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么找靠谱心理咨询师…………

对来访者和心理学习成长者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机构和咨询师并不容易,心理行业鱼龙混杂,对咨询技术缺乏概念,行业术语晦涩难懂,如何才能识别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呢,机构负责人为你介绍。——爸妈在线心理网
遇到心理困扰或者希望进行心灵成长的时候如何寻找心理咨询师呢?这对每个行业外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是一个九年心理机构的运营负责人,告诉你一些行业的基本常识。
首先我假设你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

通常情况下,你会打开网络,进行搜索引擎搜索,或者电话询问118114。
如果是网络搜索呢,一般搜索某某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咨询,某某心理、国家某级心理咨询师等,百度、360、搜狗往往先列出一列广告机构,然后是自然排名的心理机构,广告机构主要是医院和一些有公司资质的心理公司,一般医院居多,在付费排名里,谁能出得起钱谁的排名就好,搜索引擎只认钱,不认实力,所以只有极少的机构列在付费里表里(你知道的,心理机构那点推广资金根本没法和医院比),在推广排名下面是自然排名,列出的是心理机构,心理机构一般没多少钱,所以网站大多很简陋,有些机构甚至没有,有些网站是个人的,很难从网页的质量去评定具体的机构实力,但是至少,你从里面能看到几个机构的影子了。
如果是118114,在不同的城市效果不同,因为118114是付费专线,机构交了钱,人家才会告诉你心理机构的名字,一般是每条线有几家同时购买,118114根据心情轮着播报,城市越大,分线越多,118114可以有N多分线,每条分线单独出钱。所以要从118114做推广的机构越来越少,你从那里判断机构好坏,也很难。
综上所述,网络水太深,118114也是收钱报特定机构名字,所以只能是为你提供一些机构或者咨询师的线索,要说靠谱不靠谱,完全无法判断。不过,一般来说,能打广告的都是有资质企业机构,所以机构性质还是勉强可以保证。
本文不谈医院,医院精神科是药物治疗取向,主要进行神经症、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治疗,这个大家知道吧?这和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师负责范围是相当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谈,我们这里只谈心理机构或者个人工作室。
能找到机构,一般就能看到机构的咨询师展示,当然,个人咨询室往往也有自己的独立网站或者展示博客,你多换几个搜索词,一般可以找到相关机构或者咨询师。
下一步的工作都是如何初步判断咨询师的能力了。
如果在网络上检索到资料,或者在机构看到咨询师介绍的资料,下一步可以从以下的介绍信息中去做出初步评定:
第一:咨询师是否有国家证书。如果连证书都没有,那肯定不值得信任,取得证书从业,是国家的基本规定,证书有几种,国家高级咨询师(非统考时证书),国家三级(统考国家证书),国家二级(统考国家证书),这几个证书都是国家颁发的,只是历史背景不同,至于一级,貌似绝大多数地方还没开考。说明一点,咨询师级别,一级最高,二级次之,三级随后。不过,如果你以级别去判断咨询师功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根据我的经验,级别和能力没有半毛钱关系。
第二:看咨询师的年龄和资历。年龄一般来说很重要,咨询师有家庭,有孩子,有爱人,这样才初步拥有多种角色,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这样的咨询师更有咨询优势(特殊咨询除外)。
资历,就是咨询师做过多少案例,是否做过个人体验,是否有专业的培训背景,参与过成长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否是系统的持续的。案例数量和平均案例咨询次数,基本能衡量出一个咨询师的功力水平,尤其是案例的续费率,脱落率,当然有些作为外人一般无从知晓。
第三:咨询师的机构。我们可以仔细看看机构介绍,机构历史,发展历程,尤其是口碑,好的机构一定是靠口碑活下来的,机构内部有没有系统性内部成长机制和培训体系,咨询师是否稳定的在这个机构从业,还是反复跳槽。这些都可以侧面反映咨询师的水平。没有实力的机构,留不下好的咨询师。
第四:电话交流看水平。在没有到机构之前,如果你能和咨询师提前简单通电话,那么你可以感受一下,电话那端的咨询师一般给你什么感觉,好的咨询师传递的感觉一定是平和、稳定、善于倾听、让你感觉到被理解和接纳,同时适当让你感觉到专业,又不会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如果电话那端说的话谁都能说,那基本上可以判断咨询师功力不够。
第五:咨询之前看设置。好的咨询师一定不会打破咨询师设置,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咨询师一般会建议咨询室会谈,不会和顾客建立双重关系,不会和你约在咖啡厅,茶舍,更不会接受你的请客和送礼,咨询师会谨守职业道德,认真为你服务。
第六:见面看感觉。心理咨询师都都是弱气场型的人,一般不是表演型人格,弱气场是为了让来访者感觉安全和舒适,一看就张扬的人一般不是好咨询师,咨询师一般穿着大方得体,质朴优雅,简单的谈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内心的平和,柔软有力。
他会让你感觉到他对你的积极关注,他会把你作为中心来感受,在这种关系中,你能充分得体会到尊重、真诚,被理解,也能体会到咨询师的表里如一。藏在专业角色背后的咨询师一般是带着恐惧虚伪和不一致的。
第七:沟通用心体会。在与咨询师的沟通中,你能体会到心理意义上的连接,这很难用语言描述。作为来访者的你能感受到自己被信任,也敢于放下顾虑,体会到轻松与自在,进而愿意表达自己内心隐秘和情感,面对自己。
第八:其它说明:咨询师一般是不做道德评判的,更不会用指责、批评的方式来为你咨询,不会承诺给你绝对的效果,一般来说,首次咨询或者平时咨询师的时间一旦固定,就不会超时,控制不好时间的往往是功力不够。
最后,咨询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候甚至是很长的时间,咨询师不会简单听完就对你下结论,也不会盲目给你建议,对你进行分析,那些人往往没入门。
你会发现,那些总是温柔、坚定而友善的陪伴你的;不断地鼓励倾听和接纳你的;理解、信任和温暖你的,总是迟迟不告诉你答案,不给你建议,促进你自己去面对和探索的,才是真正高明的咨询师。
有哪些行为做法,咨询师或机构做了是不妥当甚至违法的?
这个说起来很复杂,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里规定的非常清晰,内容多而且细,包括《精神卫生法》也有些规定,基本就是不能进行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不能和来访者有双重关系,发生性关系等等,很多,我就不详细说了。
他们在哪里?如何找到他们?
这个话题我没有说,其实,要找好的咨询师,你就要多去参加心理机构的免费或者便宜的活动,通过时间去感受机构的情怀和理念,咨询师多是理想主义者,慢慢感受,才能体会到你想要的;要找到的捷径就是找圈内的人为你介绍,否则你要花很久.......很久.......很久.......的时间才能知道他们。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3-19 20:40:00 +0800 CST  

