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达的地理变迁

在这里是想整理一下阿尔达的历次地理变迁,简要介绍一下各时期的地理概况。因为最近在维基上钻这个坑,所以就同步往贴吧里搬一搬,如果有误的话欢迎大家指出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5 19:24:00 +0800 CST  
首先是巨灯纪元和双树纪元的地理

推荐阅读:
HoMe4的《Ambarkanta》,“世界的面貌”
《精灵宝钻》第一章,第三章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5 19:28:00 +0800 CST  
创世初期的地理可以参考托老绘制的两张地图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5 19:29:00 +0800 CST  
最外圈的Avakúma便是昆雅语中的Void,“空虚之境”,阿尔达之外的空间,一切的发源地。

空虚之境内侧首先是Ilurambar,“世界之墙”,阿尔达的外壁,在日后的版本中被称为Walls of the Night,即“黑夜之墙”,可以通过墙上的“黑暗之门”进出。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5 19:46:00 +0800 CST  
黑夜之墙内侧是Vaiya,是环绕阿尔达的外环海,在日后的版本中被称为Ekkaia,“埃凯亚海”

外环海之内首先是Ilmen,“伊尔门”,是外层的纯净大气,是星辰的所在地,也是后来太阳与月亮的航道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5 19:51:00 +0800 CST  
伊尔门的内侧是内层大气Vista,是飞鸟与云朵的所在地。

在大气之下便是呈平面状的陆地与海洋。从西往东依次是最西侧的陆地“阿门洲”,然后是阿门洲东侧的大海“贝烈盖尔海”,大海的东岸是阿尔达的中心“中洲”,中洲以东是“东海”,而东海以东就是最东侧的大陆“极东之地”,也叫“太阳之地”。
在此时,阿尔达的地貌呈东西对称状,因此中洲是一块完整对称的广袤土地,贝烈盖尔海也没有日后那么宽阔。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5 19:59:00 +0800 CST  
在《Ambarkanta》里,托老称:在阿尔达的初期阿尔达的大地在中央最高,随后向东西方向各自先下降再上升,在东西两侧形成两个峡谷。总的来看地势呈“W”形状,之后远古时期的洪水淹没了两个峡谷,形成了东西两片海洋。早期大地的面貌由此形成。

