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都│三品大同乾楼之一(咏乾楼)


11月18号,大同城墙合拢日拍摄乾楼。




明末清初,战火纷飞,乾楼不幸被毁。一些信息显示,清代雕刻家李彦贵缩小比例,按原样将这壮丽的角楼雕刻成一座2.5米高的木制模型,非常精美,陈列在华严寺大雄宝殿之内。



吧友“暮然回首”拍摄乾楼照片。



吧友“白登山上一棵草”2013年11月19日发贴【乾楼:呼朋万里 拍手层霄】(http://tieba.baidu.com/p/2713392861)有配诗图片6帧和其它乾楼图片,这是其中一帧,下面还要选用几帧(其中有几帧我给配了诗),特致意和致谢。



这是吧友“清风影客”拍摄的乾楼照片之一。在本系列中还要选用他的一些照片,特致意和致谢。



乾楼复原效果图。



乾楼复原后的宣传展板。

楼主 ゞ淚眼朦朧ゞ  发布于 2016-11-28 19:37:00 +0800 CST  


楼主 ゞ淚眼朦朧ゞ  发布于 2016-11-28 19:38:00 +0800 CST  
登大同楼
明●乔 宇
东南山势绕皇都,西北楼高眺望孤。
荒碛平沙连塞远,片云寒雁入空无。
长城万里卑秦筑,文德千年仰舜敷。
今日北门谁锁钥,受降城外尽舆图。




题镇城西北楼
明●李 柄
重镇临元岳,名城正朔宫。
危楼峙西北,飞栋接穹隆。
日涌神京现,天开大漠空。
黄河遥浩淼,灅水近冲瀜。
百雉旌旗肃,三关鼓角通。
睥睨千骑整,蹬道九逵同。
自昔严刁斗,累朝息战功。
堠烽分障谧,貔虎备边雄。
坐运陈平策,时颁魏绛钟。
凭栏舒灏兴,饮御咏和衷。
地亘金汤固,门扁锁钥崇。
壮猷方叔在,肤硕颂元公。






下面是清●道光【大同县志】登载的唯一清代吟咏乾楼的诗。作者是清乾隆年间大同知县。

镇楼秋眺
清●吴 麟
郡城西北有高楼,此日登临爽气浮。
四望河山连朔漠,一天风露倚清秋。
边疆自昔营屯重,则壌于今黍稷稠。
烟火万家民俗厚,愧无三异继中牟。






网上对这首诗也有不少传抄,基本不完整,且非常明显地抄错为:“郡城西北有高楼,此曰登临清爽的空气浮”。如此明显的错误,在网上常能发现,真不知道传抄者和引用者是怎么混日子的。


另外,吧友“白登山上一棵草”还提供了清代另一位诗人留下登乾楼的诗文:
九日登镇楼感怀
清●黄蒙贤
孤山滱水拱金汤,粉蝶珠楼镇四方。
唐魏恩深怀旧德,边关扼要重名邦。
兴贤尚忆冯都尉,先达犹传李侍郎。
历代英雄留不住,白云红树满斜阳。


更为大家欣赏的是明李贽的诗《乾楼晚眺》三首。

李贽(公元1527~1602年,比王越晚百年),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贽应巡抚梅国桢之请往山西大同,著《孙子参同》,修订《藏书》。

李贽在社会和历史上的影响较大,但在大同呆的时间很短。王越的事迹长期埋没,实际上是一位很有能力和作为的人,在大同一带常年征战和生活,我们就更应该努力挖掘他的史料。

《乾楼晚眺》
明●李 贽
其一
呼朋万里外,拍手层霄间。
塞晚浮烟重,天空岁月闲。
断云迷古戌,落日照西山。
幸有声歌在,更残且未还。




其二
凭高一洒衣,望远此何时?
正是中元节,兼听游女悲。
杯干旋可酌,曲罢更题诗。
愿将北流水,弹与钟子期。


其三
中丞绥定后,携我共登临。
所喜闻谣俗,非干怀壮心。
山云低薄暮,楼日压重阴。
欲归犹未可,此地有知音。




这是本“三品”系列贴子的第一篇,回顾早已灭失的大同乾楼。引用了与大同乾楼有直接联系的七位历史墨客文人十二首吟咏乾楼的诗文,来体味明代大同乾楼的雄浑、靓丽、巍峨、脱俗。