心理求助指南:怎样挑选心理咨询师2014-04-08 13:14:51 | 来源:国际在线论坛 | 编辑:孟佳 |




核心提示:不断地收到来信询问如何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有一些必要的常识,我觉得非常重要。在你想要寻求心理咨询之前,你要知道找谁、干嘛、你能做啥。
1)你不是要找一个心理学工作者,你要找的,是一个临床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大多数心理学家在做的事情,其实和我们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隔了千山万水。他们折腾猴子,研究数字,他们的成果应用在无数的行业(当然也有无数的成果,还没有人知道能干啥用)。而尽管心理学的研究者在做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但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心理咨询师”,甚至也不一定了解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工作”有甚差别。
你要找的,是一个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门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大夫)。
2)在开始接受治疗之前,主动挑选你的咨询师。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单从人的角度来说,你若是遇见一个不喜欢的人,付钱逼迫自己向TA打开心扉,这个过程得多自虐啊。
尽管治疗的本质殊途同归,但是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们,也确实用着相互之间听不懂的语言,用着非常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你有权利、有必要,在开始咨询之前,认真地了解你的咨询师。
3)你要选择一个,让你觉得可以建立信任感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心理咨询里面,咨询师才是最终那个使治疗发生作用的工具。来访者需要和咨询师一起建立一种关系,在这个关系里面足够安全地去呈现你所有的自己。而咨询师会通过这个特别的关系,来让治疗发生作用。
倘若你一开始,无论什么原因,就觉得你不可能信任这个咨询师,不要理会你理智里面所想的:“大家都说这是个好咨询师,我应该试试”诸如此类的念头。去找下一个咨询师。
4)开始咨询之前,尽可能多地尝试了解这个咨询师(人本身)。
包括年龄、性别、TA的职业经历,对人和生活的态度,甚至长相。你可以去看TA的微博、博客,你可接触到的TA的相关信息。若能够见面,则更好。
相比TA在媒体上有怎样的影响力、拿过什么样的证书、有怎样的专业背景,若是一个行业内获得认可的咨询师,TA这个人本身所带给你的感受,在咨询中对你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当然这绝不是要你去费尽心力去打探咨询师的个人隐私,和3)表达的一样,目的仅在于,找一个你觉得易于建立信任关系的人。
总而言之,你总会希望找一个,让你觉得舒服的开始。
5)你要了解心理咨询有严格的设置。
一般的咨询设置是,每周一次见面,固定的时间地点,每次50-60分钟。关于时间和频率,有几种情况有特例:
a.传统精神分析流派会是每周四次,每次50-60分钟。如果感兴趣,推荐找接受长期训练(且被分析过的)精神分析师来做这样的见面。
b.有一些来访者的症状严重,开始的时候会一周两次见面,稳定后每周一次,咨询结束之前可能会降低见面频率)。
c.家庭治疗的时间可能会60-90分钟,在咨询前咨询师会主动告知。
因为心理咨询是要在一个非常特别的环境下,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特殊的关系。每周一次的频率,既能够在咨询的环境下得到即时的支持,又能够保持现实生活的状态;而固定的时间地点,能够帮助形成“Therapeutic container”(参考《这是个和现实不同的地方》)。
如果咨询师总是换着咖啡厅给你做咨询(非常特殊的情况下除外),用掉了1个半小时,说因为超时30分钟,让你加钱。让丫滚蛋。因为在咨询的过程里面,这是咨询师的责任,来保持咨询的设置。
6)咨询“疗程”的长短、以及咨询的目标,是在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的。
咨询的前几次(甚至在更长一段时间里面),一般是做评估、收集资料的过程。咨询师会帮助来访者在前几次确定大体的咨询目标,而这个目标会跟随治疗的深入不断调整。
因为咨询的一个作用,是帮助你去了解你自己。打个比方,你头痛去找医生。医生的任务是找出你头痛的原因,是心是肺是脊髓,治疗它。心理咨询是一样的。所以咨询的目标,会随着咨询的深入,不断调整。
在不足够了解你状况的时候(比如第一、二次见面),倘若一个咨询师告诉你说,你是因为XXX,所以患上了XXX,7次一个疗程,交钱包治(精神科大夫的药物使用除外,因为药物确实是用来解决症状的)。你就要把之前的咨询费也给要回来,拎包甩门离开。
7)若你心底有诉求,要知道咨询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
这并不是给咨询师找借口。因为:治疗不是给建议、讲道理、做理智的分析。这些你的政治老师都会做,你也千真万确不必花费这样的时间和金钱,来找人教育你。
咨询真正开始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在你和咨询师之间,建立足够安全的咨访关系,你开始能够将自己(潜意识层面)打开,咨询师才有机会通过你们之间建立的关系,开始给你真正的陪伴、支持、疗愈。(参考《成为你自己》)
因此,若你确实心底有求助的诉求,这个关系的建立总会需要一段时间。当然,咨询师也有责任,在咨询的过程中给来访者以治疗的信心。
8) 你可以主动提出结束治疗。
好的咨询师会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和你谈论什么时候,如何结束治疗;TA也会鼓励你,当你觉得想要停止治疗的时候,主动地和TA坦诚地谈论如何结束治疗。
不必担心被咨询师“绑架”,你可以主动提出结束治疗。咨询师不是巫师,TA没有能力操控你的思考和行为。当你觉得治疗对你产生“伤害”的话,你可以主动提出希望终止治疗。
但是请和你的咨询师坦诚的讨论你希望终止治疗的原因。因为咨询的过程并不总是温暖怡人的,在适当的时候,治疗师会向你发出一定的挑战。治疗师可以帮助你觉察,你希望结束治疗的原因是如下之一:
a.移情反应(例如:是因为在治疗中觉得被挑战,或者是你每次应对亲密关系的一个惯常模式)那么这就有可能是治疗深入的一个契机,或者提醒咨询师,TA需要调整治疗的步伐;
b.你确实不再需要更多的帮助,共同商量结束咨询;
c.这个咨询师本身并不适合你,好的咨询师会给你进一步求助的建议。
总之,和你的咨询师去坦诚地谈论你希望终止治疗的原因,治疗师会有机会给你进一步的、更适合你的求助建议。
9)你可以放弃这个心理咨询师,但请不要放弃求助!
这是我每次都会跟我的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因为就好像谈恋爱一样,无论咨询师多牛X,都会有不适合TA的来访者。更何况国内咨询师的状况鱼龙混杂,找咨询师的过程更像是盲人摸象。你可能遇见不靠谱的咨询师,亦有可能遇见好的但却不适合你的咨询师。
请不要因此失去信心。就像恋爱一样,你可以放弃不合适你的EX,但请不要放弃爱情;你可以放弃不适合你的咨询师,但请不要放弃求助!
请相信,男女老少的咨询师,总有适合你的那一个:)。
10)Last but not Least.注意安全。
因为两人单独共处一室,安全问题,其实是双向的。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要注意人身安全。
如果咨询室不是设置在医院、学校、公共写字楼等地方的话,留心安全。一般咨询师为了保护自己,在接待室会安排人留着,以防突发事件。但是对于来访者,你若觉得例如咨询室“锁门”不安全,你大胆提出希望只关门不要锁门。好的咨询师能够理解。
若确实觉得人身不安全,当即离开。保护自己最重要。
来源:39健康网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3-19 20:48:00 +0800 CST  
网上这方面的知识很多,可以自己试着找一下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3-19 20:48:00 +0800 CST  
为什么中国的心理咨询业迟迟发展不起来?




主要还真不是观念的问题。有咨询需求和意愿的人还是挺多的,但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该去哪儿咨询?该找谁咨询?

这个问题背后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心理咨询业的合格从业者严重匮乏。

为什么严重匮乏?是有人不愿意学、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吗?也不是,感兴趣的人还是挺多的。真正的原因是:中国几乎没有专业、系统的心理咨询教育,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具体原因如下:

1. 心理咨询在心理学大学科中只是一个分支,这个分支在中国尤其羸弱。八十年代初中国只有四所学校开设心理学专业,而近几年已经达到百余所,每年培养的心理学毕业生可能有上万人,可是这些人中只有很少的比例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就算从事,其中受过系统心理咨询训练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学的是心理学的其它分支,而心理学老师中专业搞心理咨询的也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教育相比,我国可能还处于蛮荒状态。

2. 留学申请心理咨询专业难度很高,奖学金难拿,也直接导致国内人才匮乏。看了第一个原因后有人可能会说,好吧,既然国内没法学,那就留学呗。遗憾的是,由于这个专业在国外是热门专业,所以竞争激烈,要申请到很不容易。同时,大家也知道,越是基础型学科,奖学金越好拿,越是应用型学科,就越难。另外,心理咨询教育中,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像是传统的师徒式,导师会付出很多,而学生的贡献很有限,这就和现在大多数学科中导师和学生是科研包工头和科研民工的关系很不一样,这种背景下,你要去申个奖学金谈何容易。所以试想一下,一名有志于出国深造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面对高难的心理咨询专业和科研经费充足、需求旺盛的认知神经科学专业,会选哪一个?

