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坛走进材料公司的莫德尔,与材料公司员工的内部pk。申精

原创dd1944718 步兵下士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0:00 +0800 CST  
谢绝插楼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0:00 +0800 CST  
第一章 荒芜之下荡起心中的涟漪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0:00 +0800 CST  
70多年前欧洲大地上发生的战事离我们比较遥远,由于那不是中国人的战争,至少从直接关系上看是这样。因此对那一带的情况中国人并非一开始就烂熟于心。
以前,受李德·哈特、钮先钟等人的影响,提起二战德国将领大多数人只会想起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很多人其它德军将领并不了解,不要说事迹,就连名字也说不上几个。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1:00 +0800 CST  
三个名字长期回响在耳边,许多人已经心生厌烦,对于这三人开始审美疲劳,好标新立异者甚至由粉转黑,“战略矮子”、“一溃千里”、“帅锅王”等头衔开始出现。三位德军将领的地位在疲倦中下降。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1:00 +0800 CST  
第二章 早期吹莫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2:00 +0800 CST  
早期莫吹显得非常青涩,文章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只怕多得归入地摊文。
早期的文章不打脚注,数据使用上也及其不严肃。吹莫多是依靠经过艺术加工的情节描述来烘托氛围。
当然,也会用一些来历不明的数据来以交换比吹莫德尔。用来吹捧的主要是42年在勒热夫的那些事情。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5:00 +0800 CST  
然而,除非是在和苏派对撕,不然交换比这样一个东西,尤其是1942年苏德双方的交换比很难打动人。
众所周知,1941年的苏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1942年的苏军很多士兵都是新招募的,出于青黄不接的时期,也是苏军素质最低的时期。因此只要是跟苏派撕过的人基本不会认为42年的某次战役守住了阵地或者交换比好看有多么吸引人。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6:00 +0800 CST  
【图片】以上表格是俄国Lev Lopukhovsky上校研究所得之数据。最后的交换比是加上了仆从军所得的数字。
死亡和失踪一栏42年交换比甚至高于41年,由此看出42年的苏军相当好对付。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7:00 +0800 CST  
拎出单个战役对比更是如此。
以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为例,根据克里沃舍耶夫上将的统计,苏军不可恢复损失170958人,伤病106232人。
轴心国军队阵亡5853人,失踪2912人,德军、罗军、匈军、意军总计伤亡约30000人(参见伟大的军事家、历史学家、化学家、人民艺术家张大卫:《哈尔科夫1942》,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年版,第230页。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49:00 +0800 CST  
由于越来越多的的派意识到1942年在大部分地区苏军都拿德军没有办法,即使是遭到猛攻,甚至是合围德军总能化解,从霍尔姆到哈尔科夫都是如此,因此这一套逐渐失效。
然而狂热的莫吹并未放弃,他们升级了战法,开始在战术上进行剖析。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50:00 +0800 CST  
第三章 中期莫吹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50:00 +0800 CST  
中期莫吹在整个吹逼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期莫吹主要基于战术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介绍了莫德尔曾经用过的防御战术,但是在介绍完之后进行及其不当的解读,以下通过几个例子说明。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51:00 +0800 CST  