正像王越的诗【镇楼秋望】借云中八景的名声而广为传播,我们大同复建的乾楼,不能满足于真材实料、符合规制的中华传统楼阁建筑物这一过硬的硬件身份,也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扬光大她在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影响和作用,某种程度上这种软作用的影响是更大、更有力的。这其中就包括充分挖掘、体会、提升历史上与大同乾楼有关联的一切诗词、散文、记叙等等一切形式的信息资料。准确、全面地理解这些信息资料的内涵、意义,以及它们与我国其它历史文化宝库的联系和相互关联作用。

我是一个大老粗,对这些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非常肤浅。但是在我们贴吧大有性情中人。我的这篇贴子(包括后续两篇),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太感谢了。

在本贴中引用了“暮然回首”、“白登山上一棵草”、“清风影客”三位吧友的照片,在此再一次表示致谢!

下面的第二篇贴子,记叙大同乾楼乘大同复兴的劲风,凤凰涅磐再生的信息。

本贴完,谢谢大家浏览。

楼主 ゞ淚眼朦朧ゞ  发布于 2016-11-28 19:38:00 +0800 CST  
亁楼位于大同明城墙西北角台之上,是大同古城墙四座角楼中最为高大宏伟的一座,因其位置属于八卦方位之首的“亁位”而得名,循其性质成为“道家风水楼”。建成以来,一直被视为“镇楼”,建筑平面为十字形,每层均有八个翼角,层叠而上,故俗称“八角楼”。该楼结构精巧华丽,形制特殊,雄伟壮丽,引得多少文人骚客在此登楼远眺,吟诗抒怀。乾楼凭其风景独具特色,“镇楼秋爽”被列为“云中八景”之一,。


《镇楼秋爽》
清●王 越
瑟瑟西风吹雨晴,可怜佳节在边城。
百年人有几时健,一岁月惟今夜明。
抚今不堪伤往事,举杯空自惜离情。
君恩未报头先白,赢得辕门说老成。


这首诗在网上反复传抄,广为流传,但存有三处错误。

错误一、几乎都把该诗冠名给了清●王越。实际上错了。之所以认为这种说法错了,依据有三:

一、在清代230位较有名的诗人中,没有一位名字是“王越”的。

二、《镇楼秋爽》诗中有言“可怜佳节在边城”。大同在明清两朝,虽都为重镇,但含义不同。 明代是名符其实的边防重镇,而到清代,因为满蒙一家,大同已不再是边防重镇了,谈不上“可怜佳节在边城”。

三、查找“诗人王越”,得出的结果是:“明代中期名将、诗人”。再看详情,有:

景泰二年(1451年),王越登进士第,授御史。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明宪宗时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

这就对了。明代中期名将、诗人王越,与大同有交集,具备了创作《镇楼秋爽》的客观条件。

王越(公元1426~1498年),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一生特立独行的处世风格,经世致用、上下求索的儒家本色,抵御蒙元侵扰的赫赫战功,嬉笑怒骂浑然天成的卓荦文采,在有明一代,可谓“妙绝人才,难有难逢”。但清代一直对其有关著作资料横加禁毁,其修建长城、地域外寇之功,被长期湮没;其卓荦文采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研究和重视。

天顺七年(1463年),明英宗晋升王越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受命巡抚大同。 王越赴任后,缮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成化七年(1471年),王越因将要西征,辞去大同巡抚之职。累计在大同任职8年。

王越博学能文,文溯秦汉。长诗善赋,推崇《诗》、《骚》。

《镇楼秋爽》当为明代王越所作。

后来,我又找到一个有力证据。在清●道光【大同县志】中,明确把这首诗归到明代作品中。

错误二、诗的名字错了一个字,应该是《镇楼秋望》而不是《镇楼秋爽》。






错误三、诗中还错了一个字:第三句第二个字是“剑”,不是“今”。一字之差,不但失去“对仗”,且意蕴也相差太远。


镇楼秋望
明●王 越
瑟瑟西风吹雨晴,可怜佳节在边城。
百年人有几时健,一岁月惟今夜明。
抚剑不堪伤往事,举杯空自惜离情。
君恩未报头先白,赢得辕门说老成。


关于大同乾楼,是明初所建,但没有准确年代,这几乎无异议。

乾楼毁(失)于何时,有两种说法。

一、明末清初,战火纷飞,“镇楼秋爽”不幸被毁。我同意这一说法,但语言含混不详。确切地说,应该是明末清初顺治年间,多尔衮镇压大同姜瓖反叛,斩城、屠城之后,乾楼受池鱼之殃,先毁后灭,乾楼的灭毁,应该不是同一时间做完的。