3. 心理咨询专业难发Paper,在当前的学术生态下举步维艰。心理咨询是个实践学科,需要长期的训练,但是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是很难的。一个国内的学生,他可能读硕读博时找了偏咨询方向的导师,但是仍旧不得不做其它领域的研究,发论文,不然他可能无法毕业。就算毕业了,他要想继续呆在高校,也非常不容易,因为他拼论文可能拼得过那些整天倒腾fMRI的同学吗?即便是从事咨询工作的教师,受制于论文指标,他要职称晋升难度也更大,生存也更艰难。在这种残酷的现实下,原来很多冲着当心理咨询师而选择心理学专业的人,不得不把梦想给捏碎了,选择他途。只有极少数人坚持了下来。

4.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完全水化,加剧行业乱象。如果你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交几千块钱,报个速成班,买本像考研辅导书一样的真题集,再去吧唧一考,就成了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了。这不是笑话吗?心理咨询师可以速成吗?可以批量生产吗?可是在这里,一切都有可能。心理咨询师的考前辅导培训,已经成了很多心理系老师甚至研究生的敛财工具,为了私利,把本来就稚嫩的行业搞的一团糟。我看见过太多心理学一窍不通的人最后乐呵呵地拿走这张证书。我这里提醒大家,在你选择心理咨询师时,是否具有国内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较有参考价值的是他是否具有海外正规院校对口专业的学习经历。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3-20 22:41:00 +0800 CST  
自从开组,很多陌生的朋友都私下联系,希望寻找到靠谱、有效的心理咨询师。从拿到心理咨询师证,到今年已经7个年头了。从开始听心理咨询课到后来的心理学硕士课,还有参加过国内外组织的各种名家专场、杂谈。始终认为,心理咨询师必须是一位有良知、操守的专业人士。我敢说,国内的局面,混乱一点。不敢说,自己多么专业,但相比于一个焦急的有些心理疑问的普通人,或者家人,我,确实算得上专业人士了。不敢在专家前班门弄斧,但我敢跟普通人说一些大家听得懂的真话。
我想告诉大家,什么情况,需要找咨询师,怎么找咨询师,什么样的咨询师是好咨询师,怎么才算有效果呢。


一、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咨询师
总想洗手?总怀疑干不干净?锁门检查了N多次,还是想再看看?
失恋了、离婚了,痛不欲生,总也忘不了?
学不进去啊?而且非常不想学习!爸妈总是逼我!
郁郁寡欢的,生活都是灰色,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干什么都没意思!
总失眠,哎,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哇!
以上等等
有这些情况的时候,内心肯定会有些不舒服吧,是不是觉得少点什么、或者为什么这样的感觉呢?很多人会向亲朋好友们求助,特别是感情不顺时,大家都会去找好朋友。在这里,我会有不一样的建议,当以上情况很难熬时,就该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了。有些人会很反感,哦,不,我没病,我很好。亲,这不是讲你病了,是在说,我们都会有困难,都会有内心过不去的坎,怎么办,像烈士一样,挺这一辈子?21世纪了,是不是有点太浪费宝贵光阴了?我们都有那么专业的冰箱、洗衣机、游戏机、平板电脑、连Iphone都有Safari,你,难道就不会动用一下比普通人精干的专业智囊吗?
但为什么就要相信专业人士?难道会比我朋友更了解我?比我妈更懂我?哦,不。医生不知道你前几十年吃了什么,为什么还能把你病治好。你怎么就敢说,了解你,必然就对你有帮助。很多家长对孩子了如指掌,从襁褓里就了解,结果呢,你问他们懂他儿子为什么厌学,懂他女儿为什么早恋?亲,纠正一个大问题。【了解】绝不等于可以【解决问题】!但充分的了解绝对有帮助。我们的目标是-----没有烦恼,没有问题!好吧,至于为什么会有效,请接着看吧。


二、去哪里找【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内心不舒服,这个直接感受,是不能一拖再拖,甚至会想,有一天不治自愈。我承认,割破了手,不管它,没多久就有新皮肤。小小的不高兴一下,没准,瞅见喜欢的电影,喜欢的男、女明星,看到喜欢的吃的,马上释怀了。但有一种,熬了十天半个月,还是过不去。这就不是【割破手】的问题了,也许我们应该去医院,包扎一下,清理伤口,看看有没有引发其他炎症。找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的过程。我们只是去看一下有没有其他炎症而已。这样,是不是轻松很多。事实上,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咨询的就是在检查-----有没有引发心、肝、肺等大病的前兆。连中医都说了,肝郁气滞在情志不畅时更甚,气滞血瘀也是由于情志不舒造成的,恶果是造成月经不调、癌症、眼疾、老年斑等等。你看,心情有多么的重要。女孩子最明白,恋爱时快乐的样子,让整个人都看起来光彩照人。这还不够多吗?大家还不该足够重视吗?【好心情=好身体】啊!!!
既然找心理咨询师就是为了好心情,那咨询师也必须是会传达好心情的人啊。处处散发着,你不行,绝不能这样子,太失望了,太绝望了,你怎么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等等,透露着悲观、指责、厌烦、歧视这些负面情绪,亲,不管他再牛逼,名声再响亮,就算是响彻着联合国,请,转身离开好吗?你不需要再被他们虐第二遍。当然,我已经默认大家会分辨负面词汇的。只要是对咨询者,有人身的攻击、负面批评、指责,这不是好的咨询师。我前面说过,心理咨询师是要有职业操守和良知。一个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寻找陌生人支持的人,我们凭什么不拿出真诚来接纳。也许,种种是非与不好,作为心理咨询师都没必要拿自己的三观度量别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总结一下,名声、荣誉、职位,对衡量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说,仅仅是个参考。但切勿愚昧的完全相信。北京那么多有名的咨询师,我个人认为真心称赞的没几个。还不如那些没有大光环的普通咨询师们。另外补充一点知识,心理咨询师和医生不太一样,医生能干的事情,大多数心理咨询师都不能做。比如处方。心理咨询师可以接待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有心理问题的人,大家嘴里讲的神经病,专业词汇是”精神病“,那些只能是医生可以诊治,心理咨询师是没有资格。当然也有很多有医生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那就两说了。
基本选择心理咨询师的流程是:网上搜索资料,现在咨询师很多的-----看个人简介------主要看经历------注意专业领域,如果什么都看,那就选只看某几个领域的人吧------电话咨询,了解一下基本信息是否属实------确认一下价格,我知道心理咨询收费都不菲,找一个自己能承受的价格,也没有必要上来就非找个专家,跟去医院挂专家号一样,业内良心,都说没必要了-------一定要去面谈,看看感觉。人与人之间都有第一印象的,如果感觉说话啦,气场啦,年龄啦,态度啦,都不合自己胃口,那就换人吧。这个也讲究眼缘。谈不在一起的心理咨询师,那就不太合适你。没必要浪费时间,直接换掉。如果有严重问题,我认为直接去医院最好,找医生咨询,不要找心理咨询师。但婚恋啦、厌学啦,最好找咨询师。


三、见效果
咨询的效果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大家不要气馁,一看到长,就放弃了。我说的漫长,是指心路历程。这个完全取决于个人。几个情况,咨询师合适,问题不严重,个人非常配合,理解能力不差,这个过程,应该是很快,并且,个人的收获是巨大的。所谓心理咨询,我感觉就像是一对一的成长课,甚至连爸妈都不会给予这么多正能量。再比喻,就像别人在吃馒头充饥,而你,吃着大力水手的菠菜罐头,你觉得那能一样吗?
说了这些,就想大家明白,效果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我们尽可能要做到,自己充分配合,其次,找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有人会说,好难找啊?百度里的广告、排名那么多家选哪家,这些排名比较可靠,当然,花了大钱的都排在了前面,应该实力也不差。但是,一定记住,合适是最好的。不喜欢,就是不合适。但不要人家尖锐的指出了自己的问题,自己抵触,叫不喜欢,那我真无语了。注意客观上的感受。

好了,写了那么多,希望专业人士指正。平时照料小组不够,但今年会加紧关注本小组,算是对本组的一点点补偿,我知道,这远远不够的。但真心希望,大家都能从这里获得一点讯息。

本组长会接非常少量咨询,主要方向:婚恋及少儿学习,除这两个不接任何其他咨询。我会先电话联系,看看双方需求,如果不合适,我会直接拒绝。很抱歉。我也可以帮忙参考一下选择咨询师,这个肯定不收费,纯是做好事,修福报。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3-20 23:15:00 +0800 CST  
声明:本人不是咨询师,最多只能算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吧,所以绝不会假冒咨询师接待来访者骗钱,非常欢迎大家的监督和建议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3-20 23:31:00 +0800 CST  
浅谈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现状(转)


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标准化的行业在中国仅仅诞生6年(2002年始)。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它有着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当前中国的心理咨询市场用“鱼龙混杂”来形容并不为过。心理咨询行业就像个围城,一些人拼命地往里钻,而很多心理专业的人却又不愿从事这个行业。有人说心理咨询是个赚钱的行业,300—500元/小时的收入令很多人垂涎;也有人说心理咨询师连肚子都填不饱,是个高危的行业。心理咨询就是在这种矛盾的争论中慢慢发展的。


