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赵,魏文侯暗藏的真正杀机

提及魏国,大家第一印象就是战国初年的强横,和莫名其妙的多线发展,没有针对性的发展进攻路线。就连战国第一位明君魏文侯也难免被这点诟病。难道贤明入魏文侯,也会在国家战略上犯下如此重大的错误吗?难道魏国真的没有针对性的战略目标吗?
细细分析,魏国的战略目标是有的,但在魏文侯巧妙了掩饰了真正的战略意图。魏侯舞剑,其意恰在赵国。

首先,分析魏国的情况,魏国最需要的是什么.。天下之中,华夏本源,人才不缺,财货不缺。但四战之地,且其河东,河内河南两翼分布的国土形状,最缺两者:一、国土的战略纵深 二、东西两部分的国土的联系。
那分析天下形式,向哪边发展最符合魏国的实际需要呢?我们列举魏国有能力、有条件消灭的国家,来一一分析吧。
一、灭秦的效果。有了西部战略纵深,但造成国土西强东弱,对加强原本国土的联系没有作用。
二、灭韩的效果。大大加强了原本东西两部分的国土的联系,但还是处于天下之中,没有获得足够的战略纵深。
三、灭赵的效果。在北部获得了足够的战略纵深,而且从此将东西两部分国土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且,魏赵本属晋国,在整合方面,国民的认同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从魏国的需要上面来说,灭赵是最佳选择。

再分析魏文侯在位时候,最著名,最重要的三项对外发展的成绩。一、伐取西河 二、剿灭中山 三、发展邺地
我们可以看魏文侯时期魏国的战争年表。除了魏文侯晚期三晋联合攻齐,攻楚外。魏国单独操作的重大战争,基本都放在秦国的西河地区,和嵌入赵国的中山国上了。
这也是魏文侯最被大家诟病的一点。伐取西河,对秦国已呈泰山压顶之势,却不集中力量灭秦。反而去攻伐和魏国并不接壤的飞地中山国。魏文侯的做法是,派吴起这样的军政大才,完全攻占西河之地,然后经略西河,筑城防守;灭中山国,让太子击,也就是后来的魏武侯驻守,甚至派国相李悝担任中山相(虽然我认为李克和李悝是两个不同的人),分封大将乐羊在灵寿,对中山的发展非常重视;派同样是军政大才的西门豹经略邺地。魏文侯有意的在长期发展这三个地区,把这三个地区经营成重要的军事基地,魏文侯在针对谁呢?这难道真的是魏文侯的战略错误吗?西河、中山、邺地难道真的没有共同性吗?
借用吧图,我们从地图来看,形式就一下子明朗了。对比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的魏国地图,和公元前403年,魏文侯43,七雄并立的魏国地图。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经过魏文侯的刻意发展。魏国已经在不经意间对赵国形成了三面包夹之势。
西面完全占据了河西之地,东部国土纵深大大增强,压缩秦国的东进空间,上郡已经直接和赵国国土接壤。这为魏国从河西进兵,扫清了后顾之忧,并直接提供了对赵作战的进攻路线。河西郡守,是大名鼎鼎的吴起压阵。
北面灭亡中山,在赵国内部打入一枚钉子,切断邯郸和代地的联系,是三个灭赵根据地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魏文侯对中山尤其重视。此地是未来的君主太子击主持,并由国相李悝协助。大将乐羊驻守的灵寿,尤其关键。灵寿东面是赵国的太原地区,北面是赵国的代地,南面是赵国的邯郸地区,是全局的枢纽。
东面发展邺地,由军政大才西门豹驻守。邺地经过西门豹的治理已经成为重要的军事重地了,玩过三国的都知道,袁绍的根据地就是邺地。邺地在魏赵边境,攻打乐羊灭中山,邺地必定是其根据地,有很多说法,西门豹在灭中山的过程中担任了乐羊的副将。淮南子中记述了西门豹治邺,率军攻击攻伐了燕国8邑,相必就是在中山之战的过程中所为。后世的魏惠王也是靠邺地兵,打退韩赵两国,才顺利登基的。也能从侧面表现,西门豹军事方面的能力。
只要三个军事基地都能稳固。试想,如果吴起出河西,直取赵国太原地区的晋阳;西门豹从邺地,直扑邯郸;太子击退可断赵国代地后路,进可与邺地夹攻邯郸;乐羊坐居灵寿,全局接应。赵国真的是插翅也难飞了。
但魏文侯时期,时机尚不成熟。河西与邺地已经成型,但中山尚未安定,占据中山后,魏文侯再也没有单独发动过战争。所以魏文侯表面上与赵国保持着和谐,三晋联合,伐齐惠赵,伐楚惠韩,不仅把赵国蒙在鼓里,还抑制了灭赵的潜在干涉国,楚国和齐国。

再从魏文侯之后,魏武侯和魏惠王身上有没有表现出魏国对赵国的战略意图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魏武侯时期的战争列表,谁是与魏国战争最多的国家,答案是赵国。从公元前383年至公元前372年,魏赵年年有战。诚然的确,有赵国入侵魏国的傀儡国卫国而挑起,但打得也太过于激烈。魏武侯承袭了文侯定下的战略目标,却没有继承文侯的战略方针。文侯的方针是,表面结好赵国。内部发展和稳固中山,河西,邺地三个根据地,等到时机成熟,集合三地一举灭赵。而武侯的战略却频频失误。西边赶走了吴起,全面进入收势,忽视河西的重要性;北面完全忽视了中山的控制,导致了中山的复国;东面完全陷入了中原大战,分散了邺地对赵攻击的积蓄。魏武侯过分的相信,凭魏国的势力,不用玩花招,就能硬碰硬的把赵国拿下。结果两国进行了长达11年的拉锯,赵国并不弱小,且魏武侯还要分兵兼顾宋楚的中原战场,结果魏武侯并没有拿下赵国。
至于魏惠王,他倒是派庞涓成功的在公元前353年攻进了邯郸城。但因为没有处理好外交形式,被孙膑用计所败。

战国初期,群雄环立。要灭一国的战役,必须计划的非常周密,不然会因各种情况而功亏一篑。既要出其不意,并且一击即中,也要兼顾创造好一个合适的外交环境。魏文侯无疑部署了一个极为周详的策略。他知道魏国最迫切需要的发展方向,确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向北往赵国,而不是逐鹿中原。河西是往北发展,中山是往北发展,邺地同样是往北发展。
魏文侯知道战国初期,势均力敌,在外交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要想灭赵,必须要出其不意,有完全的准备。文侯成功的建立了三个灭赵的根据地。针对赵国的太原,代地,邯郸三大地区,真可谓是面面俱到算无遗漏。
建立了灭赵根据地后,魏文侯还知道要保证有安全的外交环境。如果魏国要灭赵,当下有可能干涉的就是楚齐两个大国。所以在完成河西和中山的战争后,魏文侯突然停下脚步。联系起赵韩,分别打了对齐,对楚的战争。这既消弱了潜在干涉者的势力,由绝了赵国救兵的后路。
等到魏文侯的纪略到了最后一步,一旦中山局势稳定,隆隆战车即将压向赵国时。魏武侯却在此时继位,完全打乱了整个战争部署。文侯的计划,最终满盘皆输。

楼主 一个小小小号  发布于 2015-10-17 22:53:00 +0800 CST  

楼主:一个小小小号

字数:2513

发表时间:2015-10-18 06: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8 07:28:17 +0800 CST

评论数: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