一人称视角写成的,读者只能看到若曦看到的,并不代表她的视角呈现的必定是事实真相。作为读者,仍需持平客观、抽丝剥茧、步步推敲才能真正看清作者想要表达的,想要读者自己得出的结论!

其实,姥姥觉得,老四对八党的步步紧逼,在若曦流产前,都还是为了权力政治斗争,只是他的惩治手段泄露了他的恨意;老四的恨真正达到爆发的地步,是在若曦流产后,那之后,老四的恨才真正偏执入了迷障,若曦死后,他的恨也到了巅峰。而即便如此,姥姥以为,老四也并没有真正让他的恨完全蒙蔽了本心,否则,老十、十四应该不会活到了乾隆年间才是。(姥姥私心以为,是若曦的绝笔保存了老四的本心,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啊!)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09 10:24:00 +0800 CST  
本以为这个周末会有时间写写文啥的,结果,被逮著加班了,星期六愣是加了一整天,八个小时还多。姥姥原本老花的眼,就更花了。爬上来回复一下,只是要说姥姥没忘,只是累趴下了!
目测,接下来这个礼拜还要继续赶工,姥姥说声抱歉了!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23 00:55:00 +0800 CST  
@活跃发言者1


再说「藏拙」

姥姥说的「藏拙」是针对若曦一心想出宫的意愿,因为若曦一直向往平凡追求心灵自由。可是她不懂得在那时代,她既然想出宫,最好的做法就是「藏拙」,不引主子瞩目,不受主子重视,才能平安熬到出宫。

可是,若曦却反而做了一连串令得康熙刮目相看,博得李德全重用的事。若曦第一次甘冒大不讳冲口而出劝康熙休息,尔后更是因为李德全的指示而屡次变著法子劝康熙;她挖空心思作糕点,设计茶碗碟,博康喜欢心;她更将心思延伸到皇子身上,给各位皇子奉上各自喜爱的茶点、茶具样式。套句十三的话:「紫禁城里象你这般大的女子哪个不是变着花样争奇斗艳,钩心斗角的争宠,很多貌似素静守拙的,也不过是'以退为进'」。处於若曦的地位,她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希望得到康熙宠爱,将来好得指配一门好婚事,那就是当时女人的「不甘於平凡」了。

然而,若曦的做法其实只是现代小白领生存於职场的法则,她只是尽力表现自己的能力,希望得到老板的重视进而重用。她劝康熙休息,只是因为她想到了自己挑灯夜战的父亲;她做糕点,不过是因为分内所当为而已。若曦的做法,在现代原是再正常不过,根本无所谓的「不平凡」;她只是从没醒悟到,在那个压抑人性的紫禁城里,即使不是贵为皇家人,即使只是一个奉茶女官,彰显自我仍旧是非常不智的事。

所以,姥姥敢打个满满的赌,要是若曦知道她当时尽心尽力侍奉御前,都是造成她自己日后无法逃离紫禁城的原因,她第一个就先自己拍砖死了,哪还等著读者吐槽呢?若曦真的不是不甘於平凡,她只是从来没醒悟到她在现代职场学得的生存法则,还是不完全适用於宫廷里的。

(话说姥姥突发异想,初穿越时,如果若兰再聪明机灵点,趁机让若曦装痴扮傻,或许也就躲过这一劫了,不过,那也就没有这一整部《步步惊心》了!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25 02:41:00 +0800 CST  
女人,多爱自己一点


姥姥心疼若曦,因为若曦就是一个平凡的现代白领女性,代表的就是一般平凡善良的平民百姓;她有聪明才情,但她不是天才万能女主;她有些品貌,但她不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她生性善良、无害人之心,但她却在关键时刻,犯下好心办坏事的错;她常小心算计、心存自保,却在最该算计的时候,一不小心让拼命十三妹上了身,就只看见她感情用事,把自保这档子事儿给丢到爪哇国去了。

