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民族继承了高句丽的正统性



历代中国史书一直都是把高句丽当作朝鲜历史来讲述的,这是有充分理由的。
中国史书记载, 百济与高句丽人可以通话, 百济与新罗人可以通话,但新罗与高句丽人不能直接沟通, 但基相貌,衣冠三国相似, 三国幷无种族上,文化上的断层.从文化,血缘的亲缘性来看,和现在朝鲜(韩)半岛的人民和三国时期居民有密切关系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在生物遗传特征上,高句丽人的头型就是朝鲜民族头型,与典型汉族的头型有着根本的种族上的差别
朝鲜民族姓氏是以高句丽的高氏,百济的扶馀氏等8姓集团,新罗的金,朴等6姓集团等三国时期的王族为中心,形成了朝鲜民族的初期姓氏。其余姓氏大部分借用中国式姓氏。因此与中国人虽然同姓,但毫无血缘关联。
在朝鲜民族姓氏中的外来姓氏--包括大陆系(契丹,女真,蒙古,古汉族等),阿拉伯系,日本系等移民,但外来姓氏在朝鲜民族中所占的比重是极少数。
在2004年初 CCTV-10 "中国姓氏文化中",所披露过的内容中--“中国族谱研究所”接受过不少“祖先来自于中国“的韩国人的咨询,其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姓氏是来自于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国姓氏中的47%来自于少数民族的姓氏。
东夷 相传以为夫余别种, 故言语法则多同<后汉书85-高句丽>
东夷 旧语以为夫余别种, 言语诸事, 多与夫余同.<三国志30-高句丽>
言语诸事, 多与夫余同, 其性气衣服有异.<梁书54-高句>
语言待百济而后通焉.<梁书54-新罗>
今言语服章略与高骊同, 行不张拱, 拜不申足则异.<梁书54-百济>
言语服章略与高丽同.<南书79-百济>
中国史书上对高句丽人习俗的描述很多都和现代朝鲜人的特征吻合
喜食大酱,喜饮酒,喜歌舞,喜欢白衣,喜洁净,喜藏酿,摔跤,好弈棋,性情汹,急冬作长坑
高句丽壁画中就有描述跆拳道,摔跤的画面'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
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戏。无大仓库,家家自有小仓,名之为桴京。其人洁清自喜,善藏酿。跪拜申一脚,
新唐书东夷:
王服五采,以白罗制冠,革带皆金扣。大臣青罗冠,次绛罗,珥两鸟羽,金银杂扣,衫筒袖,裤大口,白韦带,黄革履。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帼。俗喜弈、投壶、蹴鞠。食用笾、豆、簠、簋、罍、洗。居依山谷,以草茨屋,惟王宫、官府、佛庐以瓦。窭民盛冬作长坑,熅火以取暖
中国科学院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人员查阅了500部文献,将宋代、明代和新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姓氏记录作了区域划分,证明同样是汉族的姓氏,在血缘上竟分成两大部分,以武夷山———南岭为界,南北两地汉族血缘相差甚远。南北两地汉族血缘的差距甚至比南北两地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差距还要大。这从生物遗传学角度证明了汉族只是文化上而非血缘上的完整群体,汉族的发展是在与少数民族长期交融过程中形成的。

楼主 qzhs1229  发布于 2013-11-22 20:25:00 +0800 CST  
古代韩民族国家, 古朝鲜 三韩 夫余 高句骊 百济 新罗 渤海


古代韩民族国家

----古朝鲜、三韩、夫余、高句骊、百济、新罗、渤海

今满洲地区的各支翙陌人(古代韩民族),(因为古朝鲜的灭亡)为了求生存,图发展,原有的族称虽尚未消失,但随着社会进步,有些部落已分崩离析,演变为各有称号的部族集团。初期出现的新称号有发、高夷、橐离(亦作槀离、索离)。新称号的出现,大概还由于迁入此地后,与当地一些土著部落融合为一个共同体,旧称已不能反映这一变化后的现实。发,散居在今辉发河流域;高夷,居于今辽宁省桓仁县、新宾县,吉林省集安县和通化市一带;橐离大约住在今嫩江、松花江合流处以北的松嫩平原⑥。战国以后先后出现的新族称又有夫余、高句骊、沃沮、东翙。沃沮有南沃沮(亦称东沃沮)、北沃沮之分,南沃沮分布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北沃沮主要在图们江流域今我国境内的一侧。东翙又称翙或翙陌,是陌人迁到今朝鲜江原道一直保留旧称的一支。夫余和高句骊先后建立过国家政权,对今满洲地区和朝鲜半岛的早期开发影响颇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上述橐离、沃沮等民族,在夫余、高句骊兴起后,先后为其兼并。