第一个例子是莫德尔骑兵旅,这个在早期莫吹的文章中也有出现,只不过这一阶段解读的更为过分。
首先先谈谈莫德尔骑兵旅那些事情,以前我曾经发过一贴专讲莫德尔骑兵旅,今天再说一次。
原文作者梅登将军(当时是上校),时任莫德尔骑兵旅旅长。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52:00 +0800 CST  
在苏军的冬季反攻后,为了稳定战线,德军决定分割包围突入的苏军部队。为此德军发动了塞德里茨行动。为此,莫德尔决定组建一支特殊的骑兵旅,从俄国人想不到的沼泽中和luchesa山谷发动攻击。为了组建这支部队,莫德尔调来了46岁的卡尔·弗里德里奇·冯·梅登上校,此人是骑兵出身,在30年代中期进入装甲部队服役,时任第一装甲师第一摩托化步兵团团长。选择梅登上校指挥这样一直混合部队无疑是很合适的。
梅登上校的部队正式称呼是Kavallerie Brigade zbV beim Amreeoberkommando 9 。他们仔细研究了战术的细节问题,在机械化装备的通行问题上,他们研究了在不同地形上行军的方式。他们还用手绘的方式修改了地图上的错误
冲破德军阵线的苏军逐渐得到了加强,总计约6万人。他们逐渐在勒热夫和别雷之间的沼泽与森林中站稳了脚跟。他们威胁着第九集团军的补给线,并且迫使德军两线作战。而苏军主要由通向北面经涅利多沃和别雷的道路获得补给。
1942年7月2日,为了消除苏军的威胁,恢复德军在这一区域的通行自由。第九集团军展开了反击,战斗持续了11天,在森林里的苏军被分割成小块并且大部分被歼灭。德军指挥官意识到苏军打算内外同时行动打破德军的包围。苏军单位在奥布沙河被分割包围在两个口袋。但是苏军急行军调来的增援显得来的有些太迟。
由于地形主要是沼泽和森林,第九集团军决定出动集团军直属的骑兵旅,他们将在奥列尼奥一带活动,因此他们必须穿过最难以通过的地区。莫德尔希望他们可以在任何地形任何天气下战斗,同时也尽可能的在人员和装备上对骑兵旅予以支持。
虽然莫德尔在人员和装备上将全力支持这支部队,但是很明显只有拿下熟悉俄国气候和地形的军官才能分配给这支特殊部队。只有坚定、勇敢亲近自然的士兵才能胜任这项任务,对于那些长期驻扎在营地里的士兵来说,很明显这里没有他们的事。从西线调来的士兵就暴露出了问题,他们被西欧那些简单舒适的占领任务给软化了,来自训练营地的那些士兵也缺乏作战经验,即便他们经历过对于俄国战争的针对性训练,但是来到俄国他们仍然显得水土不服。那些从西欧来的,对生活有着很高要求的士兵在对俄国的战争中显得很无能,即便每个单位的指挥官早就意识到了这点。
莫德尔将军从手下的8个步兵师当中抽调了侦察营来组建这支部队,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方案,但是这也给那些步兵师带来了困难,这些侦察营都是宝贵的战斗单位,他们的原属步兵师对他们大为怀念。
从奥涅尼诺到Luchesa 河谷,只有一条所谓的干道(就是被作为主要的摩托化通行轴线建造的道路)。而事实上这条道路还没有修建完毕,就是一些拓宽的乡村公路而已,在一些特别潮湿的地方被改建成了木排路。只有在Luchesa山谷当中有不足三英里宽的地方是没有树木的。除了这一地区,道路两边都是大片的森林。而且树林也常常被小溪穿过。德军通过本地的人口信息和地图取得了俄国后方地区的详细地理情况。在突破苏军在森林边缘的阵地以后,该部队不得不在没有任何道路的森林当中行进10英里。
骑兵旅右翼的第五装甲师奉命穿过Luchesa向南侧的道路推进。第五装甲师将面临一个困难的任务,因为苏军已经正确的预计到德军将在此发动进攻。德军从空中侦察和俘虏口中得知,苏军已经在沿道路构筑了的工事,包括反坦克阵地和障碍物,并且广泛布设了地雷。俄国人相信德国人不会从其它地方发动攻击,他们认为德国的坦克只能在开阔地带行动,试图穿越Luchesa 河和雷区的努力都将失败。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52:00 +0800 CST  
骑兵旅在进攻开始前10天进入阵地,在这里,身经百战的侦察营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对中间地带的集中侦察对于我们经验丰富的坦克兵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几乎所有的军官和士兵都有两年以上的战斗经验,而且他们都非常熟悉对苏作战的细节。旅里的士兵都很坚强,他们对于困境已经习以为常,从来就不依赖于良好的食物配给。在和平时期,他们也接受过专门的侦察训练,看来德军离胜利已经不远。在最短的时间内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苏军在中间地带的德军后方的详细部署情况。情报显示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之后,坦克是可以对进攻提供支援的。
塞德里茨行动定于7月2日开始,那时骑兵旅将受其右翼的第五装甲师节制。骑兵旅被要求穿过十英里的树林,如果可能,还应当切断苏军南北方向的补给线以配合装甲师主力的行动。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六个炮兵连加强给了骑兵旅,在会议上,旅指挥官要求得到坦克部队的配合,这一要求得到了批准,一个拥有十四辆坦克的坦克连被划给了骑兵旅。