最让姥姥赞许的还是若曦对待爱情的态度--不愧是现代女性啊~她自重自爱,把自己一颗真心守得牢牢的,不管对她示好的是皇子、贝勒、还是亲王,不是拿著坦诚的真心来换的,她不会轻易交出她的真心。她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宫女,但只要「真心」这东西还有人稀罕,她的真心就绝对不比皇子、贝勒、格格、亲王的真心低贱一点点。

《步步》中的几个女性人物,除了敏敏幸运,明玉还算幸福,其他女人,没有一个好结果的,究其原因,除了那个时代本就禁锢了女人身心的自由以外,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把自己的爱情随手抛给一个没把自己的爱当回事的男人。敏敏有父兄的维护、好友(若曦)的劝解、本身的豁达,让她得以放手,最终得到真正疼爱她的男人;明玉幸运,嫁给了一个率直憨厚的老十,虽也经过年轻岁月的吵吵闹闹,终於还是得到真心对待。其他的女人,除了马尔泰家的姐妹俩,哪一个不是委曲求全的等著心爱的男人施舍一点怜惜?那些女性都可怜,却一点不值得敬佩。

贴吧裏有不少亲认为若曦的爱比不上《步步》中所有其他女性的爱--豪爽真诚不如敏敏,无畏不如绿芜,无私不如玉檀,刚烈决绝不如明慧--是啊~说得都没错,但是,姥姥想问问有哪个女人希望自己的爱像敏敏爱十三那样的心酸?又哪个女人希望像绿芜那样投河自尽?谁希望像玉檀一样被比作一件衣服,男人身子怎麼爽就怎麼来?还有那个羡慕明慧一辈子不在丈夫心上,临了,为了丈夫孩子被出妻,然后上吊引火自焚呢?姥姥不好替谁说,姥姥可是只替若曦庆幸得到一个男人的真心与尊重,虽然,若曦同老四,最后也没能相濡以沫,但那又是另一章另一节的话题了。

若曦不仅看重自己的爱情,她更看重自己,不会为了爱情而放弃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诚然,若曦的不肯放弃自我,相当程度也是造成她伤人伤己,最后自己早殇的原因。姥姥无意拔高若曦,姥姥也绝对不认为若曦的所作所为毫无错处,相反的,姥姥还认为若曦的视角没看到前朝的风云涌动,穿越女的「后见之明」造成她同情落败的八党为弱者,若曦绝对有她严重缺失之处。但是,只就两性爱恋追求而言,身为现代人的姥姥我,不得不感叹一句:

女人,多爱自己一点吧~如果你自己都不看重自己的爱,你如何教男人看重你的爱呢?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4-29 16:32:00 +0800 CST  
湖缘挑了一个挺重要的环节“若曦学骑马”来讨论呢!想想看,好多后来的情节都与“若曦骑马”有关的:
第一个,就是老四教若曦骑马,强吻了若曦;
第二个,也是因为若曦跟著敏敏学骑马差点出了事,让老八救下,促成了与老八的那一段草原上的恋情;
第三个,为了十四与敏敏赛马;这个事件可以说是若曦命运的转捩点--若说若曦因为前一次藏匿十四,使得自己卷进皇子夺嫡的争斗的暗流中,那麼这一次赛马,就使得若曦从此成为被推向台前的棋子了,再也无力跳出风暴圈了。那麼,桐华写若曦想学骑马的伏笔在哪里呢?

(姥姥扶额加叹气~唉~原来,都是骑马惹的祸啦!若曦啊~早知道,就别学骑马了!)

正如湖缘节录的那段,若曦呈上精心设计的茶盏之后,求得康熙准许学骑马以为赏赐,而从这一段再往前找,便发现若曦与玉檀的对话,若曦看著阿哥们策马纵横的身影,都「看得入迷」了,而当玉檀可惜没机会学骑马时,若曦心里想的是「事在人为」,那时若曦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学骑马了!