咨询师生产作坊——尴尬的出身


看心理咨询现状,我们先从心理咨询师的生产基地——咨询师培训机构谈起。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对这个行业已经关注了数年、其间接触过大量的咨询师以及咨询师的培训机构,应该说对国内批量生产出来的咨询师有着切身的体会。如果问谁是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第一受益者,那肯定是咨询师培训机构。劳动部所颁发的“国家X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规定:参加培训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本科(三级)以上的教育背景。把教育学、医学纳入招生对象已经是中国“伟大”的壮举。你很难发现在欧美发达国家从事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心理医生是医学或教育学背景,就连心理学专业也必须是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医学、心理学与教育学虽有紧密联系,但却是根本无法相互替代的专业。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在中国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严格按照劳动部的要求进行招生,那么恐怕不少咨询师培训机构很难存活到今天。我当初选择的培训机构是在参考了十余家培训基地后选择出来的,无论从师资、正规程度、课时等方面均是数一数二的。然而,一个60、70人培训班中心理学背景的恐怕连10%都到不了。如果把它当作一个随机样本,你该知道当前咨询业内有多少人是专业背景的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仔细研究过当前众多从业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质,你会发现仅参加过两、三个月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人恐怕会在半数以上,而符合劳动部规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教育背景的咨询师比例相当的低。一些地方的心理培训机构更夸张,公然在中学里进行咨询师考试的“劝诱”。事实上,只要你高中以上学历、不论何专业背景总能找到培训机构为你报名。


或许你有此疑问:咨询师一定需要心理学专业的吗?这要看你对咨询师的期望有多高?对问题的理解有多深?教育,可以采取很多种形式。对于一位基本合格的咨询师的底线要求起码应该系统学过心理学,尤其是精神病理学、心理治疗、咨询等方面的课程并加以实践。咨询师培训班走马观花式的教学至多只能建立起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后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一些缺乏系统学习的咨询师强调自己是实践派;实践固然重要,却殊不知实践是建立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之上的。就比如,一个没有学过武的人,即便到处找人打架也难成武林高手。从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培养心理医生的教育模式就可看出专业的重要性。在今天的英美等国家,要想获得心理医生执业资质就必须得是临床心理学博士。由于西方国家普遍不允许跨专业报读心理学,也就是说西方一名注册的临床心理专家(即心理医生)一般都是本、硕、博连读的心理学专业,成长为一名执业的心理医生至少要7,8年的专业学习。博士阶段包含了至少一年的工作实践,由注册临床心理专家作为督导。


八仙过海——媒体当踏板


或许你会发现,这几年心理咨询师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时常会在媒体看到咨询师的身影。但凡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大多应该是热爱心理学并且十分乐于助人的。然而,我国当前官方的心理咨询机构极端有限,仅一些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或心理科。绝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流向民间或自己成立咨询公司。这就不得不面临到自我推广的问题。一些咨询师非常懂得借助媒体达到自我宣传的效果。也许您时常会看到很多咨询师这样的自我介绍:“XX网专邀心理咨询师、XX电台专邀心理专家、在XX杂志上发表多少多少文章等等。热心公益事业本是好事。然而,很多情况下却是自我推广下的无奈之举。曾看到一些咨询师在个人介绍中挂着一堆的头衔,主要是网站特邀咨询师、版主之类的;还有那些下了班饿着肚子往媒体跑的人;他们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呢?当然,这并不是咨询师的错。每一个人都要生存,不能依托于资信程度良好的医疗单位作为平台,很多咨询师只能致力于自我推销。然而,经常泡于媒体又有多少闲暇来进行心理学的学习与咨询的研究呢?当前,很多心理咨询师做的不是咨询,而是市场!


一些被媒体冠以“心理专家”头衔的咨询师,其资质又如何呢?我们不否认这其中确有优秀之才。但是,我们也不能期望媒体对“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含金量了解能有多少?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个人推销、提高收听或点击率,个人与媒体可谓各取所需。然而,媒体经常考核的仅是是否有证而矣,其它方面难以考证。我身边就曾有一位咨询师,几年前考下了“三级心理咨询师”,以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并未从事过相关方面的工作,后在XX广播电台做在线咨询节目,后生意惨淡强迫再转行。这样的事例绝不仅他一人。


在中国,人人可以自诩为“心理专家”,因为中国社会并没有一个“心理专家”的统一标准。相比较,西方国家在很早前就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当今众多西方国家实行“认证心理专家”制度。“认证心理专家”在西方国家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与可信度。这种认证体制极大程度地保护了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或许这就是我国在心理学发展上落后于西方国家很典型的例子之一。




“首席、主任”,——一飞升天


当前,在中国除了一些官方医院外,绝大部分心理咨询公司都是个人注册的。注册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在中国是很容易的。如果你有一纸“心理咨询师”证书,这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前面我说过,心理咨询行业就象“围城”,很多热爱心理咨询事业又看重其前景的人纷纷涌入这个行业,一时间全国的心理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那些去注册公司或个体的人自然成了咨询公司的老板。业内不叫总经理,而叫咨询主任,有时还兼个首席咨询师。谁的公司,谁老大。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首席咨询师、咨询机构主任”这些头衔常引起公众一种错觉——即此人为该咨询机构顶尖的咨询师。事实上一些公司的创建者并不是心理学背景的心理学者或以前相关领域的从业者,而是纯粹的商人。这与医院中职位的评定完全是两回事。然而,“首席、主任”等等这些自封的头衔却令咨询费用成倍的增长确是不争的事实。


高昂资费——望而生畏


你可曾感到在中国看心理医生是件很奢侈的事?事实上,依据机构性质的不同,有医院的心理门诊与心理咨询公司之分。虽然两者都不能保证你一定找到一个像样的专家,但前者的费用确是平易近人,是卫生部规定的。但是,医院的心理咨询总带有一种浓厚的医疗色彩。不同于心理咨询师,医生是有处方权的。因而在解决心理问题时常配以药物作为辅助。药物虽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往往通过调节神经传递素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不少人厌恶药物,也因而很忌医。个人的心理咨询公司往往以态度好、温馨的服务让咨询者倍受温暖,但资信程度远不及医院。


当前的心理咨询市场仍以心理咨询公司为主导,市场价通常在200元——1000元/小时。仅从这个价位以及中国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已经看出中国的心理咨询是个非常不成熟的行业!很多咨询公司做着是一锤子买卖的生意:一个个案一、两次了事。真正的心理咨询是场长久战,除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外,很难在一、两次内彻底解决问题。个人受益于国外注册临床心理专家的指导并详细研读过美国顶尖临床心理专家手把手的案例治疗报告。事实上,即使在美国,要完整地解决一个常见的心理障碍,如广泛性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等,也经常会在10次以上。以我们的社会平均收入,试想,有多少人愿意花上5000元以上(以500元/小时为计)去解决一个平常的心理问题呢?中国当前的心理咨询很大程度还是面向高端人群以及那些咨询上一、两次就跑的人。不跑,高昂的咨询费用也用让一些人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中国的心理咨询费用是相当昂贵的。或许并不象很多人想象的在国外心理咨询有着高不可攀的价位。相反,心理咨询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属于公众保健性服务,一些国家设立了全国性的保健服务机构来专门从事这项服务,价位平易近人。以前曾与一位英国的心理学博士(英国人)谈及中国的心理咨询价位,让她大吃一惊。100多元/小时的咨询费在一些西方国家很普遍。然而,我国当前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质与西方从事于心理咨询治疗的注册心理专家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中国的心理咨询如果不能走上平民化的道路很难在短时期内有一规模性的发展。很多人对心理咨询行业颇有微词、抱怨心理咨询师,这恰恰反映出该行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试想,专业素质的匮乏加之不充足的咨询次数,咨询效果就像是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

夸大其词——瞒天过海


应该说大多数咨询师是诚实的,诚信是作为一名咨询师的基本素质要求。然而,也有一些咨询师在玩一些擦边球。在基本硬件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润色一些个人资历。最常见的恐怕要数咨询年限与成功案例了。或许你曾看到过有人介绍:“十余年的咨询经验、数百甚至数千的成功案例……。” 这种情况的真实性相信是肯定存在的,但一定也有人在言过其实地夸大事实。


