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学彝语#彝语#

彝族历史源远流长,先祖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古彝文,数千年薪火相传,而有今日之气象。彝语现为全国七种具有语言和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使用人口超过800万人,有6大方言区,5个次方言区。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彝文起源于什么时代,创立者是谁,祖先们留下了各种动人的传说,各种关于史前时代的叙事性长诗也多有提及,《西南彝志》载“哎君不知年,就看纪年树;哺王不知日,就看纪月石。”表明距今五六千年的哎哺时代,就有彝族先民创造刻画符号和图画文字了。《物始纪略》载:“先贤举奢哲,他来传知识。他是什么人,至尊的大师。他用口来说,阿买妮记录。他说出什么,阿买写什么。写了就成书,书传遍人间。”《尼苏夺节》提到尼什搓创立文字,载:“三千金银花,编成三千字。写在竹片上,编成六本书。六个好伙伴,辛苦了一番,把文前缀创。”大小凉山一带广泛流传的是“毕摩阿史拉则”(ꀘꀋꌠꆿꋒ)创立了文字,贵州西北一带传说彝文是一位叫“吉禄”的老人创造的。彝文初创时期采用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较统一的彝文。笃慕时代“六祖分支”后,彝文跟随各个支系传播到四方。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45:00 +0800 CST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聪明智慧的彝族先民们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数千年流传下来的诗文如《勒俄特依》、《阿嫫妮惹》、《玛牡特依》、《阿诗玛》等,成为广大彝族同胞认识世界、教育子女的经典,堪称民族智慧的结晶。
然而,自秦汉以降,各族群划地而治,颇为封闭,数千年来始终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彝族政权,加之山川阻隔,分散而居,无法实现“书同文”的文字规范,官方亦不曾有专门机构对彝文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彝族历史上没有开办过彝文学校,民间教学则是互教互学,你传我抄,笔误、异体字层出不穷。各地彝文同源异流,各带浓厚的地域色彩,六大方言区的彝族同胞不能用彝语通话或书面交流,诚为憾事。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46:00 +0800 CST  
解放后,学界曾推出一套拉丁字母式《彝文拼音文字方案》,并在四川彝区试点,后因缺乏群众基础宣告失败。1980年《四川彝文规范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施行,1996年云南省政府批准实行《云南彝文规范方案》,30多年来在彝区得到广泛支持和普及,为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丁文江、岭光电、冯元蔚等诸多学者展开对彝文文献的收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2010年前全国各地收集的彝文古籍就超过16000多册,《西南彝志》、《爨文丛刻》、《指路经》和《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等文献得以出版、发行,古老的彝文重新焕发出耀目的光彩。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47:00 +0800 CST  
第二期 彝语六大方言区分布及使用情况
彝文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六种文字之一,是一种独立于汉字的自源文字,是古代彝族先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目前有6大方言区、5个次方言和40多个土语。各方言区“文字异形,言语异声”的现象较为普遍,方言之间差异较大,一般通话比较困难。
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四省,彝语方言区从地理上大致分为北部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中部方言区、西部方言区和东南部方言区。云、贵、川、桂四省(区)基本上都使用一种或几种方言或土语。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49:00 +0800 CST  
北部方言区的彝族多数自称为“诺苏”,人口约228万多人(2000年)。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其次分布在云南省。北部方言分两个次方言:北部次方言、南部次方言。其中北部次方言包括三个土语:圣乍土语、义诺土语、田坝土语,南部次方言包括两个土语:会理土语、布拖土语。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49:00 +0800 CST  
东部方言的彝族自称“纳苏”、“尼苏”等,人口约152多万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云南省,其次分布在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方言分三个次方言:滇黔次方言、盘县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其中滇黔次方言包括四个土语:水西土语、乌撒土语、芒部土语、乌蒙土语;滇东北次方言包括五个土语:禄武土语、武定土语、巧家土语、寻甸土语、昆安土语。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50:00 +0800 CST  
南部方言区的彝族多自称为“聂苏”、“纳苏”,约126多万人(2000年)。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南部方言区分三个土语:石建土语、元墨土语、峨新土语。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51:00 +0800 CST  
西部方言区的彝族自称“腊鲁颇”、“米撒颇”,人口约109多万人(2000年)。西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西部方言包括两个土语:西山土语、东山土语。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52:00 +0800 CST  
中部方言的彝族自称为“罗罗”、“里泼”,约71多万人口(2000年)。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包括两个土语:南华土语、大姚土语。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53:00 +0800 CST  
东南部方言区的彝族自称为“阿细”、“阿哲”、“阿乌”、“朴拉”、“撒尼”,约90万多人(2000年)。东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包括四个土语:路南(石林)土语、弥勒土语、华宁土语、文西土语。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53:00 +0800 CST  
彝族因居住地和居住环境不同,使用语言情况各不相同。彝族聚居区以使用彝语为主;彝族散居区使用彝语或使用汉语;彝汉杂居区主要使用彝语和汉语。
四川彝族属于北部方言区,95%以上的彝族同胞使用彝语,而且自《彝文规范方案》推行30多年以来,彝语文在凉山地区发展迅速。云南彝族涵盖六大方言区,人口最多(约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0%以上),支系庞多,方言土语最为丰富,且各个方言区受汉语影响的程度不同,彝语的使用情况也有所差异。大致情况是,聚居于山区或半山区的彝族主要使用彝语,约占云南彝族人口的51%;彝汉杂居区或离城市较近的彝族使用彝语,但同时兼用汉语,约占云南人口的34%;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彝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彝语,兼用当地另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如哈尼族语言、傈僳族语言等,约占云南彝族人口的3%;居住在城市或一些彝汉杂居区的彝族则使用汉语交流,约占云南彝族人口的13%。
贵州、广西的彝族主要使用东部方言,大致是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说彝语,居住在平坝的彝族说汉语或兼用汉语。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54:00 +0800 CST  
第三期 彝语北部方言的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
目前,彝语六大方言区中仍流传并使用彝文的为北部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和东南部方言区。其中北部方言在整个方言区都普遍使用彝文,主要以1980年国务院批准推行的凉山规范彝文为主。北部方言区的彝族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1/3左右,约有230万人,其他五大方言区每个区的使用人口约为80万人。北部方言的地理分布大致是:东至云南永善、巧家与东部方言区接界;南至云南禄劝、永仁、剑川,分别与东部方言区、中部方言区、西部方言区接界;西至四川木里,北至四川汉源、泸定。北部方言的具体分布地区如下: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1:56:00 +0800 CST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2:00:00 +0800 CST  
在语音方面,北部次方言大多数地区的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和擦音, 基本上都分清浊两套北部方言一般都有鼻冠音,田坝话除外;北部方言的塞擦音一般都出现在舌尖前、舌尖后和舌面三个部位, 擦音都是单辅音成分的;北部方言没有塞音和边音构成的复辅音, 但有塞音和颤音构成的复辅音;北部次方言的全部元音都分松紧两套,但南部次方言只有一部分元音分松紧两套;北部方言大多数地区都有舒唇元音等。在词汇方面,北部方言区各地词汇大同小异,有学者将圣乍、义诺和所地三种土语进行对比,发现相同及有对应的词语约占70%-90%。
北部方言的两种次方言之间、5个土语之间都能较好地开展对话和交流,可顺利阅读对方的语言文献资料,其内部差异性在六大方言区中是最小的。北部方言区的彝文普及率高于其他方言区,不仅毕摩使用彝文,很大一部分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彝文,随着整个北部方言区内的彝族人口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尤其是1980年推行和普及规范彝文以来,各种土语和次方言中的原始发音、词汇正逐渐弱化和消失,北部方言区的彝语文整化和统一速度明显加快。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2:02:00 +0800 CST  
第四期 凉山规范彝文是怎么来的
一、彝文的规范过程
建国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建设,1950年派出中科院语言研究所的陈士林等专家组成川康工作队参加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深入凉山彝区,开展少数民族语言大普查前的摸底调查工作。1951年2月,政务院提出“帮助尚无文字的民族创立文字,帮助文字不完备的民族逐渐充实其文字”的指导方针。调查组认为,传统彝文是“奴隶主使用的工具”、“毕摩的秘密符号”,没有进入学校,普通民众对其知之甚少,再加上当时刮起了帮助少数民族创立文字的风潮,很多专家学者也摇旗呐喊,争抢为少数民族创立文字的不世之功,所以有关学者提出了废弃传统彝文,另行创制一套“好用”的新彝文。陈士林等专家开始着手为彝族创造新文字,并于1951年1月创制出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西康彝族新文字实验方案》,包括26个拉丁字母、1个吐气符号、2个隔音符号,同年3月在昭觉和西昌民族干部学校举行首期新彝文实验教学班,并在中央民族学院和西南民族学院举办了彝语文班,开设彝文专业。