=================引用原文=================
这次随驾的阿哥有太子爷,大阿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都是能骑善射的主,到了这‘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上,他们真的是那曾经的游牧民族了。看着他们在草原上策马纵横的身影,我觉得这才是他们的家。其实他们股子里都有着一股股的野性狂放,只不过平日被那层层高墙的紫禁城束缚住了而已。

正看得入迷,玉檀走到身边问:“姐姐很喜欢骑马吗?”我仍目注着远处说:“是啊!很喜欢,觉得象是在风中飞翔。”说完,叹口气道:“可惜我不会!”玉檀一笑道:“我也不会呢!只可惜在这里虽然整天能看着马,却没有机会学。”

我心里一面想着‘事在人为’,一面半转过头笑问:“东西都收拾好了吗?”她回道:“放心吧!都点好了,也都收拾妥当了。”我想了想又问:“让准备的冰块送过来没有?”玉檀回道:“刚才让小太监又去催了。”我点点头,又回头看了一眼蓝天碧草间的驰骋身影,转身而去。
=================引用完毕=================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09 09:59:00 +0800 CST  
@安东小民提了二个问题,姥姥回复如下。

========================
第一,按书中写的,玉檀是和若曦同一年进的宫,即然好是老九安排的探子,为什么不让若曦知道呢?是老九的意思,还是老八的意思?难道老八一开始就对若曦有防范?就像若曦说的那样,她也是“他那逢人便示三分好”的人吗?因为十四对玉檀的身份都心里有数,别告诉我老八不知道。


姥姥的看法:


十四知道玉檀的身份,老八当然也知道,只不过,没告诉若曦倒不见得完全是因为不信任若曦。

第一,玉檀是细作,这个身份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同为细作同属同一个主子的细作可能都不见得知道彼此,何况根本不是细作的若曦?

第二,老八是要娶若曦的,他自然会尽可能避免陷若曦於险境,若曦对夺嫡之争知道得越少对若曦越好。从书中看来,对若曦询问康熙召见太子时的谈话是第一次老八想从若曦这里得到讯息,若非真是再没有人可能知道,老八多半也不会让老九扮黑脸去问若曦了。

到后来老八开始疑心若曦对老四有不寻常的心思,当然就更不可能把玉檀的底牌掀给若曦知道了;至於,是谁的意思就不是很重要了,因为他们应该是一致同意这个做法的。

========================
第二,老四登基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玉檀身份了吗?是如何知道的?是王喜吗?皇上身边的近侍,肯定是仔细审查考核的,连若曦都被李德全有意无意的试探过,玉檀当然也逃不过了,可是连李德全都能蒙混过去,朝夕相处多年的若曦也没有察觉,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事情能让她暴露了。


姥姥的看法:


老四如何知道,又何时知道玉檀的细作身份,桐华没写,姥姥作为看官自然不知道,只能猜测;若要姥姥我猜,应该是老四也有他自己的情报管道,而且是很早就知道的,这从老四每次探望若曦时,不是挑玉檀不在的时候,就是设法支开玉檀的做法略见蛛丝马迹。不过,猜测归猜测,可以确定的是,老四登基时就已经知道玉檀是老九的细作。

以下节录的这一段原著原文,是玉檀死后十三来劝若曦时的对话。注意十三只是急著解释老四本就有意放玉檀出宫,而不是否认老四早就知道;而且,老四什麼时候要放玉檀出宫,若曦又是什麼时候求老四留下玉檀的?就是在老四初登基的时候,可见得老四在未登基前就已经知道玉檀的细作身份了。还有,老四是衡量过若曦可能会有的反应的,这从十三的那句「皇兄唯一有失的地方大概就是低估了你和玉檀之间的感情」就可以看得出来,注意十三的用词是「低估」而不是「没料到」或是「忽略」。

========引用原文========
我低头静默了会,淡淡道:"皇上本可以让这一切都不发生的,他却没有制止。"
十三急道:"皇上本就有意放玉檀出宫。玉檀刚到御前服侍,皇上就命高无庸向众人重申了违背养心殿规矩的惩罚,后来杖毙私自传话的宫女时,也特让玉檀和众人观看,以示警戒。"

我摇头道:"也许打算放玉檀出宫时,的确想着就此作罢,当然也因为既然原乾清宫的宫女都遣散了,也没有道理单留下早已过了出宫年龄的玉檀。后来大概因为九阿哥不愿放弃玉檀这个棋子,玉檀就来求了我,。。。(省略)