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标准化的职业,是劳动部在2001年才出台的,2002年才有的第一批心理咨询师。此前,虽有象“知心姐姐”答疑类似的准心理咨询,但有多少专业含量就不得而知了。至于成功案例的评估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临床评估。为此,我曾与多名咨询师培训讲师探求过咨询效果评估问题,目前我国主要还是采用自评与量表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从专业的角度,这其中可能会包括安慰剂效应、期待效应等评估偏差。何为成功案例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专业问题。


我曾遇到过最具有讽刺意味的真实的例子。几年前,一位刚出炉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到处在网上急迫给人咨询。此人以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因为那时咨询师还是个新鲜事,很多人或求助或好奇纷纷前来提问。我们这位咨询师答复一帖,过一、两天便询问效果,只要对方是“若有所悟”、“表示感谢”类似的回帖,即算作一成功案例。两个月竟自诩创下200多“成功”的案例,堪称一绝。这种业绩恐怕令世界最顶尖的临床心理专家也要望尘莫及了。


另外,一些咨询师在学历介绍上也在玩擦边球。应社会需求而生,当前国内一些心理名校如北师大、北大、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首经贸等等都在举办心理学相关的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如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等等多种专业。这种课程班其实是一个certificate的课程,修完所有的课程,颁发结业证书,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尽管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硕士学位,但能申请到学位者通常不足20%的学员。心理咨询师在获得证书后还不断进行专业学习与自我提高是一件非常值得赞赏的事。可一时间,业内出现很多国内名校的“心理学研究生”,这对于那些国家统招考入这些名校的真正的心理学硕博士以及那些在介绍中写清在职课程班教育的诚实的咨询师来说,显得有些不公。很多这样的咨询师常以“北师大/中科院等等名院校XXX专业“心理研究生”来进行自我介绍。


结束语


心理咨询——应社会需求而生,反映了中国大众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强,是社会的进步!尽管当前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除欺诈行为外,所有的这些并不是咨询师的过错。只是我国的心理咨询才刚刚起步,行业之初难免一片混乱。咨询行业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应上升到宏观的管理层面。只有从一个国家的层面将心理咨询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规范化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行业才能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3-21 09:12:00 +0800 CST  
某心理咨询网站(此处不打广告)上截取的,感觉说得很到位


心理求助指南
文/简里里
不断地收到来信询问如何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有一些必要的常识,我觉得灰常重要。在你想要寻求心理咨询之前,你要知道找谁、干嘛、你能做啥:

1)你不是要找一个心理学工作者,你要找的,是一个临床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大多数心理学家在做的事情,其实和我们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隔了千山万水。他们折腾猴子,研究数字,他们的成果应用在无数的行业(当然也有无数的成果,还没有人知道能干啥用)。而尽管心理学的研究者在做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但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心理咨询师”,甚至也不一定了解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工作”有甚差别。

你要找的,是一个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门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大夫)。


2)在开始接受治疗之前,主动挑选你的咨询师。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单从人的角度来说,你若是遇见一个不喜欢的人,付钱逼迫自己向TA打开心扉,这个过程得多自虐啊。

尽管治疗的本质殊途同归,但是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们,也确实用着相互之间听不懂的语言,用着非常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你有权利、有必要,在开始咨询之前,认真地了解你的咨询师。


3)你要选择一个,让你觉得可以建立信任感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心理咨询里面,咨询师才是最终那个使治疗发生作用的工具。来访者需要和咨询师一起建立一种关系,在这个关系里面足够安全地去呈现你所有的自己。而咨询师会通过这个特别的关系,来让治疗发生作用。

倘若你一开始,无论什么原因,就觉得你不可能信任这个咨询师,不要理会你理智里面所想的:“大家都说这是个好咨询师,我应该试试”诸如此类的念头。去找下一个咨询师。


4)开始咨询之前,尽可能多地尝试了解这个咨询师(人本身)。

包括年龄、性别、TA的职业经历,对人和生活的态度,甚至长相。你可以去看TA的微博、博客,你可接触到的TA的相关信息。若能够见面,则更好。

相比TA在媒体上有怎样的影响力、拿过什么样的证书、有怎样的专业背景,若是一个行业内获得认可的咨询师, TA这个人本身所带给你的感受,在咨询中对你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当然这绝不是要你去费尽心力去打探咨询师的个人隐私,和3)表达的一样,目的仅在于,找一个你觉得易于建立信任关系的人。(谢谢@鱼儿修正)


总而言之,你总会希望找一个,让你觉得舒服的开始。


5)你要了解心理咨询有严格的设置。

一般的咨询设置是,每周一次见面,固定的时间地点,每次50-60分钟。关于时间和频率,有几种情况有特例:

a.传统精神分析流派会是每周四次,每次50-60分钟。如果感兴趣,推荐找接受长期训练(且被分析过的)精神分析师来做这样的见面。

b.有一些来访者的症状严重,开始的时候会一周两次见面,稳定后每周一次,咨询结束之前可能会降低见面频率)。

c. 家庭治疗的时间可能会60-90分钟,在咨询前咨询师会主动告知。

因为心理咨询是要在一个非常特别的环境下,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特殊的关系。每周一次的频率,既能够在咨询的环境下得到即时的支持,又能够保持现实生活的状态;而固定的时间地点,能够帮助形成“Therapeutic container”(参考《这是个和现实不同的地方》)。

如果咨询师总是换着咖啡厅给你做咨询(非常特殊的情况下除外),用掉了1个半小时,说因为超时30分钟,让你加钱。让丫滚蛋。因为在咨询的过程里面,这是咨询师的责任,来保持咨询的设置。


6)咨询“疗程”的长短、以及咨询的目标,是在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的。

咨询的前几次(甚至在更长一段时间里面),一般是做评估、收集资料的过程。咨询师会帮助来访者在前几次确定大体的咨询目标,而这个目标会跟随治疗的深入不断调整。

因为咨询的一个作用,是帮助你去了解你自己。打个比方,你头痛去找医生。医生的任务是找出你头痛的原因,是心是肺是脊髓,治疗它。心理咨询是一样的。所以咨询的目标,会随着咨询的深入,不断调整。

在不足够了解你状况的时候(比如第一、二次见面),倘若一个咨询师告诉你说,你是因为XXX,所以患上了XXX,7次一个疗程,交钱包治(精神科大夫的药物使用除外,因为药物确实是用来解决症状的)。你就要把之前的咨询费也给要回来,甩门离开。


7)若你心底有诉求,要知道咨询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 。

这并不是给咨询师找借口。因为:治疗不是给建议、讲道理、做理智的分析。这些你的政治老师都会做,你也千真万确不必花费这样的时间和金钱,来找人教育你。

咨询真正开始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在你和咨询师之间,建立足够安全的咨访关系,你开始能够将自己(潜意识层面)打开,咨询师才有机会通过你们之间建立的关系,开始给你真正的陪伴、支持、疗愈。(参考《成为你自己》)

因此,若你确实心底有求助的诉求,这个关系的建立总会需要一段时间。当然,咨询师也有责任,在咨询的过程中给来访者以治疗的信心。


8) 你可以主动提出结束治疗。

好的咨询师会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和你谈论什么时候,如何结束治疗;TA也会鼓励你,当你觉得想要停止治疗的时候,主动地和TA坦诚地谈论如何结束治疗。

不必担心被咨询师“绑架”,你可以主动提出结束治疗。咨询师不是巫师,TA没有能力操控你的思考和行为。当你觉得治疗对你产生“伤害”的话,你可以主动提出希望终止治疗。

但是请和你的咨询师坦诚的讨论你希望终止治疗的原因。因为咨询的过程并不总是温暖怡人的,在适当的时候,治疗师会向你发出一定的挑战。治疗师可以帮助你觉察,你希望结束治疗的原因是如下之一:

a. 移情反应(例如:是因为在治疗中觉得被挑战,或者是你每次应对亲密关系的一个惯常模式)那么这就有可能是治疗深入的一个契机,或者提醒咨询师,TA需要调整治疗的步伐
b. 你确实不再需要更多的帮助,共同商量结束咨询
c. 这个咨询师本身并不适合你,好的咨询师会给你进一步求助的建议

总之,和你的咨询师去坦诚地谈论你希望终止治疗的原因,治疗师会有机会给你进一步的、更适合你的求助建议。


9)你可以放弃这个心理咨询师,但请不要放弃求助噢!

