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的辛达林】完整版的中文版的辛达语(sindarin)教材来啦

楼主高三毕业党,准大一,暑假刚刚过去三分之二多,想做些有意义的事,在过去的时间里整理出来了完整版的 中文 版的辛达林教材。因为热爱中土世界所以立志学习了辛达林,用的教材主要是大卫·萨洛的a gateway to sindarin,好好学习之后希望和大家分享。特此将成果拿了出来,希望大家喜欢,在追求中土世界的道路上共勉。
本来希望可以自出版电子书的,所以写好了出版词,贴在这里当介绍了:
本书是一本针对辛达林的语法指南,可以视作是入门级别的辛达林学习教材。
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让你初步而又系统地掌握这一门语言。
主要内容包括辛达林的演变历史以及语法知识。
作为托老的忠实读者是不是无数次想要了解他除了文学家外作为语言学家的另一面?
作为精灵的崇拜者,是不是无数次想要学习他们的语言却又苦于它们琐碎而又高深?
本书为精灵语爱好者提供简明而又系统的学习指南,帮助你实现掌握辛达林的梦想。
学习托尔金的辛达林,最苦恼的就是语法知识比较琐碎,有许多渠道可供加以了解却难以将从它们那里获得的知识系统化,而且这些渠道本身的信息有好有坏,难以鉴别。为了我学好这门语言,我特地选用了大卫·萨洛教授的a gateway to Sindarin作为学习教材,因为他本人是一位专业的语言学家,也是彼得·杰克逊拍摄“魔戒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时的精灵语顾问,同时也多年从事精灵语的研究,可谓是这方面真正的专家。
但是大卫·萨洛教授在撰写它的教材时似乎没有考虑到读者可能不具备专业的语言学知识,里面许多的专业词汇和生僻的语言学概念缺乏讲解,曾让我学习时头疼不已。对于我们在学习中将要遇到的这些挑战,我本人已经遇到过。我已经尽我所能掌握它们,并且把其尽量简化,以降低读者的学习门槛。总而言之,这本小册子将为您提供一个简明的学习指南,让您轻松愉快地掌握专业的辛达林语言学知识。

正文部分将在下面贴出,先将完整版的滋源贴在这里:
http://pan.baidu.com/s/1mgmuHgW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0:46:00 +0800 CST  

1.精灵语的历史与种类

1.1精灵语概述
精灵语是托尔金本人花费毕生心血,不断构造,修改,完善出来的。托尔金在对精灵语的塑造中力求它如同真的语言一般具有其独特的“生命力”。他达到了这一目标:他赋予了精灵语其生命力最突出的体现——完整的演变历史。托尔金本人曾经表示,中土世界是他为了赋予他所创造的语言一个使用者而构建的。作为精灵语的使用者,精灵及以后的部分人类(例如居住在刚铎王国和森格尔王统治之后的洛汗王国中的人类)这些种族的历史,对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有着极大的影响。二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一方面,精灵们的分离,造就了精灵语之间的差异,有时候这种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双方难以沟通。可以说,精灵的分离是精灵语形成不同种类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精灵语的种类的研究离不开对精灵历史的研究。另一方面,为了更系统地学习精灵语,了解它作为一门活生生的,具有动态生命力的语言,我们有必要回顾精灵族的历史与精灵语的发展历程。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0:50:00 +0800 CST  