二、还有一种说法是“可惜在清末毁于兵燹”。

例如,百度百科《大同乾楼》词条云:“乾楼位于大同城墙西北角,是古城墙四角楼之一,建于明初,清末毁于兵燹”,错了。

此词条还有一句话也错了:"郡城西北有高楼,此曰登临清爽的空气浮",且错的非常明显、低级而不可原谅。在那样一个公众平台,如此贬低大同的素质,真不知道提供此信息的谁。

查大同在清代末期,民国初年,并没有大规模毁城、焚城的重大军事事件,所以怀疑是一些人记错了朝代,把明末的事记成清末的事了,且不能否定是有意为大清朝诿过、饰非的可能。

(注:【大同地名志】在记叙这首诗时,用的是“抚剑”,但题目是“镇楼秋爽”,清末焚于兵燹,用的是“焚”字。)

我主张乾楼是灭失于清初而不是清末,还有一个不是很有力的理由。就是吟咏、描述乾楼的诗主要是明代的作品,而诗词盛行的清代稀少,是否也能说明一点问题?

后来,清代雕刻家李彦贵缩小比例,按原样将这座壮丽的角楼雕刻成木制模型,陈列在华严寺大雄宝殿内。暂时没有查找到关于“雕刻家李彦贵”的更多信息。

在明代,有不少墨客文人游览大同乾楼,并留下感叹的诗文。前面是王越的三首诗,下面是抄自清【大同县志】《艺文志》的几首诗(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出版,1992年9月第1版):


登镇楼二首
明●年 富
昔年曾此一登临,今日重来感慨深。
云树每遮南望目,关山空老济时心。
遥知雁字传苏信,未许商岩起傅霖?
欲脱豸冠赋“归去”,清风明月五弦琴。
楼头凝望思凄然,蓬鬓萧疏六十年。
山势北来云渺渺,水声东去草芊芊。
寒鸦散乱斜阳外,荒冢高低古道边。
慰我愁肠裴太监,杯盘罗列酒如泉。










登镇楼西北楼二首
明●王 越
彩云飞过几层檐?楼上人呼酒再添。
半壁夕阳红影瘦,一钩山色翠眉纤。
我非能画王摩诘,谁是先忧范仲淹?
遥想滕王旧时阁,潇潇暮雨卷珠帘。



天边星斗落西檐,醉倚层楼逸兴添。
边雁叫开云漠漠,塞笳吹断雨纤纤。
黑貂寂寞风尘老,紫绶凄凉岁月淹。
千古魏陵荒荠合,夕阳行色映珠帘。









窃以为王越的“登镇楼西北楼”,比“镇楼秋望”写的更好(窃以为“镇楼秋望”因为被借用为大同八景之中的“镇楼秋爽”,而得益匪浅。看来傍“名人、名言、名景”,在古代也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宣传、推销之术)。你看:

天上的彩云轻轻飘飞过乾楼楼檐,那乾楼无疑是直上云霄了。

楼上几位换命的知己朋友吆喝着“再拿酒来”!王越是一位儒将,本职上是军人,豪爽的气质淋漓尽致跃然诗中。诗中引出范仲淹和滕王旧时阁,必然会联想到岳阳楼和滕王阁。大同乾楼虽然比不上这两座名楼,但是在城墙之上有如此一座巍峨高楼,不也是世上仅有的吗?


另有:
《登大同角楼次刘草窗韵》
明●王 越
漠漠风烟及暮秋,偶来城上一登楼。
青山不管古今恨,白日空悬天地愁。
谁有雄才能破虏?我无奇骨可封侯。
尽将十五年前泪,洒向桑干水共流。




(注:这一首诗来自“王越”吧)

楼主 ゞ淚眼朦朧ゞ  发布于 2016-11-28 19:40:00 +0800 CST  

楼主:ゞ淚眼朦朧ゞ

字数:4087

发表时间:2016-11-29 03: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08 10:08:00 +0800 CST

评论数: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