这是我每次都会跟我的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因为就好像谈恋爱一样,无论咨询师多牛X,都会有不适合TA的来访者。更何况国内咨询师的状况鱼龙混杂,找咨询师的过程更像是盲人摸象。你可能遇见不靠谱的咨询师,亦有可能遇见好的但却不适合你的咨询师。

请不要因此失去信心。就像恋爱一样,你可以放弃不合适你的EX,但请不要放弃爱情;你可以放弃不适合你的咨询师,但请不要放弃求助!

请相信,男女老少的咨询师,总有适合你的那一个:)。


10)Last but not Least. 注意安全。(谢谢 @细路河 补充 )

因为两人单独共处一室,安全问题,其实是双向的。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要注意人身安全。

如果咨询室不是设置在医院、学校、公共写字楼等地方的话,留心安全。一般咨询师为了保护自己,在接待室会安排人留着,以防突发事件。但是对于来访者,你若觉得例如咨询室“锁门”不安全,你大胆提出希望只关门不要锁门。好的咨询师能够理解。

若确实觉得人身不安全,当即离开。保护自己最重要。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3-31 10:07:00 +0800 CST  
非常欢迎有专业背景的人在此分享专业的经验,希望走弯路的人越来越少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3-31 10:17:00 +0800 CST  
顶一下吧,自己的帖子不顶白不顶!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4-14 10:09:00 +0800 CST  
关于心理咨询的几个问题(转)
一、什么样的人需要心理咨询?
只要是觉得不快乐,生活中有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的人,原则上都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针对的并不单纯是心理问题或者疾病(虽然很多人的痛苦和困扰确实是由此产生的),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它针对的是人们的错误思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错误的想法,比如夸大其辞(我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我简直就是个白痴),以偏盖全(我不会念书,我就是个什么都不会的笨蛋),非黑即白(如果一个人爱我,那就能包容我的一切,不然就是不爱我)等等,这些错误的想法会让我们应对生活的过程中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心理咨询能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步骤和方法帮助人们改变自己。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严重程度,可以将它们分为短期心理问题和长期心理问题两类。
短期心理问题是由生活中某些特殊或较大的变故引发的,比如恋爱矛盾,两难选择等。求助者只是暂时陷入了矛盾和迷惘之中,一时想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该以怎样的标准和价值观进行取舍,其错误思维并不根深蒂固,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咨询师只要通过理解和共情给求助者以力量,将道理阐释清楚,并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求助者可自行主动实施,那么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这样的心理咨询基本在1-3次之内就可以完成。
长期心理问题是由其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与家庭环境造就的,求助者可能从小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怀和爱护,被父母以严厉、冷漠、长期缺乏有效内心沟通的方式进行教育,或者父母一直关系不和,家庭经常吵架、打架甚至已经离婚破裂,父母反目成仇……这些情况都会使得求助者对感情、家庭、人际关系、自我价值等形成比较悲观甚至偏激的观点,并根深蒂固为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多求助者从小就开始体验深重的悲伤与痛苦,成年之后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可能在自身的工作、家庭、朋友关系上遇到大量的问题,更容易感到迷惘、悲观、痛苦和无所适从,而且找不到行之有效的,令自己解脱和快乐的方法。
这时,心理咨询就不可能仅仅通过说理产生效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两次的咨询绝不可能撼动一个人赖以生存多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求助者若想要真正有所突破和改变,从过去不当的生活模式中走出来,就必须接受长期的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关怀、帮助和指引下,努力配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省,并勇敢质疑、尝试改变过去错误的想法及行事准则,这样才有可能慢慢改变对于生活中人和事的错误观念,建立起新的,适应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期咨询的长度要视求助者本身问题严重性、个人的性格、悟性及对改变生活的态度而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

三、心理咨询如何发挥作用?
心理咨询是一项必须由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的工作。短期的咨询是纠正错误思维,而长期的咨询则是人格的重塑和三观的再造。
以童年缺乏关爱和认可,导致日后特别在意他人意见,完全以他人评价来界定自身价值的情况为例,咨询师挖掘出求助者的深层次问题后,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理解和共情,接纳与包容,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的心态和情绪,并准确把握他现在的状态,令求助者感到温暖、安全、被接纳,渐渐开始对咨询师产生信任。
2.帮助其逐渐明白过往经历对个人的影响,并对成长环境和父母的行为有客观正确的评价与认识。
3. 教会其自省并质疑那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引导其正确认识并评价自身,从理智上开始自我肯定与认同。自省和质疑非常重要,须贯穿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甚至人的一生。
4.在咨询沟通的过程中,推荐其看一些书,给其一些行事建议,慢慢使其对生活和他人有更客观、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渐渐适应良好的生活中建立起自尊与自信,并逐步从理智层面内化成进感觉层面,即不再“只是在道理上懂得,却怎么也做不到”。在这一过程中,会有与旧习惯巨大阻力的抗争和拉锯,会经常出现反复甚至倒退,必须要耐心,坚持。
5.在新建立起的价值观体系基础上对生活和人性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丰富并充实新的价值观体系,共同寻找到真正适合求助者的生活模式,并帮助其慢慢实践、固化。
可以说,长期的心理咨询是帮助一个人找到真正自我和价值的过程,在这其中,咨询师的个人能力与素质固然重要,但求助者的自身努力更是起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大部分的人止步于第3阶段,他们无法忍受对过去自己的质疑和否定,怯于面对未知的新的生活方式,不愿对抗旧习惯的阻力。要做到这一切确实很痛苦,其程度甚至超过原先生活带给他们的痛苦,但它们只是暂时的,只要克服它们,走过这一关,就会是一片新天地。留在旧的天地中,只能一直在痛苦中打转,直到最后崩溃,或者麻木。因此,痛苦是有价值的财富,还是单纯的折磨,关键看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四、对心理咨询师的选择和评价
据统计,1986年时世界上的心理疗法就已经超过400种了,时至今日,这一数字肯定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求助者可能在寻找咨询师时被五花八门的疗法、理念弄得一头雾水。
因此,在选择咨询师时,如果有条件,求助者可以先设法多了解一点咨询师的情况:他禀持的疗法和理念,他对于心理咨询的看法和理解,他擅长治疗的心理问题等。可以通过咨询师的微博,博客,发表的文章等渠道收集到这类信息。若求助者赞同并接受该咨询师的理念,那么就可以考虑向他进行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求助者要密切体察自己的感受:该咨询师是否有认真倾听我的诉说并做到适时、准确的共情?他对于我的痛苦和当前的状态是否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是否感受到被接纳,被包容?他所给出的分析我是否能听懂、理解并认同?他给出的建议是否切合实际?我是否觉得有帮助并希望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更多帮助?
若求助者在一次或几次咨询过后,对于上述几个问题基本持否定的答案,那么基本可以判定,这样的心理咨询不算是成功的。此时,不要单纯地将错误归咎于心理咨询师或他所禀持的疗法或理念。其实,只要是经过检验的具有信度和效度的疗法,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心理咨询能否有效果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咨询师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咨询师(及其所禀持的疗法和理念)与求助者的匹配度,求助者自身的努力程度。若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匹配度不好(如冷静理智、逻辑性极强的咨询师碰上完全感性,毫无逻辑的求助者),或求助者自身的动机和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有误(如求助者来咨询只是希望听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言论,或认为既然来咨询,那么自己的改变就应该由咨询师全权负责,自己不用做什么努力,出了门就必须感觉好多了才算有效),这样的心理咨询同样无法成功。
综上,在做心理咨询前,求助者应先端正自己的求助动机,对心理咨询抱有合理的期望,并尽量多了解咨询师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在咨询过后,尽量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咨询师、自身和咨询本身进行中肯的评价,并和咨询师进行坦诚的沟通,这样才有助于咨询关系的发展,提高咨询的有效性。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5-04 11:42:00 +0800 CST  
心理咨询收费的意义(转)




