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S04E05 执辔执龠 两自初心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15:00 +0800 CST  
第五期,本季目前为止水平最高的一期。它不是指绝对的声乐水平最高,而是音乐的多元性、情感的丰富性,整体的发挥程度,都方才达到我们心中一场精彩的《歌手》应有的水准。
好久没有写又臭又长的前言了,但是这次还是忍不住多写几句近日的心境。其实每一季都会有人批评说,我的乐评在技术层面的分析偏少,人文层面(或者说YY层面)又过于丰富。当然,我作为业余乐渣,能力确实有限,但随着我一年年的乐评,随着我听过的音乐越来越多,我便更觉得,从初心出发、从人文的角度来分析歌手,才是我更应该做的事情。
许多人爱看《声入人心》,是因为在相对高雅的音乐设定下,有鲜明的真人秀的感觉,观众得以熟悉、了解每个选手的性格,从而把这种情感带入、延续到对这些人表演的欣赏中去;而我独爱《歌手》,是因为它是一个完全音乐的真人秀,留在舞台上的歌手,已经把真人秀的部分,已经把自己的快乐悲伤,把自己生活的琐事和人生的感悟,把自己好的坏的,都明明白白的放在音乐里了。只有听《歌手》的音乐,才能听出足够的积淀和味道,也正是如此,它绝不是一个“歌唱比赛”。所以好几年前,我就曾说过,我觉得《歌手》更像是艺术人生,只唱歌,不说话的艺术人生。
如果纯粹从技术角度出发,或许梵高的笔触是拙劣的,或许鲁迅的文法是语病百出的,流行音乐更是在古典音乐面前,如同小儿科一般的存在。即便是自称“十四岁就能画的和拉斐尔一样”的毕加索,如果没有最终找到自己的机杼,仅论他的技术,也很难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罢。但,我们生命中那些最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往往便是出于这些不完美的、残缺的、平凡的东西。如果说艺术的完成,是创造者的生命,与我们生命的联结,那么,每个艺术家、每部作品,能够走近的人,其实都是不同的。因为人性中共通的地方再多,每个人都还是不同的。美好的是,我们总能找到一些灵魂,在同一阕歌中取暖。
我去过五次现场,洪涛在和大众评审交流的时候,从来并不说希望你们选出唱得最好的,而总是说,希望你们选出最能打动你们的作品。
五年前我开始写歌手乐评的时候,还曾经试图区分,一个艺术家的表演给你的感动,和你深爱的女孩的泪水给你的感动——我曾认为那是不同的东西,前者多少是在使用一些技巧,而这些技巧的娴熟和恰当程度,似乎判别了歌手是否优秀。
但现在我渐渐明白了,实际上,这其中并没有什么不同。从广义来说,当一个人打动另一个的时候,他就是对方生命里的艺术家,使用的方式、时机,甚至比对于一个歌手的要求更高上无数倍。我们都在可遇不可求的短暂生命里走着钢丝。于是,我选择虔诚的把生命里所有的触动,都同等的对待,即便我知道,有时候这种触动是极度私人、旁人不解的。
许多时候避免从技术上的拆解,正是这样一种敬畏和尊重。
最后释一下题,题目前半句,化自《诗经·邶风·简兮》,指代祭祀时万舞的武舞和文舞。这期节目,九首曲子动静分明,于是我便擅自把他们重新组合成动感组和情歌组,分别评述。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17:00 +0800 CST  
动感组


迎面走来的是动感光波队,他们有周深,秦凡淇,袁娅维,吉克隽逸,以及Misia。
其实,最能让人本能的接受的音乐,便是节奏音乐。随着节奏摇摆,几乎是一种本能,被我们从最古老的生活中保存在基因里。所有的孩子,都会首先喜欢节奏强烈的音乐,随着他们起舞。节奏,一定比旋律有着更悠长的历史。
但也正是由于动感音乐的生理唤起性,让它更容易成为一种“功能性音乐”,也就是虚无化它的旋律和内涵,而只在乎它的摇摆性、煽动性,陷入同质化。于是,只有两种解决办法,或者通过形式上的新颖和极致来让人惊喜,或者在节奏以外、从内容情感上双管齐下。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20:00 +0800 CST  
周深《Monsters》