十三叹道:"我知道无法让你释怀,可皇兄也曾真地希望玉檀能改过,他绝对无伤你之心。而且宫里本来规定了宫女之过是要株连家人的,却因为你求情而不予追究。这次若非过于紧张你,也不至于如此痛恨玉檀。皇兄唯一有失的地方大概就是低估了你和玉檀之间的感情。"
========引用完毕========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09 14:15:00 +0800 CST  
多谢@锦江空晚为姥姥解惑,多谢 问问、@西风吹绿1、@安东小民、@暖雨凝心的讨论,让姥姥终於找到对康熙的定位,著手写康熙评文。

本想如前几次一样,全篇写完后一起发,但是姥姥发现几个重大事件都必须从细节著手,因此决定,写完一个事件就发一篇,全部发完后,或许再整合吧!不过,就是全部写完发完之前,姥姥可能不会参与讨论,不想歪了自己的思路(姥姥的思路很脆弱的)!

下面开始发文--千古一帝,康熙篇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22 04:37:00 +0800 CST  
康熙篇 - 前言

进入正题写康师傅前,姥姥先说一段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电影里的片段。故事情节如何,其实姥姥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深刻的,是那影像给姥姥一个冥冥中自有因果报应的感觉。(有趣的是,那是一部警匪西片。)

剧中有个出现於开始几场戏的配角,是一个心里有些病态的流莺,可能是成长过程中曾遭受家暴,她做妓不是为了生活(虽然她也确实赖此维生),而是在提供性交易时口含刮胡刀片,先割伤嫖客私处再予以杀害。她如此杀了几人,终於碰到比她更凶狠飙悍的人,在轻伤那男人之后,被重殴致死。这人就地取材,将流莺的尸体用地毯卷裹,抛弃於垃圾场,之后故事的发展循著其他线继续到电影结束,电影最后一幕是另一拨人开车经过那垃圾场,远远地看到那卷成筒状的地毯,除了看电影的观众,没人对它多看一眼,电影最终也没对那流莺的死做任何交代,好似那个配角与这电影一点关系也没有。

当时,姥姥(那时的姥姥还不是姥姥)只觉得背脊一阵发凉;多年后,那电影别的都不记得了(连名字也没印象),却仍记得这一情节。姥姥为什麼想到这一段情节呢?康熙玩弄他的几个儿子於股掌之间的手段,无情得迹近随机随意(random),给姥姥颇有如同这一段情节里那一丝天道无情、冷眼看尽人世迭起浮沈的感觉。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22 04:39:00 +0800 CST  
千古一帝,康熙爷


作为一个帝王,康熙是个传奇,用「空前绝后」来形容这个帝王也不为过。「千古一帝,康熙爷!」是若曦第一次见到康熙时的,自己在心里赞叹的话。作者桐华给康熙的判词只有短短两句:「步步惊心帝王路,寸寸皆伤父子情」;显然,桐华在《步步惊心》里希望呈现给读者的康熙是一个在帝王与父亲这两种角色中的挣扎的人物。可是,读完全书,作为读者,姥姥还是认为,相比作为帝王的康熙,这个作为父亲的康熙实在是太薄弱了。

虽然,桐华也经由若曦的视角给读者看到一个因为丧子而伤心和最爱的儿子不争气而痛心的父亲,实际上,康熙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帝王,他虽有凡人的弱点,甚至盲点,但他没有凡人的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任何一种平凡人成长过程会经历过的情感,康熙都不曾经历过,因为,他自八岁登基以后,他就已经是帝王。这不是说康熙没有情感,而只是说康熙所经历过感受过的情感,全因著他是帝王而有所变质、不可能纯粹。康熙唯一一次表现出真正作为父亲的伤感,是十八皇子殁的时候,因为对於康熙,即使面对他的亲儿子,也只有在他们还是年幼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完全没有心防的倾注他的宠爱。姥姥第一、二次看剧/读书还不觉得,但当细细研究康熙心思的时候,姥姥每再看到康熙表现出的温情,都会不自禁的背脊发凉。帝王的温情啊~实在不怎麼靠谱。

