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座谈会专题 】作家 —盛文强座谈内容。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4-28 21:17:00 +0800 CST  
主持人:火旺教授

分享人:作家 —盛文强(百度id —盛文强 )
座谈主题:海怪简史:见证,反讽与想象。
座谈时间:4 月 22 日( 五 ),晚间十点整。
进行场所:《 未确认生物吧 》【 UMA 当代艺术实验室 】
讲座细节:http://tieba.baidu.com/p/4460650547


其他非主讲参与者:蚊遣 / 0o新手駕到o0 / roger2043 / 保存爵士 / 卍 / 罌粟_回來 / 百虫帝 / 死亡圣神_X / Bigfoot_Branch / 韩泽逸RK / 25秒10分 / 破碎的交响曲1 / 山海惊 / Histopolitan / 谣言狙击手。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4-28 21:21:00 +0800 CST  
主持人 —火旺教授:

在今晚线上座谈开始之前,我先说明几件事。本场次为《 未确认生物吧 》第六场线上座谈活动( 约略以一个月邀请一位与谈人或与谈单位的模式进行 )。之前来不及参与的群友,可至下列连结列表内浏览 2015—2016 年线上座谈专题相关内容(http://tieba.baidu.com/p/4243991636)。


主持人 —火旺教授:


今晚为吧友们邀请到的是着有《 海怪简史 》的作家—盛文强先生。文强兄有已有许多着作,在此我就不逐一列述。请文强兄向群友们做些简单的自介,也希望您能谈谈是怎麽开始创作这本《 海怪简史 》的?( 回应方式:语音、文字输入、或两者交叉使用皆可,以文强兄您便利为主 )。


与谈人—盛文强:


大家好,先来报到。下午研究了半天,才把手机客户端的用法搞熟练。提前为座谈做好准备。我出生在青岛,父母都是海岛渔民,我写《 海怪简史 》之前,还写过《 渔具列传 》等几本小书。我开始写《 海怪简史 》,是因为有志怪方面的兴趣,海怪这种分类比较细,是海裡的精怪,与陆地上又有所不同,有许多值得书写的故事,也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民间叙事和影像的样本。别人没写过的题材,才有可能是值得深挖的好题材。


吧友提问 —百虫帝:海怪简史裡面的故事和您的生活经验有直接关联吗?很是好奇。希望没打扰到您,您慢慢打字。




与谈人—盛文强:


我的《 海怪简史 》分为两部分,「 外篇 」和「 内篇 」,外篇写海外的野路子精怪,内篇则写体制内的海怪,比如龙宫的虾兵蟹将等,前者比后者可爱。我早年听到的海怪故事情节,在我后来的履历中都有些相似。 @百虫帝:海怪是人世的折射,他们也像人一样,有各种缺点。海怪故事和人间相仿,蒲松龄就曾写到海中集市,人面鱼身的鲛人们往来贸易,和人间一样。或者说,这类故事的书写,对海怪的想像,有不少是来自对世间的模仿。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4-28 21:22:00 +0800 CST  
与谈人—盛文强:


《 海怪简史 》这本书不是纯粹的故事书,这裡面除了故事之外,还有一些审美的追求的,当然也还有对人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图片当然是不可缺少的,我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裡搜罗和中国海怪有关的图像资料,比如地图,版画,国画,雕塑,乃至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图像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希望使读者朋友,尤其是妖怪爱好者们,在阅读的同时享受到最佳视觉效果。插图都是千方百计找来的高清大图,比较难得。我今年还将推出一本《 海怪图考 》,这本与《 海怪简史 》不同,更侧重于学术和考证,图片更多一些,有许多新发现的资料,到时公佈。


主持人 —火旺教授:


好消息,非常期待。我还未能拿到书的本体,但、曾和其他阅读过的朋友稍作讨论,《 海怪简史 》的文学性很强,但其中又巧妙地使用部分史材。文强兄是用什麽样的撰文视角穿梭在这两种文本材料中的?例如书中这些海怪与现实之间的关係( 映射?或反讽?),尤其书名设定、初看会以为是编年记事,让我想起《 未确认生物吧 》吧友们非常喜欢讨论的一本源自德国的虚构作品—《 Rhinogradentia 》( 鼻行动物 )。


与谈人—盛文强:


鼻行兽是一种虚构的动物,我很看好其「 无中生有 」的本领。海怪也有不少是这样。文学的方式,加上史料,是一种类似于「 故事新编 」的方式,在我们的传统志怪中,这种方式并不鲜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 太平广记 》的全本,很多精彩的中国故事类型。 @火旺教授:在文学和史料中往来,也是古时「 文史不分 」的一种传统。《 史记 》既是文学又是历史,直到后世,分工日繁,许多文体因此变的无趣。眼下这本《 海怪简史 》是借鉴一些个体经验,不是目睹真正的海怪。


吧友提问 —保存爵士:是生命经验吗?对人的体验的转化?