骑兵旅左翼的步兵师在7月3号,也就是第一波进攻得手以后才会开始行动,这就意味着在行动开始的时候骑兵旅左翼是得不到保护的。然而,我们估计这不会有什么问题,丛林和沼泽将给予充分的保护。不过最困难的是那十四辆坦克必须穿过潮湿的树林。
进攻开始前的四十八小时,一个工兵连被派入了森林,以对未来的行动区域进行侦察兵开辟一条通道,工兵们每前进一码砍倒一颗树木。倒下的树木延展开来可以在行动区域作为引导。这样一条坦克通道就快速且轻易的建立起来了,这实际上就是一条木排路。很明显,这样的道路只能由数量有限的坦克和其它履带式车辆通过。
在工兵开始行动数小时后,坦克部队开始在白天集结,由于周围都被森林覆盖,这样做是可能的。坦克引擎的轰鸣声也被骚扰性的炮火和低空飞行的侦察机所掩盖。没辆坦克都配备有扫雷单位,他们扫雷的经验非常丰富,这些班将搭乘在坦克上。
进攻在7月2日的3点钟开始,在火力准备后,坦克伴随着骑兵部队开始行动,行动受到了河谷上浓雾的青睐。
在通过大部分区域时他们没有受到敌人的阻击。在luchesa河上,德军已经提前侦察到了一处可供坦克通过的浅滩。地雷也被经验丰富的工兵们迅速清除,通道也被拓宽。坦克和骑兵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坦克部队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但是现在在缺少充分的侦察和额外的准备的情况下,坦克部队很难继续突破敌人在林中的防线,因此他们停了下来,作为后备力量使用。此时,骑兵部队已经插入敌人阵地三到四英里。此时第五装甲师正准备沿道路前进,在这一地区苏军已经为抵御德军的进攻做好了准备,德军的坦克陷入了苏军的梯次设置的伪装好的反坦克阵地。这是俄国人常见的战术技巧。步兵的战斗打的也很艰难,他们在森林中的战斗中伤亡惨重,整个行动停滞不前。
骑兵旅的左后方由临近的步兵师的一个步兵连负责保护24小时,直到个步兵师也投入进攻。
中午,骑兵旅接到命令,集中所有力量自东向西对道路发起攻击。一个团转向右边,穿过森林和沼泽向道路发动攻击,在这一区域,水几乎没过了士兵的膝盖,同时他们必须时刻盯紧指南针以免部队迷路。由于官兵们高超的战术技能,这支部队的表现非常出色,到了晚上,该团已经控制了一段道路,从而减轻了第五装甲师的压力。
这时补给纵队已经可以为从团长到士兵都精疲力竭的部队提供补给,他们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项任务的对体力的要求很高,因为士兵们需要穿过六英里深的森林和沼泽,只有由精心挑选过的官兵组成的骑兵旅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早上部队继续进攻时,已经没有遭遇到多少抵抗了。中午之前骑兵旅已经摆脱了森林,几个小时以后第一批重装备也运了上来。前方是一片开阔地域,以及俄国人的纵队,已经可以看到俄国的车辆和牲畜在跑动,很明显敌人的指挥部已经不能约束自己的部队了。苏联第三十九集团军的防线已经崩溃了,而德军再各个地方都在快速推进。
无疑第九集团军决定组建骑兵旅是正确的,这一特殊部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虽然没有这支部队,塞德里茨行动也许仍然会成功,但是那一定会遭受更大的人员和装备的损失。在整个11天的塞德里茨行动中,德军俘虏了50000人,缴获了230辆坦克、760门火炮和数千支轻武器。随着苏军被清除,德国第九集团军在这一区域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54:00 +0800 CST  
莫德尔骑兵旅编制
旅长 梅登上校
第一骑兵团 鲁道夫·霍斯特上校
第一中队(骑兵)
第二中队(自行车)
第三中队(自行车)
第四中队(重型中队,编有工兵、步兵炮、反坦克炮和重型迫击炮)
该团有8名军官、88名军士、450名士兵
第二骑兵团 冯·巴特中校
第一中队(骑兵)
第二中队(自行车)
第三中队(自行车)
第四中队(重型中队)
第五中队(骑兵)
该团拥有11名军官、125名军士、709名士兵
第三骑兵团 布里格勒博少校
第一中队(骑兵)
第二中队(自行车)
第三中队(自行车)
第四中队(重型中队)
该团拥有8名军官、95名军士、581名士兵
骑兵团主要使用马匹和自行车,工兵部队也使用自行车,医务部队使用马匹,补给部队是摩托化的,另外还有少部分部队也是摩托化的。全旅有30挺重机枪、72挺轻机枪。部队还尽可能多的配发了冲锋枪。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55:00 +0800 CST  
最为过分的是,莫吹们甚至基于这一点认为“战斗群”这样概念是莫德尔的专利(如彭某人就是这么说的)。
但战斗群这样概念完全就是德军的标准化操作模式,尤其是装甲部队,基本找不到没有组建过战斗群的装甲师。
古德里安写到:
战斗群是诸兵种的分队临时编在一起,在统一指挥下,用于执行某项任务的单位。战斗群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出现。那时已将一些重武器分队配属给步兵团,后来就成了步兵团的建制分队。这样,各兵种就可以进行更为密切的协同。骑兵团的情况也同样得到了其它一些主要兵种分队的加强。
