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吐槽贴

最近因为论文的关系,在读明初的官方文献,想借宝地发一些吐槽……反正肯定写不进去正文的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09-10 19:26:00 +0800 CST  
《古今列女传》卷1〈高皇后传〉:
太祖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髙皇后马氏,其先自宋太保默,家于宿州闵子郷新丰里,世豪里中。
【原来高皇后攀附的是这个石贼党羽……无法吐槽】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09-10 19:29:00 +0800 CST  
《皇明宝训》卷3〈谋略〉:
帝与孔克仁论天下形势曰:「中原豪杰,智、力不齐,混一未可必也,但两淮、江南诸郡,拘集人民,近城畊种,入城则为兵,在乡则为农,必如是,庶几有备无患。后来举兵,则又不同,当於两淮、河南北之间,馈运可通之处,大举而行。若勋业既成之后,史必书当时谋臣为何人?」
克仁对曰:「皆出主上神谋独断,未见谋臣也。」
帝曰:「我国中不乏将材,正欠谋划之士,故费心耳。」


【连「后世的历史学家将会如何记载」的梗都出来了……这大概是准备与北方长期对峙的计划,实际没有用上】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09-10 19:47:00 +0800 CST  
【《皇明宝训》是洪武七年编的语录。 到了他死后修的《明太祖宝训》,就把这种梗删掉了。】
《明太祖宝训》卷6〈武备〉:
甲辰(1364)正月庚午,太祖坐白虎殿,与孔克仁论天下形势,因曰:「……卿以为如何?」?
克仁对曰:「积粮训兵,待时而动,此长策也。」
【克仁也蛮辛苦的,死后还要背新台词。】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09-10 20:00:00 +0800 CST  
再来一个:
永乐元年成书的《古今列女传》里,有一个元末会稽烈女的故事,在明初得到旌表:


山隂徐允让与妻潘氏,元至正己亥春从父安避兵山谷间,遇官兵至,斫安颈流血。允让大呼曰:「汝宁杀我,勿杀吾父!」兵即舍安而杀允让,将辱潘,潘绐曰:「我夫既死,从汝必矣。若能焚吾夫,则从汝无憾也。」兵信之,聴潘聚薪焚其夫,因自投烈熖而死。国初,事上闻,礼部议曰:「允让能捐躯以全父生,潘氏能陨命以全妇道,孝节并著,实人所难。」诏旌表为孝节之门。


这里面还很老实地提到“官兵”即明军,实际讲的就是1359年朱元璋命胡大海与张士诚争绍兴的事。这场战争中,一个张士诚一方的亲历者写了一部《保越录》,也有这个故事,还更加凄惨哩:


山阴顷里徐允让妻潘氏,年二十六歳,嫁夫三日,大军至,杀其夫。见潘氏姿色,曳迫以前,潘氏曰:“我行不乱,且吾夫方死,不忍暴弃遗骸,愿将焚化随去,庶绝吾念。否则有死而已。”大军从其言,为拆民屋,积而焚之。烟焰方炽,潘氏临哭之,遂投火而死。


“大军”如四库馆臣指出的那样,是明人传抄时所改,原文估计就是“红寇”之类。这里面“大军”连焚尸都是拆民屋,真是太残暴了!


