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王龁对廉颇,白起对赵括,名将对天才!

王龁锐眼马上就看出高平关上的异样,他哪能给赵军以喘息之机,立即下令不分昼夜地轮番攻击。
赵军廉颇还来不及派人接管第一道防线,高平关便被秦军攻克,关上五千赵军全体壮烈殉职。
从高平关开始,赵军防线依次是高平关、二鄣城、光狼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如今高平关告破,后面的二鄣城、光狼城并无险峻山脉依靠,失守只是个时间问题。
而赵军南线的长城防线,也很有可能会被秦军从内部瓦解。
此时赵国勇将廉颇,又一次让人看到名将的风范,他趁秦军休整之机,将南线的赵军全部调回丹河东岸,放弃第一道防线,固守第二道防线。
王龁当然很清楚廉颇的意图,他下令所有能站着的士兵,都进一步向东挺进,以图在赵军撤退之时扩大战果。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28:00 +0800 CST  
为了让南长城两万赵军能顺利撤退到丹河东岸,二鄣城和光狼城的赵国守军,则根本就没有撤退的打算,他们视死如归,一直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赵国真是难啃的骨头,王龁虽然攻占了赵国丹河以西全部阵地,但是伤亡居然比赵军还多,接下来面对丹河以东廉颇的第二道防线,秦军的情况并不乐观。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38:00 +0800 CST  
我们来看看目前上党郡的局势。
北上党控制在赵国手中,西上党控制在秦国手中,而东上党,则以丹河为界,秦赵各控制一半。
我们再放大丹河战场,看看赵军第二道防线的格局。
在赵军第一道防线的东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叫丹河,廉颇就在丹河东岸建筑营垒,构筑第二道防线。
在这第二道防线上,有两座特别高的山,大粮山和韩王山,这两座山不但是丹河东岸最高的山,也比西岸所有山都高,因此,西岸秦军的动向,通过这两座山,看得清清楚楚。
这第二道防线,才是廉颇的重心所在,因此廉颇把赵军主力放在这第二条防线上。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38:00 +0800 CST  
可以这样说,第一道防线被突破,完全在廉颇的预料之中,只不过秦军来的比预期更凶猛,赵茄阵亡更是有些意外,第一道防线也丢失得过快了。
廉颇利用丹河天险,以及大粮山和韩王山的地利,将王龁的秦军阻挡在丹河以西。
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场以丹河为界的对抗,从公元前262年持续到公元前260年。赵、秦两军不断增兵,陈兵数十万于韩国上党郡(现属赵国)近三年。
这场战争成为双方国君都不愿意看到的持久战。
持久战有什么危害呢?由于双方各几十万大军不能离开上党郡,而这些大军每日必须消耗大量军粮和物资。这造成国内农业生产滞后,商业萎靡,百姓苦不堪言,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丈夫或者儿子在军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38:00 +0800 CST  
赵国农业根基不如秦国,赵国北方五原郡、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代郡面积占赵国一半,却没有农耕,不能提供粮食。平日这些地方还要从中原各地调粮,因此赵国不得不从他国高价购入粮食,赵国国库空虚,赵孝成王苦不堪言。
如果秦赵两军再在丹河两岸耗上三年,秦国会被耗穷,赵国会被耗垮。
为了停战,赵孝成王首先派使臣到秦国,请求和谈。
在这个时刻,秦国相国范雎,一对眼半开半阖,山羊胡子的嘴巴里,吐出了两个毒辣的建议。
一是昭告天下,赵国派人来求和,以绝诸侯前往赵国的援军。
二是迫使赵国换将,换上主战派的将领,再由武安君亲自挂帅,与赵军决战。
秦国让天下诸侯知道,赵国派人来求和,诸侯们当然不会傻到,在秦赵停战的时候来支援赵国。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38:00 +0800 CST  
至于迫使赵国换帅,是因为廉颇打定主意不进攻,虽然赵孝成王多次催战,廉颇都置若罔闻。要让赵军渡河决战,非得让赵国换一个主攻派的将领不可。
赵军丹河防线,韩王山上。
赵军统帅廉颇正站在山头,俯视对岸秦军连绵数十里的营垒,廉颇身形雄伟如山,在赵军中的威信有如定海神针。
不过廉颇望着对岸的形势,始终找不到秦军的破绽,心中涌起一丝不安。
赵孝成王已经数次派人来催战,可是廉颇大将军始终认为,坚守是唯一的良策,拒绝渡河发起进攻。
廉颇望着对岸依稀可见的无数黑色大旗,心中忐忑,他和赵军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呢?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38:00 +0800 CST  
五、秦赵大换将
经过秦国间谍们的一番努力,赵孝成王最终启用了主攻派的代表将领赵括,替换主守派的廉颇统领赵国大军。
赵国换将,与能力无关,只是理念上的差异,廉颇固守的思维,让赵国撑不起,被迫换上主攻的赵括,以早日结束战争。
为什么赵国换上的是赵括呢?赵国还有没有其他名将?