《精神分析术》第二章 合约之金钱
作者:(美)梅宁哲 著 林克明 译

慕容以这本书参考作为《回应二》的内容,不单单给尚不知道心理咨询收费意义的人群,更为已经从业,体会到收费含义但未尽然可以描述清楚的同行,大家分享
注意:1、虽然书中主要描述的是精神分析境况下的收费,但可以代表任何方法下的心理治疗以及心理        咨询对于收费的态度。
2.文章中用词多以治疗家(分析师),患者(病人)命名咨询双方,缘于作者的工作及受训背景,      在非医疗模式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可以用咨询师,来访者(咨客)替换
P52—56节选
有关金钱的问题乃是最初在安排合约时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 如果患者所付的款项少于他在合理程度内所能付出的,则分析不可能顺利进行。费用必须对他而言确实是一种牺牲,对他,而非对任何别的人。有时别的人无可避免的也跟着牺牲,比如妻子或者父母,才能付出这笔治疗费、但是,如果患者依靠一个亲戚,朋友或基金会的慷慨赠与来付分析费用,并无明确的偿还责任的话,治疗就会发生许多纠葛阻滞
● 如果患者付的钱非其力所能及,还是会造成许多难题的。一般而言,如果金钱的顾虑相当严重,精神分析就不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不可以期待患者以他的月收入来付分析费用,这是一种资本的投入,不是一种消费。此外,形形色色的事件如太太意外,失业等都会使这种情形愈发窘迫,这可能会使病人再也付不出钱来,此时分析家就得决定自己能否不接受酬劳而继续治疗,或在专业责任与人道的顾虑下能否做什么改变。这还不只在乎治疗家的慷慨与否而已,因为免费的治疗很容易拖的很长,或甚至成为一次失败的治疗
● 分析师务需解释清楚,精神分析约谈事件是不能取消的,电话通知不能赴约并不足以取消那一个小时的费用。有些病人会大吃一惊
● 我想重提一下弗洛伊德的态度:“我坚持守着空下整整一个小时的原则,我所能利用的工作时间里每个小时都分派给一个病人,那已是他的,他须对此负责,即使他不去应用它,其他的方法都不切实际。
● 库毕说:“如果病人不必为其失约而付费,则分析家其实是在逃避痛苦的会谈的患者提供一个经济上的诱惑,因为如此一来,他即能跑开去舒舒服服,又可以节省下钱来,必须有一个强烈的限制因素,防阻病人在事情一旦变得艰难之时逃避分析会谈的自然倾向。
● 以下诸理由促使我使用这种较严苛的付款制度(作者言)
一、患者发现分析师的人格完整而可靠,顾能承受患者对这严苛的付款制度的挑战。从而明白,这位分析师    与父母不同,不会为他的违规失约而大惊小怪。分析师因而成为一个很好的模仿对象,似乎初学者自己    若在被分析时遵从这些规则,往后就易将之应用于患者身上,反之亦然。
二、患者还体会出分析师是位诚实、正直的人,敢于打破常人对金钱的伪善作风,这对患者而言是种很大的    安慰,乃是一种健康的自尊及对自己的时间与资历的尊重的象征,与患者自己的病况比较之下,会成为    一个很好而切实的自我理想
三、病人觉得他把自己交托于一个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的人手中,这人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不会被吓倒,    能经得起患者在两人关系中所施之于他的种种激惹与试炼,这人是照着他所教导的原则而生活的。所有    这些自会抵消患者自以为居于特权地位――受人宠爱的小孩――的错觉
四、使用严苛的付款系统时,患者较不会想要试探分析师的耐心,或想去阉割他,或以缺席来躲避困难的题
五、分析必须包含一种牺牲,否则它会变成患者生活里无足轻重的事情,认为便宜的没价值,贵的才有用,    这种观念已深植于人心中
六、把费用提的相当高,可使患者难以安然掉进被动,依赖,婴儿式的,寻人帮助的态度。某些患者会恳求    分析师在费用方面对他特别优待,此事若成功,他可能会自以为愚弄了分析师
七、患者需要以准时付给相当高的费用来打消他因攻击,苛求分析师而产生的罪恶感,如此一来,患者便无    需对分析师有任何亏欠,任何有恩难报的欠债之感,分析结束后,患者能完全独立于分析师之外,无任    何人情可言。患者敢于在分析当中表现其侵略性(慈善的分析师)会迫使患者压抑其侵略欲
八、分析师由于必须顾及自己的反移情关系的处境,不可半推半就的答应低廉的收费或甘愿承受正常工作时    间内收益减少的事实。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分析家应自问是否有未曾解决的反移情关系存在
九、分析师承受患者所加之于他的这一切,需得有所补偿,这绝不是不重要的事,太低的收费或过分的大方    很可能使他起而攻击患者,从而减少了分析师分析她们的能力,患者必须认定精神分析治疗是他一生中    最重要的一件事,所有根本不允许有所休假这回事,然后,分析师必须离开的时候,治疗自然暂时中止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5-10 19:22:00 +0800 CST  
发了为什么又要删除呢?@新吧友zZ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真正信任的人只能是自己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5-10 19:50:00 +0800 CST  
心理治疗警惕“赤脚医生”----张天布谈心理治疗师的成长




一、一段难忘的路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在我的富于幻想的青春期,两部文艺作品深深的影响了我的成长。一是电影《春苗》,一是小说〈红雨〉。至今那些熟悉的旋律仍能够激起内心那种小英雄式的澎湃的自豪感。“翠竹青青哟披霞光,春苗出土哟迎朝阳”“赤脚医生向阳花,人人见了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想象中那些小小的赤脚医生,胸怀贫下中农的疾苦,不畏山高路黑,克服困难,终于以神奇的力量将病魔祛走。当病人脱离了危险,所有人露出欣慰的笑容时,你能不为我们的小英雄叫好吗?!这情形与现在的孩子门看到卡通片中小狮子王和同伴摆脱了土狼的围攻时的心情多么的相似。
每一个人在少年时都有他心中的英雄。可能正是这种榜样的力量在潜意识中的作用,使我六年之后步入了医学的殿堂。经过军医大学五年的严格培训,我掌握了医学专业的系统理论和基本技能。当我开始认认真真地独立的作大夫时,才体会到那种在处理和抢救危重病人时如履薄冰的责任感和面对死亡的无奈。看到患者和家属那希冀的目光和默默的祈祷时,常常内心会有一丝莫名的内疚和惆怅。但我不能欺骗自己和患者,医学的发展是受时代限制的,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无限的努力,这是科学的态度。
在部队工作时,我的同事给我讲了一些发生在文革时期医疗上的轶闻趣事,虽然当笑话来说,可听后总感到有点苦涩。
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山村,乘着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东风,部队医疗队为当地培训了一批赤脚医生。有一位青年从县上学习一个月后回到村里便成了医疗点的大夫,经常为村民扎个针、送个药,治个头痛感冒之类的小病。第二年夏天,插秧的季节,一个农民在田头的水沟喝水时,不幸将一只蚂蝗吸进嘴里,恰巧叮在咽壁上。一时间大家荒了手脚,连忙把赤脚医生唤来。大夫看到在咽壁上蠕动的蚂蝗,顿时汗流满面,转身欲去。在大家的哀求和鼓励中,便硬着头皮拿出一把镊子在酒精灯上烧了烧以消毒,然后战抖着夹向蚂蝗。蚂蝗受到烧热的镊子刺激,一缩间正好被大夫夹了下来。
这事成了当地轰动一时的奇闻,大夫也被树立为活学活用语录的标兵。在缺医少药的当时,十里八村的病人源源不断的从四方涌上门来求医。赤脚医生也在这赞誉声中越来越勇敢,给许多不同的急重病人诊治。一本赤脚医生的教材被他夜夜在油灯下苦读,已翻的残缺不全了。有一天,一位远山中的老太太前来求治。她的脖子上长着一个比馒头还大的“瘿瓜瓜”。赤脚医生用他特别的热情接待了老人家,并向在场的人讲解到:“这种病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因为当地水土缺乏碘造成的,现在病情这么重,一定要做手术才能够解决!”。他把老太太留在家中住下,经过几天的认真准备,就在自己简陋的医疗室中开始手术。
当他用手术刀切开老太太颈前的皮肤时,鲜血如泉水般地涌出来。再看看自己那小小的清创包内可怜的一把剪刀,两把镊子,三把止血钳,在如注而涌的伤口前,几乎似羊对狼群。情急之下用纱布捂着伤口大声呼救。当地驻军闻讯,立即派车火速把病人送到医院。在外科七八个医生、护士、麻醉师的紧急手术下,才保住了老太太的性命。事后,据手术医生说他们切除甲状腺肿时接扎、电凝了二百多个出血点。
这些事现在说来象个笑话,在当时人们的眼里可能会是壮举。可这种壮举是喜剧呢还是悲剧?


