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的朱熹他的后代怎么可能在江南朱姓中占了主体呢?

朱熹吧有个湖北人说1992年的人民日报报道,朱熹有800多万人后  
 

     只有从闽西迁出去的才算正宗的朱子传人..冒充朱熹后代的江南朱氏..他们的家谱和福建建阳谱是挂不上勾的... 

     1992年就有800多万后人,是有水分的..依我分析这些水分主要出自江苏和浙江..这两省朱姓人口是最多的,许多朱姓村落历史比朱熹还古老,竟然也自称是朱熹的后代..两省几百万姓朱的自称朱子传人,别说800万了1000万也不奇怪啊...在2000年前朱姓就已经是江南的大姓了,800年前的朱熹他的后代怎么可能在江南朱姓中占了主体呢? 




800年前的朱熹他的后代怎么可能在江南朱姓中占了主体呢?  
 
 


楼主 宇宙中人  发布于 2008-05-08 13:25:00 +0800 CST  
在江南地区什么湖州朱氏,萧山朱氏,镇江丹阳朱氏,等等等等....这些几十万人口的大族都自称是朱子传人..搞不少他们的村落比朱子还古老呢..

哈哈!

楼主 宇宙中人  发布于 2008-05-08 13:30:00 +0800 CST  
其实江南很多应该朱桓的后代.

楼主 宇宙中人  发布于 2008-05-08 14:13:00 +0800 CST  
三国人物-朱桓 
 东吴的魏延——朱桓 
 作者:宝冢昌信 来源:稻荷社 
 
