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是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在越南亦有分布,约占当地人口1%。在做自我介绍时,通常会将“杨”称作“木易杨”;但实际上“杨”字的右边并非“易”,而是“昜”(yáng)。杨的繁体是“木 昜 杨”,而非“木易”

楼主 流泪小鱼儿  发布于 2009-10-17 07:50:00 +0800 CST  
杨姓族谱
杨姓谱牒修撰的历史相当悠久。
汉代刘歆在《七略》中提到与他同时的杨雄有《家牒》,而一些古代地方志中摘引的《家牒》片断涉及杨雄身后世。《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提到数十种南朝士族家谱,其中有《杨氏谱》。《隋书经籍志·谱系类》录有:《杨氏血脉谱》2卷,《杨氏家谱状并墓记》1卷,《杨氏支分谱》1卷,《杨氏谱》1卷。此外,古籍中还提到北齐有佚名的《杨愔家传》。以杨姓和王姓等为多,南北朝时的杨姓大族,已有编撰家谱之风。宋至元明时期,私修的杨姓家谱为数不少。元末战乱,杨氏衰落,谱也残缺。明初,分别任司仓、通判的杨氏兄弟罢官家居,商量采撷文献重修家乘,但不久即相继去世。为继承先辈遗志,杨士奇与从兄杨思贻遍访博求,虽为片纸也谨慎过录,积十多年努力,编成《杨氏家乘》。《杨氏家乘》第一部分为族谱,以示尊重本始;第二部分为家谱,以示尊重亲人;以后依次为杨氏人物事实、哀鞔文字、杨氏人物遗文、赠答之作;末附有助于旁考杨氏行事的名贤文字,总共20卷。清代为私修家谱的大发展的时代,雍正皇帝撰写了《圣谕广训》,下令在各地方宣讲,敦促各宗族“修族谱以联疏远”,各级官僚及地方士绅起而应之,各宗族闻风仿效,家谱之盛,遂为空前。民国时期,笃宗族、勤谱事之风未曾稍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谱之风稍歇,20世纪80年代后,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推动,许多族姓又兴起续修、重修之风,如重庆万州、湖北荆门等地的杨姓组织了不少修谱委员会或理事会,分别致书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请同乡同姓寄去生平业绩,以便辑入族谱。这时的家谱,传统的功能已相当淡化,联络感情、光大族姓、多途径发展乡里经济,成为新修家谱族谱的主要目的。久离乡里的杨姓成员,则通过参与修谱来寄托慎终迫远的寻根情怀,当然也不排斥衣锦还乡的骄傲之情。家谱修好后,要定期续修,一则续上后出子孙,二则根据家族内部调节和整合族人的需要,适当修改族规。续修家谱,并不单是循例而行,也是调整族内关系的需要。家谱保存族谱印好后,谱版安置在小宗祠内,各版片之间用纸搪隔,以免损伤,外用木箱封装,搁置在高架上,以免受潮。族中如有需要加印族谱的,要经管理小宗祠者问清来历,如果确是嫡派子孙,备办好纸张后即到祠中印刷,不得搬到别处,以防版片散失。各房领出家谱多少本,管理小宗祠者要作登记,注明领取时间及领谱人,以便稽查。各家领回的家谱要用木匣装载,置放在香火之上,或密藏于书房之中,每逢伏天取出晒晾,不能让其稍有蛀烂之迹。凡逢岁时祭祀,各家带上原本,到小宗祠集中验看一次,如发现有鼠啮、油污、墨浸及磨坏字迹等现象,族中长辈,要在祖宗牌位前对持谱人严厉申饬,并当众罚银三两,归人祠内,以充日后修谱之资。拒不从命的,不得参与祭祀。家谱不得誊抄,不能传与外人,更不能出售,如有不肖子孙瞒众觅利,族众共同驱逐他,从此不许人祠。这类规定,在不少杨姓家谱中,都有或详或略的交代。

楼主 流泪小鱼儿  发布于 2009-10-17 07:51:00 +0800 CST  
历史名人
杨子:即杨朱,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
杨震:东汉著名文学家。
杨彪:(142~225)字文先,弘农华阴人,东汉光禄大夫,临晋侯。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东汉丞相主簿,是杨彪之子。
杨仪:(?~235)字威公,荆州襄阳人,官至蜀汉中军师。
杨洪:(?~228)字季休,益州犍为武阳人,官至蜀郡太守、越骑校尉、关内侯。
杨大眼:北魏名将.
杨纂:北周名将.
杨坚(公元541-604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后为其次子杨广所杀。
杨广(569~618年):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战功显赫,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
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杨巨源:唐代诗人.
杨国忠(?-756年),:唐朝天宝年间著名权臣.
杨玉环:唐玄宗的贵妃,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体态丰盈,容貌美艳。“安史之乱”中,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杨行密:五代吴国开国君主.
杨业(?-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
杨延昭(958—1014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
杨文广(?-1074):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
杨幺:南宋农民起义领袖.
杨辉:南宋杰出数学家.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时:南宋思想家,洛学大家.
杨文:南宋抗蒙名将.
杨志:水泊梁山好汉,号称“青面兽”排行17。
杨雄: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病关索”排行32。
杨春: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白花蛇”排行73。
杨宪:明初名臣.
(明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朝前期三大杨姓政治家,文学家.
“仁宣之治”时期的治世名臣;“台阁体”诗文代表人物.合称“三杨”.
杨洪:明朝前期戍边名将.
杨一清:明朝中期军事家,戍边名将.
杨廷和:明代名臣,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文学家.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继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以死弹劾权臣严嵩父子.
杨琏:明代东林党代表人物,正直士大夫.
杨遇春:清朝前期戍边名将.

楼主 流泪小鱼儿  发布于 2009-10-17 07:51:00 +0800 CST  
起源参考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 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县等。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 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 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 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楼主 流泪小鱼儿  发布于 2009-10-17 07:52:00 +0800 CST  

楼主:流泪小鱼儿

字数:2278

发表时间:2009-10-17 15: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3 23:20:01 +0800 CST

评论数:16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