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唐正统李氏子孙的请签名

李白族谱觅踪记-蓝逝~的海-我的搜狐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07-20 22:52:00 +0800 CST  
无论在哪里,我们姓李的有事一定要互相帮助,因为我们姓李!到一起要有亲切感。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07-27 22:08:00 +0800 CST  

来源: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wMTYxMzAw.html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09-03 12:26:00 +0800 CST  
李氏辈分:安、宗、大、道、立;其、家、治、国、臣;广、学、诗、书、允;绍、仙、德、本、纯;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09-23 21:52:00 +0800 CST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09-23 23:10:00 +0800 CST  
请不要在把本楼刊登广告!!!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10-03 21:08:00 +0800 CST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10-07 21:24:00 +0800 CST  
陇西郡业架堂:
李氏辈分:金殿文朝阙,春试延思宾;安、宗、大、道、立;其、家、治、国、臣;广、学、诗、书、允;绍、仙、德、本、纯;------安徽李国斌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10-10 21:47:00 +0800 CST  
弘扬李氏文化,继承大唐精神!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10-22 21:50:00 +0800 CST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11-18 22:41:00 +0800 CST  
<title>李氏字辈谱3300 例 - 各地字辈 发布 査询区 - 全球李氏论坛—全球最大的姓氏论坛|家谱|族谱 - Powered by Discuz!</title>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11-26 22:07:00 +0800 CST  
李氏字辈谱3300 例 - 各地字辈 发布 査询区 - 全球李氏论坛—全球最大的姓氏论坛 家谱 族谱 - Powered byDiscuz!.htm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11-26 22:08:00 +0800 CST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12-02 22:18:00 +0800 CST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2-12-28 21:22:00 +0800 CST  
李唐一族,300年李唐天下,本系李姓肯定是天下最庞大的一支!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3-01-29 21:00:00 +0800 CST  
李白族谱觅踪记2008-01-20 12:45

近日,《江汉周末》编辑部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他自称为李白第38代后人,他抱着12本《李氏族谱》,他叫李日玉。


平淡人生
现年59岁的李日玉,在五七社区中心综合服务站工作。在他手上,保存着自己家族历史悠久的家谱,而家谱中记载的,正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及其后代子孙。
自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38世传人的李日玉,言谈儒雅,自幼爱好文学。19岁时就读于湖北省京山县劳动大学,学政史系。1969年毕业分配后,当上了一名民办老师。从此,开始了考证自己家族的漫长路程。
1977年,就读于湖北华中师范学院京山分院的李日玉受学院指派,前往湖南韶山收集毛泽东生前的政治、历史素材。在此期间,他从韶山毛家一老人口中收集到珍贵材料,编写出毛泽东少年时代故事《收稻谷》和《采野果》。时隔不久,所编撰的故事被选为全国小学课本三年级教材。 1995年,有游客在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时,还曾看见根据《收稻谷》所绘成的画像挂在纪念馆里。
李日玉从湖北华中师范学院毕业后,1988年调到江汉油田,继续从事教学工作。谈及自己的家族,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说,年轻的时候做了一些考证家谱的事情,老了越来越感觉到家谱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做人最根本的是不能叛宗忘祖。
谈起家庭和过去经历,李日玉笑呵呵地说,当年作为一个家境比较好的名门家族,按规矩订了一门娃娃亲,也就是现在的老伴。记得很小的时候,自己家有一个神龛,神龛的门上有一块匾,匾上写着“重振家声”四个镏金大字,可惜1964年破四旧的时候给毁了。
如今李日玉一家都在油田工作,过着平淡无奇的普通生活,一家老小的名字也都记入家谱之中。按辈分算起来,李日玉是李白的38世后。
说起李白,李日玉如数家珍。他对李白的典故和传说知之甚多,并对李白所写的一些诗词、佳句随口诵来。李日玉说,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年轻时仗剑任侠。 他的诗歌今存990多首,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
对于李白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据《旧唐书》记载,李白虽晚年流放遇赦,却由于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只因此说,故李日玉及家人打小滴酒不沾。