嗯,这明明是一首披着摇滚衣服的小情歌,为什么就放到动感组了呢?
我也不知道啊,可能,对于周深来说,这就是动感了吧(捂脸)
如果仔细去听,这首歌的技术含量非常足,我听到了开场纯净的混声、副歌段充满力量的胸声、强混D5#,以及美声的炫技开到C6#(不去说vitas和迪玛希这类哨子精,正常男声假声能上六组的不多)。
这在账面上当然很好看,但这毕竟是一首正能量小清新,从歌曲本身的格局和素质来说,它只能算是一首小hit,相比其他几位的表演,还是在设计上和立意上缺乏一些亮点,编配上也没有能够完美的烘托出周深的强大声乐能力(或许编的再金属一点黑暗一点会好些,反倒可能把周深纤细的声线衬托得很好)。更糟糕的是,唱着“I’ll be your lighthouse, I’ll make it okay”的周深在这首歌里拳打脚踢,像一个要保护五岁弟弟的七岁小孩,其他歌手看得都很姨夫姨母笑,实在是很垮。
因此它拿第二,我个人比较难以理解,也许,直播版本在未修音、未调音的情况下,呈现了和播出版不同的突出吧。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21:00 +0800 CST  
秦凡淇《不透气的房间》
把番茄的这首歌放在动感组其实也是有些牵强的。它表达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主题,情歌是这一组里最丰沛的,编曲的走向也更多的是电子而非动感。
但是这种难以定位,恰是这首《不透气的房间》的缩影。秦凡淇的音乐,本身最大的亮点,就是一种粗糙和直率的质感——仿佛最不经揣摩的大白话真心话,被原原本本地塞进了流畅的音乐中,奇妙地成立起来;而她的演唱,也总是用近乎直觉的方式抒发出来,这一种生动和情绪的冲击力,才是她最大的生命力所在。
然而在《歌手》的这个版本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电子配器的介入,固然有实验性、先锋性的感觉,让人体会到她不走寻常路的勇气,但同时,也最大限度了制约了她的发挥,这个编曲本身,就成为了一个“不透气的房间”,既没有绝对唱功的展现,秦凡淇最动人的情绪无法从中释放,反而这些电子律动成为了她想要传递的讯息的敌人:君不见,不但不懂中文的Misia在欢快的摇摆,连周深、吉克隽逸都摇得很high。
这种难以两全的矛盾性,是她目前没有办法很好解决的问题。于是这样一首本来以情动人、让人思考的歌曲便不再纯粹。在这个以唱为主的舞台上,比起只在歌唱一件事上做到极致的黄霄云来,番茄的表演就颇显得缺少说服力了。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22:00 +0800 CST  
袁娅维《凄美地》
这首《凄美地》,原作我就很喜欢,好处便是它始终描绘的是一个粘稠的、腐烂的、阴郁的、梦境般的情境,讲述的是在情欲中的失落、迷茫和不可得。但这首歌却用最明快的摇滚去演唱,颇有一种带着破碎和混乱向前走去、疼痛并追寻着的那种男性特有的浪漫主义。
当浓重的电子鼓点、以及电子和声一出来,我马上就诧异了,就不是去年被我深恶痛绝的Billie Eilish的黑暗嗑药风么?
但是音乐的质感很快征服了我,虽然有类似电子元素的使用,却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音乐取向。Tia的声音太明亮的,她的内核也太炽热了,以至于Billie式的神经质和敏感,以及那种装模作样的形式感,在tia的演唱中无处容身。加上这首歌流畅的旋律,一开始它就以一种奔涌的形态呈现出来。电子舞曲偏快而固定的节奏,让这首歌产生了一种持续的行进感或事奔跑感,我甚至有种这样的感觉,在歌词中描绘的那些光怪陆离的场景里, Tia一开始灵动而偏弱声的歌唱,仿佛是在一个又一个噩梦中奔跑穿梭而过的纤弱女子,她在喘息着、积蓄着力量。
第一遍副歌之后,小号声响起,吹奏出一种不和谐的诡异感,Tia喃喃自语后的吟唱、以及分色迷幻滤镜恰到好处的加入,将这首歌曲上半段危险、扭曲、神秘的气质发挥到了极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气质和情境,是在缺少灯光舞美烘托、完全不依靠音乐之外的戏精表演的情况下传达出来的,歌曲一气呵成的奔跑感和涌动感没有收到任何影响。以至于看到这里,我便情不自禁的在电视前面拍起了手。
在一声“嘘”带来的短暂停顿后,Tia的声音渐渐放了出来,她加重了鼻腔和胸腔的共鸣,给了她比以往在R&B中的灵动所不同的声音下潜,从而和低音鼓点的轰隆融合合在一起,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人意外的觉得,她和这样的曲风居然也如此适合。一种力量感从这样的节奏中迸发了出来,仿佛在前半段的“逃亡”中,越来越懂得这个世界的规则,越来越知道要去的方向,淬炼出了冷酷和坚定。
Bridge段,鼓点刹停,代之以钟摆的音效,这个节奏比正常的时钟快不少,依然产生了一种时间飞快流逝的奇幻和焦虑感,在小号的点缀下,Tia滑音升Key,明亮的音色完全从浓重的鼓点音色中透了出来,统治了整个音乐的气氛,仿佛乌云里透出的光辉,原曲那种始终不放弃的追寻感也被更明快的歌唱出来。
最后Tia背靠小号手,那段梦呓般念白,似是而非、又充满渴望,爱欲是一切的原因,也是一切的目的,它便是我们的塔尔塔罗斯,也是我们的奥杰吉厄。它是光音天,它是凄美地。
袁娅维证明了,她不是“什么都能唱”,而是在她的领域之内“唱什么味道***太正了”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23:00 +0800 CST  
吉克隽逸 《Power To Forgive》