到了三修本《太祖实录》里,就把“官兵”干脆改成了“寇”。嘛……明朝史官以后还要在《续资治通鉴纲目》里继续这样的自己打脸的。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09-18 20:52:00 +0800 CST  
今天发一个扯淡的:光宗吃的红丸,当时还是还蛮流行的回阳补气药。崇祯朝广东按察使黄承昊,自称善于养生。写了一本《折肱漫录》,说自己和妻子都曾服用红铅制成的五气丸,颇为有效。“李鸿胪进光庙之丹,予亦曾尝”。(卷3)
同时此人鼓吹节欲养生,说自己就算只和女性同卧都会怔忡。看他介绍的另一种红铅丹药的服用法,还要禁欲百日才可,足见这药在当时的医药文化里也不是什么春药。网络写手精虫上脑,不亚于东林。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09-24 11:24:00 +0800 CST  
说到胡大海,死后很快被官方神化,在金华建庙,又附祭金陵蒋侯、卞壸庙,最终入鸡笼山功臣庙。后来又把他写入官编因果报应宣传册《为善阴骘》。宋濂(据说是方孝孺代笔)《越国公新庙碑》云:
初公之未薨,尝夜出,人见其两日煜煜,有光若灯。及其既薨,敌人数扰我边陲。公降祥异,或见梦于人,或覩灵火满野,汹汹闻人马声。洎出师,辄大捷,似实有阴兵来助者。
这一祥瑞后来也写入《实录》。
明廷的这种宣传力度,或许是他在后世传说中地位颇高,甚至可以在传说、族谱里带领着阴兵,和常遇春搭班,到处去“屠杀”的一个原因吧。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09-26 10:43:00 +0800 CST  
非明朝贴:今天才知道宋太祖宋皇后他家也是两代通婚沙陀的……她要是生了皇子,胡血比例尽逊李治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0-08 23:21:00 +0800 CST  
继续粟特贴:张承业公公,本姓康……原来他真素忠於本族事业滴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0-08 23:25:00 +0800 CST  
扬王陈某,扬州人,崖山之战亲历者,张世杰部随军魔法师(雾


宋濂《扬王神道碑》转录的太祖御制扬王行状:


王姓陈氏,世为维扬人,不知其讳。当宋之季,名隶尺籍伍符中,从大将张世杰扈从祥兴帝驻南海。至元己卯春,世杰与元兵战,师大溃,士卒多溺死,王舟亦为风所破,幸脱死达岸,与一二同行者累石支破釡煮遗粮以疗饥。已而粮绝,计无所出,同行者曰:“我等自分必死,闻髑髅山有死马,共烹食之。纵死,亦得为饱鬼。不识可乎?”王未及行,疲极,辄昼睡,梦一白衣人来谓王曰:“汝慎勿食马肉,今夜有舟来共载也。”王以为偶然,未之深信,俄又梦如初。


至夜将半,梦中仿佛闻橹声,有衣紫衣者以杖触王之胯,曰:“舟至矣,奈何不起?”王惊寤,身在舟上,见旧所事统领官。时统领已降于元将,元将畏舟压,凡有来附者掷弃水中。统领怜王,亟藏之艎板下,日取干糇从板隙投之,王掬以食。度王之渴,乃与王约,以足撼板,王即张口向隙受浆。居数日,事泄,皆彷徨不自安,忽飓风吹舟,盘旋如转轮,久不能进。元将大恐,遍求于禜祈者不可得,统领知王能巫术,遂白而出之。王仰天叩齿,若指麾鬼神状,风涛顿息。元将喜,因饮食之。至通州,赉王数巨鱼,送之登岸。


王归维扬,不乐为军伍,避去盱眙津里镇,择地而居,以巫术行。王无子,生二女。长适季氏,次即皇太后。晚以季氏长子为后,年九十九岁。



《明太祖实录》也有类似的记载。元代军中往往带着巫师,《平宋录》里记载伯颜军中有“相士李国用”祭风以助火炮攻城(简直是奇幻设定)。因此扬王会被信任。那段“不要吃马肉”让我想起了俄底修斯故事。不知道是扬王自己还是仁祖陈后给太祖讲的这奇幻漂流之旅……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0-11 14:03:00 +0800 CST  
勉强更一条吧,【太宗皇帝讲老北京历史】
宣宗御撰《广寒殿记》:
北京之万岁山,在宫城西北隅,周回数里,而崇倍之,皆奇石积迭以成。……永乐中,朕尝侍皇祖太宗文皇帝万机之暇燕游于此,从容之顷,天颜悦怿,指顾山川而谕朕曰:
“此古轩辕所都,而后来赵宋之疆境也。宋弗良于行,金取而都之。金又弗良,元取而都之。元之后裔不存殷鉴,加弗良焉,天鉴我太祖高皇帝圣德,命之吊伐,用诞安天下。……”
又顾兹山而谕朕曰:
“此宋之艮岳也,宋之不振以是,金不戒而徙于兹。元又不戒,而加侈焉。睹其处,思其人,夏书所谓儆峻宇雕墙者也。肆吾始来就国,汰其侈,存其槩,而时游焉则未尝不有儆于中。昔唐九成宫,太宗亦因隋之旧,去其泰侈,而不改作,时资燕游,以存监省。汝将来有国家天下之任,政务余闲,或一登此,则近而思吾之言,远而不忘圣贤之明训,国家生民无穷之福矣。”
朕拜稽受命,无时或忘。……肆嗣位以来,凡事天爱民,一体皇祖之心敬而行之,洞洞属属,罔间夙夜。比登兹山,顾视殿宇岁久而陁,遂命工修葺,永念皇祖,俨如在上。敬以所授大训笔而勒诸乐石,既以自省,亦以昭示我子孙于亿万年。


