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赋】——孤陋书生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7-06-17 12:04:00 +0800 CST  
《文以载道赋》
文以载道,赫震金镛。论宏渊以懋峻德,辞典雅而承中庸。君子彬彬,大道之行有度;轮辕煜煜,徒文之驾无功。乃令艺者笃实、美言致爱,于是学子播远、贤人执中(1)。
始知文非道无以讽谕,道非文弗以弘光。搜策穷经,言归实用;雕辞琢句,韵尚铿锵。譬盘飧果腹之余,可调五味;素帛御寒之外,可染六章。苟有郁于心膺,油然作赋;既得文于尺素,蔚矣严装。
于是经纬鸿儒、道心炳耀;运斤巨子,翰藻云蒸。淳德蕴于瑰玮,妙采发乎性情。是以屈子罹忧,香草之篇乃作(2);贾生感遇,治安之策遂呈(3)。延寿之赋《王孙》,公侯变色(4);祢衡之诵《鹦鹉》,志士悲鸣(5)。皇极耽奢,贤相怀十思之谏(6);后宫篡政,旧臣报讨贼之行(7)。当其振藻扬葩,金玉之声彻响;躬仁秉义,恢宏之道大明。符檄奏疏,郁焉有采;缘情体物,隐矣精诚。文发则流如江海,道含则粲若辰星。遂可播芳于万世、诵奏于明庭。
今之作文者则不然,世德衰而绣言靡,小学废而俗语横。
或有气盛少年,唯务雕虫之巧;富才新进,常夸砌典之荣。剪叶裁花,嘉贞不劝;捐纯弃质,儒术弗凭。徒蔚文而无道,去抽对而何能?魏晋之风鲜笃,六朝之靡竟争。礼仪不明于章节,辞藻徒涨其浮声。或有懒学庸人、才疏老叟,缀俚语而不惭,喃陋辞以相夸。高谈道义,耻学文华。技不知乎平仄,而每小雕虫;文皆溺于俚言,而遑称懿旨。徒文则形杂道疏,寡饰则论空采迩。更有偏颇之辈,盲学之人,摘僻词以称法古、堆晦语而诩博闻。不考先哲,恣凭己论!
昔者韩退之约六经之旨,采众家之长。邃语精言,常出六朝字句;铿锵奏诵,每得魏晋遗芳。故文以载道云者,道之为重,文之为体;非缘道而黜文,实濯篇以求理。苟有益于三谟,必不拘于一字。乃有德昭素展,懿范抆乎随侯;墨动锦横,匠心琢于和氏。文成荆璧,道烨珠光,昭晰经纬,沐化万方。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7-06-17 12:09:00 +0800 CST  
【赋用词林正韵】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7-06-17 12:10:00 +0800 CST  
【注释】
(1)《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
(2)屈原作《离骚》。汉-司马迁:“《离骚》者,犹罹忧也。”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写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3)《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是西汉文学家贾谊的名文之一。贾谊任梁怀王太傅期间,汉文帝多次向他征求治国方略。《治安策》论及了文帝时潜在或明显的多种社会危机,包括“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六”等众多严重问题,涉及中央与地方诸侯之间、汉庭与北方异族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种种矛盾。针对这令人忧心的一切,贾谊富有针对性地一一指明相应对策和补救措施。毛主席称赞《治安策》是“西汉第一雄文”。
(4)《王孙赋》,是著名文学家王逸之子王延寿所作的一篇描写猴子的赋。“王孙”指“猢狲”,“猴”又通“侯”,因此这是一篇具有讽刺意味的赋文。在《王孙赋》之前,王孙主要指王族或贵族子弟,王延寿创造性的把“王孙”代表猴子而且从多个角度来丑化、斥责,其寓意是非常深刻的,反映了当时宫廷贵族子弟的丑恶嘴脸。由于王延寿作赋体制小,状物精到,题材新颖,文辞瑰丽,《王孙赋》得到广泛传播,客观上在主流文学方面引领了对猴贬斥的文人情怀。
补充:王延寿曾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叙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与他同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写了此稿,但见到王延寿的《灵光殿赋》后,大为惊奇,自愧弗如,遂焚己稿。王延寿年仅20多岁溺死于湘水。
(5)《鹦鹉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祢衡的一篇托物言志赋。他在此赋“序文”里有明确交代了作赋的缘由:一次黄射在鹦鹉洲上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并希望他能以鹦鹉为题作赋以“使四座咸共荣观”,于是他竟“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地当即完成。因此这还是一篇颇有限制的“命题作文”。
