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历史上康熙和儿子们的画像

★皇九子允禟

嫡福晋:栋鄂氏(七十之女)
妾:刘氏(刘大之女);兆佳氏(玛纳哈之女);郎氏(郎图之女);周氏(周大之女);完颜氏(王达之女);朱氏(朱大之女);佟氏(佟大之女);陈氏(陈大之女)

第一女,康熙四十年辛巳十一月十一日巳时生,母为媵妾完颜氏
第二女,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二月初四日酉时生,媵妾兆佳氏
第三女,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六月十三日辰时生,母为媵妾完颜氏
第四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七月二十五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栋鄂氏
第五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七月十四日辰时生,媵妾兆佳氏
第一子散秩大臣弘政,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初八日戌时生,母妾刘氏
第二子弘蟑,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十九日丑时生,母妾刘氏
第三子弘相,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正月二十二日丑时生,母妾兆佳氏
第四子弘旷,康熙五十年卯十一月初六日卯时生,母妾郎氏
第五子三等侍卫弘鼎,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初十日戌时生,母妾完颜氏
第六女,康熙五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丑时生,母为媵妾陈氏
第六子栋喜,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六月初八日丑时生,母妾朱氏
第七子已革侍卫四保,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九月十四日未时生,母妾周氏
第八子都锡欣,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十一月初四日丑时生,母妾周氏
●生育子女数(共14):嫡福晋栋鄂氏1人,妾完颜氏3人,妾兆佳氏3人,妾刘氏2人,妾周氏2人,妾郎氏1人,妾陈氏1人,妾朱氏1人。

ps:皇九子允禟真虽只有一个嫡福晋栋鄂氏却是感情淡漠,允禟总共14个孩子,她却只生了一个!好像对妾里的完颜氏、兆佳氏喜欢的稍多一点。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3-24 16:51:00 +0800 CST  
皇十子允礻我

嫡夫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之女);继夫人赫舍里氏(佐领常海之女);
妾:郭络罗氏(员外郎永保之女);王氏(护军校凌保之女)。

第一子未有名,康熙四十年辛巳八月初十日酉时生,母妾郭络罗氏
第二子弘旭,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一月十九日午时生,母妾郭络罗氏
第三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二月二十六日丑时生,母妾郭络罗氏
第一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八月十四日酉时生,母为妾郭络罗氏
第四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子时生,母妾王氏
第二女,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五月十二日戌时生,母为妾王氏
第五子弘暄,康熙四十年戊子五月初一日午时生,母嫡夫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
第六子弘参,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二十三日酉时生,母妾郭络罗氏
第三女,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二月五日子时生,母为妾王氏

●生育子女数(共9人):嫡夫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1人,继夫人赫舍里氏0人,妾郭络罗氏5人,妾王氏3人
ps:从这份资料里看皇十子允礻我应该并不是如很多清宫文里写的那样,粗俗好色什么的,感觉他没有几个老婆,而且也颇为专情,和两个妾感情都很好,特别是妾郭络罗氏尤为受宠。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3-24 16:55:00 +0800 CST  
★皇十三子允祥

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
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
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七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母庶福晋石佳氏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二十四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富察氏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
第五子弘[日兄],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申时生,母庶福晋纳喇氏

●生育子女数(共13):嫡福晋兆佳氏7人,侧福晋瓜尔佳氏2人,庶福晋石佳氏1人,侧福晋富察氏1人,侧福晋乌苏氏1人,庶福晋纳喇氏1人

ps:皇十三子允祥和嫡福晋兆佳氏感情真是好的不得了,和其他皇子一比较就看出来了,没有像他这么专宠嫡福晋的,人家最宠的还一下宠两个呢,像老三、老十六。从生育儿女的时间上看,自从兆佳氏进门到最后就一直荣宠不衰,生了7个孩子,在这些皇子中也是之最,别人就算宠爱侧福晋或者小妾也没有到这个程度的。那些侧、庶福晋也就瓜尔佳氏运气好些,比嫡福晋兆佳氏早进门,生了2个孩子,其余福晋都只有1个,一看就是属于被尽义务的范畴。一个女人在古代要是老公不碰她,那是一种羞辱,所以总要给这些侧、庶福晋们一次机会,都是载入玉牒的老婆,也不能太狠心不是。在那个年代,又身为皇子,对老婆做到这样是很难得的了。同时也说明老康和老四都是很疼他的,幼时乖巧可爱,长大后爽朗英姿、心如柔脂、善解风情。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3-24 16:57:00 +0800 CST  
★皇十四子允禵