这其实同样是一首电影感十足的歌曲,光从歌曲设计上和演绎上,其实这首歌已经做得十分丰富和优秀,吉克隽逸粗直得嗓音和颤音,甚至给了歌曲一种B级片那种粗糙而充满吸引力的质感。
然而问题是,这首歌曲原词是全英文的,硬翻成四字一组的歌词以后,斧凿造作感十足,和”I’m not insane”以及”All fatal memories”这样复古感、西片感十足的唱段、以及她本人的演唱气质差异非常大,我强烈建议翻译成不那么规整的、粗野一点的大白话,这样感觉才会更加统一。
后半段转复古摇滚,又是她本人展现高音、煽动气氛的杀手锏。两首歌没有逻辑的必然联系,但效果是充分了展示了火力,整套动作精准漂亮,热闹精彩,展现了多元和新潮的音乐风格。令我惊喜的是她两次滑向F5#的高音,刷新了我对她高音能力的认知。如果她能在演唱歌词中稳定的达到这个高度,那就实在是进步太大了。
但如果要和tia的《凄美地》比较,我认为,无论如何,吉克隽逸是借了主演播厅舞台效果的光。在歌曲的整体性和内容性上,袁娅维显然都更胜一筹。
至于谁更应该留在舞台上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赛制本身的bug(比如老萧的两度守擂决定的却是黄霄云的命运),不应该放到具体歌曲的比较中来。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24:00 +0800 CST  
Misia 《深情包围(包み込むように)》