《步步》的康熙,因为是从若曦的视角呈现,因而,读者看到的描述,反映更多的是若曦自己因「后见之明」的定见。姥姥一直捉摸不到怎麼给康熙定位,到底康熙是「心里明镜一般的」,冷眼看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还是,就是一个多疑多忌、晚年处处防备自己儿子「逼宫」的皇帝?因为,不管如何定位,姥姥都很难相信康熙会在病中、瘁死前的那日对老四说出属意十四的话;这与康熙的形象实在太不相符了。

因为姥姥有这样的疑惑,於是,先有锦江空晚为姥姥解惑,然后接著问问也提出看法,大夥热烈讨论,姥姥这才明白,重点不是康熙是否明白若曦「泼茶老十」是为了帮哪个皇子,而是,若曦这样做是否合了康熙的心意。一旦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姥姥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容易揣测得多了。其实,桐华对康熙这个人物描写,很多都是隐晦不清的,但他的阴影时处处都在,绝对是贯穿全书的。

「人精中的人精」是姥姥送给康熙的,姥姥以为康熙当之无愧;姥姥也相信,康熙的观人於微的能力,绝对是宗师级的功力,但他真正「精」的不是在能够看透人心,而在擅长「因势利导、将计就计」;大臣皇子的意见或请愿,若是合了他心意的,他就装聋作哑,顺水推舟,不合他心意的,则或是不动声色、搁后再议,或是发雷霆大怒、严惩重责都有可能;康熙就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如此将一众皇子大臣们玩弄於股掌之间。

这一篇结语前,姥姥借用「滚滚红尘」中的一句歌词来形容康熙--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可还贴切?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22 07:48:00 +0800 CST  
泼茶老十


「泼茶事件」是《步步》中第一次略见康熙惯常的「因势利导、将计就计」手法的端倪。

若曦茶泼老十,引来各路人马的注目。八党恼怒、四党欣然却疑惑,而最耐人寻味的,莫过於李德全的反应。借用若曦为十三罚跪之后的话说:「'泄口风是我师傅准了的',那就是康熙准了的」,这话一方面写李德全深得康熙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写李德全对康熙的忠诚,只会做合康熙心意的事,两者的互信关系颇有超越主仆,浑然成一体的感觉。

由此,再回头思想「泼茶事件」后,李德全罚了若曦一个月的例银,还「一面若有若无地低声说:“宫里容不下那么多好心!”」,表示李德全完全明白「泼茶」并不是意外,而是若曦在“帮”某个人;至此,李德全应该是会怀疑若曦的,然而,紧接的后文里,李德全却又让若曦去想法子劝康熙休息,而若曦的几句话也确实起了作用,可见得康熙对若曦的信任并没有因「泼茶事件」而消减。

康熙的这个反应的确让人疑惑,难道他不忌讳若曦有可能是哪个皇子安排在他身边的人?但如果康熙根本不在意若曦本意偏帮谁,只要事件的结果正合康熙不想把太子截取贡品的事件扩大的心意,康熙也就装聋作哑顺水推舟过去了!这里,明白了康熙的这个模式,就发现这以后,九龙夺嫡中发生的几次重大事件裏,都可以看到康熙启用这同一个模式处置他的几个皇子。

(姥姥的这一段分析,得益於 锦江空晚、安东小民、问问小姐、暖雨凝心、西风吹绿1,讨论康熙临终那日告知老四属意十四的意图。)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22 07:49:00 +0800 CST  
立嫡?立长?立贤?