感想:
1.明初的天命史观是很一贯的,金是宋招来的天罚,元也是金招来的天罚。虽然是夷狄,但还是有承受天命,并非偶然。
2.这里的万岁山,是北海的琼华岛(不是景山)。据说上面有不少艮岳的太湖石,宣宗居然说这山是从开封整个儿搬来的,朱棣糊弄小孩的么。
3.所谓“古轩辕所都”,如果不是泛论的“黄帝都冀”的话,莫非朱棣根据的是平谷黄帝陵古迹,以及周封黄帝后人于蓟的传说?可惜本朝太祖皇帝为了绥服蓝蛮,曾经遣使祭祀陕西黄陵,否则北京大可以把这个霸过来,将作为帝都的历史一举推到五帝之初。
4.为了重修个殿,还费了这么多话……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0-29 18:55:00 +0800 CST  
有些史家不断地要把古帝变成家族、部落以建构古史,古史辨派则把古帝变回神,以为考古发现清场。盖上古史关乎民族认同,在国家看来必须可以被“研究“出来个东西不可。1921以来,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岂不壮哉……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1-01 16:26:00 +0800 CST  
【诚意伯父子御赐金瓜、铁锏】
原来评书里八王爷的金锏真是我大萌的玩意有砸门的,有打人的


王文禄《龙兴慈记》:
圣祖赐刘诚意一金瓜,曰“击门锥”,有急则击之。一夕夜将半,击宫门,乃洞开重门迎之,曰:“何也?”
曰:“睡不安,思圣上奕碁耳。”
命碁对奕。俄顷报太仓灾,命驾往救,刘止之曰:“且奕。”
圣祖遽起,曰:“太仓,国之命胍也,不可不救。”
曰:‘请先遣一内使,充乘舆往。“
遂如言,回,则内使巳毙车中。
圣祖惊曰:”何知以救朕厄?“
曰:”观乾象有变,特来奏闻耳。“
曰:”何人为谋?“
曰:”明早朝衣绯者是。“
早朝,西班中有一臣衣绯,命缚之,即取袖中悬哨鸽放起,鸽巳死袖中,盖以鸽为号,起伏兵也。其臣姓名忘之。刘诚意影神画中,有童子持金瓜随侍,即上赐也。


陈中(永乐二十二年进士)《谷王府左长史青田刘公璟传》:
璟貌伟丰髯,论说英侃。 帝爱之,次日召璟,谓曰:”朕欲卿日夕左右,夜考宋纪,惟阁门使如仪礼立百官之上矣,宣唤传逓。处尔,无逾此官。”遂拜职赐第、马、衣、带,金书“除奸敌佞”四字於鉄简赐之,且命曰:“百官敢有不法,卿持此简紏正。时袁都御史奏车牛事忤旨,璟当殿以简击其颈。自是举朝畏璟。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1-04 14:55:00 +0800 CST  
【蕃人后裔刘伯温】
刘基为北宋名将刘延庆之后的书证在此
嘉靖朝南京兵部尚书、鄞县人张时彻(1523进士)《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赠太师一谥文成护军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


文成刘公,其先丰沛人也,后徙鄜延,名延庆者,宋宣抚都统、少保。厥子光世,以平方腊功,为兵马总管;高宗南渡,部兵以从。累官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进太师、杨国公,因家临安。子尧仁,过丽水而乐之,遂徙其邑之竹洲。四传至集,又卜居青田之武阳。去县治者百五十里。世所称南田福地也。……五传至濠,宋翰林掌书……


神道碑是第四代诚意伯刘世延请张时彻写的。此说不见于洪武后期黄伯生写的《行状》,大概是刘家后人鼓捣出来的东西吧。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1-07 14:11:00 +0800 CST  
来一条越出范围的罢,恭读 常公 《中国之命运》:


