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年前羽毛β角蛋白的发现使古生物色彩复原更加可靠



楼主 擅攀鸟龙  发布于 2016-11-22 20:34:00 +0800 CST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红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教授、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Mary Schweitzer教授等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刊登了一篇题为《早白垩世始孔子鸟羽毛角蛋白与色素体的分子证据》的论文,首次从分子层面证实了β角蛋白和色素体在距今1.3亿年化石中的保存,使古生物的色彩复原更加可信。始孔子鸟发现于河北丰宁早白垩世,代表了已知最早的鸟类,也代表了最早退化牙齿并发育角质喙的鸟类。
研究者将采自天宇自然博物馆的化石标本的8个羽毛样品在南京古生物所进行处理,运用多种方法,同时与现生鸡的羽毛在超微结构、生化反应、色素体元素能谱分析进行了逐一对比,证实了在化石羽毛中确实含有残留的β角蛋白,而且也证实羽毛化石中以往颇具争议的被β角蛋白包裹的纳米级微体结构确实为羽毛的色素体。以往报道过β角蛋白的化石标本都来自晚白垩世,此项工作把β角蛋白能够保存的时代往前推进了至少5000万年。
现代鸟类的色彩取决于羽毛的色素体和内部结构,羽毛的色素体种类多样,大小在一微米左右,均由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可随羽毛的发育进入羽毛的不同部位,和羽毛的内部结构一起决定羽毛的颜色。由于色素体本身无论在大小和形态学方面与细菌都十分相似,因此过去古生物学家将鸟类化石羽毛中的色素体鉴定为参与羽毛化石保存过程的细菌,2008年耶鲁大学的Jakob Vinther等人首次提出其应为色素体,2010年张福成等人首次报道了非鸟恐龙羽毛色素体的保存。近年来学术界开展了大量古鸟类、带羽毛恐龙等不同类群生物化石色素体的研究,为恢复灭绝生物羽毛等器官的颜色和色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楼主 擅攀鸟龙  发布于 2016-11-22 20:36:00 +0800 CST  

楼主:擅攀鸟龙

字数:717

发表时间:2016-11-23 04: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1-31 13:14:10 +0800 CST

评论数:3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