原key不修音主义的米希亚老师终于降了1Key。
这首歌有许多许多的版本,但是让我们穿越时空,对比最早年轻时Misia的版本,便会发现这一版中的感动。
Misia每一场的场景、镜头机位设置都非常的严谨,这一场依然呈现了一个Live MV水准的质感。开场昏黄温暖的灯光中,这位叫“大师”的打碟师傅,和Misia偶遇般的,游戏一样的开始了音乐的互动,这一个小小的引子,加上慢版进入的主歌,仿佛是一场回到原点的悠长回忆。
我们听到了高亢辽阔的海豚音,看到了那诙谐轻松的舞步,真的,那个地下音乐少女又回来了。
但很快我们便可以听出不一样。这首歌边唱边跳,音区又一直偏高,消耗极大。曾经少女的misia,唱这首歌的时候,直率而松弛,有一种嘻哈特有的松垮和随意感。
此时的misia,走遍了世界,经历了更多的人生悲喜,拥有了更深厚的共鸣、更丰富的武器,机能却不可避免的在时光中有所退化。
听, “毎日に慣れてしまって”的两个升C5的“て”(te)发音都几乎变形成了た(ta),而“た”(日语的过去式)又恰好给人一种往事不可追的逝去感。是啊,Misia老师依然微笑着,貌似轻松的舞动着,那用尽全力的、几乎撞墙式的、没有任何轻松感觉的演唱,把每个音节都唱得浓郁而狂野,在副歌段,一些音几乎是憋着劲一个个短促地喊上去的,额头爆着青筋。但反而正是这样的Misia,让人觉得,她在音乐中从未老去,她始终在尽全力的唱着她最热爱的歌。
事实上就像周杰伦之于中式R&B,Misia在日式R&B也是开山级别的人物,不能说他们之前没有优秀的先行者,但Misia早期是以鲜明坚定的R&B风格,而作为天后级而存在的第一人,并随着日本逐渐接受嘻哈文化而引领了new jack swing的大潮,大名鼎鼎的宇多田光、平井坚也是后来人。汉语和日语同属于有一音一拍、严格一辅音带一个或多个元音的语言,无法如欧美语言那样音节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有流水般丰富的变化。大家都了解,周董找到的R&B以及说唱的道路,是模糊汉语的音调和发音,这是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还未可知,但至少它是存在且合理的;而日本的R&B则走的是另一条道路,它全然接受了日语的局限性,反而坦然的把每个音节发得泾渭分明,而用更丰富的音乐性,更多曲风的融合,来彰显它节奏的魅力。比如这首深情包围的原曲,电子bass的走向一直很迷,常常让人声部分产生一种不和谐的下坠感,更夸张的把曲风的气质彰显了出来。
如果说Lala的初心,《是一样的月光》那样自由地创作。那么Misia的初心,便是《深情包围》般永远自由的年轻的音乐。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27:00 +0800 CST  
情歌组
接下来上场的,便是郁郁寡欢的憋到内伤队。队员有萧敬腾、黄霄云、华晨宇、徐佳莹。
关于情歌,也许是作品最多,最容易唱进人心里面的一种歌曲。
因为爱情,总是所有人共同的主题。我们每个人的喜好的厌恶都各不相同,可能有着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但几乎所有人都对爱情渴望过,回首的悸动。在我们年纪轻轻,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年岁,爱情的忧伤和快慰,给我们的生命留下了最深的刻痕。
我们在歌唱着情歌的时候,是唯一不需要顾及我们的面具的时刻。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否已经习惯于云端的抒发方式;但对于曾经的我,在KTV中、在滂沱的大雨中、在无人能听见的操场上,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释放在走调的和声嘶力竭的情歌当中,曾是我唯一排解的方式。
从前的我,喜欢的是最伤心到骨子里的情歌,仿佛不够惨,不够虐,就无以过瘾、无以发泄。但后来,我还是渐渐喜欢上了更疗愈的歌曲——每个人都有不堪的疼,但只要你一一直去把伤口扒开,伤口便永远不会好,而人,却总要往前走,即便是不情愿的,被时光驱赶鞭笞着。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27:00 +0800 CST  
萧敬腾《好的 晚安》


比起《女书》、《肆意的河》,我并不喜欢邓见超自己唱的《好的晚安》,一则是因为这首歌实在是太过纯粹的只有情绪本身,二则便是因为那确确实实是他个人的经历,他一再的把他最伤心的往事拿出来晾晒,反而让这首歌显得过于滥情和自怜,越深情,便越反而让人产生隔膜——他的版本太个人化了,仿佛一个黑洞,把自己往内部崩坏,而少了表达、传递、共情的欲望。于是反而,我更喜欢的是我的主队彩虹合唱团的版本,它一方面任由邓见超将个人情绪最大化,让这首歌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自语感,另一方面又通过合唱团和画外音,把个人的伤痛,转化成为对每个人藏着的不堪的关怀,既有绝望,有从中生出小小的温暖,让人们彼此联结。这种处理方式,是非常高明的。
当然,周深也奉献了一个极为精彩的版本,但是,比起他和唐汉霄合作的《末日飞船》那种令人惊艳的完美契合,“泪狠酒臭”的感觉与他的气质还是显得不符。
再回头来看萧敬腾的版本,看这一期歌手之前,我是觉得以他前几期的略显油腻的演唱和公式化、功利化的编曲方式,是很难把这首歌演绎出什么新惊喜的:然而,卸掉奇袭压力的雨神,却卸尽浮华、奉献了一首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让人短暂的又看到了那个曾经能用情歌把人唱哭的从前的那个老萧。
不知是否受到了上一期Misia的启发,这一次老萧在配器上也完全极简化,没有鼓点,没有program,有的只是他一架钢琴(可惜还是套娃电钢XD),一个编制并不大的弦乐,随着自由拍的琴声引领,徐徐展开,恰如午夜时无从防范的思念和哀伤,从每个毛孔渗透出来的气味。为了营造着一种宁静和孤寂的质感,在第一遍主歌,演奏留出了大量的空白,几乎所有的伴奏都是弱音入,而每一句都要等余响散去后,才奏响下一句,最大限度的把空间留给了人声嗓音的抒发。而老萧唱得也不含糊,中低音区大量气声弱声的使用,和他最黄金的E4附近的高密度共鸣,让这首歌虽然节拍不定、速度很慢,但却始终形散而神不散,浓烈的情绪始终贯穿着一首歌的始终。
这首歌另一个好的地方便是不停的“踩刹车”,那不仅仅是公式化的“停顿+爆发”的套路,而是确确实实的在演唱、情感上,不停的跌宕,而不过度的狗血化。第一遍副歌后面,老萧一字一顿的用弱音再次唱出“泪狠酒臭冷风碎”,确实有字字泣血的感觉,然后情绪爆发后,又怅然若失的弱下来,那绵延的气声,随着越来越慢的拍子,慢慢散去。
这些精细的设计和拿捏,准确的还原了歌曲的精神和情境:那是独自一人的泪水,它不会那么大声的嚎啕出来,却伴随着一层层的思念、一遍又一遍的抽搐、一杯又一杯的烈酒、一阵又一阵的醉意和猛然的清醒,一层又一层脸上的纵横凌乱。
这首歌在审美上、在设计上、在用心程度上,都是老萧5期节目以来最好的一次。这才是一个真正一线的商业唱作歌手应该具备的实力。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28:00 +0800 CST  
黄霄云《连名带姓》