要了解康熙在「九龙夺嫡」这场大戏中的戏份,必须先了解康熙这个帝王。话说姥姥是个历史盲,所以,这里只能分析《步步》裏的的康熙,所幸,桐华写的《步步惊心》基本上不脱离历史,因此,在重大事件上,多少还可以借用历史记载。

康熙八岁登基,康熙六年(十四岁)亲政,康熙八年以十五年少之龄智擒鳌拜,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十八年平三藩;至此,已是不难想像后世称颂「千古一帝」其来有自。之后,康熙更於29年至36年三次亲征噶尔丹,可以说,康熙的武功於平定噶尔丹大抵完成,37年后,开启康熙的文治盛世。

清朝入关后,顺治在位18年,康熙在位61年;可以想见,康熙登基后的前四十年,还是开疆拓土,平乱建功的时期;康熙年幼即位,皇权把持於大臣之手,斗智斗勇终於夺回皇权,此后掌控权力,绝不旁落大臣外戚手中,因此,他最不容许的就是皇权被架空,皇帝成了让大臣摆布的傀儡。这个大忌,与康熙后期极为忌惮皇子与大臣结党营私,有著莫大的关联。康熙的忌惮,除了担心皇子把权进而「逼宫」,也不愿看到皇子经由大臣支持得位后,必将受「功臣」牵制要挟,等同於皇权被架空一样的道理。

康熙一生英明果敢,惟在立储一事上好似犹豫不决,导致历史上著名的「九龙夺嫡」惨烈的斗争上演。其实,看清了康熙即位的背景因素,就能明白,若是康熙即位时,年纪已经稍长,很有可能就不会立一个不满二岁的皇子为太子;而若非「九龙夺嫡」持续太长太惨烈,康熙应该也不会在临终前仍然迟迟未能下诏立储,不但让继承者成为争议,更使得夺嫡斗争延续至雍正登基后,显得尤其血腥惨烈。

那麼,对康熙这样的皇帝,康熙理想中的储君人选该符合什麼样的条件呢?康熙自己初亲政时,曾与专权跋扈的鳌拜斗智斗勇,终於得以收回大权;他三次亲征噶尔丹,必曾力排众议,定意亲征;他勤学求知兼学东西,宽厚为政而自有定见,不受众臣左右;以此猜想,康熙心中理想的继承人,能文能武自是不在话下,也必得能懂人心、有定见、有谋略、有胆识、存仁心;也就是说,他应该会对他的接班人颇为挑剔才是,甚至於,他会以自己创建的功绩,来衡量下一代君王应该俱备的资质条件?说实话,还真说不得康熙自恋,不说他自己是千古一帝,他的几个儿子,也个个允文能武,都是拔尖儿的人才。

问题是,众多皇子里,谁最有康熙的风范呢?谁最合康熙的心意呢?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22 14:25:00 +0800 CST  
好戏登场


所以,当夺嫡斗争毫不容情的在康熙面前上演开来之时,睿智如康熙,已经看出当时为夺嫡争得你死我活的两个皇子,大阿哥和太子,其实都不是适当的储君人选。

历史上的大阿哥胤禔在康熙面前说出“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这样的话,这位大阿哥显然是个愚蠢鲁直之辈,大约那时康熙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收拾大阿哥了,留著大阿哥,只会让本已浑浊的一滩水搅得更浑,而悲催的老八,却在此时让大阿哥一句「愿意将来辅助八阿哥」的话,拖下了水,再也撇不清了。

而让康熙作出一废太子的决定,还是因为太子自己莽撞,窥视康熙大帐,让康熙看到这个自己费尽心思栽培的儿子,竟毫无帝王应俱备的沈著冷静,更无一丝忠君痛心之余,废除太子之位。

话说「九龙夺嫡」这场大戏,在康熙一废太子后,从幕后整个搬上前台,锣鼓喧天的一直唱到康熙驾崩,雍正登基后,还余韵未了欲罢不能。至此,姥姥可以说,这场戏虽然一开始不是康熙策划的,可是,打从一废太子之后,就完完全全在康熙的编导掌控之中。而他的掌控方式,仍是他一贯的「因势利导、将计就计」。

看官要问,这怎麼说呢?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23 07:07:00 +0800 CST  
废立之间


一废太子后,太子之位虚悬,整个朝堂人心惶惶,大臣们个个一副「焦头烂额」形状,而康熙身边伺候的人也都流露出「茫然无所适从」的神情;只除了李德全「是一只千年老狐狸,世情早已通透」,不曾显露焦急之色,而若曦则是因为有「后见之明」,内心笃定康熙一定会复立太子,也就认为康熙从来都没放弃过太子。其实若曦对康熙的观察未必正确。