背景:东汉末年,朝廷暗弱群雄割据,面对统一天下重整纪纲的时代课题,那些凭镇压“黄巾”起家的大大小小的军政头头,个个野心勃勃欲夺天下,为此一时好像都求贤若渴、广纳贤才。可实际上个个又都惟我独尊,顺者昌逆者亡。麾下谋臣高参一旦在原则问题上表露“异见”,那就肯定没有好下场。祢衡本来是高才大才,据《后汉书》上说他少年时就以文才和辩能而扬名天下。当时身在曹营的名儒孔融也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荦”,还上表奏帝推荐了他。可因为他有个狂傲不羁的毛病,很快就被曹操给“打发”到刘表那儿去。刘表为了不想让曹操的借刀之计得逞,便又把他“推荐”到江夏太守黄祖那去了。起初,黄祖因他与自己的大儿子黄射很要好,对他还有几分欣赏,可后来遭他当众辱骂,盛怒之下一刀把他杀了。祢衡死时才26岁,到死也没个官衔职称,墓碑上写的仅是“汉处士祢衡”。处士,即指未做官的文化人。如此境遇的他心里自然有着一腔愤懑的苦水了——这就是写这篇《鹦鹉赋》的心理背景。
(6)《谏太宗十思疏》
是唐宰相魏徵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于是 “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7)《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是骆宾王的代表作。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
(8)三谟,指《尚书》中的《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大禹谟》记叙了大禹、伯益和舜谋划政事的对话;《皋陶谟》中大禹和皋陶关于以德治国的对话,皋陶提出“九德”,作为人的道德基本准则;《益稷》记录舜和禹、皋陶的讨论并相互告诫的场面,禹儆戒舜不要傲虐,不要荒淫,舜则告诫众臣不要“面从”,自己有错一定要指出。此用“三谟”代指有利于国家政治治理、道德教化的文章。
(9)随侯珠,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10)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韩非子》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7-06-17 12:11:00 +0800 CST  
有些人的“文以载道”是他自己“顿悟”的文以载道,并不是周敦颐的文以载道或者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文以载道
别“悟”,看郭少虞《中国文学批评》和张绍康《文学理论批评史》。
周敦颐:“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
周敦颐所说“文以载道”其实就是文体之本源与文学之功用之间的辩证论,“文”指的是文学形式,比如平仄对仗的严谨性、字句的均齐性,文体的流变性,他是极唐末古文运动后对文道关系的再次辩论,只有平仄裁对、抽黄对白的形式,那叫“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文辞,艺也”他并不排斥文学追求艺术形式,但是要求艺术形式要服务于“人能庸”;“道”指的是文学的内涵性和功用性“道德,实也。”就是指文学艺术不能过于夸张生硬,为了形式扭曲了“实”。要“笃其实,而艺者书之”,这样才能“美则爱,爱则传焉。”什么鬼“文章要有道德”“那些有道德的文章真厉害”,跟这十万八千里吧?
之所以有韩柳的古文运动,就是因为抽黄对白、裁花剪叶的唯形式主义的骈文不在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因为很大程度上唯平仄论的骈体文有气势却缺乏细腻的感情,有歌功颂德的潜质却缺乏民生疾苦的书写能力,他们更注重书写现实生活、更注重底层老百姓的疾苦,这是问题本身的书写规律。
骈体文或者骈体赋适合写山川鸟兽、花草虫鱼,写景写物,都是美雅虚空高大上的,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多,润色鸿业、抒情小志,如此而已。因为平仄和节奏限制了内涵的表达,它这种问题只适合写这些。裁花剪叶、云对雨雪对风,山花海树、赤日苍穹,跟现实有什么痛痒吗?韩愈就是要格这些文的命,古文运动就是要向形式主义宣战。
文以贯道,就是要把形式主义拉回“道”上,但是还是有点偏“文”,还是注重文学形式,但没有骈俪文那么刻意强调平仄对仗。文以载道,就是有点偏向于“道”,但也不忽视“文”。
形式主义和内涵主义,是文道辩证关系的本质体现,不同时期侧重程度不同,但都不是“文章”和“道德”这种肤浅的东西。
“文过饰非”,文过,指的是美化错误,饰非,指的是修饰不对的,文过和饰非都是一个意思。周敦颐“文以载道”的“文”,指的是文学形式中的“修饰”,也就是形式主义(平仄、对仗、声病)。所以他说“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这是对“文”的直接解释了。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文学艺术的修辞形式是用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要有利实际问题的解决。轮子修饰的再美好人们解决问题用不上,最终不过只是白白装饰罢了,何况车上没人,有个P 用?(只有裁花剪叶、抽黄对白的平仄游戏,只会点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不过只是飞禽走兽罢了,不讲文章内涵、不有补于世,人们不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有个P用?)