与谈人—盛文强:


比如有一种鱼头怪,鱼头人身,半夜出来剪人家渔网,以破坏为乐趣,阴暗猥琐。当我离开海滨,进入内地时,我遇到了与之相似的人。 @保存爵士:对,可以说是对生命经验的转化,但前提是,海怪故事早已在我出生之前便存在,我用自己的经验去看待这些故事。而不是目击海怪活体。如果说目击,我小时候见过鲸鱼搁浅,大家提着桶去割肉,那近二十米的大鲸鱼在我们眼中就是海怪了。还有一年,我去中国渔业博物馆,看到九米长的皇带鱼标本,也感到震撼,这或许也算是古人眼中的海怪吧。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4-28 21:23:00 +0800 CST  
吧友提问 —25秒10分:文强兄在序中表明,本书不是探讨海怪是否存在,不是猎奇探秘。而是一本文学作品,书中充满隐喻。我很好奇,这些隐喻是由海怪特性联想到的呢?还是你原本就打算写,借海怪描述出来的呢?


与谈人—盛文强:


@韩泽逸RK:这种目击,在我做渔民口述史的时候,胶东有不少渔民声称见过「 海和尚 」,一种人头龟身,并且破坏船隻的怪物。海和尚的故事在东南沿海流传甚广,几乎是民间最有名的海怪了。我放在《 海怪简史 》的头一篇,至今也不知海和尚是什麽,有人说这是一种不明生物,也有人说这是大龟,或者儒艮之类。@25秒10分兄问的好,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种其妙的对称。已有的故事,我总能在世间找到样本,世间所见,又总会在海怪中找到映射。


吧友提问 —保存爵士:25秒问的问题在下也想跟着问呢,在下在网路文章上读到您出版此书不顺利,能谈谈您遭遇过什麽困难吗?出版社为什麽排斥这样的题材呢?


吧友提问 —25秒10分:我也曾怀疑过这本书并无传播封建迷信之嫌,却以这个理由拒绝。担心是由于这些隐喻和指向,导致出版社的敏感。


与谈人—盛文强:


这本书被三十多个出版社和公司拒绝,原因是体制老化,比如有的老牌国营社领导就说这是封建迷信,让我非常震惊,这都什麽年代了?他们确实这样认为。具体到编辑,则认为这书没市场,因为他们本身不喜欢这个题目,所以就主观认为全世界都不喜欢。后来出版了,上架两个多月就加印了,反响热烈,说明我们还是有数量庞大的妖怪爱好者。 @25秒10分:隐喻和指向,不具有害群之马的危险性。即便有,他们也看不懂。我们的出版,还停在历史年前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国营出版社,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以后的书还是给机制灵活的民营出版公司了,他们做得更有锐气,也更切合我的要求。


吧友提问 —25秒10分:文强兄,您是海洋大学出身,在专业课中,有关于海怪的课程吗?或者老师可讲过这方面的内容?


吧友提问 —百虫帝:他们以为怎样的神秘动物书才有市场?还是以为神秘动物或怪物本身就没值得探究?直接否定这样的题材。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4-28 21:24:00 +0800 CST  
与谈人—盛文强:


@百虫帝:他们直接否定这样的题材,他们被意识形态催眠,信奉无神论。@25秒10分:专业课程中没有海怪的课程,只作为「 海洋神话 」、「 海洋文化 」的角度来关照。而神秘动物学不是研究「 有 」「 没有 」的问题而是看他的文化源流,看他折射的社会现实,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雕塑,画像,等艺术形式。 @韩泽逸RK:无神论也好,有神论也好,都过于极端。「 有 」和「 没有 」,都在极端上,所以我不讨论「 有 」「 没有 」,只讨论为什麽。一种海怪口耳相传,有了画像,有了雕塑,有了寺庙香火,也有了不同的故事模型,为什麽?这个为什麽胜过了「 有 」「 没有 」。所以不要问我「 有 」「 没有 」,我不知道。想知道「 有 」「 没有 」的朋友,我帮不了你们。「 有 」「 没有 」那麽重要吗?这只是一种很浅层的好奇心而已。许多妖怪爱好者总是问有「 有 」「 没有 」,凡是这麽问的,都停在好奇心的层面。也有的问,海怪是真的吗?问真假,其实也是问「 有 」「 没有 」,一模一样的。所以要克服简单的好奇心,回到文化史的层面上来。