夫余族称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有燕“北邻乌桓、夫余”之语;古人有说西周时古九夷之一的“凫臾”即夫余的异写。据《后汉书•挹娄传》等有“自汉兴已后”挹娄臣属夫余的记载,则夫余之称在西汉以前已存在无疑⑦。夫余一词,由“翙”缓读演变而来,它反映了夫余族的成员主要是翙陌人。而夫余国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分属翙族的不同支系,统治阶级来源于前述橐离的贵族。橐离是翙陌族迁居今满洲地区最北的一支,《论衡》称之为北夷。被统治阶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战国及以前先后移居今第二松花江中下游以西地区的部落,传说橐离王子东明南逃至此,以此地翙人为基础建国称王;二是夫余国强盛后,东明自所从出的橐离部落的广大部民,也成了被统治阶级的一部分。由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皆源出翙陌,故“夫余”一词既为族称,也为国号。

高句骊作为族称,在西汉前期已经存在,汉武帝在公元前108年(元封二年)破卫氏朝鲜后,“以高句骊为县,使属玄菟”郡①。高句骊县所辖居民,当是早已存在的高句骊人。高句骊用作国号,则晚在公元前37年(建昭二年)朱蒙建国时。高句骊名称的来源,说法很多:或以为其地“山高水丽”,或以其畜养“高大黑马”,或以其喜居山城而得名,还有说是由“秽陌一音的语根转化衍出”②而来。根据“句骊”一词在今朝鲜语中有“邑”的意思,和晋人孔晁认为,《逸周书•王会篇》中的“高夷”即高句骊分析,似与山城有关。高句骊又简称“句骊”③,隋唐时称“高丽”。高句骊族的来源,主要出自翙陌,但分属很多支系。最初的高句骊人,是前述的高夷,在《三国史记》中称之为沸流国。公元前1世纪中叶以后,朱蒙一行南奔至此建国,又加入了夫余族的贵族。朱蒙建国后东征北伐,经过其后继者5个多世纪的努力,前述的发人、沃沮、东翙、部分夫余人,都为其兼并,成为高句骊族的组成部分。同时,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古朝鲜人(花郎注:亦为翙陌)和居于辽东一带的燕人(花郎注:燕国王室为周人,贵族和平民为东夷人[翙陌])加了进来,从而至5世纪初,高句骊族成了今满洲地区及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庞大民族。

《中国民族史・第二章 夫余、乌桓与挹娄》
《汉书·高祖纪》颜师古注说:“陌在东北方,三韩之属皆陌类也。”马韩即为陌人国家。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即提到辰韩(新罗)最初为六村的古朝鲜移民。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辰人称国王(因为马韩强大,一般为马韩人)为居西干,很显然这不是汉语,当是出自马韩人的语言。
在马韩人地区建立的百济国,各史书的《百济传》都称其最初迁来的(古朝鲜人)仅有百家,故名百济。
-----------翙:原字为 秽 hui 陌:原字为 貊 mo,呵呵 就不多说了

楼主 qzhs1229  发布于 2013-11-22 20:25:00 +0800 CST  
铁证如山~~~
-----------------------------

东夷人的起源在于东北红山文明,属于阿尔泰语系,文明稍早与炎黄部落, 创建了古朝鲜, 夫余, 三韩, 沃沮、东秽, 高句丽, 百济, 新罗 秽陌人就这些国家的主体民族 古朝鲜,濊貊,沃沮,夫馀,高勾丽,三韩,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用的是一个语言和文化,他们是辽东北红山文明的主人,而汉族人是完全不同文明,(1000年之后的长江黄河地带,)华夏文明的子孙,古朝鲜,濊貊,沃沮,夫馀,高勾丽,三韩这些国家或部落和华夏文明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是一样的

我们知道中国各省各地区的方言甚至习俗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是同为华夏文明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间差异的延续,而韩半岛,包括延边在内的个地区方言的不同也正是濊貊,沃沮,夫馀,高勾丽,三韩等古代部落习俗延续的结果。

楼主 qzhs1229  发布于 2013-11-22 20:26:00 +0800 CST  

楼主:qzhs1229

字数:3150

发表时间:2013-11-23 04: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20 08:56:07 +0800 CST

评论数:1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