★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修饰过的文字,那是艺术(美化)的;遵循本质,那是实在(现实)的。
★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
只有在基于现实的基础上,用凝练有艺术技巧的文字去书写,这样才能显得“美”,“美文”就会惹人喜爱,这样才能传承。
我觉得只要不是学中文的,都会把“文以载道”理解成文章道德论,而不是文学功用论。因为没学过,所以才这样认为。这就是民科和学者的区别,民科靠自己“顿悟”,学者靠综合前人诸家观点。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8-12-31 16:10:00 +0800 CST  
某些读不懂的人在不懂装懂,真是让我为他感到尴尬“我认为大法”好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8-12-31 16:24:00 +0800 CST  
某些文盲史盲初中句句“我认为”,条条“我猜测”真是给我平淡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活生生把我高笑点标准拉低了哈哈哈。我就勉强随便免费“教育”你吧
1、一口一个《治安策》是儒学经典,是哪门子儒学经典啊连策论和文学都搞不清回去好好读书
2、一口一个用文章表达政治立场,噗呲,什么叫政治立场麻烦你不懂装懂前先问问你引以为傲的“搜狐”他怎么曰的嘛政治立场和治理观点都搞不清的小学生也配在这里秀智商?把申论当文学的二流“文学家”
3、一口一个“文以载道精髓在于托古改制“,噗呲一笑,小朋友,你的“精髓”顿悟得很有灵性,还改制充分发挥了那点有限的脑洞空间,麻烦你再问问你引以为傲的搜狐“托古改制”他怎么曰的?哈哈哈哈哈,文盲到处秀智商。
4.一口一个“文以载道提倡摘用俚语中的新鲜僻词,接近口语的新书面语”哈哈哈哈哈,你的“我认为大法”更上一层楼了!!!你说你的脑洞怎么那么优秀呢哈哈哈,你认为就你认为,不要说什么“文以载道认为”,真是不知羞耻,玷污“文以载道”哈哈哈
5、一口一个“最早先秦两汉儒生提出文以载道通过文章阐述政治思想”哈哈哈,哪个先秦两汉儒生?还“最早”?你不仅是个文盲,还是个史盲啊。《文学史》摸都没摸过的幼稚儿童在这里臆造文学史,你说可笑不可笑哈哈哈。
6.“简单高效的语言”哈哈哈,简直搞笑。把文学和语言等同的三流中学生,你真是无知的可爱,我怎么不知道文以载道是要创造简单高效的语言呢?哪位大学者的高论,不会又是你这位没入门的民科创造的吧哈哈哈。
7、《荀子》《典论》是“提倡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我怎么不知道呢哈哈哈,这是看一句笑半年,感谢你充满娱乐精神的神论。我怎么记得《典论》提倡“文气说”主张体现作者天赋个性才能呢?什么时候变成说教的道德正义伦理了哈哈哈,而且魏晋风骨的太康和左思文学是反对儒学的,反而和道家和玄学关系密切。我建议你再问问你引以为傲的“搜狗”哈哈哈。
8、一口一句“吹捧古人反对的六朝浮夸辞藻”,哈哈哈,看不懂就不要不懂装懂。本文的主旨是文道辩证观,好好读读第四第五段,强行撞壁,最为致命。不懂装懂真可爱哈哈哈。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8-12-31 17:37:00 +0800 CST  
本来不想鸟那些没读过几本书的幼稚无知小朋友,既然人家有受虐倾向,我也就勉为其难捶捶狗头。初中水平的认识力阅读水平和小学程度的语言表达,真是为你感到羞羞。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8-12-31 17:44:00 +0800 CST  
为了防止小人被狠狠打脸后删楼,现在复制一下他的“我认为”神论,供大家一笑
————————————————

1、提倡文学复古的文以载道思想的韩愈、柳宗元、周敦颐等人强烈反对魏晋六朝以来讲究 平仄韵律 和 辞藻 的骈体文,提倡先秦两汉质朴自由的散行单句的文体形式,当时诸多儒学经典比如《治安策》就是以这种文体写成的来更直接简明地表达政治思想。正如周敦颐所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以载道的“文”讲的不是文章中吹捧的有文采而内容荒谬的的辞藻,和古人所批评的“炳炳烺烺,务彩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文以载道精髓类似于托古改制,强烈反对“雕辞琢句”,在提倡古代淳朴的文学并摘用俚语中的新鲜“辟词”、形成接近口语的新书面语言。
2、最早的先秦两汉的儒生提出文以载道通过文章阐述政治思想,同时还在于利用简单高效的语言,所以之后才有唐代韩、柳等人进一步阐述和发展这个思想,在提倡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文以载道的启蒙书《荀子》《典论》中,注重“雕辞琢句”的骈体有没有出现或是大量被应用过。楼文章一定基础上占用古人文以载道的名义,吹捧古人反对的魏晋六朝浮夸辞藻、音韵的作用的文章、古人所批评的盲目追求形式主义的、唯美主义的同时极力渲染厚古非今思想的没有体现出“文派生于道”的内涵反而本末倒置的空洞辞句,同时还批评古代古文运动者所提倡的淳朴的俚语口语。