吧友提问 —25秒10分:文强兄,在日本妖怪学是一本正式学科,学者从医学,哲学,经济,社会,文艺等多方面研究。井上圆了也着有妖怪学。想问问你,在国内有严肃地研究妖( 海 )怪的正规学术机构吗?或在现有环境下,大学开设这种课程是否可行?


与谈人—盛文强:


@25秒10分:日本妖怪学是一门显学,不亚于我们国内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妖怪学是许多日本大学的课程,有不少妖怪学博士,而我们国内没有,因为我们讲无神论。我们的大学不可能开设这样的课程的,具体原因,大家懂的。


主持人 —火旺教授:


25秒兄问的也是我想延续的话题。文强兄前述曾提到「 文史不分 」的时代、很有意思。我最前端说到鼻行动物这个例子、便是因为「 鼻行动物 」这个原本取自德国一则反讽诗概念而发展的虚构生物体系( 期间经过日本出版、到其他语系 ),这样的虚构生物体进到网路时代、甚至开始出现「 物质证据 」( 实为一些人造标本 )。「 物证 」甚至会因为传播载体的改变而不断变形:从原本的文本拟写到目击影像的出现、甚至最后出现( 人製 )标本。这种物证不断变形的「 效应 」,似乎在近代中国的题材中较少出现?是否缺少了某种诱引题材生成的环境?或者您能谈谈,你理想中的文化栖息生态?


与谈人—盛文强:


火旺教授问得问题深。鼻行兽由诗到生物体系,再到附会的物证,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我们国内,有秃尾巴老李的故事,说的是海边妇女被龙戏,生下龙尾人身的男孩,被女人的丈夫砍断了尾巴而逃走。这在晚清和民国的山东半岛尤其风行,于是附会出庙宇,附会出秃尾巴老李的半截尾巴。这种附会物证的心态,有的是出于谋利。比如有一节秃尾巴老李的龙尾,庙裡香火就旺盛了,就发财了,这是主要动力。西方的美人鱼标本事件,也是与谋利有关。当然也有爱好者的自我催眠,造出物证,然后自己都相信了,这属于心理疾病了。文化栖息生态,眼下无法谈起。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4-28 21:25:00 +0800 CST  
吧友提问 —百虫帝:那有什麽最低门槛的诉求不?


与谈人—盛文强:



最低门槛,就是宽容。比如甲说坠龙事件是真的,乙说:放屁!乙这就是不宽容。当然了,素质也堪忧。正经谈论问题不可以吗?你说不存在,就说出不存在的理由,不要粗暴否定,并带着髒字。所以要宽容。不要因为贴吧上谁都不认识谁,用的都是网名,就可以降低对自已素质和涵养的要求。毕竟要做到问心无愧。回到海怪上来,关于《 海怪简史 》这本书,大家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吧友提问 —百虫帝:您在成书之前,做过哪件印象最深刻的调查?或是看到哪个文献,让您印象深刻,非得发挥一下不可的?


与谈人—盛文强:


我做过不少渔民口述史,也做过许多民间海怪故事的採集,都是找老人来讲。有些老人总把自己的亲历与民间故事的情节搅和在一起,以此夸耀自己的见多识广。文献则有《 太平广记 》等古典小说大系,历代志怪,方志,野史等。因为我做的不是科学,所以真实与否不是难点,我从许多吹牛的老渔夫那裡学到了讲故事的技巧。文学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吹牛。案头功夫是看文献,口头功夫是去民间採访,二者不能偏废。@0o新手驾到o0:山海经现在看来好像荒诞,或许和古今语言表述不同有关,那时描述一种动物,只能拿其它动物来比,比如我们说猫吧,用山海经的语言,可以说:「 有兽似虎,双目夜光 」,我们会觉得这是个怪物,其实是喵星人。


吧友回应 —25秒10分:说个细节,文强兄在书裡不同故事多次提到:你知道,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这特别有趣,你是在讽刺现状,怀念过去纯朴的时代吗?


