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族谱想到《隋唐五代梁氏族谱序》和《梁氏通俗史话》

读某族谱想到《隋唐五代梁氏族谱序》和《梁氏通俗史话》
近日在网上看到《安定郡隆昌梁氏族谱(东平梁生卒不详),字令璋,妣失考,生二子:梁通、梁钦。……梁通,谥维忠,字再思,因官徒藉汶阳,长兴初登大常第,超授邓州司户参军,丁成武府君忧,服阙,授南康主簿,迁丰县令,当汉未周初,政绩甚著,宋建隆初擢河间令,加朱缓,历禹、须二城令长,隶济二州宾佐,迁天平军节度判官,赐三品章服。雍熙二年以大臣荐,玺书急召,不果,入见,归老汶上,四年卒于家。食禄五纪,时更五代,享八十岁。娶卫氏,次祁氏,又祁氏,又李氏,至道三年葬于郓州须城望山,原以四夫人随焉。七子五女四孙。(笔者按:有七个儿子,恐怕不止四个孙子。)后以曾孙适贵追封夏国公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四配俱封疝国太夫人,有钱若水撰墓志。(笔者按:“疝国”,恐怕是“商国”之误。)……梁文度,讳仁,公生于后梁明宗长兴四年癸已岁,享年二十八岁,配邹氏,妣生于后梁明宗长兴四年癸已岁,享年三十岁,公经明行修力学上第,早卒,以子灏贵,赠太子中舍,后以孙适贵,追封魏国公、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配邹氏封韩国夫人,生四子:梁蒙、梁彖、梁象、梁灏。”
上面族谱说梁孟涓“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戊寅岁,享年七十三岁”,则生于859年,卒于931年。而梁孟涓的孙子梁通“长兴初登大常第,超授邓州司户参军,丁成武府君忧”,雍熙“四年卒于家”,“享八十岁”,则是生于908年,卒于987年,长兴(930年-933年)初登第,不久丁祖父成武府君梁孟涓忧。梁文度“生于后梁明宗长兴四年癸已岁,享年二十八岁”,则是生于933年,卒于960年。
这个族谱说到梁颢的卒年,但没有说到生年和寿年。不过根据相关记载和考证,梁颢是生于963年,卒于1004年,享年42岁。
(1)有说是梁孟涓撰写的《隋唐五代梁氏族谱序》说梁孟涓自己见到玄孙梁颢:“唐末,予为山东武城主簿,迁濮之鄄城,生三子,曰寓、曰宪、曰宠。孙名再思,自鄄城因官徙籍汶阳。曾孙三,长仁、次保、三俊。玄孙曰颢。五世同堂焉。”
按上面族谱说法,则梁孟涓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戊寅岁合859年,享年七十三岁,则卒于931年,那么是无法看到32年后963年才出生的梁颢的。如果其生年不变,而要看到梁颢,则至少要活到105岁。
不过关于梁孟涓的生、卒、寿年,2012版《梁氏通俗史话》则有不同说法,其第十五回说:“梁孟涓,字渊泉,大约生于公元875年左右……孟涓公还是梁氏家谱中所记载的最长寿的老人之一,他生前见到了玄孙梁灏,全家五世同堂,其乐融融,古今罕见。大约在公元963年左右,孟涓公无疾而终,享年92岁,葬于郓城西。”
按:说梁孟涓“大约生于公元875年左右”,既说“大约”又说“左右”,可见只是猜测之辞,并没有具体材料可推算。如果梁孟涓是“大约生于公元875年左右”、“享年92岁”的话,则应该是966年左右去世,而非“大约在公元963年左右”无疾而终。不过查2014年新版《梁氏通俗史话》第二十三回,则是说“大约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左右)出生”,“大约在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左右),孟涓公无疾而终,享年92岁”,似乎旧版的“963年”是“967年”之误。只是说是“大约”,则可见并非持之有故。
如果是967年左右去世的话,则已经是进入宋朝了,而上面族谱说的“长兴初登大常第,超授邓州司户参军,丁成武府君忧,服阙,授南康主簿,迁丰县令,当汉未周初,政绩甚著,宋建隆初擢河间令”,把丁成武府君忧即梁孟涓去世时间放在后唐长兴(930年-933年)初登第后不久,在汉未周初、宋建隆(960年—963年)初之前,而按族谱所记梁孟涓生年和寿年推算,则是卒于931年。是931年去世还是967年左右去世?两说相差三十余年,相去甚远,未知孰是。
梁孟涓如果是967年左右去世的话,在时间上看自然是可以看到963年出生的玄孙梁颢的。不过看上面族谱和2014年新版《梁氏通俗史话》第二十四回,梁孟涓的玄孙中,出自梁文度的就有四个,从长到幼分别是梁蒙、梁彖、梁象、梁灏,其中除梁蒙早卒不知去世时间是比梁孟涓早还是晚之外,其余三个玄孙梁彖、梁象、梁灏在梁孟涓去世时都还没去世,明代后期单用宾《梁氏家传》和《古今图书集成》也说“彖、象、灏皆登进士”,而其中最年幼的梁灏还只是五岁小孩。而说是梁孟涓撰写的《隋唐五代梁氏族谱序》于玄孙仅仅说“玄孙曰颢”,只说年幼的玄孙梁颢一个人,而不说年长且还活着的玄孙梁彖、梁象等人,乱了长幼之序,是不符合人情道理的。
(2)上面族谱说梁通雍熙“四年卒于家”,“享八十岁”,则是生于908年,卒于987年。
明代后期单用宾《梁氏家传》说:“梁惟忠,后唐明宗长兴中举进士,仕至天平军节度判官。孙彖、象、灏皆登进士。以曾孙适贵。追封夏国公,赠太师中书令。”(可参看乾隆三十六年《东平州志》)