陈士林,湖南人,汉族,已故。网上无肖像图,仅以此图为纪念。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2:03:00 +0800 CST  
为进一步推广“新彝文”,工作队于1950年至1955年底调查了圣乍、义诺、田坝等地的土语和南部次方言,覆盖90多个调查点。工作队以圣乍话为重点,全面研究其语音、词汇和语法,记录了1万多个词汇、50万个音节。1956年少数民族语言大普查正式开始,负责彝语调查的第四工作队,共有96人历时11个月,对川、滇、黔、桂四省(区)的125个县市的254个调查点进行了调查和记录。通过这次调查,专家们将彝语分成北部、东部、南部、西部、中部、东南部等6大方言,方言下又有5个次方言,26个土语。1956年12月于成都召开的“彝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在审议工作队的调查成果后,决定正式废弃传统彝文,推行拉丁字母组成的彝文,并形成了《凉山彝族拼音文字方案(草案)》,该草案在《西康彝族新文字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新增了11个字母(多数为俄文字母和国际音标,个别为新创),取消了吐气符号、介音i和iu、双唇颤音“r”等,将基础方言圣乍话扩大到北部次方言区,草案于1957年10月获得了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为此,中央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和凉山州彝族干部学校及近百所民族小学开展了实验教学,也编写了很多小学教材和成人扫盲教材。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2:04:00 +0800 CST  