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
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伊尔根觉罗氏(二等护卫石保之女)
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西泰之女)
妾:吴氏(常有之女)

第一子已革多罗泰郡王弘春,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九月初一日子时生,母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第一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正月二十七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石保之女
第二子多罗恭勤弘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四月初三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月二十日巳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第三女县君,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卯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第四女县主,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巳时生,母为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石保之女
第五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七月十一日未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第三子散秩大臣弘映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一月十九日戌时生,母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石保之女
第四子都统、散秩大臣弘暄,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二月初八日未时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第六女,乾隆二年丁巳正月二十三日酉时生,母为媵妾吴氏
第七女县主,乾隆十八年癸酉十月初五日子时生,母为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西泰之女

●生育子女数(共11):嫡福晋完颜氏2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4人,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3人(石保之女),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西泰之女)1人,妾吴氏1人

ps:皇十四子允禵,有两个叫伊尔根觉罗氏的老婆,不过一个是侧福晋,一个是庶福晋。最宠爱的应该是舒舒觉罗氏和伊尔根觉罗氏两个侧福晋,两个人生育时间相互穿插,侧福晋伊尔根觉罗只比舒舒觉罗氏稍逊一点。弱水三千,取两瓢饮,也不算花,左拥右抱、绿肥红瘦、互补余缺算是会享福的。好像和嫡福晋完颜氏关系一般,应该也不是太差的那种关系,只是两人不是很粘而已。可能这个嫡福晋完颜氏是很有大家风范,为人矜持而端庄的那种人吧。那个也叫伊尔根觉罗氏的庶福晋和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同名却不同命,才一个孩子,还有一个妾,也是只有一个孩子,看来感情也淡。不过大家注意没有允禵从康熙四十六以后跨越整个雍正王朝,一个孩子也没生!以后也再没出现过他以前一向宠爱的那两个侧福晋!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3-24 16:58:00 +0800 CST  
★皇十六子允禄

嫡福晋:郭络罗氏(三品官品级能特之女)
侧福晋:李氏(杨达色之女;朱氏(县丞朱兆书之女);纳喇氏(三等护卫六十八之女);张氏(张存仁之女);胡氏(胡宗显之女);薛氏(佛保之女) 庶福晋:富察氏(郭礼之女);王氏(达尔汉之女);廖氏(廖洪柱之女)

第一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八月初四日辰时生,母嫡福晋郭络罗氏
第二子,追封和硕庄亲王弘普,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六月十九日申时生,母侧福晋李氏
第一女和硕端柔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二月二十九日巳时生,母为嫡福晋郭络罗氏
第三子未有名,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九月初九日辰时生,母嫡福晋郭络罗氏
第四子弘皓,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十二月二十六日辰时生,母侧福晋李氏
第五子弘昚,康熙五十六年丁酉正月二十三日子时生,母嫡福晋郭络罗氏
第六子辅国将军弘明,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三月二十五日子时生,母侧福晋李氏
第二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十一月二十一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郭络罗氏
第三女,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一月初三日子时生,母为庶福晋富察氏
第四女郡主,雍正元年癸卯二月十四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郭络罗氏
第五女乡君品级乡君,雍正三年乙巳三月十九日寅时生,母为庶福晋王氏
第七子未有名,雍正五年丁未十月初三日寅时生,母侧福晋朱氏
第六女县主,雍正五年丁未十月十二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薛氏
第七女,雍正八年庚戌四月初七日巳时生,母为侧福晋薛氏
第八女县主,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七日丑时生,母为侧福晋张氏
第九女县主,雍正十二年甲寅七月二十二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张氏
第八子奉恩辅国公弘融,乾隆二年丁巳七月初九日辰时生,母侧福晋张氏
第九子弘暧,乾隆四年已未正月二十四日卯时生,母侧福晋张氏
第十子弘晨,乾隆七年壬戌五月初一日寅时生,母侧福晋胡氏