1.2第一纪

双圣树诞生之后的第1050年,按照伊露维塔预先的安排,精灵们在北方冰冷的奎维耶能湖畔苏醒。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并且为自己取名为昆迪(会发声的,会说话的),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唯一会说话的生物。此时,他们使用的语言,是日后所有精灵语的起源,被称为远古精灵语。
这个族群慢慢分为三支,凡雅,诺多和泰勒瑞。当维拉欧洛米召唤精灵西去时,精灵族的第一次大分裂开始,西去的精灵被称为“光明精灵”埃尔达,留下的则是黑暗精灵,阿瓦瑞。
先行渡海的凡雅族与诺多族使用的语言名叫昆雅语,在具体的使用上两个族群又有细微的不同,因为他们并不总居住在一处。
人数众多的泰勒瑞族因为西迁过程中进度的快慢不同而遭到了新的分裂。一部分在遇到安都因大河时出于对继续西迁的恐惧与族群分裂,选择留在原地,他们被称为南多族。其余的精灵在是否一直停留在海边寻找失踪在贝烈瑞安德的王辛格威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一部分跟随辛格威的兄弟欧尔威渡海前往维林诺。留在中洲,没有前往西方的则被称为辛达族,辛达,字面义即为灰精灵。随着族群间分隔的日子不断增加,留守在中洲的辛达们逐渐发展起了一种与昆雅语大不相同的语言。
辛达族主要分布在四块区域。一部分散居在西北方的希斯路姆,米斯林和多尔罗明;一部分生活在东北方的阿尔德嘉兰和多索尼安高地;一部分生活在多瑞亚斯,拥护辛格威为王。辛格威,在辛达语中就是辛葛;还有一部分生活在法拉斯海岸,受造船者奇尔丹的统治,但是这四个地区的所有辛达及日后迁回贝烈瑞安德的德内梭尔的族人(他们是南多族的一支,日后被称为绿精灵)都拥戴辛葛为共同的王。尽管因为彼此的联系较少,这四个片区之间的辛达族的语言有了细微的差别,但是还不到无法沟通的地步,彼此间依然可以交流。因此,当诺多族归来时,将他们的语言统称为辛达林。值得一提的是,辛达林这个名字是由诺多族首次称呼的,辛达族称自己的语言为精灵语。在魔苟斯尚未归来,诺多族尚未出奔时,这一时期的辛达林被统称为古老辛达林。此时它已经有了一种书写方式,那就是由辛葛的吟游诗人,戴隆,发明的奇尔斯。
双圣树诞生后的第1497年,为了追回精灵宝钻,向魔苟斯复仇,诺多族出奔维林诺,回到了中洲。第一批出奔者由费艾诺带领,在米斯林登陆。第二批队伍由芬国昐带领,在月亮第一次升起时,他们在中洲登陆,吹响了银号。
诺多族最早在贝烈瑞安德北部登陆,他们在那里遇到了居住在北方米斯林地区的灰精灵。由于双方隔绝已久,语言已经无法沟通。诺多族主动学习人数比他们多得多的灰精灵的语言,并且将部分昆雅语的内容和辛达林糅合,其中就包括费艾诺发明的藤格瓦。这一套书写形式大受欢迎。因为诺多族带来的昆雅语的影响,辛达林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尽管诺多族与辛达族久未见面,重逢时欣喜万分。但是诺多族隐瞒着一个不能让辛达族知道的秘密。双方友谊日渐深厚时,辛达族开始学习昆雅语,但是很快昆雅语的继续推广就遭到了阻力。纸包不住火,诺多族的秘密最终泄露了出来。原来诺多族在出奔维林诺时曾经在澳阔泷迪犯下弑亲的罪行,这一点以流言的形式传的沸沸扬扬。辛达族的王,多瑞亚斯的辛葛从法拉斯的奇尔丹那里听到了这一传闻。彼时,辛葛王的亲人,菲纳芬家族的加拉德丽尔正在多瑞亚斯做客。当她的兄弟们来看望她时,辛葛王当面质问他们。加拉德丽尔的兄弟之一安格罗德面对质问,内心苦涩万分,向辛葛王坦诚了一切。辛葛大怒,下令他的王国内不准再公开使用诺多族的语言昆雅语,听到它的灰精灵也不许应答。不久,诺多族也放弃了将昆雅语作为口语使用,改说辛达林。尽管诺多王族内部依然使用这种语言,诺多族也将昆雅语作为一门学问悉心保存,昆雅语在中洲失去了使用它的民族,如同拉丁语一样,成为了死去的语言。
矮人自从翻越蓝色山脉之后,很快便学会了辛达林,但他们绝不在外族人前暴露他们自己的语言,而辛达族也因为嫌弃矮人的语言笨重拗口,所以愿学者寥寥无几,精通者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矮人语对辛达林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诺多族来到贝烈瑞安德的三百多年之后,人类来到了西边,最早的三大家族,比欧家族,马拉赫家族与哈拉丁人,被称为伊甸人。他们很快成为了精灵们的朋友,尤其是比欧家族和马拉赫的家族,成为了精灵王的封臣。伊甸人成为了精灵对抗魔苟斯的重要帮手。他们也学会了辛达林并使用它们作为日常用语,自己的语言则作为学问保存。
精灵与魔苟斯大战多年,在敌人的猛攻与奸计,精灵族内部的不和与费艾诺誓言所带来的诅咒的影响下,精灵们不断失败。多索尼安,西利安岛,希斯路姆,多尔罗明,费艾诺众子在北部的领土,法拉斯,纳国斯隆德,多瑞亚斯,刚多林,这些精灵的领土,一个接一个地丢失。精灵与伊甸人退居贝烈瑞安德南方,陷入了绝境。就在这时,头戴精灵宝钻的航海家埃雅仁迪尔成功抵达了维林诺,帮助诺多族祈求到了维拉的原谅和帮助。一支西方的大军到来,击败了魔苟斯。在战争中,贝烈瑞安德大部分被毁,大多数诺多族也跟随大军回归。在诺多族归来到魔苟斯覆灭的这一段时间的辛达林被我们成为中古辛达林。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0:50:00 +0800 CST  