1957-1958年,由于“民族语言融合论”等“左倾”思想影响,为追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融合,这一套彝文开始了第三次修改,取消全部非拉丁字母和舒唇原因。这些做法给员和使用者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彝族群众的学习信心。同时,广大彝族同胞民族自觉意识觉醒,复兴传统彝文的愿望更加强烈,学习“新彝文”的动力不高。到1958年末,“新彝文”的推行受到很大阻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凉山州政府于1962年在昭觉召开的全州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废除“新彝文”,直接过渡到汉语文。
然而,由于学校和各种扫盲班所教习的汉语文与彝族群众的现实生活环境严重脱节,离开了学校就无处使用,汉语得不到巩固、提高,“小学生读了三、四年,只会读音,不懂字义,回家过两年三又忘了。”扫盲工作收效甚微。形成反差的是,彝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需要使用文字工具来做记录,开始自发地互教互学传统彝文,回归传统彝文的愿望更加强烈。1964年凉山州政府从传统彝文的8000多字中选出300多字汇集成《彝文常用字表》,又于1965年在汉文版《凉山报》开辟《彝文专栏》,刊登彝文识字教材,供读者学习,直到十年浩劫期间被迫中断。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2:05:00 +0800 CST  
1973年后,认识彝文的人越来越多,1974年四川省民委和凉山州委彝文工作组在昭觉、美姑、喜德、越西和布拖五个县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各县(布拖除外)认识彝文的人占其总人口的20%左右,比解放初期增加了约20倍。调查发现对彝族群众来说,“直接学习和使用汉文是走过场,彝族聚居区的生产队会计、记分员、保管员还是在用传统彝文记事,彝族群众对传统彝文有感情,且有语言环境易学易用,强烈要求恢复传统彝文。”
调查组据此写了《关于彝族文字问题的调查报告》,省民委于1974年7月根据此报告向四川省委作了《关于彝族文字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在四川彝族地区继续推行汉语文,在对彝族原有文字进行必要的整理、规范,加以完善的基础上,采用彝族原有文字,汉文彝文同时使用”的意见。9月四川省委批复同意了省民委的意见,省民委成立了彝语文工作组,和凉山州语言文字指导委员会一起对传统彝文进行整理和规范,拟定了《彝文规范方案(草案)》。规范工作坚持不创新字,不改动原有字形的原则,将传统彝文规范为表音的音节文字,一音节只用一字,彻底取消同音字、异体字,最终利用800多字和一个替音符号就记录了标准音点的全部彝文。选字上选择常用、通行地区较广,笔画简单的字。1975年在西昌召开关于《草案》的学术讨论会,获得一致通过。会后,工作组又成立《草案》教学试点组,分别在喜德、昭觉、美姑、布拖、西昌、冕宁、宁南和峨边八个县,对圣乍话、义诺话和所地话三个有代表性的土语区开展《草案》试点教学,发现“经过60-173个学时的学习后,原来有一些彝文基础的学员可以学会700个左右的单字;原来不认识彝文的可以学会300个左右,可以看一般的彝文书报”。试点教学证明《草案》是可行的。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2:07:00 +0800 CST  