●生育子女数(共19):嫡福晋郭络罗氏6人,侧福晋张氏4人,侧福晋李氏3人,侧福晋薛氏2人,庶福晋富察氏1人,庶福晋王氏1人,侧福晋朱氏1人,侧福晋胡氏1人 。
ps:皇十六子允禄看来也很宠爱自己的嫡福晋,怪不得他和十三关系好,两人看来是有共同语言的,没事谈谈自己咋疼老婆的,也很温馨呦!不过老十六是不能和十三比的,他的老婆比十三多多了,专情程度也差的远,宠嫡福晋不妨碍他同时宠别的女人,而且后期还有些重点转移,看那个侧福晋张氏最后几年多狂,简直有直追嫡福晋之势。还有那个侧福晋李氏在早年应该是唯一可以和嫡福晋郭络罗氏分庭抗礼的人,看她们两个生孩子,一对一个,吁,我的天!虽说十六也没有妾,懂得不吃白食,不过他这么多福晋也够他享受的了。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3-24 17:01:00 +0800 CST  
清史稿http://www.shuzhai.org/gushi/qingshigao/27916_5.html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7-19 21:30:00 +0800 CST  
康熙实录http://wenxian.fanren8.com/06/03/78/95.htm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7-19 21:35:00 +0800 CST  
雍正年轻时期的画像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7-23 19:27:00 +0800 CST  
没有14年轻时期的画像,不过有14的儿子弘明中年时期的画像,应该和他父亲年轻时候长的很像。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7-23 19:32:00 +0800 CST  
反太子派与太子的第二次较量:二废太子_杨珍_文选
http://article.netor.com/article/memtext_13697.html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8-03 22:52:00 +0800 CST  
太子既废,上谕:“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宥。
《清史》中描述说康熙年轻时「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显然有夸张的成份)。不过到他五十五岁的康熙四十七年以后,情形大有不同了。在该年的十一月中他在川陕总督齐世武的一份请安折子上批道:「自尔去后,朕体渐弱,心跳加增甚重。……目下想是无妨,只是虚弱。」同年十二月,他在直隶总督赵弘燮的奏折上也透露了类似的消息,说他「气血不能全复,甚弱」、「气血尚弱」。第二年初病体似乎恢复了一点,但「还瘦弱些」而且这一年康熙皇帝一反常规,大喝西洋葡萄酒,因为他听了欧洲传教士的建议,「每日进葡萄酒数次」,相信洋酒「乃大补之物」,可见皇帝为治病才大饮酒的。据说日饮葡萄酒后,皇帝「甚觉有益,饮膳亦加」;不过到康熙五十年底,清廷按例举行每年一度的天坛大祭时,他的身体又有问题了,大臣们再三奏阻皇帝亲自主持。皇帝却认为如此重要大祭典,「必亲祭方展诚心」,坚持要「亲诣行礼」,但也说出「行礼时两旁少为扶助亦可」。当年康熙皇帝刚满六十岁,体弱情形已可见一斑了。康熙五十六年皇帝的身体愈见衰弱,五月间他说:「至今朕体未见甚子,行走需人搀扶,甚虚弱。」十月他更坦诚的告诉大臣:「朕近月精神渐不如前,凡事易忘,间有怔忡之疾,每一举发,愈觉晕迷。」不久以后,皇太后病逝,康熙皇帝的病情更加重了,他到内宫向皇太后棺木行礼时,「乘软舆,脚背浮肿,不能转移,用手帕缠裹,才能转动」。第二年春间,他也不否认他的身体已「羸弱已极,仅存皮骨,未觉全复,足痛较前稍愈,步履犹艰」。他又提到他当时「手颤头摇,观瞻不雅,或遇心跳之时,容颜顿改。骤见之人,必致妄起猜疑」。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8-11 21:11:00 +0800 CST  
至甲午、丑刻。圣祖疾大渐。遣官驰召上于斋所。且令速至。随召诚亲王允祉、淳郡王允祐、多罗贝勒允禩、固山贝子允禟、敦郡王允礻、固山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宣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他又一次病倒,召集群臣公布了他自废太子后就准备好遗嘱,实质是对他一生的总结。他向群臣表明“立储大事,朕岂忘耶”;“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披肝露胆,罄尽五内,朕言不再”。但他始终不明确心目中的继承人,只透露:“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令尔等永享太平。”
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他自己当时也不知道继承人是谁,还需要慢慢观察;二是即使他知道也不会公布,因为这会让继承人成为矛盾的焦点,可能会成为废太子第二,因此他只恳求大臣们念他是五十余年的太平天子,“惓惓叮咛反复之苦衷”,能让他平安度过晚年。
康熙皇帝仿效汉族的太子制度彻底失败,从深层次讲,是汉族制度与满洲旧制之间的冲突导致的。
清朝开始没有预立皇位继承人的习惯,而是在皇帝去世后由王公贵族推选,择贤而立,有竞争性,并且按照传统,皇家子弟均参与军国大事,这个传统并非预立太子就能一下废除的,因此太子成为众矢之的,被兄弟们拉下马也不奇怪。
经过两次废太子的挫折,一向乾纲独断的康熙皇帝既不愿意恢复满洲的传统,将立储大事交给王公贵族决定,也不可能再次仿效汉制立太子,因此他别无选择,只好选择了秘密立储,即在自己去世前才会宣布继承人选。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8-12 18:54:00 +0800 CST  