————————————————
哈哈哈哈哈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8-12-31 19:20:00 +0800 CST  
顺便截个图哈哈哈,如今的中二孩子真是有创意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8-12-31 19:27:00 +0800 CST  
看来小朋友受虐妄想症终于被治好了哈哈哈。
再免费教你一下,你所谓的“在提倡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文以载道的启蒙书《荀子》《典论》中,注重“雕辞琢句”的骈体有没有出现或是大量被应用过”的神论不知道有多蠢,史盲+文盲的绝佳展示
首先我告诉你,荀子是战国人,曹丕是汉末三国人,而骈文形成和发展兴盛是在南北朝。你跟我说荀子和曹丕的文章没出现过骈文,就好像在论证秦始皇和唐太宗从来没用过手机,所以手机太low了一样哈哈哈哈哈哈,完全不知文学史为何物,我甚至怀疑你初中毕业了没有,初一下册中国古代史战国百家争鸣没学过?三国没学过??幼稚充满了你那无知的大脑,让你脑洞大开
文盲+史盲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1 01:42:00 +0800 CST  
一句话,再读个十年八年书把智商补正常了再来求我赐流量吧。“我认为”大师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2 10:55:00 +0800 CST  
某些没读过几本书的小学生,丈着读了两本地摊《知音》的水平进来装X, 我念在他天真可爱错漏百出,懒得鸟他。这位小朋友却不知感激,被虐妄想症发作于是我只能勉为其难怒敲狗头我说小学生水平来跟大人讲学术,一口一个“我认为”哈哈哈。被打肿脸后只能露出本性咬人,哎哟真险恶啊。
不过不要紧,感谢小朋友的有创意的幼稚脑洞给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笑点
看一句笑半年
小学生也这么不自量力跟大人说话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2 11:47:00 +0800 CST  
鉴于某些小朋友们“顿悟”的“文章道德论”水平,我只能劝劝他多读书
【郭绍虞关于韩愈文以明道的“外形”与“内质”观】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7 22:22:00 +0800 CST  
我们再来看看【张少康关于韩愈文以明道的“注重实用”与“文章技巧”观】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7 22:26:00 +0800 CST  
我们再来看看袁行霈的中国高校本科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国文学史》对韩愈“文以明道”的解释以及古文运动的评价(重点考点)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7 22:37:00 +0800 CST  
然后看看【郭少虞关于“文以载道”的“质饰”观点】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7 22:50:00 +0800 CST  
以及【张少康关于北宋古文运动的本质观——政教和艺术的分歧】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7 22:53:00 +0800 CST  
最后,看看【袁行霈关于“文以载道”说的“社会政治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论述,以及北宋古文运动对“文”和“道”的辩证观】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7 23:05:00 +0800 CST  
可见,图中三位学者已对这位小朋友所“援引”的名句作了丰富而又具有普遍共识的论述,虽然表达不同,但对“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都解释为“文学形式审美”与“文学内涵功用”,这于本作的“文道辩证观”主题是切合的,本文是一篇文道辩证论的文学批评骈体赋,既批评“徒文”,又批评“徒道”,主张“文道中庸”“文质彬彬”,不同于某些“顿悟”型小朋友不仅天真地在曲解韩愈、柳宗元、周敦颐的言论,而且还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傲慢与无知
无知者无畏源于梁静茹的《勇气》听太多,更源于读了两本地摊文学就牛彼轰轰自以为是

楼主 孤陋书生_  发布于 2019-01-07 23:16:00 +0800 CST  

楼主:孤陋书生_

字数:8634

发表时间:2017-06-17 20: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01 02:31:50 +0800 CST

评论数:9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