除了廉颇,还有一位老将庞暖,他是赵武灵王时期的将领,资历足够,但是能力还未被证明可以统领几十万大军。庞暖是十几年后廉颇乐乘都不在的时候,才担纲起赵国首席大将的重任的。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42:00 +0800 CST  
再就是田单,论能力田单是没有问题的,就凭他为齐国复国的巨大功勋,到那一国都应该是大将,可是田单终究是齐国宗室,赵国曾用田单攻克过燕国的几座小城,仅此而已。
现在来看看赵孝成王刻意提报的三位将领,乐乘、李牧、赵括。
乐乘不算新人,他在赵惠文王时期就很受重视。乐乘多年来充当廉颇的左右手兼得力干将,他的战术思路和作战手段与廉颇几乎一致,可以说他就是赵孝成王的廉颇。
与脾气火爆的廉颇不同,乐乘的性格低调,对两任赵王都言听计从,与朝中大臣关系也比较融洽。作为大将,乐乘比廉颇更容易驾驭,假以时日,若乐乘建功立业,用乐乘替代廉颇也是可能的。
上任伊始,赵孝成王当然不可能立即用乐乘替换廉颇,考虑到廉颇的面子,赵孝成王在任二十年,一直让乐乘充当廉颇的副手。(后来继任的赵悼襄王,就不太懂得平衡大将之间的关系,用乐乘替代廉颇,结果酿成大祸)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44:00 +0800 CST  
此外,赵孝成王慧眼看中了另一位来自北边的将领李牧,赵孝成王令其为将,担纲抵御匈奴的重任。此时的李牧,并未立有大的战功,功勋就更谈不上了。李牧还有一个身体缺陷,他的右手是断肢!
一个没有显著战功的人,一个右手残疾的人,如果能当上将军,那只能说当时的国君很开明,赵孝成王就是相信,李牧的脑袋里面蕴藏大智慧。但是李牧无论资历和威望都不够,人也在北方。
乐乘是主守派,李牧去了北方,好在还有一个赵括可用!
赵括是赵奢之子,名将之后,赵奢被封为马服君,赵括被人尊称为马服子。
我们从赵括的出身,或许会推测他是个纨绔子弟,但是从马服君赵奢的严厉家教来说,赵括更有可能是将门之后的新锐。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44:00 +0800 CST  
司马迁在《史记》中谈到赵括,赞誉之词溢于言表:“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意思是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起用兵,天下无双。
太史公在写《史记》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考究谨慎的,我们再看看司马迁对其他名将的评价。
太史公评价白起:“善用兵”。就三个字,给改变战国局势的战神,太史公好吝啬。
太史公评价乐毅:“好兵”。就两个字,惜墨如金。
太史公评价王翦:“少而好兵”。比乐毅多两个字,意思差不多。
太史公评价廉颇:“赵之良将,以勇气闻于诸侯”。在良将前面加上赵国这个定语,太史公似乎在暗示,廉颇在赵国独一无二,放眼天下却难与乐毅、白起、王翦并称。同时再加一句“以勇气闻于诸侯”,言外之意廉颇胆略过人,韬略似乎差了一些。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46:00 +0800 CST  
太史公评价李牧:“赵之北边良将”。良将前加上赵国北方这个定语,太史公似乎不太喜欢李牧,评价比廉颇还要低。
现在我们清楚了,太史公对赵括的评价“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是非常高的,赵括自然不是泛泛之辈。
几乎赵军换将同一时间,秦国迅速启用武安君白起,这次启用是秘密进行的,除了白起的几个心腹大将,秦军自己都不知晓。
这次换人,表面上看像足球场上的对位换人,你换一个年轻前锋,我换有经验的老将对付。