二、心理治疗师怎样对待患者


现在经过系统训练的专业心理治疗师太少,未能形成强有力的专业队伍,专业形象还不太清晰。就象在一片田地里长满了草,不多的几棵苗也不容易被看到。偶然有人遇到了就会感叹自己为何不能早点见到这样的大夫呢?而有许多人对心理治疗师的理解,犹如文革时期的山民对赤脚医生的认识。或许以为只要有一张铁嘴能说会道把人弄高兴就可以。或许以为大夫是有问必答的百事通,自己的困难只要经他明灯高照,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因为市场的需要,便有许多鱼目混珠者伪装成专业工作者的模样,自己立个招牌就可以说教训导他人了。一些人对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都不清楚,可笑到把会谈认为是心理咨询,把用仪器手段认为是心理治疗。有些人不懂音乐治疗的基本适应症,给强迫症病人听音乐放松来号称自己是做心理治疗。这情形简直就和给阑尾炎病人的肚子上抹碘酒差不多。
有些人自以为很有说服别人的能力,是无师自通的心理医生,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在说服人的时候,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潜意识中无所不能的自我幻想。说不好听他是在逞强、显能,他是把患者当成自己内心软弱的化身加以征服、战胜。他的每一次表现都使自己更高大,而患者更渺小,越来越背离求助着的初衷。因而不能称为客观的助人者。
我想应该鼓励那些正在打算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人,提供个人的见解帮他们在选择学习时少走弯路。从心理意义上理解心理障碍,症状往往联系着不良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的背后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应对这些冲突的方式有些人成熟,有些人不成熟,因而就反映出各不一样的心理素质。每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又都和个人的成长紧密相关。那些在成长的某个阶段曾经阻碍了人顺利发展的因素则是心理治疗中需要帮助患者去认识、领悟、修通的。
客观的治疗师不在于向求助者彰显治疗师自己的强大,而在于在帮助患者成长的过程中,使患者感到自己的强大、有能力和自信。我在学习心理治疗的初期曾经把修通理解为象接通断裂的血管一样是一个治疗的操作步骤。可每每在治疗中当我与患者共同去面对了他的内心冲突、他的成长经历,他的应对方式等之后,准备挽起袖子做这最后一个让自己体验成功的步骤时。却发现患者的症状早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解决了,而且是随着他解决现实困难的能力增强发生的。这使我醒悟到,其实我们治疗的每一次、每一个交流都是为了修通添砖加瓦,但没有见到治疗师的直接力量效果,修通是贯穿治疗始终的一个连续过程。
一位患者在治疗结束阶段对我说:“你的最大功劳就在于,使我现在每当遇到焦虑的状况时能够自己来面对和分析处理,而不是张皇失措。”德国心理学家 Elzer 教授给我的解释很形象:“治疗师不可以把自己当成拉动患者这部车的马。而是通过治疗为患者这部车加油,患者会利用治疗的能量开动发动机产生动力,自己轻松上路。”令我惊讶又欣慰的是,就在这次谈话后第二周的治疗中一位患者也说出了同样意义的话:“我感到自己就象一辆汽车,每次到这里来与你说说自己就好象是加了一次油。现在每加一次比以前能用更长的时间。我希望有一天自己找你时不再是需要加油,而是来看一个普通朋友。”
心理治疗师须有坦然接受这样事实的心态:即在治疗中患者的成长和改变是真正由他们自己完成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力量。他们是整个治疗的主角。而我们是一个帮助者,幕后导演。就象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只增加反应的速度,而不改变反应的结果,当反应结束时我们以原形退出。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可能被患者潜意识的置于曾经受到委屈或照料的角色上,所以会被怨恨或被喜爱而承受心理负荷。产生这种情况往往是治疗的一个必经阶段。正是这些曾经发生的痛苦问题,使得患者发生心理障碍,因此,把问题从这里解决了,患者就成长了。


三、心理治疗师需要专业督导


作一个心理治疗师,良好的医学背景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是必须要具备的。须要经过系统的专业治疗技术的训练。还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自我体验,即象患者一样的接受督导治疗。在这种治疗中首先对自己进行分析、体验、领悟,成为一个个性相对和谐的人,才好去客观的帮助别人。如果把治疗师喻为患者自明的镜子,这面镜子既要能照见人,而且要如实客观的照清人。哈哈镜中照出的人影变了形,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镜子。
治疗师对病人的分析和理解,既可以是病人的情况,也可能是治疗师未能自明的内心。经过自我体验对自己有清晰查知的治疗师在反映时能将自己的影响区分出来,留给患者一个客观的影子。治疗师把自己当作一个现实的人来看待,就能够像常人一样的接受帮助,更需要督导治疗这样的专业帮助。做为职业的心理治疗师在完成学习阶段的督导治疗之后。仍需要不断的得到督导,成为一生的必修课程。就象机器需要保养维护一样。
在缺乏督导支持的环境里孤独工作的治疗师会发生两种危机。一个是迷失,一个是耗竭。
所谓迷失,有人形象地比喻说是在前进的路上走着,不知不觉间脑袋就没有了。在治疗一位焦虑障碍惊恐发作的患者时,前20次的治疗有效的解决了患者的焦虑症状,在接下来的对个性的探讨中有数次时间里我们的治疗不见进展,虽然双方仍在坦诚的交流。我对此思索良久,未得到答案。突然有一天,患者的一句话使我恍然大悟。他说:“…你好象在表扬我…”。是的,这正是治疗没有进展的要害。这位患者是一个很有道德责任心,积极进取的人。他承担着重要的事业和家庭责任。而我在不自觉中欣赏了他的为人,或许正同我自己的做人处世原则相共鸣。可恰巧就是他的那过分要强的责任心,才使得自己在事业和人际关系的重压下不堪重负而发生焦虑的。而我是因为上了自己的当,才使得治疗发生困难。当我坦诚的和他讨论了这种情况之后,治疗进展了一大步。
再是耗竭,虽然治疗师内心清楚自己在作什么,应该如何做,能够如何做,但他会因为治疗中被深深地卷入而很辛苦。在对一位社交恐怖症患者的治疗中,由于退行作用的发生,使得她在感情上把治疗师当成自己儿时的父母一样来对待。所有童年未曾满足过的委屈、怨恨和喜爱都会不断的在治疗师身上表达出来。
治疗师需要清醒的察知治疗关系中,何者是因为过去,何者是因为现实,并要慢慢的将这个陷入童年心理状态的人,导向成年人的心态。但有时间患者毫无理性的怨恨和喜欢,让治疗师不断经受考验。直到有一天患者说:“…我觉得我对你的要求好象是一个孩子在找妈妈。我总是任性的提出各种要求。而你每次都是如常的耐心对待我。…在以前的现实里我总是感到厌恶、恐惧别人。只有在治疗师面前我才会感到真正的安全。我想象你一定象我希望的妈妈一样喜欢我。但你又不是妈妈,你是治疗师,为了要使我成长、自立,你便又用心良苦的拒绝我。正是你的拒绝,才使得我真的感到自己需要成长,我不能继续像孩子一样的再去害怕别人,要求环境。你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好妈妈。”治疗师听后才感到一丝轻松和宽慰。
难以得到高年资治疗师的督导,可能是大多数治疗师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专业发展较薄弱的地区,交流也是一个困难。虽然网上讨论和电子邮件可以与国内外的导师同学交流,但方式和时间总是有限,仍无法代替面对面的交流。为了不迷失和耗竭,因此每年利用学术会议和工作坊集训期间得到督导、交流、支持的机会对我显得优为重要。传染科大夫因暴露于污染的危险环境中需要消毒隔离。放射科大夫因受到射线干扰而需要防护和休假。心理治疗师因为需要与患者不和谐的自我相接触,并把自己当成工具用于治疗,是处于一种高危的心理环境之下,更容易感到疲惫和耗竭。建议能对心理治疗师也能给予必要的劳动保护。这种保护的方式可以用提供接受督导的机会来实施。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对心理治疗的要求还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做心理治疗师虽然有许多困难,但毕竟一步步的都在向前走。如果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各方面对此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更多一些,相信我们的心理治疗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人民会更幸运、幸福。

楼主 shine阳光雨季  发布于 2015-06-06 08:59:00 +0800 CST  

楼主:shine阳光雨季

字数:26459

发表时间:2015-03-20 04: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2-23 16:01:46 +0800 CST

评论数:26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