寻根求源
李姓在《百家姓》一书中,惟独只有一个宗祠所在地——陇西。陇西地处甘肃东北部,陇西堂则是唐朝李世民建朝以后所立。据史料记载,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因其先人于隋朝末年负罪流放寓居西域翠叶城,故李白出生在翠叶城。李白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明,也就是今四川绵阳江油青莲乡。李白不仅自称青莲居士,而且还给其子孙后代命名为“青莲堂”之后。从此,李氏“青莲堂”与李白居住的“青莲乡村”同时得名,闻名遐尔。
据李日玉称,李氏青莲堂族谱共修撰了5次:首次是公元1488年,这本手写家谱距今已有500多年了;第二次是1644年,距今已有363年;第三次是距今130年的光绪3年,第四次是民国8年续修的,最后一次则是在20年前。在家谱中,均记有“宗老子,祖长庚”的句子。李日玉收藏的全套12本家谱中,每套家谱的每一页上都注明了“青莲堂”,表明家谱上面所记载的都是青莲堂后代。
为了求证自己乃李白之后,李日玉不仅在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还验证了家谱所记载的西凉皇帝李 、宋朝的李纲等历史著名人物。此外,他还收集了不少来自祖辈和村子里的传说,结合翻阅李白所写的诗集、介绍李白平生事迹的书籍、相关史记和《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来一一考证家谱里人物的姓名、排序和故事。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3-03-09 14:17:00 +0800 CST  
李日玉手中一共有两套内容一样的家谱,其中,古老的一套到现在已经有不少章节丢失了,岁月的流逝让这套黄旧的家谱里的纸张一碰即损,但上面的字迹仍清晰可见。
说到自己家族的家谱,李日玉很是健谈。他说自己祖籍甘肃,父亲一辈居住在湖北仙桃。打小就听祖父讲自己家族是诗仙李白的后代,一定要记住“宗老子,祖长庚”这个口训。
“长庚”即指李白。《李太白全集》705页第7行:“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李太白全集》716页第17行有“先夫人梦长庚而吉祥……”的记载。
物证考据
小的时候,李日玉背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1967年,他已接触了家谱,并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李氏家族家谱上曰:至八十一世——坤新生于丁已十一月二十二日子时,(即西元1918年),卒于甲戍年十月十八日子时,(即西元1994年),生子名日玉。
有一年,祖父将一块传家玉佩传给了他,说这块玉叫“五花马”,是李白曾经佩带过的,可以作为李白后代的证明。李日玉在阅读李白的《将进酒》时,注意到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诗句。为了查证祖父传给自己“五花马”玉佩的真伪,老人查阅了不少资料和民间传说,发现当时的皇帝李隆基曾经赏赐过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千金裘是一件价格昂贵的袍服,上面配有玉带,玉带上配有3块1大2小的玉雕,每块玉雕图案都由一只梅花鹿和一枝灵芝草组成,而梅花鹿身上都刻有一朵简易的五笔构成的梅花图案,因此被李白称作“五花马”,而自己手中的玉佩图案与书上所述完全吻合。
长大后,在不同的亲戚家那里收集的3套家谱中,最古老的是在一位尹姓伯娘家中发现的。由于伯娘的孩子都没怎么读过书,看见李日玉对家谱十分上心,因此伯娘就将这套最古老的家谱送给了李日玉。李氏家族现仍存有三类不同年代家谱,分别为1877年即光绪三年距今130年的翻印本、1919年即民国八年距今88年手抄本原件(因保存不善,虽已是断简残篇,但字迹清晰可辨)及1988年所续家谱。
李日玉生有四子,长子李天镜,名月钧(天镜),意取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天镜现在油田工作,也是一个对诗词感兴趣的文学爱好者,曾在《源流》上发表过中、短篇小说。
谈到家谱的价值,李日玉连连摇头,说家谱是不能和钱相提并论的,曾经有家族后辈想将家谱卖掉,但李日玉怎么也不肯。他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这份属于自己也属于后代的珍贵的家谱。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3-03-09 14:17:00 +0800 CST  
江西李姓主要有五大世系


2007-11-16 02:19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字体:大 中 小】 在线投稿 新闻热线:0791-6849275 我来说两句

改理为李的李姓,自老子以来,像《道德经》一样广泛流传于世间。从旧时的赵钱孙李,到最新颁布的百家姓,李姓都是全国的大姓。据**部统计,目前李姓是全国第二大姓,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在江西百家姓中,李姓同样排名第二,有228.3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总数的5.22%。  那么,作为华夏传统的大姓,李姓又是怎样进入江西并繁衍成200余万人口呢?

