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十从十不从"?】

最近央视的"清朝汉服"引起了明吧很多吧友的热议。且不说原图里标称"清朝汉服"的服装严重满化,本质上就是旗装,只是采用的上衣下裳制。而且很多人以"男从女不从"为名说清朝还有汉服。那历史上到底存不存在"十从十不从"呢?



——————————————————
《易经》〔系辞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尚书正义》曰:“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春秋正义》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淮南子》曰: "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
《明实录》正德十四年乙卯监察御史虞守随言:“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以有礼义之风,衣冠文物之美也。”


楼主 KURURU曹长1  发布于 2015-06-25 11:18:00 +0800 CST  
【十从十不从是否真实存在?】
因为有这个传说,所以有人得出汉族男性的服装是被屠刀改变的,但汉族女子的服装是自然满化的结论,可是这个传说可信吗??我认为这个传说漏洞百出,不可信,这跟大部分史料相矛盾。
一、首先,这只是个传说,没有任何的史料记载,作为一个这么重大的事件,影响长达几百年,不可能不记载,相反,从一些史料来看,女性也是要易服的。
“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清世祖实录》卷五 顺治元年五月庚寅)。
“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女人不许梳头留髻。”(《清太宗实录稿本》卷十四)
“于众人未剃发之前,即行剃发,举家男妇皆效满装。”(将良骐《东华录》卷五)
二、“十从十不从”中的男从女不从跟“娼妓从而优伶不从”有明显的矛盾。娼妓不都是女的么?当清军面对两条矛盾的命令时会执行哪一条呢?难道娼妓脸上还写字吗?也有人说是倡从优伶不从,可是倡在古汉语中是表演者的意思,跟优伶同一个意思,这就重复了。。。
三、现实中“男从女不从”根本就很难实行。因为在满清时期,任何人家里都不能私藏一件男子汉服。了解汉服的人都知道,汉服的男装和女装差别很小,特别是中衣,都是交领右衽,浅色(以白色居多),哪里能够分得出是男还是女,如果没有中衣,女子如何穿汉服呢?女子的外衣就算颜色花纹鲜艳一点,如果是交领,洗旧了与男子的又如何分别。何况贫苦人家的女子汉服也都是粗布衣裳,谁敢冒着杀头的危险留着呢?
四、最后两条“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明显与服装发式无关。
五、 第七条“优伶不从”,然而顺治十年,京师逮捕了两个因为扮演旦角而没有剃发的人处死,清廷因此下诏:“剃头之令,不遵者斩,颁行已久,并无戏子准与留发之例。”可见优伶(戏子)亦没有被允许留发。
有人认为这是出于明降臣金之俊或者洪承畴的建议而制定的政策,然而这种说法没有充分根据,也没有史料证明。“十从十不从”只是民谣,未见于正式命令或明文规定,其中颇有含糊、重复、矛盾之处,对其内容和含义往往有不同解释。所以,这个传说根本就不可信。。。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传说呢?一种可能是因为清末统治者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故意放出来的,第二种可能是,并无这样的政策,只是由于女子不常出门、棺殓别人不易见到等原因,所以一些边远地区地方能够保存部分汉族传统,导致有人误以为有“十不从”
CCTV葛剑雄教授也对此进行了说明,他的观点归结为“天高皇帝远”和汉人的默默抗争!
——————————————————
《易经》〔系辞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尚书正义》曰:“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春秋正义》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淮南子》曰: "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
《明实录》正德十四年乙卯监察御史虞守随言:“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以有礼义之风,衣冠文物之美也。”


楼主 KURURU曹长1  发布于 2015-06-25 11:18:00 +0800 CST  

楼主:KURURU曹长1

字数:1541

发表时间:2015-06-25 19: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28 23:07:12 +0800 CST

评论数:15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