康熙没有纵容皇子夺嫡,太子既废,上谕:“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宥。”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康熙病倒,召集群臣公布了遗嘱,实质是对他一生的总结,他向群臣表明 “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披肝露胆,罄尽五内,朕言不再”。但他始终不明确心目中的继承人,只透露:“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令尔等永享太平。”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他自己当时也不知道继承人是谁,还需要慢慢观察;二是即使他知道也不会公布,因为这会让继承人成为矛盾的焦点,可能会成为废太子第二,因此他只恳求大臣们念他是五十余年的太平天子,“惓惓叮咛反复之苦衷”,能让他平安度过晚年。经过两次废太子的挫折,一向乾纲独断的康熙皇帝既不愿意恢复满洲的传统,将立储大事交给王公贵族决定,也不可能再次仿效汉制立太子,因此他别无选择,只好选择了秘密立储,即在自己去世前才会宣布继承人选。


雍正拿出来的满汉遗诏是在康熙死后命隆科多补写的,《上谕档册》:“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诸阿哥等奏:恭阅尚书隆科多撰书《遗诏》。奉旨:是。著交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其内容与写于康熙五十六年的遗言大体相同,只增添了皇位继承人和丧事按礼制办理两层意思。


关于康熙去世时和雍正即位的情形,各种史料说法不一。
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对全体朝臣宣布秘密建储决定时说:“圣祖皇考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大计”。
雍正六年爆发湖南士人曾静派遣弟子投书川陕总督岳锺琪劝反清廷一案。其中对雍正皇帝最切身的指控,便是他藉助隆科多之力矫诏得位。 这种传闻流布既快又广;不仅僻处湖南的曾静有所耳闻,连东北也传扬开来,例如三藩之一耿精忠的孙子耿六介流放在吉林三姓地方,便曾在八宝家中听过几位太监私下议论康熙遗诏遭到窜改,说是「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允罊天下」,而当时四阿哥的胤禛将遗诏里的「十」字改为「于」字。可见雍正即位之初,矫诏窃位的传闻在京城里便已风声鹤唳,并且透过各种管道四散流布,既流传海外藩邦,也逐渐扩散到陲远地方。
《康熙实录》:甲午。丑刻。上疾大渐。命趣召皇四子胤禛于斋所。谕令速至。南郊祀典、著派公吴尔占恭代。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礻我、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戌刻。上崩于寝宫。
《雍正实录》:至甲午、丑刻。圣祖疾大渐。遣官驰召上于斋所。且令速至。随召诚亲王允祉、淳郡王允祐、多罗贝勒允禩、固山贝子允禟、敦郡王允礻、固山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宣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登基。即皇帝位。
《皇清通志纲要》: 十一月初十日辛卯,上幸南苑。不豫,回畅春园。十三日甲午,戌刻,上升遐。上寿六十九龄。亥刻回都。隆科多受遗诏,内云……
《永宪录》 :甲午戌刻。上崩於畅春苑。上晏驾后。内侍仍扶御銮舆入大内。相传隆科多先护皇四子雍亲王回朝哭迎。身守阙下。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次日至庚子。九门皆未启。又上大渐。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午刻,传大行皇帝遗诏,命领侍卫内大臣总理銮仪卫事嗣三等公马尔赛,提督九门巡捕三营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辅政。
朝鲜《李朝实录》: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像,必封为太子。’仍以为君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训戒胤禛。
朝鲜《热河日记》:十四王胤禵,本名胤祯,屡建大功,众望所属。及康熙大渐,汉阁老王掞同承顾命,误认禛字为祯字,第四为十四。掞被罪,而允祯为逆魁,改祯为禵。
朝鲜冬至行正使全城君李混和副使李万选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帝崩逝之后: 十五日大学士马齐、九门提督隆科多,及十二王等相与谋议,称有遗诏,拥立新君后始为举哀,二十日颁登极诏。以此多有人言,或称秘不发丧,或称矫诏袭位。内间事秘,莫测端倪。而至于矫诏,则似是实状。
