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化的怪物 】最近几年为什么出现了吸血鬼热?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7-19 17:36:00 +0800 CST  
【 全文禁止轉載 】

◎ 撰文 / 火旺教授。

我想试着从近代病理历史资料上来看这个命题。所以将不再限于对吸血鬼文化面向上的讨论,而试图从「 血液作为媒介 」、「 文化继承性 」、「 怪物群落 」、「 死亡与重生的科学诠释 」、「 传染与( 身体变异 )文化递送路径 」。 等作为切入,着重在其「 为何而存在 」的相关研究。吸血鬼与医学上的关系近年最常被引用讨论的应该就是紫质症( Porphyria,又称卟啉症)或是被俗称为吸血鬼综合症( 之一 )的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 ),这类疾病会导致皮肤,头发指甲牙齿甚至汗腺结构的畸形发展。而相较於流行文化上强调「 吸血 」这种将身体变成「 可欲望对象 」的视觉结构、近年「 补充血红素非得要喝血吗?」等探究,反而引起了更多讨论,血液系统的问题能否靠消化系统来解决?成了更多「 以血作为文化媒介 」研究中的新关键。主要是因为:直接向身体内输血或输血红素能比通过消化道更好,更有效率地补充血红素,成了现代治疗紫质症的主流方法。这样的改变似乎也多少冲击了吸血鬼文化的现代设定?血液虽然仍然作为议题媒介、但亦延伸出更多,与直接意义上的吸血动作无关联的发展。下图便是韩剧《 Blood 》中池珍熙所饰演的吸血鬼便以注射从普通人类血液内萃取的元素来平衡体内感染状况,值得留意的是:本剧中几乎不广义的称这些隐蔽的族群为吸血鬼,而是以「 感染者 」唤之 。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7-19 17:39:00 +0800 CST  
接续上面的感染者概念来讨论「 传染 」这件事 —如何以「 量感 」来执行「 去人化 」的路径。在韩剧《 The Virus 》的大结局里曾引用卡缪《 鼠疫 》一段文本作为台词:「 一亿具尸体分散在漫长的历史里,仅是想像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 等时间一过,毒性降低到季节性流感的时候,现在这一瞬间,除了少数相关人士以外,不会有人记得的。 」当人类进到「 感染状态 」后便会遭「 疾病数据 」化约身份,「 感染者 」没有名称,就如同吸血病毒的继承者,在时间洪流中逐渐流失姓名一样。这样的恐慌、在近年不少被过度具象化的传染病事件中都能见到,例如: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伊波拉病毒( Ebola Virus )。而伊波拉病毒的译名中出现的「出血热」等症状诠释,除了影响人们对这个传染途径的视觉想像、同时也反馈到流行文化中对「 传染 」的具象显影。


这几年更出现病毒本身就作为一种史的「 材料 」的概念。例如:在冻土中冰封的病毒,解冻后恢复了传染能力(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science/2014/03/140304_frozen_virus_alive),一个古代病毒冻存著自身的历史时序而重新复活,韩剧《 Blood 》中的吸血鬼( 或称感染者 )即是在此类架构底下的设定,美剧《 The Strain 》也有相似的核心。吸血鬼的历史性不再仅是实体的肉身不朽,更以夹带「 诱发因素 」的意念而存在。这样的改变将原本具备「 口腹欲望 」的吸血行动扩张成另一层次的生物的「 存活欲望 」。更有趣的是,很多已知动物和人类基因组中其实都含有许多病毒片段( 存在原因一直是个谜 ),若将基因库想像成电脑硬碟,这些病毒由於在远古时代感染了我们的祖先、却丧失感染新细胞的能力、妥协为一种基因组内的「 超级传染源 」而得以大量保留。有一些特殊病毒虽然丧失了感染新细胞的能力、但他们的基因物质仍能自我繁殖( 不过终其一生只能在一个细胞中度过 ),而失去感染其他细胞的能力会使病毒数量增加约略三十倍,这种方式类似於流行病爆发时的情况。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7-19 17:41:00 +0800 CST  
吸血鬼题材在影剧操作中算是常见元素,而且也有很多相关的文化考究,当然也不乏由科学角度切入其存在面向的探讨。但我们接下来要谈的重点将放在「 科学诠释 」上,意思就是:不是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吸血鬼是否存在、而是以科学语言如何被代入这层文化结构来作为研究内容,这里「 科学语言 」成为了吸血鬼在当代还能够持续显像的「 媒介 」。首要被提出的即是科学何时开始介入吸血鬼文化?和其遭科学形式除魅的方式。若以现代观点来看、最早关於吸血鬼的科学诠释应该是从对黑死病的描述开始(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德国的 Nachzehrer )Nachzehrer —也是传说中黑死病的传播者,凡是他们经过的地方必会爆发黑死病,当地人会染上黑死病而死。许多学者认为,Nachzehrer 是跟著欧洲黑死病爆发时开始的传说,Nachzehrer 则是黑死病的实体化。而这些对「 病徵 」的描述同样体现在关於死亡化学上的撰用形式( 即遗体腐烂状态 ),例如:人死后皮肤收缩造成原本藏於体内的头发和指甲显露出外面,所造成生长的错觉、等迹象,都在科学积极介入吸血鬼文化后常出现的常现诠释。