但我不知道这些叙述所讲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时间线很暧昧。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5 20:30:00 +0800 CST  
在巨灯纪元初期,阿尔达经历了首次地理变化,这是因为米尔寇肆意破坏,维拉努力修复并且与米尔寇大战。
《精灵宝钻》的《创世录》中的描述是:“维拉造好大地,米尔寇就将其破坏;维拉掘出谷地,米尔寇就令其隆起;维拉雕凿山脉,米尔寇就将其推倒;维拉挖出海洋,米尔寇就使其泛滥。一切皆不得安宁,也不得持续生长,因为只要维拉开始一项劳作,米尔寇就必定前往拆毁或败坏。但维拉的辛劳终究没有全部化为泡影,虽然每一处地方、每一项工作,都无法完全按照他们当初的愿望和计划完成,万物的色彩和形状都不同于他们原来意图造成的模样,但大地还是渐渐塑造成形,并逐步稳固下来。”
这段时间里大地的面貌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不得而知,相关的叙述很少。可以推测的是,正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之后,维拉重新整顿阿尔达,于是形成了先前所述的地貌。而在此之前的世界,我们知道的只有“混沌一团,漆黑一片”。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6 09:18:00 +0800 CST  
随后的情形可以参考地图册的配图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6 09:19:00 +0800 CST  
巨灯纪元1500年(这里是维拉年,下同),托卡斯来到阿尔达之后,米尔寇溃逃,第一场大战结束,世界恢复平定。维拉重新整顿阿尔达,在那之后,于1900年维拉打造了两盏巨灯,北方的伊路因和南方的欧尔瑁,维拉定居到中洲中央大湖中的阿尔玛仁岛。如图左上角所示。北方的铁山脉为米尔寇所造的屏障,具体建立时间无从知晓。在这之后是长达1500年,被称为“阿尔达之春”的平定时期。
早期设定中,阿尔玛仁岛位于西海,也就是贝烈盖尔海,日后改成中洲中心的大湖中。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6 09:50:00 +0800 CST  
第3400年时,阿尔达发生了第二次重大的地理变化。米尔寇重返,摧毁巨灯。《精灵宝钻》上的描述是
“巨柱倒下时,大地崩裂,众海翻腾。两盏巨灯迸洒之际,毁灭的火焰倾泻而出,席卷了大地。那时,阿尔达的形状连同均匀对称的海洋与陆地,都遭到了伤毁,维拉的最初设计从此再也没能复原。”
具体来说是两盏巨灯倒塌,于各自所在之处形成了两个内海,北方的赫尔卡内海和南方的凛吉尔内海,阿尔达中心的大湖和阿尔玛仁岛都被摧毁。早期设定中巨灯灯柱由冰块打造,巨灯灯光炽热融化了灯柱,使其融化形成了内海。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6 14:19:00 +0800 CST  
于是维拉搬迁到阿门洲,他们在大陆东岸升起维林诺山脉(佩罗瑞山脉),并且将中洲的大陆推往东边,于是形成了上图右下角所示的地形。贝烈盖尔海在这段日子里变得更加宽阔,中洲的大地在推拉中产生了数座南北走向的山脉,西北的蓝色山脉,西南的灰色山脉,东北的红色山脉,东南的黄色山脉,以及红色山脉与黄色山脉之间的mountains of the wind。
其中在北方连接红色山脉和蓝色山脉的便是前述的铁山脉;此处的灰色山脉与日后的灰色山脉只是撞名;mountains of the wind在此图中被标记为mountains of the world,这可能是个失误。在这张图里面我们还可以看见极东之地的太阳山脉/太阳之墙,但是它的由来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大地在此前是对称的,那么它在佩罗瑞山脉诞生前必然也不存在。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6 15:57:00 +0800 CST  
这一张是托老绘制的图,所画的便是上述地理情况。在这张图上我们甚至可以看见奎维耶能和Hildórien(人类的苏醒地),以及精灵大迁徙的路线(毫无疑问在日后进行了更改),诸多细节在此不多叙述,此图年代久远,个人意见是仅供参考。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6 17:02:00 +0800 CST  
在维拉迁徙至维林诺并种下双树后,共计3500年的巨灯纪元结束,双树纪元开始。在双树纪元,为了阻挡东行狩猎的欧洛米,米尔寇在中洲蓝色山脉东部创造了迷雾山脉(当然并不能挡住)。在1050年,精灵在中洲北方赫尔卡内海东岸的奎维耶能苏醒。维拉们为了保护精灵而与米尔寇展开大战,这便导致了第三次地理变迁。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7 10:02:00 +0800 CST  
这场战争从1090年持续到1100年,被称为“众神之战”,在《精灵宝钻》第三章中,对此战的后果描述是
“米尔寇在中洲的西北部迎接维拉的攻势,那一整片区域几乎毁于一旦……中洲的形状在那段时期遭到了改变,将它与阿门洲分割开来的大海变得更宽更深。海岸破碎坍塌,形成一个朝南的深水海湾。在这个大海湾与远在北方、位于中洲和阿门洲接近处的赫尔卡拉赫海峡之间,形成了许多小海湾。这些小海湾中又以巴拉尔湾最大,发源于北方新隆起的高地多松尼安和希斯路姆周围群山的大河西瑞安,就是由此入海。”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7 13:17:00 +0800 CST  
对于上述变化,大家可以参考两幅图,当然两幅图都多少有些问题(因为版本更迭),不可全信。我们一一来看。第一张图来自地图册,第二张图是托老自己的作品。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7 13:43:00 +0800 CST  
先来看这张地图册上给出的战后地图,在这张地图上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如图框所示从左到右是维林诺,贝烈瑞安德,赫尔卡内海及东岸的奎维耶能。这张图跟先前的地图完全不一样,因为“众神之战”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具体变化我们从西往东说起。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7 16:22:00 +0800 CST  
1.阿门洲地区远离战场,未被波及,基本无变化。
2.贝烈盖尔海在战争中不断地变宽。
3.中洲西北部作为战场被毁坏,余下的部分便是一纪元时我们所熟悉的贝烈瑞安德。
4.战后中洲的最西端便是贝烈瑞安德,贝烈瑞安德西北部和北部的丘陵高地如希斯路姆和多松尼安在此战中形成。
5.贝烈瑞安德的西海岸在战后变得破碎不堪,新产生了许多海湾,如巴拉尔湾,彼时孤岛埃瑞西亚仍位于巴拉尔湾。
6.整个中洲最大的海湾——Great Gulf在战争中形成,它把中洲分为南北两部分。蓝色山脉位于中洲北部,而灰色山脉(远古)位于中洲南部。
7.Great Gulf北方是白色山脉(由来未知,不过也很可能是由于战争),白色山脉以北则是迷雾山脉。白色山脉与迷雾山脉以东是巨大的内海赫尔卡。
8.从地理位置来看,赫尔卡内海似乎往东迁移了。赫尔卡内海的东岸是精灵的苏醒之地奎维耶能,围绕奎维耶能的山脉是红色山脉(欧洛卡尼)。
9.赫尔卡内海的东方,即整个中洲的最东端是Hildórien,人类的苏醒之地。
10.赫尔卡内海以南,原本的凛吉尔内海在战争中不断拓宽,直到成为一片连接大陆东西海岸的大洋。于是中洲的东南角被分离开来,形成了“黑暗之地”。
11.极东之地/太阳之地远离战场,未被波及,基本无变化。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7 16:36:00 +0800 CST  
此外,需要额外说明的是:
1.赫尔卡内海在日后消失了,按图中所示,其所在地在日后变成了魔多地区,哈拉德地区和鲁恩内海地区(发生变化的具体时间未知)。地图册上推测鲁恩内海和魔多的努尔能内海便是赫尔卡内海的残余部分。但在HoMe12里面,托老说鲁恩内海在伟大旅程之时便已经存在,而魔多地区是米尔寇在第一纪元时创造。鲁恩内海未被标识在地图册的这张图上,这个失误是因为地图册的出版时间早于HoMe12。而米尔寇创造魔多的具体时间也不得而知,我们也不清楚这里的第一纪元是否指的是从太阳升起时开始计算的第一纪元。