……我以为大家对于中国国民党如果能用客观的态度,拿过去历史的事实来证明他,由现在世界的变局来分析他,就将来国家的前途来推求他,就可知道中国惟有三民主义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亦惟有国民革命是正大光明的路线,而且惟有中国国民党,他是领导革命创造民国的总枢纽,他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的大动脉。
除此之外,在这个军政和训政时期之中,无论用何种名义,或何种策略,甚至于组织武力,割据地方,这种行动,不是军阀,至少亦不能不说是封建。这种变相的军阀和新式的封建,究竟对民族,对革命是不是有益,还是有害?大家痛斥从前把持军队,割据地方的军阀是反革命,难道这样新式封建与变相军阀,就是真革命?如果这样武力割据,和封建军阀的反革命势力存留一日,国家政治就一日不能上轨道,军政时期,亦就一日不能终结。不惟宪政无法开始,就是训政亦无从推行。这样于国家于革命的前途之妨碍和损失之大,真是不知伊于胡底。你看列强苏联和英美各国尚且都希望我们民族解放进步,国家独立自由,所以他们在中国百年来无限的权利,和无上的势力——就是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条约,到了今天都已自动的先后放弃了。为什么我们国内的党派,倒反而不肯放弃他武力割据的恶习,涤荡他封建军阀的观念,那还能算是一个中国的国民?更如何说得上是「政党」?世界上那一个国家的政党,有从事武力和割据的方式,来妨碍他本国的国家统一,而阻碍他政治进入轨道的?这样还不是反革命?还不是革命的障碍?这样革命的障碍,如果不自动的放弃和撤消,怎么能不祸国殃民?不止是祸国殃民,而且最后结果非至害人自害不可。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1-10 15:22:00 +0800 CST  
不过 常公时代的发明“中华民族”还是比现在的厉害多了


1.新疆则春秋时代,秦国称霸西戎,继之以汉代之通西域,唐代之定天山,而成之以元清两代的开拓。这两个区域,归化中国的期间,皆绵互至二千余年之久。


2.台湾、澎湖列岛本是汉人开发的区域,屹峙东南,久为我们中国的屏藩,迄至明末,乃为荷兰人所侵据,而终为我郑成功所收复,其事迹真可歌可泣。


3.中国对于中南半岛各宗族关系更深。存亡继绝的义师,济弱扶倾的战役,真可谓「史不绝书」。


4.西藏则自吐藩改宗佛教,内向隋唐以来,元代则隶于宣政院,清代则隶于理藩院,其向化亦超过一千三百年以上。


第一条秦黑?第二条放现在台湾是大大不正确了。第三条指的明朝那两次干涉越南内政(维护普世君纲)么……莫非体现 常公经略印支之志。第四条是唐黑。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1-10 15:36:00 +0800 CST  
待会儿更新,先贴个无聊比附在这裏
明朝:

洪武3年杀杨宪,4年、8年幸中都,13年杀胡惟庸,废中书省,18年发行《大诰》,其后发动讲读《大诰》师生来朝,23年胡党案,25年太子死,26年蓝党案,31年崩
本朝:
建国6年废高硕卿,11年行幸韶山,废彭帅,16年发行《语录》,18年天下赤军来朝,废胡服,21年九大重定国是,23年林帅出奔,28年崩
同步率不够高啊……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2-03 17:42:00 +0800 CST  
洪武十六年的《赠滁阳王定远郭公庙碑》叙述郭子兴起兵事:


元末民间有造言者,王误中其说,信之甚笃,忽不事作业,而妄散家财,阴结宾客。至正壬辰,汝颖兵起,王识天下当变,乃召所结宾客子弟拔濠梁据之。


通篇未提到郭子兴部的宗教色彩。不过我们知道郭子兴初起时纵使未受刘福通号令,也是靠“烧香”聚众的,是红军。后来郭子兴死了,刘福通遣人来招,《实录》又说太祖不受其职。然后救安丰就说是刘福通先来投降的。《实录》完全不解释韩山童是谁。