软化变异的具体规则
表格中的左栏是原形,右栏是变化后的结果


保持不变的辅音有:f, l, n, r, th.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0:59:00 +0800 CST  

2.4鼻音变异

鼻音变异的发生主要符合以下两种规律:
规律一:跟在定冠词的复数形式in之后。有时候in会简写为i,与定冠词的单数形式相同。这时候观察后面的单词的开头有无鼻音变化可以判断该词是单数还是复数。例如:Ernil i pheriannath(Prince of the Halflings,石城人用来称颂皮平的话)中的pheriannath就是periannath的鼻音变异后的结果。
规律二:跟在介词an(for,to),dan(back,again,against),min(in)之后,关于这些介词的详细介绍在第七章。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1:04:00 +0800 CST  
鼻音变异的具体规则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1:04:00 +0800 CST  
上表中的塞音在辅音之前组成辅音丛时一般保持不变,不发生鼻音变异。例如:dr, gl, gr, gw,Bar-in-Gwael


不发生鼻音变异的辅音有:f, l, m, n, r, s,th.。它们都保持不变。不过n在r之前要变成dh.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几乎所有的鼻音变异都是发生在前置词是以n结尾的情况下。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1:07:00 +0800 CST  

2.8混合变异

混合变异主要发生在属格冠词(辛达林中的冠词不仅有数的区分,还有格的区分)en还有一系列与冠词in有间接关系的介词之后(详细的介绍请见5.3表格注释2)。与冠词in有间接关系的介词包括erin, ben和min等。
混合变异的混合是软化变异和鼻音变异的混合。一般一个词原本发生了软化变化之后,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又失去了一个元音引发了鼻音变化,这就会构成混合变化。如ena·tinw先是发生软化变异成ena·dinw,然后a丢失了变成en·dinw,这又引发了鼻音变异e-dinu.