姥姥猜想康熙的意思,是根本没打算复立太子,只是康熙恐怕也很明白,这样的朝堂,显然暗流涌动,必不能长此以往;於是,他不动声色只等稳不住的人先出击,他就可以「因势利导、将计就计」;果然,最先发难的是三阿哥胤祉,举发「皇太子胤礽一切行为举止失当是因为大阿哥胤禔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魔控了胤礽」。老三的算盘,其实,不见得认为康熙就完全相信所谓的「魇术」,这样既可以让康熙厌恶大阿哥胤禔,而太子胤礽也不见得就能重获康熙宠爱而复位,那麼,三阿哥胤祉就将是理所当然的“下一位”(next-in-line)。而不管老三的心思如何,康熙很快的「因势利导、将计就计」定了大阿哥胤禔的罪,却迟迟没让太子复位,因为他还没看到那个皇子有真正的帝王潜力。

为了打破僵局,他开始询问於大臣李光地(玉檀一旁奉茶),单独接见太子(若曦被单独留在外间);从后文里,读者知道玉檀是老九的奸细,当晚就告诉了若曦「李大人推举了八爷」,而玉檀也必定在第一时间内把这消息传给了八党。对八党而言,这是大好消息,因为李光地是康熙信任的重臣;可是这个消息让若曦不再笃定,「站在殿中当值,心神却有些恍惚。李德全盯了我几眼。。。」,或许就是此时,李德全起了疑心,觉得有必要试探若曦。

康熙对李光地的推举老八的反应是什麼呢?「今日从早上起,康熙就一直坐着默默沉思,我端进来的茶,总是热着端进来,又一滴不少的端出去重新换过,换了一盅又一盅,康熙却连坐着的姿势也没有变过。」是桐华的描写。康熙对老八这个储君人选显然不很中意,但在李光地面前,康熙必定不动声色,秣陵两可的既不采纳也不驳回,只是暗自决定再抛出另一个试探--单独接见太子。

=========引用原著=========
胤礽进来时,康熙默默看着跪在地上的胤礽,两个多月的监禁,太子爷明显瘦了很多,面色也很是苍白,神情拘谨不安。

过了好一会子,康熙起身道:“随朕进来!”说完,径自起身进了里进的暖阁,胤礽也赶忙爬起跟随而入。

李德全打了个手势,让我去把门掩上,接着走到我身边低声说:“待会想法子劝万岁爷吃点东西。”说完,也进了里面的屋子。
=========引用完毕=========

这一段说明,单独接见太子并且不让人知道谈话内容是康熙的意思;李德全让若曦守在外间,一方面试探若曦是否有心次谈内容,另一方面制造若曦可能知道康熙与太子谈话内容的假象。这个试探,让若曦成了众皇子探听消息的箭靶子,也藉由若曦传递消息,促使情报有误、算计错误的皇子提早发动,暴露夺嫡野心。而紧接著那一段写若曦用银杏叶泡茶给康熙的文字,由李德全替若曦解释,「康熙看了若曦一眼,微微点了一下头」也似乎暗示李德全和康熙肯定了对若曦的信任不移。

为什麼说康熙单独接见太子是个试探呢?因为不管太子怎麼哭求,康熙废太子的原因始终存在,以康熙这样心有定见的皇帝,虽然也会因情感而迟疑,却不容易仅仅因感情用事而改变。但是,康熙的这一做法却一定会引起猜测,搅动原本涌动的暗流成表面的激流。

果然,不出一个月,皇子们终於坐不住了;老八领著众阿哥来询问若曦,老四也藉著送礼调情从若曦口中套出八党准备行动了。八党一旦发动大臣们保奏八阿哥为太子,康熙的试探成功的暴露出八党夺嫡的野心,同时也暴露出八党在朝中势力到达何种程度了。这个试探的结果,最后以康熙复立太子,加封众皇子爵位收场。

纵观这场夺嫡大戏的第一幕,暂时的赢家好像是老四,他成功地避过了康熙的这一个试探;老大最惨从此圈禁至死,太子虽然复位却输掉了康熙的宠爱,老三看似赢得康熙信任,其实也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八、九、十、十四,更是灰头土脸败阵而回。然而,康熙这个人精的心思毕竟难以揣测,没有人知道,就是从这一场开幕大戏里,康熙开始注意小十四,就为了他敢於为兄弟顶撞康熙的性情和胆识吧!