因为其传说结构中、作为黑死病实体化的形象鲜明,所以吸血鬼於流行文化中( 尤以近年为最 )能被提出的一项重要科学显影即是对於传染病的影射。无论是 2014 年由同名小说《 The Strain 》改编的美剧 —《 血族 》、还是 2015 年才刚播映结束的韩剧 —《 Boold 》,都同样具备以「 传染群落 」为核心来作为议题开展 ——吸血鬼、传染病与殖民问题的关系,而这样因恐惧所伴随来的阶级划定、更是一种源自( 以欧洲为中心 )的远陆移民扩张的想像之恐惧。十四世纪黑死病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悲惨后果,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永远比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动植物和人类繁衍的更快。同样,麻疹、流行性感冒、痢疾、麻疯病、鼠疫、性病、伤寒、象皮病这些在当时都被认定由黑人所带来的印象,更推促了这样的阶级划定。大瘟疫曾使得土著大批死亡,随后却由传染病变成了「 地方病 」的设定( 与上周提到的麻疯病状态有些类似 )。批量的灾难因此和「 传染 」技术混上了相似性。换句话说,人们对吸血鬼的恐惧不仅是对死亡形象的担忧、甚至是一种尚未( 或正在发生 )的「 消亡的扩散 」感,这种殖民状态仍旧存在於当代。


简单说,此类题材能够三番两次於各种时代中不停被传诵,有著其集体性的根源,这是一种对内在殖民与外在统治征战下的疾病周期性恐惧。下列有一些关於疾病波动的数据可做参考:『 麻疯病多数於十九世纪在欧洲已经被修灭、霍乱和麻疹近年几乎鲜少耳闻,抗生素亦有效地控制了结核病和梅毒的蔓延,鼠疫则是经过十三、十四世纪的长期间歇后,以黑死病的形式突然爆发,开始了新的传染周期,直到十八世纪才终於消失。』疾病反覆起伏的原因在於,分散在各大洲生存的人们长期隔绝,因而每个大洲对病原体各有其特殊的适应性、抵抗力以及弱点,相互感染就会带来意外的灾难。自从人脱离了原始的动物状态,自从人确立了对其他生物的「 统治 」,人在宏观上变成其他生物的捕食者。与此同时,人也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纠缠和袭击,他在微观上是各种寄生体的捕食对象。等於人类在进行对其它物种的外部殖民时,也同时不停地面临内在体殖民问题。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7-19 17:42:00 +0800 CST  