过去在演习中和讲堂里认为几乎是不可置信的事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变成现实。战争中常常被迫掉过头来作战。在摩托化的条件下实施这样的机动作战,就更加需要把各兵种分队编在战斗群内,以执行统一的任务。
战斗群的编成和任务,要看它们是预先按计划建立起来的,还是未经预先准备直接在战场上建立起来的。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战斗群的编成决定于战斗任务、地形条件和战斗情况。但多数情况下,是把跟前尚有一些战斗力的分队收拢起来。这样做有许多缺点。比如说,编进某些分队的不同型号的车辆,不但起不了加强的作用,反而成了累赘。特别是战争快结束时,有些战斗群简直就是各种杂牌分队的组合,这些分队的武器装备不同,战斗经验也大不一样。 坦克战斗群最有利于作战的编成方案是,除坦克外还要编有乘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和自行炮兵。这种装备有通行力较高的车辆的战斗群,能够穿过尚被敌人占领的地域。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即当装甲输送车、牵引车,甚至是坦克,由于某些原因未能携带作战的必需品,而不得不使用后方分队的车辆时,就不能象一般坦克战斗群那样通行无阻。
战斗群从人数上看,约相当于加强营或团。各战斗群的编成大不相同,首先取决于所受领的任务。例如,在追击时,特别需要配属有工兵,以便协助通过天然和人工障碍物。兵力不大的战斗群——加强连,有时能在艰苦的情况下创造出奇迹,但是他们没有为群内各分队提供援助的专门补给机构。 建立战斗群时就要考虑到,要使各分队完成战斗任务后再返回原部队。然而,这些分队却常常留在战斗群内好几个星期,以至于他们熟悉了战斗群的行动,却与原部队生疏了。这对保存师的战斗力是不利的,师把力量分散以后,便不能完成一些较为艰巨的任务。
战斗群能否顺利作战,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其指挥官的才能。战斗群指挥官通常从上级长官那里受领战斗任务,但完成任务的方法要由他自己决定。大胆而细心的行动,迅猛的突击,灵活地运用各种兵力兵器,机断行事,并善于及时地弄清新情况等等,都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指挥官的这些能力,再加上群内各分队高昂的战斗精神和熟练的动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常常可以取得难以置信的战果。这些正好证实了过去士兵中间流传的一句话:“时机有利,就要卖力;没有能力,士兵再好,也是无益。”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56:00 +0800 CST  
战斗群在德军中广为存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战斗群就不少,比如派尔普战斗群、贝克重装甲团,战斗群有的在一个师内组建,有的是从多个师搜罗部队组建,至于组建的原则、目的均为因地制宜、根据任务需要组建(不然就不需要组建战斗群,按编制来就行了),莫德尔骑兵旅(其实现有资料也未显示在德军正式文件中有这一称呼,其正式称呼前面已经列出,即便是俗称也不合德军习惯,若按德军习惯应当称梅登骑兵旅或者梅登战斗群,不知道此处会不会又有莫吹高呼这就是莫德尔善于变化之处,本属下级的荣誉就是要夺到自己手上,这叫兵无常态水无常形)与其它战斗群并无本质不同。
如果要说量上的不同,那就是这次组建搜刮的部队众多,足足有8个步兵师。但是这种不同不应该成为吹点,使8个步兵师在两个月里当瞎子,就为了凑这2000号人去偷袭,这是不是笔划算的买卖是值得商榷的。
然而莫吹们完全不顾这些,就是要说战斗群是莫德尔的专利,骑兵旅就是强无敌。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3:56:00 +0800 CST  
另一个被视为莫德尔的专利的便是所谓的“剑与盾”。说实话这其实连战术都称不上,只是在说服他人时打的比方而已。大约指的就是不需要计较一地得失,后撤消耗或者后撤反击以达到战役目的。
曼粉们此时可能已经按捺不住了,但是本帖原则上不拿曼施坦因出来说事,曼粉请保持克制。
后撤反推、后撤消耗、抗反结合这一套中央集团军群的德军将领没少玩。
例如之前刚发过的贴子,面对1942年初,面对别洛夫集群的突入,海因里希就将侧翼的部队小幅度后撤,腾出137步兵师的两个营,趁着苏军主力深入之机拿着这两个步兵营反击苏军,从而将整个快速集群装入口袋,就是抗反结合的防御战役模式。

楼主 土盾大火球  发布于 2017-06-26 15:46:00 +0800 CST  

楼主:土盾大火球

字数:13311

发表时间:2017-06-26 21: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8-31 18:49:16 +0800 CST

评论数:13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