 
 吴嘉禾六年,公元231年,也是孙权称帝的第九个年头,吴都建业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病人。即是濡须口都督前将军——朱桓。数月之后,朱桓“病愈”,归营。孙权亲自设宴欢送,席间,孙权问曰:“今寇虏尚存,王涂未一,孤当与君共定天下,欲令督五万人专当一面,以图进取,想君疾未复发也。”朱桓豪气地回答:“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言毕,君臣欢笑。 
   在这个时候,朱桓忽然举杯对孙权说:“臣马上即将远去,希望一捋陛下的胡须,就再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啦……”面对这个已经六十岁的老将军的近似儿童般的要求,孙权却微微地倚着案几把头伸了出去,朱桓上前轻轻地捋了一下吴大帝的胡须,然后笑着说:“臣今日可真谓:‘捋虎须’也……”这时候,五十五岁的孙权也象孩子一样地笑了。然则,这一捋,居然成了诀别…… 
   二年后,赤乌元年,濡须口督朱桓在全营忧戚中去世,年六十有二,从孙权领江东事起,伴随着孙吴的兴衰走完人生整整三十八年的历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三国历史上发生了两件深远的大事,一是曹操于官渡大破袁绍,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二是有”江东小霸王”之称的孙策突然遇袭身亡,这个欲“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的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在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又光辉的二十六岁生涯后,把孙氏的基业委托给了十九岁的孙权。孙权随即在师傅张昭的策扶下,骑上了马,案巡诸军,正式坐领江东。由于曹操当时在专注于北方的战事,所以对孙吴采取了怀柔的政策,表权为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孙权领将军位之后,一方面用张昭、周瑜、吕范主事,另外开馆纳士招揽俊杰,这个时候招揽到的当时比较有声望的鲁肃、诸葛瑾等,当然也包括了朱桓(见《三国演义》),且《朱桓传》里面有“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馀姚长”的记载,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朱桓是最早效力于孙权的那一班子人员之一。 
   虽然孙权在形式上坐领了江东,但是孙策生前掩盖在其威力之下的诸样矛盾此时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江东“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总之,豪族不服,叛乱频频,加上天灾来临。这在朱桓馀姚长任上表现的也十分明显——“遇疫疠,谷食荒贵”“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朱桓首先“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鸠合遗散”,得兵万人(应该后来都成为了朱桓的部曲)安抚了百姓之后,在平叛之战里再显将威——“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在立下大功后,朱桓迁裨将军,受封新城亭候。(总体看发迹的经历和吴国大部分将领无二)。 
   后来从孙权统治稳定了(插个话,最明显的表现是孙权讨伐庐江李术,李术在孙策死后不服孙权,接近曹操,后孙权发书给曹操,言必讨之意,随即大举讨伐之,曹不敢救,最终下其城,李术遭枭,全城遭屠,得部曲三万余)之后一直到袭取荆州,朱桓都没有什么表现,应该在这一段时间里面负责了镇守后方的工作。但是孙权总算没有忘记这个最早投奔自己的老部下,黄武元年,吴濡须口守将周泰卒,孙权用朱桓代之。刚上任,魏文帝分三路伐吴,其中一路就由有“贲、育之勇”的大司马曹仁率数万众直扑濡须口,这个时候朱桓的情况,呵呵,看演义里面:“吴将朱桓,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晕,当时朱桓可不是什么风华正茂的小将了,而是四十四岁的人了(也算老将了吧),但是他的表现可丝毫不比那些斩将搴旗的小将们差。 
   首先,曹仁扬声欲先取羡溪,朱桓遂分兵去羡溪助阵。兵未至,得报曹仁大军已至濡须口七十里之地,朱桓急令追还援军。但曹军业已逼进营砦,情势已达“间不容发”的危急关头
楼主 宇宙中人  发布于 2008-05-08 14:13:00 +0800 CST  
曹仁部署:以其子曹泰为先手,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州是朱桓所督守军部曲家眷所在之地,若此处失守对守军的士气打击可想而知;而曹仁自督万人,为后拒之势。而朱桓手中之兵,才五千而已。所以诸将无不失色,多有主张笼城待援者。朱桓一想,这不是找死吗?纵贼临城,下下之策也。所以持剑在手,声色俱厉地做了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一番演讲煽动了众人的激素分泌,大家也都以为自己是刀枪不入的神人了,做好了思想动员后朱桓一方面偃旗息鼓,骄曹泰之军,又派将军严圭奇袭曹仁的中州别动队。 
   曹仁果然中计,几乎部队没有什么防备就大大咧咧地开了过来,结果先手的宝贝儿子遭到朱桓的猛攻,收扎不住,自己把自己的营盘烧掉就跑路了;中州别动队更加惨,被打的哭爹喊娘,烧死淹死的海了去了!都督常雕被斩杀,王双被提溜了过来。就这样,名震天下的魏大司马就灰头土脸地败在了名不见经传地朱桓手下,怎一个郁闷了得呀。事后,孙权表其功,遂封嘉兴侯,迁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后来,朱桓就一直作为孙吴政权的铁卫形象出现,在黄武七年,当时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好象听说鄱阳水贼一直受曹魏的收买,属于对吴战线的第二主力,不知道可信度如何)想为国效力想疯了,就不惜牺牲自己的色相,去勾引当时魏国的大司马曹休,对他眉来眼去的,写了著名的“七条投诚书”来表明自己的心意。曹休这厮头脑有点简单,就相信了他的鬼话,准备里应外合,一统江湖。后来魏将贾逵看出了道道来,就劝曹休表干蠢事,曹休将信将疑,就傻不等地又去问周鲂说你丫的是不是耍我呀?周鲂听罢大哭,说:“烈(曹休字文烈),我对你怎样你还不清楚吗?为了表明我的真心,我就血溅当场给你看!”说罢,就要拔剑自刎,曹休立刻将他抱住说:“鱼(周鲂字子鱼),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原谅我的不真心吧!”周鲂见这个呆鸟已经上当,干脆就把戏分演足了,把自己的头发割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头发在古代人心目里面可是神圣的,属于什么“心灵的瓦片”这一类的东西。曹休就完全掉可魂了,又把贾逵骂了一顿,天天抱着头发朝思暮想,混混又甜甜地睡去。那知道这多少根头发,就要赔上多少条魏国将士的性命! 
   此年,魏大司马曹休率步骑十万,深入吴境,至皖城以和他的小鱼汇合,没有想到,那个秃头小鱼没有来,倒是来了陆逊、朱桓、全琮的十万军,夹石大战爆发。 