为了庆贺新君登极,朝鲜李朝于雍正元年(李朝景宗三年;1723)派遣进贺正使密昌君李樴进京,李樴返国后回报进京情形,也同样指证当时北京确有传言雍正的继位乃「出于矫诏」。
捷克籍传教士严嘉乐《中国来信》:他(康熙)在临终之前宣布他的第四个皇子继承皇位……皇十四子奉召进京后,提出要看先帝遗嘱,企图剥夺皇四子的统治权。他对九门提督言词训斥,因为他是先帝遗诏“唯一的、可疑的见证人”,·······
意大利籍传教士马国贤《清廷十三年》:1722年12月20日,在我们居住的(佟)国舅(位于畅春园附近的)别墅中吃过晚餐,我正与安吉洛神甫聊天。突然,仿佛是从畅春园内,传来阵阵嘈杂声音,低沉混乱,不同寻常。基于对国情民风的了解,我立即锁上房门,告诉同伴:出现这种情况,或是皇帝死了,否则便是京城发生了叛乱。为了摸清叛乱的原因,我登上住所墙头,只见一条通衢蜿蜒墙下。我惊讶地看到,无数骑兵在往四面八方狂奔,相互之间并不说活。观察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听到步行的人们说,康熙皇帝死了。我随后被告知,当御医们宣布无法救治时,他指定第四子雍正做为继承人。雍正立即实施统治,人们无不服从。这位新帝首先关心的事情之一,是给他死去的父亲穿衣。当夜,他骑马而行,兄弟、孩子及戚属们跟随着,在无数佩戴出鞘利剑的士兵护卫下,将其父亲的尸体运回紫禁城。”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08-13 00:06:00 +0800 CST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11-05 14:58:00 +0800 CST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11-05 15:00:00 +0800 CST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11-05 15:02:00 +0800 CST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11-05 15:03:00 +0800 CST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6-11-05 15:07:00 +0800 CST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7-11-08 21:54:00 +0800 CST  
三门湾事件:三门湾事件是指1899年意大利王国强占清帝国三门湾未遂的一起外交纠纷。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实力较弱的意大利亦欲染指中国,乃于1899年2月向中国清政府提出了强租浙江三门湾以用作海军基地的要求。但这一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强硬拒绝,并积极在三门湾增兵布防,严阵以待。意大利人见清朝早有防备,又迫于其他列强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这一要求。三门湾事件以中国取得外交胜利、成功守护领土告终。
转三门湾事件经过:
1899年2月,意大利通过公使马迪讷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要租借三门湾为海军基地,并要求准其修筑一条从三门湾通往鄱阳湖的铁路,浙江省南部三分之二均为其势力范围,浙江全省不得租赁给其它国家。
面对这种无理要求,总理衙门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表示强烈抗议,并多次严辞拒绝。意大利政府自恃有武力为后盾,态度强硬,给马迪讷发来电报,指令他向清政府递交最后通牒,否则兵戎相见。但电报发出以后,国内民众群起反对,政局因此动荡不安。意大利鉴于事实上并未作好战争准备,而且一旦开战也不一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反而会开罪列强,引来列强干预,因此又发来一份电报,要求马迪讷暂停最后通牒。不想两份电报到达时间上出现了差错,要求暂缓行事的电报先到,而最后通牒后到。马迪讷就想当然地把晚到的最后通牒递交给清政府。不料,清政府在接到最后通牒后并未屈服,反而再次严辞拒绝。意大利政府听说马迪讷违背政府旨意,擅自递交最后通牒,非常惊骇,立刻致电马迪讷,令其按照使馆章程,声明意大利并没有强索之意,收回最后通牒。
就这样,意大利租借三门湾事件的阴谋告了一个段落。但意大利觊觎三门湾和谋夺在华权益的野心并未消弥,此后时常有满载煤炭的兵舰出没于三门湾附近海面。由于清政府在此事件上态度强硬并作好了应战准备,意大利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