1975年11月,省委宣传部和省民委审查通过了《彝文规范试行方案》,12月省委批复同意这一方案,批准恢复和建立各级彝语文工作机构。规范彝文在四川彝族地区广泛推行,得到广大彝族同胞的一致认可和热烈欢迎,效果喜人。凉山州总结了1976-1979年试行方案的成功经验,于1980年报请省政府结束试行阶段,准予正式推行。省政府同意凉山州意见,并向国务院转报,国务院于1980年以“国函(80)70号文”批准推行,并于12月17日在《四川日报》全文公布了《彝文规范方案》。
《彝文规范方案》推行后,凉山州从州、县到区,公社和生产队,分别建立各层推广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来推广规范彝文,彝文扫盲工作成效显著。截至到1989年上半年,凉山州扫盲效果较好的喜德、越西、美姑、金阳、昭觉、布拖、普格和西昌等八县市脱盲人数过半,约有78万人,四川全省彝族脱盲人数约92万。到2010年,凉山州使用彝汉文教学的双语学校有808所,6094个班级,学生26万人,教师2000人。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2:08:00 +0800 CST  
第五期 彝语拼音符号
《彝文规范方案》规定:规范彝文以“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按标准音点的彝语43个声母,10个韵母,4个声调,实际配合音节为347个。同一音节,不同声调用不同的字表示。如:ꀈ[at]高平调、ꀊ[a]中平调、ꀋ[ap]低降调。次高调不专门设字,在中平调的字上加符号“︵”表示,如:“ꀉ”[ax]。
一、彝语声韵调符号表
(一)韵母符号10个
符号: i ie a uo o e
读音: ꀂ ꀆ ꀊ ꀍ ꀑ ꀔ
符号: u ur y yr
读音:(ꃶ的韵母)(ꃹ的韵母)(ꍂ的韵母)(ꍅ的韵母)
(二)声母符号43个
符号: b p bb nb hm m f
读音: ꀧ ꁈ ꁧ ꂃ ꂡ ꂿ ꃖ
符号: v d t dd nd hn n
读音: ꃰ ꄒ ꄮ ꅉ ꅠ ꅺ ꆏ
符号: hl l g k gg mg hx
读音: ꆩ ꇌ ꇰ ꈌ ꈨ ꈾ ꉛ
符号: ng h w z c zz nz
读音: ꉬ ꉾ ꊋ ꊪ ꋌ ꋩ ꌅ
符号: s ss zh ch rr nr sh
读音: ꌦ ꍂ ꍝ ꍸ ꎐ ꎧ ꏂ
符号: r j q jj nj ny x
读音: ꏜ ꏢ ꏾ ꐚ ꐳ ꑌ ꑟ
符号: y
读音: ꑳ
(三)声调符号3个:(声调共4个,其中一个不用符号)
“t”高平调符号; “x”次高调符号;
“p”低降调符号; 中平调不用符号;


二、对彝语拼音符号的说明
1、彝语拼音符号与《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一致。凡是与汉语相同或相似的音位用同一个符号。如汉语b p m f d t n l …….21声母和i e a o u等韵母彝语中也有。这些音位的符号语《汉语拼音方案》上的完全一致。
2、两个清辅音(个别用浊辅音“r”)重迭,表示浊辅音。如:bbdd gg……
3、鼻音和清辅音结合,表示鼻浊音。如:nb nd mg……。但“n”和“g”结合表示舌根鼻音“ng”。
4、第一个字母是“h”的声母有以下三种情况:
(1)在鼻音前加“h”表示清化鼻音。如:hm hn;
(2)在浊边音“l”前表示该音是清擦音。如:hl。
(3)与后面字母一道组成一个喉音。如:hx。
5、“ie”和“uo”是两个元音字母表示一个单元音,不是复元音符号。
6、“y”既是声母符号又是韵母符号。如出现在音节之首,是声母符号。如:ꑳ[yi](房子),这里“y”是声母符号;出现在音节之末是韵母符号。如:ꊪ[zy](种),这里“y”是韵母符号;重迭出现时前者是声母,后者是韵母,如:ꒉ[yy](水)。
7、“t”、“x”、“p”既是声母符号又是调号。出现在音节之首时是声母符号。如:ꄣ[ta](坛子)、ꑟ[xi](到)、ꀺ[pi](礼貌),这里“t”、“x”、“p”均是声母符号。出现在音节之末时是调号。如:ꀀ[it](睡)高平调符号、ꀐ[ox](了)次高调符号、ꀋ[ap](不)低降调符号。音节首末都出现时,前者是声母符号,后者是调号。如:ꑞ[xix](什么)。


楼主 cutejier  发布于 2018-11-29 12:11:00 +0800 CST  

楼主:cutejier

字数:5637

发表时间:2018-11-29 19: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1 10:20:41 +0800 CST

评论数: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