保持不变的辅音有b, d, f, g, l, n, r, th.一个以n结尾的前缀在r之前会变成dh. –n + r-=-dh r-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1:11:00 +0800 CST  

元音变异
辛达林中的元音变异知识涉及到相当生僻的语言学知识。但其实我们早就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见过它。只不过我们在英语学习中所涉及到的元音变异都被简单化解释为“不规则”。如:sing的相关词汇 sang ,sung乃至song,这些词的构造方式就是元音变异的结果.为什么sing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构造不与大部分单词(+ed)相同,课堂上完全没解释,只是简单将其归结为不规则变形而已。在辛达林元音变异的学习上,我们也许需要借鉴小学课堂的智慧,用“不规则变化”来解释部分单词,它们令人恼火地不符合已知的规则。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辛达林的元音变异,不仅生僻,还缺少托尔金本人关于这方面知识的公开作品,换而言之,缺少一个权威标准。各式各样的辛达林方言(比如:多瑞亚斯辛达林和法拉斯辛达林,诺多族辛达林)在元音变异的具体规则上也有不同。更令人头疼的是,体现这一知识点的文本作品也很少,只有散诸于托尔金的作品中的只言片语。这让我们的推断变得十分困难。本节的相关知识点采用“普遍+具体”的方法,将元音变异的基本规则和辛达林的特殊用法相结合来讲述。由于本节内容的专业性,我们可以想见,除非经受过这方面专业而又系统的学习,我们在掌握上会有相当的困难。因此,本节内容不要求硬性掌握,只用熟记变异规则,在涉及到要使用相关变异的地方(如名词的复数形式的构造;动词的部分时态变化等)能用上即可,不要过分纠结于什么时候才会发生元音变异。另一个支持这样做的理由是,大部分的元音变异发生在辛达林词汇的纵向变迁中,即古老词汇向现代词汇的演变过程中,而我们只用学习其较为成熟的古典辛达林形式即可。本节内容在词汇的演变这方面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对于没有兴趣研究这一领域的读者而言,大可不必费心于此。

在辛达林中元音变异是指元音间的相互作用使彼此更为相似,这一过程用辛达林表示就是prestanneth。辛达林中的元音变异主要分成两类:a类变异和i类变异。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1:12:00 +0800 CST  
2.9辛达林中的短元音字母表


前元音是指那些在发音时,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尽可能靠前(靠前到再靠前就会变成辅音的地步),后元音则相反。
闭元音又称高元音。舌头在口腔里抬得尽可能高,尽可能接近上颚。高到再抬高就会造成气流的阻塞,形成辅音的地步。与此相反的就是开元音,介于而这之中的就是半开元音。
这里所说的前后,高低涉及到舌位的概念。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些是舌头在口腔里的方位。舌头离上颚越近,则越高,离嘴巴外越近,则越前。
后面的知识还涉及到音节的概念,在这里先简单说明一下。音节是语音的基本单位,如dog这个词是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节,water则是wa·ter双音节词。音节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开头,核,结尾。核是必要的,一般由元音或者音节性辅音担当(指那些可以自成音节或者担当核的辅音)。如:cat,它是一个单音节词。它的开头是辅音c,核是元音a,结尾则又是一个辅音t.



2.10 a类变异

辛达林中的a类变异得名于发生这种变异总是在一个音节结尾-a之前发生。
在a类变异中,一个短的高元音(表格中的i,u,y)后面的音节是非高元音(包含低元音和半高元音,如:a,e,o,a最为常见),那么这个高元音就会被降低。一般而言,i会变成e, u会变成o.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1:13:00 +0800 CST  

2.11 i类变异

i类变异中指的是:如果后面的音节包含/i/,/ j/,/ī/时,音节中的后元音就会前移或者音节中的前元音被提高。
辛达林中的i类变异有三种:初级结尾变异,初级内部变异,二次变异.此外它还有一些特殊形式。
(1)初级结尾变异一般发生在单词中倒数第二个音节上,条件是这些音节后面的音节是i或者以i开头。换而言之,初级结尾变异发生在那些最末尾的音节是i或者以i开头的单词的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变异具体内容是倒数第二个音节里的元音既要上升也要前移。同时,i要和前面的元音结合成双元音或长元音,并且跨过倒数第二个音节中在i和元音之间的辅音(如果有),提前发音。即假如一个单词的结尾是fin·ril,那么最后一个i要和前面的i结合成/i:/,且在n之前发音。