但是这次换人,内藏玄机。秦昭襄王对秦军内部将领下令,谁敢泄露武安君为将,立斩不赦。
秦昭襄王这样做的目的,有两层意思。
一是忌惮赵括,赵括用兵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是赵括早就声名鹊起,恐怕武安君白起心里也没底,能否全胜这个马服君的天才儿子。
二是担心赵括知道秦军换将后,龟缩不前。但是这个可能性似乎不高,因为赵括之所以来长平,就是来结束对峙的,赵国比秦国更耗不起,否则也不会把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廉颇给换下。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48:00 +0800 CST  
六、赵括大攻势
白起抵达上党,只见上党山势起伏延绵,草木茂盛,风光如画,武安君却没有心情欣赏。
武安君下令,加固光狼城附近的垒城,深挖壕沟,布置陷阱,等待赵军前来突击。
赵括到了前线,也做了一番大的变化。
首先,赵括更换了部分将领,也更改了约束。
赵括说到底,也只是一个人一个脑袋,他要指挥四十余万大军,每个人都要如臂使指,就得依靠他帐下的这些将军,这些都尉,这些百夫长。如果算到百夫长级别,四十余万大军就有四千多个百夫长,要指挥这么多人,当然要换上与自己一条心进攻的将领。那些还念念不忘廉颇,一心只想防守的将领,势必在进攻中不得力,与其战时拖后腿,还不如现在就换了他们。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48:00 +0800 CST  
至于更改约束,更加势在必行,因为廉颇此前的约束,是以防御为主的,要进攻了,指挥号令当然要改成进攻为主的。
赵括就像一个足球教练,要求他将一支意大利式防守型球队,改造成一支西班牙式进攻型球队,不更换队员和改变战术,肯定是不行的。
每个将军,都有自己的一套风格,赵括首次作为主将,便指挥四十余万大军,没有发生什么乱子,已经展现了其大将风范。
赵括稳定军心后,指挥赵军渡过丹河进行了大反攻,长平大决战终于登场!
赵军沉寂了三年,突然之间的反攻,爆发的威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赵军前部狂飘突进,如同一阵阵狂风卷起,往秦军壁垒冲来。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49:00 +0800 CST  
为了诱惑赵军深入,王龁偷偷调走部分第一线的守军到光狼城集结,同时下令,任何情况下,所有守军必须坚守壁垒。
数十万人短兵相接,气氛摄人心魄,双方杀得尸横遍野,上党的大地颤抖不已。
秦军光狼城大营,黑色大旗迎风飘扬,上面绣着黑底白字的“王”字,秦军对内仍然隐瞒着武安君上任的消息。
秦军中军大帐,众将校憋了两年多,如今见赵军倾巢出动,纷纷请战支援前线。
不料王龁却一反常态,坚持不支援,众将围住主将王龁,个个激动不已。
一位裨将恳求道:“大将军,赵军气焰如此嚣张,何时才能出战啊。”
王龁摇头示意坚守不战。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50:00 +0800 CST  
又一位将军郑安平道:“大将军,不救前方营垒,至我大军损兵惨重,究竟是何故!”
王龁不答话,不论怎样秦军确实损失惨重,他这个主将难辞其咎。
郑安平又道:“将军胆怯的话,我郑某愿帅一军前往迎敌。”说罢就做出账领兵状。
“放肆!”武安君白起一声厉喝,从屏风后面闪出。
众将见一位头不大下巴尖尖的老将,正是白起,众将大惊道:“武安君!”那郑安平双腿亦像绑在木头上一样纹丝不敢动。
“诸位将军,引诱赵军渡过丹河,退守空仓岭一线,是本侯的意思。”武安君正色道。
武安君正待多言,帐外不远处鼓声、号角声四起,一名军士来报:“禀报将军,赵军前部数千人攻打光狼城!”