衜公墓老碑和新碑。

磨刀李村祠堂遗址。

敕封吴王恪诰  改理为李成大姓  李氏网版主李良缘是南昌的一名**,真名叫李华林,据他介绍,李姓应该为改理为李而成。这有三种说法,其一是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皋陶,尧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其二为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理徵之子利贞随母逃难,改理为李,名李利贞,李氏后人尊他为得李姓第一始祖,李耳自称李利贞十七世孙,因《道德经》而流传于世。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三个郡望,如陇西郡、赵郡、江夏郡等等,多为战国及两汉时期设立。如今散见各地的李姓常常以“陇西世家”自称,这与李姓的发展不无关系。李耳之后世在东周、战国时期封侯者不少,历任朝廷高官。战国时,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在今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的陇西地区设郡,堂号“陇西堂”。秦时,大将军李信因破燕国,虏获燕太子丹而闻名天下,秦亡后,李信后人归汉,始封陇西侯,从此以“陇西世家”自称。  从皇室贵胄到普通百姓  据李华林介绍,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也就是在唐后,李氏进行了三次主要的南迁。  第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副教授李似鸿对李姓的迁徙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他说,李姓从长安到建昌、再到宁州,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通州大邑到偏远山区,从皇室贵胄到普通百姓的迁徙和发展的过程,这种迁徙,既是历史运行的必然规律,更是人口增长和战争动乱的必然结果。  李姓入赣唐时已有记载  江西的李氏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迁移,李华林说,迁移在江西并且在江西形成望族的李氏,如从时间上推断,有史记载进入江西最早的当属宜春的西平堂李氏。  唐时李晟十八岁以功授左金吾卫大将军,他一生戎马,为唐德宗平定了半个中国的叛乱,官至太尉、中书令,爵封西平郡王。李晟有十五个儿子,其中十二个掌握了兵权,李愿、李宪、李愬、李听等都颇有名望。因功高震主,贞元三年,唐皇剥夺了李晟的兵权,十二儿子也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李宪因此就被调到江南西道的洪州(今南昌)任刺史。其后裔子孙为了日后相见,都以西平郡王作为自己家谱的标志,一律使用“西平堂”作为他们的堂号。  宜春的西平堂李氏,其开山祖虽然是李宪,但是,它的后裔供奉他的父亲西平郡王李晟为一世祖。李宪,生于公元774年,卒于公元829年,家居洪州西山,有子七人,长子李游,时任袁州刺史,迎柩奉旨葬于江西分宜红花仰,其六子赴袁奔丧,依兄居于袁州。兄弟七人的后裔形成了现在的江西宜春西平堂七大房系,其子孙遍布江西、湖南、湖北。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3-03-09 14:23:00 +0800 CST  
公元882年,李游的长子李服为避黄巢之乱率部分家族成员徙居庐陵(今吉安)。李游的三世孙李唐在后唐年间(即公元927年间)定居吉州之吉水盘乡,村名谷村。在李唐的带领下,谷村李氏人丁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望族。该地现在的乡名就是取原盘乡的盘,取谷村的谷,而命名,即为盘谷乡。  江西西平李氏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吉安地区,上饶地区一部分,外省主要在湖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  江西李氏的五大世系  李华林曾经考证过,除西平堂李氏外,江西还有4个主要的李氏世系,分别是: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后代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宜春、抚州,以及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曾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佑三年(即公元906年),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同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目前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即唐太宗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当时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月,爆发“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其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是人数众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00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抚州,以及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部分地区。  福建上杭李氏,就是李火德公世系,李火德是南宋抗金名臣李纲的后裔。南宋末,李纲的孙子李燔为躲避金兵南侵战乱之祸,携五子逃到江西赣州石城定居,幼子李孟成家立业后,为了生机,又携四子迁居到邻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定居,李孟次子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次子木德和四子火德从宁化县石壁村再迁福建上杭县定居,渐成望族,俗称福建上杭李氏,开基祖李火德,其后裔大批迁往两广、海外,以及回迁江西。  福建的上杭李氏,在明清两朝期间,有大量的人员回徙江西,建村开基,逐成望族。主要分布是在赣州地区、宜春的南部地区、新余、分宜两地区、上饶地区,李嘉诚、李光耀、李登辉等都是改支后裔。  湖南、湖北李氏出江西  南昌市委党校李睿教授介绍,李姓在江西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集中聚居点,如吉安市盘谷乡现有人口3万左右,而谷村李氏就占1万有余,此外,地处赣江支流锦江河延的新坊村,280余户,1000多人口,全部为李姓,南昌市进贤县、新建县也有这样的类似村庄。江西李氏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发展成了全国李氏的集散地,在民间便有“湖南李氏出谷村”、“湖北李氏出湖茫”等等说法加以佐证。据李华林介绍,民德路状元桥附近曾经有江西李氏总祠,曾经是南来北往李姓后人的中转站,后来在战火中被焚烧了,如今已成了南昌工艺美术厂,而磨刀李的一些古迹也经常被鄱阳湖水淹没,令人惋惜。  李似鸿说,与其他大家旺族一样,建昌(今永修)李氏在两宋间人口增加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教育了。办书院、兴教育乃是家族第一要务。“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为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为了教育族乡子弟,建昌李氏创办了弘斋书院、景星书院等数所书院,吴王世系的李燔还应邀担任白鹿洞书院堂长。  □文/图王香梅、记者黄浦江(感谢吴王后人李松涛提供资料)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3-03-09 14:23:00 +0800 CST  