相对来说,黄霄云的演唱确实是情歌组最弱的。但从绝对的水平上来说,她的演唱一点都不弱。不仅仅是完全在这首歌的情绪里,完全没有任何不合时宜的炫技;而且在保证高质量的声音的同时,确实可以感受到她每句句子都有过揣摩,细节上面,语气的情绪、强弱的变化,都拿捏得非常优秀,后段的情绪爆发也非常的自然和有力,如果仅仅以商业作品而言,是一个相当完美的表演,甚至可以说,足以超越市面上80%的录音作品。这首歌证明了,她不是一个光靠高音和技巧就莽莽然登台的体操运动员。
但是如果放在《歌手》舞台的高标准上说,它确实也显露出黄霄云的年轻稚嫩:首先还是之前被人一再诟病的声音质感问题,科班出身的黄霄云声音太过圆润,时刻共鸣都很饱满;而她的音色又始终缺乏独特的纹理和特点,从而少了真正一流情歌歌手那种倾诉般的话语感,也让人觉得始终还是稍稍有一点距离。
毕竟,对这个年纪的小盆友来说,能够依靠敏锐的音乐直觉去超越技术来唱歌,是有点强人所难的,但或许有一天,她能找到那样的方式,不但有着美妙的高音和共鸣,也不惮去暴露她声音中的残缺,将一个更真实、更有血有肉的形象传递到我们耳畔。
再有,就是编曲部分,虽然是刘卓sama操刀,但是显然从《歌手》竞演的角度来说,少了一点别的歌手的小心机小设计。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30:00 +0800 CST  
华晨宇《我们》
又是一首花花式的限量版的作品。
然而这首歌我不想多评,因为我没有勇气听第二遍。
这个作品和我所并不那么喜爱的邓见超版的《好的晚安》是类似的问题——它太私人了。一个 歌手当然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演唱,但当他完全唱的是自己,便几乎阻止了我们去用自己的经历来和歌者产生共鸣,去走向歌者,而是完全单方面的发泄和表达。这段表演,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是华晨宇在直视,仿佛是在面对面的跟你告白。这让我想起了lala land里那段著名的试镜,那是当时在电影院就让我刹那泪流满面的时刻。但是,后者是铺垫了几乎整一本电影后的情绪爆发,而华晨宇却依然只有五分钟,直接上来,把一个人能又的最浓最烈的哀伤,被如此直白的压到你的胸口,让你无法喘息。
我不怀疑许多人真的会流下泪水,当你愿意接受这样的告白的时候,它真的就是这么厉害。
但是对于我,更多的感到的是一种强大的入侵感,它不要我走过去,而要向我扑来。它不由分说,不管我此时此刻愿意不愿意听、想不想接受,便要我瞬间屈服,瞬间被强行告白,瞬间为他流泪。这种感动是被迫的。甚至我有一刹那觉得,仿佛自己的情绪被强b--了一般。
但你怎么去批评一个在用生命唱歌的人,把自己的心血淋淋掏出来的人的演唱?
不行,那是残忍的,也是不可理喻的。
嗯,还是不要再听的好。也不希望听到他唱类似的东西了。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31:00 +0800 CST  
徐佳莹《言不由衷》