2.如果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尽管在愤怒之战中Great Gulf的西北部很可能随贝烈瑞安德沉没了,但从Great Gulf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测出,它的东部在日后形成了贝尔法拉斯湾。

3.原本位于中洲东南部的黄色山脉,按tg的说法在战后位于新产生的黑暗之地上,但是托老和地图册似乎不这么认为,他们都没有画出黄色山脉。失踪的黄色山脉也可能是在凛吉尔内海扩展的过程中沉入了海底。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7 17:17:00 +0800 CST  
4.(感谢我的朋友紫杉的指点)人类的起源地Hildórien的位置有两个版本,一是位于中洲的远东,上图应是参照此版本。而另一个说法认为Hildórien位于阿尔达的中心,这记录在HoMe11里,“At the first Sunrise, it is said, Men, the younger children of Iluvatar, awoke in Hildorien in the midmost regions of the world. ”有趣的是地图册上也标明了一处midmost regions(昆雅语是palisor),本意是大地的中心,却标在赫尔卡内海,这不免让人想到HoMe5的《Myths Transformed》一篇中所说的“人类苏醒在一个被大水环绕的小岛上……只有等世界变得更为干燥之时他们才能离开小岛,散播到四处。”(感谢盗门大的译文)事实上在一些版本里palisor被认为是精灵的发源地,也许地图册只是想表达“奎维耶能位于palisor”这种意思(虽然我不得不说这个中心有点偏,版本问题难以统一各个设定)。


楼主 ringer太阳雨  发布于 2019-04-17 19:17:00 +0800 CST  

楼主:ringer太阳雨

字数:7702

发表时间:2019-04-16 03: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6 18:22:45 +0800 CST

评论数:7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