【安徽】
54. 30、 合肥撮镇:邦家有道,廷应朝承;功崇惟志,业广在勤。
55. 80、 安徽芜湖:必、尚、志、应、'宗。
56. 98、 安徽宿县:丙、志、再、荣、光。
57. 125、 安徽寿县:常学树中,才华年得远,富贵一芝花。
58. 137、 安徽李氏:长、夫、东、振。
59. 154、 安徽李氏:长、希、法、宪、昭、嘉。
60. 160、 安徽李氏:长、正、洪、瑞、应、忠、良。
61. 175、 安徽明光:苍荣先德,大世(仕)可中,丙仁首道,万代克承。
62. 185、 安徽宣城:昌玉茂朝,庭广大得。
63. 237、 安徽合肥:从、善、如、登。
64. 246、 安徽合肥:从义开基本,立德永世昌,文章华国正,大道克家良。
65. 255、 安徽亳州:程、凤、俊、如、兴、国。
66. 260、 安徽李氏:城、建、振、小。
67. 276、 安徽李氏:成(承)先光世泽,德志大书声,学义科名重。
68. 277、 安徽霍邱:承先鸿志,远继贤良;纪扬胜化,荣耀哲堂;国庆鹏举,家运qing长。
69. 289、 安徽祖籍:承祖宗绪,广大永昌,世传有道。
70. 295、 安徽长丰:初细伯文国,世成朝天同,明志兆家传,多方绪仪延。
71. 317、 合肥东乡:春崇永世,来典谟终,正敏茂光,昌敦宏永大。
72. 356、 安徽阜阳:春、玉、洪、海、继。
73. 361、 安徽太湖:春枝应必山,正发大兴昌;约义传家永,诗书引肆长;望祖从根起,元流自后强;太白文章见,万代翰伦裳。
74. 375、 安徽李氏:大德明开,光金字美。
75. 384、 安徽合肥:大国永亨嘉,公辅懋伟绩。
76. 392、 安徽肥西:大旗贤能,用光家帮。
77. 401、 安徽李氏:大、贤、兴、德。
78. 449、 定远九岭:道子庆昌、申成克尚、世治德修、永正家邦、洪恩天锡、廷树联芳。
79. 452、 安徽无为:德崇一世,叶广万年;前承后继,启美向贤;福善多庆,大有胜全。
80. 457、 安徽灵壁:德、本、培、元、庆。
81. 464、 安徽李氏:德、春、新、长、金、红、道。
82. 479、 安徽五河:德、宏、其、文。
83. 486、 安庆怀宁:德进宪时序,才权易世英;大木一支梁,拾仁兵尚国;科倚席嘉民。
84. 487、 安徽李氏:德、继、先、时、序。
85. 526、 安徽寿县:德中(忠)志(支)世克言,先本允胜昌。
86. 520、 安徽蒙城:德运同庆芝百,守智祥有如云。
87. 542、 安徽灵壁: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88. 544、 皖北李氏:登、庆、绍、文、光。
89. 585、 安徽固镇:东廷玉保,安付尊荣。
90. 589、 安徽巢湖:笃、链、敦、仁。
91. 599、 安徽李氏:恩荣承祖德,惊蛰兆祯祥;孝友贻谋远,修齐裕后昌;诗书传燕翼,兰桂永腾芳;植本枝芬茂,存仁寿尔康。
92. 649、 安徽天长:凤、殿、金、文。
93. 671、 安徽濉溪:凤、学、万、延。
94. 683、 安徽利辛:凤、振、山、绍、传(金,登)、小。
95. 707、 安徽怀远:付、同、保、顺。
96. 724、 安徽萧县:纲常治世,纯忠厚传,家有逸方。
97. 786、 安徽李氏:光嘉承祖德,佐国建宗功;维念善益庆,永习孝哲忠。
98. 843、 安徽李氏:贵德安昌,松柏重隆庆,诗书传万民。
99. 857、 潜阳李氏:国朝开景运,多士庆云从,洪清文明盛,宏高道义宗,笃培光世泽。(安徽潜山 )
100. 888、 安徽无为:国文天地宝,族华德泽长;先声齐克阵,永远归南方。
101. 898、 安徽巢湖:国有登兴志,典家维美德;恒良忠孝世,发叶益广昌。
102. 906、 芜湖戈江:国正大年少,须知孝弟先。
103. 908、 安徽巢湖:国正邦红泰,家兴子必荣
104. 950、 皖南李氏:含、元、世、纪、春、光、裕、大、典。
105. 964、 安徽蒙城:恒、万、乾、学、俊、文。


楼主 qiguxiangdang8  发布于 2013-03-09 18:21:00 +0800 CST  

楼主:qiguxiangdang8

字数:6240

发表时间:2012-03-30 19: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25 22:21:49 +0800 CST

评论数:125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