其实在上周曲目爆出的时候,许多人便对lala这次排名不看好。一来这首歌既不狗血也不激烈,从始至终都四平八稳波澜不惊;二来又是自己的主打歌,缺乏新鲜感。
许多一直很专业的乐评,都会把徐佳莹的这首歌选进本场前三,但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评袁娅维评华晨宇评吉克隽逸评得头头是道,唯独对lala这首歌,仿佛说不出什么,就是好,就是喜欢。
是啊,从编曲上来说,这一版大致线条与原版类似,放弃了原版极致空间感和心灵感的那种混响振聋发聩的合成鼓点,无非改成了更温柔也更普通的弦乐+band情歌套餐;在演唱上,lala虽然稳得如同一面湖水,却也没有任何录音版所没体现的独到之处;在改编上,那几句拉长线条、改写了旋律的副歌,不过延续了她之前的常规手段,似乎比起原版更适合lala抒情的需要而已。没有fashion的曲风,没有吓人的高音,没有所有的因素放在一起,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这首歌这么的好。
她和华晨宇的上一首歌全然的相反,它是宁静的,自然的,不入侵性的。但它又不像许多空有美好嗓音的民谣那样,是苍白的、背景性的、假文艺的——恰恰相反,它径自大大方方的生长着美丽着,是被迦叶捻起前的那一朵已经盛放的花,是被苏轼和夏目漱石吟咏前已经温柔的月色。
也幸好是这样一首歌,让我能从之前华晨宇给我们施加的巨大情感压力下面解脱出来、释然出来。那是夜的风在吹去大地的燥热,那是母亲的呢喃在抚平游子的惶惑,那是家里的棉被和沙发的味道,让我们已经太紧张、太疲惫的心有了葛优躺的所在,那便是徐佳莹。
这首歌里的lala,让我想起罗曼罗兰那一句:「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36岁的她,当然已经转过千滩,不是那种无知抑或假装纯真的少女。她用她特有的女性的温柔,拥抱了这个无常的不完美的世界。周深说这首歌太适合做结尾:是真的,不管是泪狠酒臭的午夜,还是多年以后连名带姓提起时深处的刺痛,或者是觉得连伤感都是奢侈的每个万念俱灰的刹那,在拉拉的这篇祷文里,我们都被奶了。
我不由想起了第二场的lala,在《对的时间点》里面插入的那句《遇见》,其实这并不是多么神奇的一笔,音乐的衔接也稍稍生硬,但是看着绽放出澄明笑容的lala,我的内心顿时是温暖的,仿佛真的有风从这个女子的发梢吹过,带着那种人类特有的愚蠢(却珍贵的)希望,把长冬后的春天带了过来。她,真的总是能让我们相信,也许正是因为,她自己也勇敢的相信着吧。
于是我在想法里写到:对于lala这首歌的感动不是出于共情,或是出于哪几句、哪边处理上的煽动,而是那种见证最美好的事物的时候,那种从最深处涌起来的柔软和鼻酸。


题外说一句,这个节目之前,我并没有听过lala本人对这首歌的解读。我对《言不由衷》的理解,完全是一个(可能更接近艾怡良原意的)黑化版:也就是主歌都是实话,而副歌里面每一句话都是言不由衷的,更接近一首诅咒歌:
愿你永远安康
愿你永远懂得飞翔
这两句听来,尤其的让人毛骨悚然。
嗯,这次lala官方解开了我的心结,真好,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32:00 +0800 CST  
心中前三:徐佳莹 袁娅维 Misia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08 23:33:00 +0800 CST  
第六期乐评鸽子了 不想写 歌也没劲 排名也无理

楼主 CrazyInDark  发布于 2020-03-14 11:36:00 +0800 CST  

楼主:CrazyInDark

字数:9038

发表时间:2020-03-09 07:1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0 10:12:45 +0800 CST

评论数:10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