清代前期《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诸姓部》说:“梁惟忠。按《东平州志》,惟忠后唐明宗长兴中举进士,仕至天平军节度判官,卒年八十,孙彖、象、灏皆登进士,以曾孙适贵追封夏国公,赠太师中书令。”(按:《古今图书集成》始修于康熙四十年,印刷完成于雍正六年,其所据《东平州志》如果不是康熙版的则应该是明代万历六年版的。)
而《梁氏通俗史话》第二十三回说梁通“大约生于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左右),字再思,由于死后,皇帝赐谥号维忠,史书上也称他为梁维忠……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梁通与世长辞后,就首葬于此地,为东原梁氏墓群始祖。”说梁惟忠大约生于912年,而卒于997年,依此说法,则梁惟忠是享年85岁左右。而前面三种材料都说梁惟忠享年“八十”。或者《梁氏通俗史话》说的“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梁通与世长辞后,就首葬于此地”是指首葬于此地是997年而不是指与世长辞是997年,上面族谱即说“至道三年葬于郓州须城望山”;不过说葬年而不说卒年,则恐怕不够妥当。一说生于908年,一说生于912年左右,有4年之差,未知孰是。令人费解。
(3)上面按梁颢父亲梁文度的生寿年推算出梁文度卒于960年,而梁颢963年才出生,不可能父亲梁文度去世三年后儿子梁颢才出生的,因此应该是梁文度的寿年有误,或者“享年二十八岁”是“享年三十八岁”之误。
查《梁氏通俗史话》第二十三回,则说:“梁文度,又名仁,字焕然,大约生于后梁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左右)……大约公元964年左右,在大宋讨伐北汉的战争中,文度公因病不幸殉身疆场,客死他乡,享年还不到三十岁。”
如果梁文度是“大约生于公元935年左右”,“大约公元964年左右”客死他乡,则按虚岁计算算是三十岁了,按实岁计算则还不到三十岁。
(4)《宋史·梁颢传》说:“曾祖涓,成武主簿。”说梁颢的曾祖父是梁涓,而上面族谱说梁灏高祖父是梁孟涓,也说是“成武主簿”,而《隋唐五代梁氏族谱序》和《梁氏通俗史话》说是“武城主簿”。梁涓、梁孟涓,两书想要说的可能是同一个人,不过成武和武城虽然同属山东,却是两个地方。是成武主簿还是武城主簿?未知孰是孰非。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9-12-01 10:13:00 +0800 CST  
第一段复制漏了,补全如下:
近日在网上看到《安定郡隆昌梁氏族谱(东平梁氏老谱一)》,其中说到:“梁孟涓,字澄吾,公唐季擢明经科,掌成武主簿。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戊寅岁,享年七十三岁,葬于郓州城西,配吴氏,妣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岁,享年七十五岁,生三子:宪、宠、寓。……梁宪,(生卒不详),字令璋,妣失考,生二子:梁通、梁钦。……梁通,谥维忠,字再思,因官徒藉汶阳,长兴初登大常第,超授邓州司户参军,丁成武府君忧,服阙,授南康主簿,迁丰县令,当汉未周初,政绩甚著,宋建隆初擢河间令,加朱缓,历禹、须二城令长,隶济二州宾佐,迁天平军节度判官,赐三品章服。雍熙二年以大臣荐,玺书急召,不果,入见,归老汶上,四年卒于家。食禄五纪,时更五代,享八十岁。娶卫氏、次祁氏,又祁氏、又李氏,至道三年葬于郓州须城望山,原以四夫人随焉。七子五女四孙。(笔者按:有七个儿子,恐怕不止四个孙子。)后以曾孙适贵追封夏国公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四配俱封疝国太夫人,有钱若水撰墓志。(笔者按:“疝国”,恐怕是“商国”之误。)……梁文度,讳仁,公生于后梁明宗长兴四年癸已岁,享年二十八岁,配邹氏,妣生于后梁明宗长兴四年癸已岁,享年三十岁,公经明行修力学上第,早卒,以子灏贵,赠太子中舍,后以孙适贵,追封魏国公、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配邹氏封韩国夫人,生四子:梁蒙、梁彖、梁象、梁灏。”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9-12-14 07:42:00 +0800 CST  
上面族谱说梁孟涓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戊寅岁”,则是859年,而妻子吴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岁”,则是858年,如此则梁孟涓妻子吴氏比梁孟涓大1岁,而按新版《梁氏通俗史话》梁孟涓生于875年左右的说法,则梁孟涓妻子吴氏比梁孟涓大17岁左右了。未知孰是。

楼主 水流而长  发布于 2019-12-18 21:41:00 +0800 CST  

楼主:水流而长

字数:3561

发表时间:2019-12-01 18: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07 08:10:41 +0800 CST

评论数:1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