   本来,曹休深入险地,不易回还,败局已定。但是,把这个战役打成一个击溃战还是歼灭战就成为了关键,在当时情况来看歼灭战是绝对可能的,曹休在上当之后还在死皮赖脸地硬撑,自恃兵强将勇,要和吴军决战,为了显示自己的神机妙算,还设了伏兵;而且石亭、夹石一带的地形正是口袋形,而且曹军不得地利,适合打歼灭战;三、当时魏军的援军还在夹石很远以外。基于“痛打落水狗,不搞费厄泼赖”的作战思想,朱桓在这里向陆逊提出了著名的“夹石作战计划”:“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定。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阨,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近取寿春,割有淮面,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在战术上就是要把曹休的路封死,搞个教科书式的包围歼灭战,玩残魏军在淮南一带的兵力;在战略上就是乘此机会把淮南拿下来,再以淮南为前进的跳板,北伐魏国
楼主 宇宙中人  发布于 2008-05-08 14:13:00 +0800 CST  
看到朱桓的建议,我不禁要说一声“好”!因为对于一个将领来说,可贵的不是是否能打胜一场战役,而是能不能把一场战役的战略效果发挥到及至。首先,把曹休的十万军歼灭,为自己的军力填充了多少?又给曹魏在东吴战线上的实力造成多大的打击?然后,看淮南,孙吴在夺取荆州,先后破刘备、曹丕后就志得自满,在战略上越来越趋于保家卫国型。先前,孙权在淮南和曹操有过战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如人意。这个机会假如再丧失了,对孙吴隐性的损失就大了去了,淮南一直以来都是曹魏伐吴的桥头堡,荆襄一带从赤壁后曹魏就再也不敢采取攻势了。其实,最后孙吴的败亡也是淮南一手造成的,先邓艾作《济河论》言:“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后司马宣王纳之,自此魏国在淮南军势大盛,对吴国的威胁日见明显——“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后,魏淮南守将数叛,吴国都出兵助阵,希冀占取淮南,但是好时机不返矣。不但事不谐,实力亦大损也,造成了孙吴后期颓势的不可收拾。朱桓当时的提议,和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何其相似,甚至在可行性上大胜之,然陆逊之不用,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最终夹石之战,吴军只是象征性地断了曹休的归路,曹休还是被救走,战役也变成了击溃战性质。虽然斩首上万,获取如山,战果辉煌,但是在战略上无疑大打了折扣。孙权难得的第三次扩张势力的机会就在朱桓的悻悻中消失了…… 
   悻悻归悻悻,封赏还是要来的——“黄龙元年,拜桓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自此,那个最初的将军府的幕僚最终也成为了官居方面的大员了,不过在朱桓的心里,究竟是喜还是悲?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嘉禾六年的杀人事件”能够表现出朱桓在性格上和魏延的更大的相似性吧。 
   此年,魏庐江主簿吕习请大兵自迎,欲开门为内应。孙权派遣卫将军全琮、前将军朱桓去迎,但至时,事已败露,内应已泄,再战无益。诸军退还,但是退路要渡过城外的溪水,这可不是真正的小溪——“广三十余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当时诸军争着退军(更象是逃命),只有朱桓勒马横刀,立于溪边,以为殿后。当时庐江太守李膺闻吴军撤退,就备齐人马,企图追杀。出城,见朱桓将军节盖,魏军尽皆胆裂,无一兵敢动分毫,“其见惮如此”。 
   但是失败还是失败了,军出无获,在当时是有罪的事情,这就伤了都督全琮的脑筋了。此时,孙权又派偏将军胡综参与军事,实际上是行使监军的权力,全琮骑虎难下,就希望搞点小动作,把责任大家平均摊一下。没有想到这个想法让朱桓知道了,就去直接找全琮算帐,全琮怕朱桓怕的要死,就又把黑锅扣在了胡综的头上,说:“上自令胡综为督,综意以为宜尔”,朱桓大怒,就想和胡综火并。先是假意请他来营帐议事,然后对手下人说“我要砍了那家伙!我动手的时候,你们躲远远的,别碍事!”,结果手下有个人乘他不注意,先跑出去对胡综说了。胡综自然是失魂落魄地跑掉了,朱桓出去发现没有胡综的身影,知道了自己手下肯定出了二五崽,就把左右都“圆满”了,后来军佐看他做的不对,就劝他火气小一点,朱桓又把军佐给“超度”了。这个事情闹的够大,后在孙盛的眼里,朱桓成了“虎狼之人”,但是我们从朱桓的性格来看,不难看出这个事件的深层原因:首先在朱桓的眼里面,把责任推给部下与同事无疑是可耻的行为,是武人不齿的;再者,以朱桓的性格,看不起全琮和胡综也是正常的事情,全琮在他眼里面应该是和曹休一样,是靠裙带关系上来的。而胡综则是个工笔文人,更加不济事,再加上朱桓的“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的火暴孤傲的脾气,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在所难免;还有,自己的计划不得实现,也就难免象文长一样——“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最终演化成了这样一个杀人的悲剧。 
   朱桓发泄了之后,就托自己得了狂病,把自己的兵马都扔给了自己的儿子,在家不出来了。孙权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个顺水推舟,还把这个老将军请到了建业来治病,如此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其实这样的包庇事件在蜀汉不可能出现,在魏也不至于这么轻松的完事,也就是算吴国的特色罢了。孙权的口号是:“只要你又本事又忠心,杀个把小人儿没有撒事情!”所以凌统杀同事,没有关系;甘宁杀厨子,没有事情;潘璋杀富裕的部下抢钱,也没有事情。我们在此也不难看出吴国法制的混乱与军人、士大夫势力的庞大。 
   朱桓虽然性格偏激,但是“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加上死后身无长物,孙权资助了五千斛盐才把丧礼周全好,可见清廉如此。不过也由此可见,朱桓不是什么大族出身(虽然也姓朱),其部曲万人应该是自己的军营世兵,而不属于当时吴大族的家兵。 
   其子朱异也是一员猛将,太平元年,魏淮南叛,都督兵马救寿春,战败。后孙綝诱其做客,在席上用力士拉杀之。据说他也继承了他老子的火炮脾气,在东兴之战里面与诸葛恪不和,诸葛恪作书信劝之,他就把书信扔在地上大骂了一顿。不过他就没有老子那么好命,杀了人还有孙权罩着,所以一个“枉杀”也就道出了孙吴后期的奸臣横行,朝纲不举的事实了。 
   总之,朱桓和魏延的相似点太多了,性格上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两个人差不多;作战上,都属于有勇有谋略型的大将之才;两个将军最相似的特点莫过于都提出了自己不世出的军事计划,都没有被采纳,也都成为后世研究历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好象研究朱桓军事计划可行性的就少了很多)。 
   最近看了锈刀兄关于朱休穆的一个帖子,就作为这个文章的结吧——“前将军桓者,轻财重义,勇烈过人。节盖慑敌胆,谈笑捋虎须,如此种种,壮者莫为!
楼主 宇宙中人  发布于 2008-05-08 14:14:00 +0800 CST  

楼主:宇宙中人

字数:477

发表时间:2008-05-08 21: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8 10:11:23 +0800 CST

评论数:1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