是否有人要问,若是康熙已经放弃了太子,为什麼又复立太子呢?因为,这时康熙还不能确定心中的储君人选,八党势力仍不能小觑,立了任何其他人作太子,只会把他推至台前成为下一轮夺嫡的箭靶子,不如复立太子,充分利用弃子的剩余价值。

(姥姥又是一个激灵,从背脊直窜而下啊!)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23 07:21:00 +0800 CST  
二废太子

四十八年太子复位到五十一年二废太子之间,「九龙夺嫡」大戏表面上中场休息,其实后台人马没有停过交锋,太子还非常尽职的扮演箭靶的功能,吸引八党阿哥们的眼球,而八党此时也仍集中火力针对太子练靶。老四也在这段期间,开始暗中与八党往来互通消息。老四的动机这里且先不表,重要的是,老四虽仍躲在太子身后,让箭靶引开所有火力,毕竟,也开始作势欲动了。

对康熙而言,只要这戏没上演到前台,他就不妨装聋作哑。有人说,皇子们就是康熙养的「龙蛊」,养蛊将成未成时最难控制,所以,放任他们斗个你死我活,最后存活了的,「龙蛊」也就养成了!呵呵~「龙蛊」这种说法,自然只是比喻,然而还是让人听著毛骨悚然--父子兄弟之间,竟然能用这样的比喻形容,怎不令人慨叹?

《步步》中写,二废太子的导火线是太子求婚若曦,引来八、四两党暗里联手告发太子,为使太子无暇顾及求婚之事。表面上,是由镇国公出面「旧事重提」,奏请康熙重新调查「步军统领托合齐父子在多罗安郡王马尔浑王爷治丧期间宴请朝中大臣和贪污不法银款的案子」,老四在其中提供了什麼,读者不清楚,读者只能看到老四托人传话给若曦,「爷让我转告姑娘一个字,拖!」,所以,我们确定老四暗中倒戈参与了这场斗争;电视剧则直接演出了老八为救若曦而打动干戈的扳倒太子,而老四更是为救若曦,才暗中倒戈送出了一个与太子有关系牵扯的名册;其实,若曦只是让八、四提前点燃炸药的时机,严格说来可是连导火线都算不上的。这一点,其实若曦也很有自知之明的,依若曦宫女的身份,与各个皇子的身份差距太远,他们也只能暗地里为她做这麼多,看清了这一点,若曦这才萌生找大树遮风避雨的想法。

告发太子,也就正式宣告,这出夺嫡大戏中场休息结束了,戏又从后台转到前台,在康熙面前唱起来了;这一次,太子的罪状不只是贪污了,还有「结党会饮」的罪名,康熙一反先前姑息贪污的态度,而表示对此案重视,命人调查牵涉於案件中的官员。这一调查,就调查了六个月,极刑惩处了齐世武,却未拘禁太子,之后足足又拖了将近六个月,直到又爆发出阿灵阿、揆叙散布倒太子谣言并直指老四为幕后主使人,十三抗下老四的罪责,被罚圈禁养蜂夹道,而后太子也终於被拘禁,这「九龙夺嫡」大戏的第二幕才算落幕。

照说,既然已经确定了太子罪状,为什麼又拖了六个月不废太子?如果这时候太子的罪状还不足让康熙放弃太子,为什麼十三被圈禁后,其实并没加重太子罪状,康熙废除并拘禁了太子?究竟十三的圈禁,对康熙的意义为何?

楼主 劉姥姥進園  发布于 2013-05-25 10:32:00 +0800 CST  

楼主:劉姥姥進園

字数:37977

发表时间:2012-11-20 08: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24 08:25:10 +0800 CST

评论数:322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