阴谋破灭的背后

软弱无能的清政府面对西方强国意大利的最后通牒,一反常态,提出既然“衅自彼开”,则“与其动辄忍让,不如力与争执”,甚至不惜与之一战。这既有违中方的外交路线,也大大出乎意方和时人的预料。但这都是有其因果联系的。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意大利提出租借三门湾时,很多报纸也大量刊载“意国底情”、“意船志略”等文章,披露意大利“武备废驰”、“财用困穷”、“民不聊生”、“外强中干”,两年前甚至兵败埃塞俄比亚,意大利的实力还不及当时的中国。基于此类分析,当时国人对打败意大利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即使万不得已与意开战,亦“庶几制胜有期”。
而另一方面,也还出于预防列强群起效仿考虑。自意大利索租以来,列强更加变本加厉,各小国也“相率效尤”。英国欲占河南全省,德国陈兵山东沂州,法国欲拓华南势力。葡萄牙也不甘人后,欲“在东方筹得利益,或别辟属地,或将澳门租界扩充”……因此如果意大利之例一开,各国必将借口利益均沾,继起以谋割地,则此后索取者将无止境矣。所以清政府提出:“与其动辄忍让,不如力与争持。虽兵事之利钝不可知,然即非自我予之,即不难自我争之”。亡羊补牢,以杜后患。
而国民的强烈反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意大利强租三门湾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流亡日本的康有为闻讯后忧愤异常,即赋《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借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以及乘潮来看吴国灭亡的典故警告清政府表达了中国人民渴望救亡图存的心意。
此外,帝国主义列强的牵制,也是意大利在三门湾事件中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列强对此事非常关切,且又没有表示明确的支持,因此,迫于列强的压力,意大利不得不有所收敛,强租三门湾也不了了之。

取得外交胜利之后

三门湾事件发生后,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清政府不像以前那样畏列强如虎,对列强的某些要求,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违拗。清政府曾召集总理衙门大臣密议,“决议自今后,凡外国要求借地,悉以兵力拒绝之。”并多次下令有关督抚加紧布防,操练军队,严阵以待。而且还决定整顿陆军、海军,向国外订购了六艘战舰。这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外交涉中是很少见的。
与此同时,三门湾的优势及其重要性开始为世人认识和重视,国内有识之士相继倡议开发三门湾,以绝列强觊觎。
1899年7月,御史张嘉禄上疏请开三门湾为商埠。进入民国之后,南洋华侨曾经想建设三门湾模范自治农垦区。孙中山的目光也投射到这里,到过东海的三门湾,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后在《实业计划》中,他提出三门湾以北的石浦可以建“东方第九渔业港”。
也就在这一年,实业家许廷佐也计划投资开发三门湾,许廷佐发起组建“三门湾开埠公司”,自任经理,聘请比利时工程师进行设计,拟定的开放三门湾的宏大计划中。
听此事,上海商人闻风而至,有百余家计划到三门湾投资,渔盐、商贸、垦牧等都已铺开。当年秋天,当满载百货、机器设备的“益利号”进入三门湾时,被十多艘海盗船包围,船上货物被抢劫一空。经此一劫,商家裹足,资金不继,工程停顿,许廷佐忧愤成疾,失去了雄心壮志。三门湾开发计划从此搁浅,这一搁至少就是70年。

楼主 walbxx123456  发布于 2017-11-08 21:55:00 +0800 CST  

楼主:walbxx123456

字数:8520

发表时间:2016-03-21 14: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11 15:47:15 +0800 CST

评论数:25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