具体变异规则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1:15:00 +0800 CST  

(2)初级内部变异
只要一个音节后面是元音i,那么它就会发生初级变异。如果i不在末尾位置,那么所发生的初级变异就会是初级内部变异。初级内部变异的规则较简单,只有以下两条:


(3)二次变异
二次变异,顾名思义,发生在那些已经经历了初级变异的元音上。二次变异的变异规则也较为简单:


其它的元音,包括长元音,双元音都不变。
(4)双重变异
当一个词以-ia结尾时,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个结尾将会在引发i类变异的同时引发a类变异。具体变异的规则是元音a,e,i会变成ai,o,u会变成 ui;ū直接变成ui.
(5)元音变换
元音变换发生在元音的不同音级之间。在辛达林中,元音的音级一般有三种:普通元音(或者也可以叫短元音),长元音(将短元音的发音拉长)和强元音(一般表现为双元音)。元音变换只发生在开音节之中(那些核中的元音后面跟着不超过一个辅音的音节)。
古典辛达林中的元音变换规则:


2.12中间字母变异
这种变异大概算是辅音变异之中,但不属于五大类之中,具体变化如下: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0 21:18:00 +0800 CST  
之前那段时间有事所以没怎么打理这个帖子,现在回来啦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6 23:28:00 +0800 CST  
看到好多人说要收藏学习真的很高兴啊,希望这本册子可以帮上你一点,当然我这个是不完善的,要学好大家还有一起加油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8-26 23:29:00 +0800 CST  
书写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貌似,但是正文里没有,特此贴出:
13.辛达林的书写

13.1简介
辛达林的书写系统主要分为两种:藤格瓦和奇尔斯。藤格瓦是舶来品,是由昆雅族的费艾诺发明的。奇尔斯则是由辛达族自己发明的。发明者名为戴隆,是辛葛王手下最为著名的吟游诗人。藤格瓦的书写风格较为柔和,而奇尔斯则是铁画银钩,受到了符合性格较为豪迈,追求实用和方便的矮人族的口味。而且横平竖直的奇尔斯也比弯弯曲曲的藤格瓦更适合雕刻在恢弘壮大的矮人殿堂中。所以奇尔斯在矮人族中发扬光大,但在辛达族中却渐渐失宠。

13.2藤格瓦(Tengwar)

之所以将tengwar叫做藤格瓦,是因为“藤”这个字特别符合藤格瓦那弯弯曲曲的形态。藤格瓦很早就由诺多族发明出来了。早期的埃尔达字母叫做:儒米尔的藤格瓦。但是它从来没有被在中洲使用过。因为费艾诺自己发明出了一套全新的藤格瓦,并把它带到了中洲。从此,这种藤格瓦广为流传。在辛达林中每个字母对应一定的发音。藤格瓦作为一种书写形式,能够满足精灵们用它写出用藤格瓦书写,关键是写出代表字母的发音的那个字母对应的藤格瓦符号,而非写出辛达林字母对应的藤格瓦符号。这种特点,用托尔金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这种书写体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是‘字母表’。字母表指的是一系列无规律可循的字母,每个都有其单独含义,背诵顺序依照传统,与字形和功能毫不相关。这种书写体实际上是一个辅音符号系统,符号拥有相似的形状和风格,供埃尔达任意方便取用,来表示他们观察(或设计出)的语言中的辅音。这些字母本身不含有固定读音,但它们之间体现出了一些渐变的联系。”

藤格瓦的书写形式主要分为两种:贝烈瑞安德模式和刚铎模式。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9-05 15:43:00 +0800 CST  
13.2.1贝烈瑞安德模式(the mode of Beleriand)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9-05 15:47:00 +0800 CST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9-05 15:47:00 +0800 CST  

13.2.2刚铎字母表模式(the alphabetic mode of Gondor)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9-05 15:50:00 +0800 CST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9-05 15:53:00 +0800 CST  


楼主 罗罗丁  发布于 2015-09-05 15:54:00 +0800 CST  

楼主:罗罗丁

字数:7271

发表时间:2015-08-21 04: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6 18:26:47 +0800 CST

评论数:12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