更有趣的是朱元璋在写给蒙古人的信里往往就爱用妖人这个词,别处不用,大概是显示自己本是大大的良民,不是蒙古人该仇恨的对象。以下引《太祖实录》本,未知是否又有润饰。


《太祖实录》卷25吴元年九月戊戌条:
上遣使以书送元宗室神保大王及黑汉等九人於元主曰:……岂意辛卯之年,妖人横起,不三四年间,海内、海外,势如瓦觧。殿下屡尝命将征伐,国势日衰,妖气愈盛。……
卷46洪武二年十月条:
是月遣使致书元主,曰:朕本布衣,昔在田里赖承平之乐,忽妖人倡乱,海内鼎沸。当是时,出师者将非不勇、兵非不众、城廓非不坚、器械非不利,终无成功。妖人愈炽,遂致豪杰并起,此天运昭然,不言可见。


不过就朱元璋本人的记忆而言,大概对红军也谈不上什么仇恨。他晚年给儿子的书信中有一段对当年的回忆:
《太祖实录》卷253:
晋王、今上统军行边,出开平数百里,上闻之,遣人賫往谕之曰:


噫!吾起寒微,因天下乱,不得已入行伍中。不二年,从者如云,犹且听命于雄者。又二年,帅将士东渡大江,秣马厉兵於建业,以观天下之变。其诸雄皆放肆无籍之徒,虽曰无藉,而元亦不能驭,乃命中山武宁王、开平忠武王总兵四征,与群雄并驱,又不十数年,群雄殄灭,偃兵息民。
当并驱之时,张士诚称王于姑苏,陈友定扼险于八闽,方国珍擅命于甄越。杜遵道、刘太保僭乱于中原,徐真一、陈友谅相继僭号称尊于江汉,兵无纪律,同类相夷。元义兵李察罕辈奋起河洛,刘太保莫能与敌,梁地遂平。察罕之兵径入齐鲁,灭乱雄。毛氏之类渠帅,虽能婴城固守,及与察罕拒战,所在败北。察罕兵骄气盈,心诈志狂,所以卒殒于敌手。未久,察罕之甥王保保帅兵,一切作为,蹈舅之谋,不能服众,以致部下声言効忠朝廷,请命加诛王保保。自是元内外衅生,首将擅兵於外,大臣弄权于内。朕观是机,发兵讨之……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2-04 14:25:00 +0800 CST  
终于读到了朱元璋亲口承认自己是红军战士的材料,还是个硬译体的:
《高丽史·恭愍王世家》癸丑二十二年(1373)七月壬子条,载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二十日圣旨:
我从二十四岁上,红军内住子三年,自家砌了些个军马,修了一座城子,海内打造了一万船只,后来各处城郭都收拾了。又大元也赶的迤北去了。


这篇材料灰常有趣,里面还有太祖收留大都高丽宫人周氏(十三岁)的事,“问呵,他说姓朱,俺容不得他。问他父呵,却说姓周,我如今留了他也。想恁来十三岁的小孩儿会吃奶,恁可早送与了人,有失子母之情。”足见太祖严守同姓不婚之礼,虽异族亦不能乱。据陈学霖说周氏可能就是后来的韩王、岷王之母周妃。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2-14 18:43:00 +0800 CST  
按《高丽史》,高丽判膳工寺周英赞有女入元宫,后归太祖。洪武六年曾两次来贡,第二次遇风溺死。
之后高丽又派遣周谊、周谦多次使明。据《太祖实录》记太祖言,说是“前元庚申君尝索女子於其国,谊有女入于元宫,庚申君出奔,朕之内臣得此女以归。今高丽数以谊来使,殊有意焉。”似乎周谊也是太祖的一位国丈了。但按《高丽史》卷134《辛禑列传》五年四月甲辰条:
护军周谦至自京师,曰: "帝令周姐姐见我,又问: '国王是前王子耶?'
谦对曰: '前王正妃鲁国公主无后今王乃宫人所出也."


则周谦当是周妃之弟,周谊恐怕就是他哥哥。总之周妃的父亲是高丽官员,当时应该不在大都。

楼主 后晋世祖石越  发布于 2014-12-18 18:18:00 +0800 CST  

楼主:后晋世祖石越

字数:5922

发表时间:2014-09-11 03: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26 20:32:02 +0800 CST

评论数:31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