上面两图即为韩剧《 Blood 》与美剧《 The Strain 》,两部剧分别将初发场景设定在一九三六年受到义大利侵占之前并未曾遭殖民主义浪潮吞噬的「 衣索比亚( ʾĪtyōṗṗyā )」、和代表国际运输的「 飞机上 」。这两种场境完全体现近年人们对不可预测之「 传染 」的「 恐惧空间 」的诠释。不过这也是这几年吸血鬼题材发展最让吸血迷诟病之处:吸血族们终於从维多利亚时代阴阴暗暗的哥特场景中脱身进到现代化的联络系统中。它们同时也从陈旧的历史描述内被抽离,以另一种历史传承的模式存在。而「 永生 」与医学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时常作为「 欲望身影 」描写对象的吸血鬼除了逐步淡出哥特文学场境中的特定描述,这个「 欲望 」却在二十一世纪升级成为人类对科学的另一层独占欲望。我们能在近年的题材中察觉( 除了仍旧以青春肉躯挂帅的题材之外 )、那些原本积极追猎故事中女性身影的吸血角色,最终也成了遭追捕的对象。而追捕这些吸血怪的,通常都被设定为科学家、医生( 例如《 Blood 》中的李宰旭院长 ),或具备极端医学暗示的对象( 例如《 The Strain 》中的纳粹军官 —Thomas Eichhorst )。下图即是韩剧《 Blood 》中以拿大型「 气密针筒 」来替代以往吸血鬼题材中常见的「 木桩 」,这种转变其实也标志著人们对「 仪式 」信任早已经转为对科学技术的依赖。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7-19 17:43:00 +0800 CST  





对於传染的「 消灭 」诠释,唯一仍於当代流行文化中幸存下来的是火烧遗体的桥段。这几乎是少数未被现代科学介入的「 仪式 」,或者说、人们对於已魔化( 或病化 )了的躯体的「 最终歼灭想像 」仍旧非常中世纪。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前的明清时期,甚至还因为大量火葬致使木柴涨价,而出现了「 烧贵柴 」一特殊词。后来流行文本中这个项目也多数被转化成对阳光的恐惧。而一般在吸吮变造者血液后受到初拥( The Embrace )的对象、亦逐渐不再被理解为后裔,开始被当成「 感染者 」看待。列举一个有趣的病理案例明清麻疯病的社会想像中有个对传染的特殊转化形式就是:两广一带曾反映出男性也可以透过性交将「 癞虫 」排出。这种藉由「 体液的输送 」来定义魔化身份的继承,在传染病失控的年代,有很多相似案例。以此来看,吸血鬼体裁中「 血液 」同样作为另一种形态的体液,它又是以什麼样的文化形象或科学诠释在影剧内容中被描述?


其实从上述很多的传染病列例便能知道、最初吸血鬼传说的设定被强调的是「 亡者遗体 」而非「 吸血 」这个举动,但近百年经小说、电影,等各类流行文化的不断交互编撰,吸血鬼必须以「 吸血 」来保持生命力、或於夜间行动,即成了他们的共通形象。换句话说,其实「 丧尸化 」才是吸血鬼形象的复辟,而在当代却成了一种逆反的符号之破坏( 这当然是拜 Bram Stoker 小说之赐 )。当然,对死亡认定的定义改变也迫使吸血鬼须在当代进行「 科学意义上的变形 」的原因之一。早期认为吸血鬼和鬼魂的区别,即在:极端唯心主义下的身体逃脱( 灵魂 )、和被迫附体的恶灵( 吸血鬼 )的区隔。而如果「 遗体 」状态代表的是一种生命体的消亡,那「 血 」之於 Vampire 的用途当然是「 生命延续 」的必要性。吸血鬼在近代体裁设定中、与其说是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奇幻生物,其实更像一种「 容器 」的存在意象。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人类一直以来所面对的「 内在殖民 」的问题,有著很大的关联。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7-19 17:44:00 +0800 CST  
作者:火旺教授
延伸内容:http://tieba.baidu.com/p/3845826011
相关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30480/answer/104608191


#怪物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怪物#



本文为《 未确认生物吧 》线上圆桌会谈—「 怪物的社会化 」(http://tieba.baidu.com/p/4339090790)之相关前导专文。曾经延期的线上圆桌会谈,将先透过此类文本的逐步披露、作为活动预热。欢迎吧友留意关注!

楼主 火旺教授  发布于 2016-07-19 18:04:00 +0800 CST  

楼主:火旺教授

字数:4548

发表时间:2016-07-20 01: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29 08:58:03 +0800 CST

评论数:4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