帐中将校惧惊:“赵军来的如此快!”
只有武安君笑道:“本侯为何一退再退,马上就有答案了,诸位立即去指挥守垒,没有本侯的命令,不准一个军士出垒迎战。”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52:00 +0800 CST  
赵军来的快,而且来的坚决,因为武安君作战的一贯思路,是不惜军士性命,无论是对方的还是己方的。
为了让赵军远离丹河,武安君令王龁将部分第一线丹河守军召回,然后命剩下的守军坚守不能退,同时又不派援军,等于是将几万丹河沿线守军置于赵军的刀枪弓弩之下。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若是不假戏真做,让赵军杀死几万秦军,岂能让赵括继续进兵。
赵国朝堂之上,年轻的赵孝成王意气风发,对众臣道:“马服子不负寡人之望,秦贼(秦则,即秦昭襄王),待赵括将军到河内将尔等生擒!”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52:00 +0800 CST  
赵国众臣纷纷向赵孝成王道贺,赵孝成王踌躇满志,一副即将完成祖父、父亲未完成的功业模样。
入夜,秦军光狼城大营,中军大帐,熊熊燃烧的牛油火炬,将帐内照得宛如白昼。
帐内依稀可闻几里外,赵军将士的呐喊“直捣咸阳”,听着分外刺耳,这也说明赵军主力已经到达附近。
大将王龁紧握拳头,对上首的武安君兴奋道:“君上,赵军终于上钩了,此番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白起压抑住兴奋之情,迅速安排了将军王陵和司马梗两项任务,二人领命而去。
王龁对武安君的计谋佩服的五体投地,为自己的轻率感到些许不好意思,高声请命道:“君上,可有任务交予莫将?”
武安君道:“将军莫急,待赵军后撤,将军可趋兵猛追。”
这个时候,赵军大部反击至光狼城附近,遭遇到了秦军依城修筑的无数壁垒。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1:52:00 +0800 CST  
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从赵军开始反攻到遭遇壁垒,这一阶段已经让秦军付出惨痛代价,武安君布置的几万诱饵,几乎全军覆没了。
光狼城和附近壁垒,磙木、擂石齐下,赵军前部数万人不得不限于停滞。赵军还不知,光狼城附近的秦军数量,要超出赵军不少。
一支上千人的赵军迫近,此时弩箭从天而降,黑压压的把天空都遮住了。黑云盖下,一瞬间这一支赵军竟是连呼喊哀号都没有来得及发出,上千攻城赵军静悄悄地瞬息间就被屠戮个一干二净。
赵军震惊!全身汗毛都竖起的惊悚!
秦军痛快!一口恶气出之而后快的舒畅!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2:03:00 +0800 CST  
这是整个战局的转折点,若是赵军继续全线进攻,这一千赵军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当赵军在光狼城附近遭遇秦军坚固的垒城,赵括审时度势,下令全线退兵。打不赢就撤,这无可厚非,如果说在野战中赵军还占优的话,攻打坚固的壁垒,赵军损失就大了。
这好比足球比赛中,一方大举进攻取得1:0的领先优势,立即转为防守。
看来赵括确实有两把刷子,并没有一味地只知道进攻,赵括天下莫能当的兵法,绝非浪得虚名。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2:03:00 +0800 CST  
七、白起布局
然而武安君白起,也绝对配得上“善用兵”三个字,就在赵军取得局部胜利的同时,武安君白起的两路神兵,从天而降般于两侧偷袭赵军丹河东岸的大后方。
第一路秦军,由司马梗统领两万五千人,从东北面绕到赵军百里石长城后面,切断了长平赵军与邯郸以及北上党的联系。
第二路秦军,王陵领五千轻骑兵渡过丹河,切断了长平赵军与大粮山的联系,大粮山是赵军屯粮所在,秦军虽然不能占领大粮山,切断道路却是可行的。

楼主 风长眼量  发布于 2015-06-28 12:03:00 +0800 CST  

楼主:风长眼量

字数:14935

发表时间:2015-06-27 19: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27 14:40:33 +0800 CST

评论数:1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