与谈人—盛文强:


@25秒10分:「 你知道,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这是一句来自翻译体,是欧美小说中常用的一句,放到这裡,除了追忆,还有对欧美小说的戏仿。今天在杭州,我的另一本书《 渔具列传 》刚得到了春风图书奖年度新人奬,也欢迎朋友们关注,这本书也很奇幻。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4-28 21:26:00 +0800 CST  
主持人 —火旺教授:


上面说到的学科技术的切换很有趣,下午才和其他朋友聊到类似的情况。吧友最常说的一句留言是,「 你以为古人认不出那些动物吗?」但他们通常忽略古籍中的生物称谓和现代有明显差异。甚至同一种生物却有不同称呼、每个朝代又有特殊的撰体。「 狗头虎 」和「 驴头狼 」在《 未确认生物吧 》也跑出过一条有趣的路径,就是这个动物的目击应该是产自近代、但却开始有人将古籍中出现的「 事件 」做为「 科学根据 」。狗头虎在许多研究神秘动物的网民眼中,多半认为那是安氏中兽未灭绝( 有一派吧友较倾向古兽存活论 )。但去年《 未确认生物吧 》发生了另一件趣事,这个几乎在动物爱好者眼裡是近代才产生的传说之兽、网路上开始传言《 山海经 》曾经有记载。但我翻遍《 山海经 》都没看过这样的记载。那些吧友是否是因为看了某类文章或吴友如的画作而有所联想?这就不清楚了。


主持人 —火旺教授:


和认识的几个背景是研究野生动物的朋友讨论,多认为这个生物其实是近代才产生的传闻动物、甚至认为根据目击形容的样貌和习性,很可能是缟鬣狗甚或斑鬣狗( 起因是目击者口述中时常提及:狗头虎对下葬死尸有浓厚兴趣,日佔时期还很多,这样的描述 )。许多网民在讨论时多半习惯将各种不同时期不同撰写目的的文本视为同一种材料进行「 考证 」,为的是让这样的传说动物显得更为真实,但我看了之后反而觉得更为失真。这样的内容需分好几个层面来阅读,尤其是传统民间的动物分类问题。例如下列这篇常被引用的报导(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3/03/04/010699287.shtml),笔者最后强调「 山乡村野的小孩比大城市见多识广 」,格外趣味。这篇刊载在《 新民晚报 》上的文章,所说的黄岩中学应该是在台州。台州方言,狗头熊、狗头虎皆是指「 狼 」。作者是否有意将台州方言的「 狗头虎 」和他自身经历的事件给混为一谈,有待商榷。甚至一位网友曾在我所处的其它论坛上表态自己也是狗头虎的目击者,对方是否原先就在心中有个预想对象( 以鬣狗为基础 ),所以强调该动物「 对死尸有浓厚兴趣 」,亦是可延伸探究的部分。


与谈人—盛文强:


吴友如很多画是根据《 醉茶志怪 》画的吧。比如古书中提到的比肩兽,两个身子的怪兽,其实是袋鼠。


主持人 —火旺教授:


今天时间有点晚了,我想最后提个问题来作为收尾。刚才前面的问题时间范围太广较难回应。或者换个方式问:不知道是中文语境的缘故?( 或因为「 华 」文使用群落属于较晚进入现代网路社会的缘故? )中文系谱中的「 ( 网路 )原生 」传说越来越少,更多的是「 翻译 」其他语言的内容。文强兄是否有观察到这种原生传说越来越少的情况?或者民间的口述传说已经逐渐较难进入现代的数位网络系统中呢?


与谈人—盛文强:


民间故事失去了土壤,在没有手机的时代,海怪的故事在冬夜的炉火边被谈论讲述,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如今都被网路取代了。网络段子算不算是新的语境下的民间故事?比如隔壁老王,小明,大师,这些段子人物的故事,或许是一种新的民间语境吧。


主持人 —火旺教授:


有意思的啓发。时间延迟至十二点,非常晚,对诸位感到抱歉。同时非常感谢文强兄本日的参与和回復,也感谢今天所有参与的吧友。时间短暂,日后有机会仍会再度以其它形式邀请文强兄参与吧裡活动。敬请期待!本日来不及参与座谈的朋友,亦可留意吧裡日后的讯息彙整。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4-28 21:27:00 +0800 CST  

楼主:火旺教授

字数:6273

发表时间:2016-04-29 05: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29 09:40:13 +0800 CST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