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地图集合

声明来源:转贴(具体源自哪里的我也不知道……)
希望对大家研究《山海经》有所帮助,看看古人的世界观。
许久前我在网上溜达,居然在卷帙浩繁的网络上与它相遇了,想来也是缘分吧!等第二次去找的时候,说什么也找不到了……
因为觉得它还不错,所以把它贴到这里,与各路人士分享。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0:00 +0800 CST  
战国时代的地图
兆域图 是70年代末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一座王陵的地宫中出土的一幅铜版地图。距今已有2300年历史,被专家鉴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兆”是中国古代对墓域的称谓,《兆域图》则是标示王陵方位、墓葬区域及建筑面积形状的平面规划图。墓主是战国时期一个小诸侯国“中山国”的第五代国王。
地图标示了王陵及王后、夫人等五个陵墓上建筑的方位,同时对王陵的“堂”、“宫”、“门”等位置标示的十分详细,伴有文字说明和图形符号,并刻有中山国王的“诏书”42字。
地图上的文字均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文字“金文”书写。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北京大学朱德熙教授等全国十多位古文字研究专家,对文字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释译,证明铭文是“中山国”国王生前下令为自己修筑陵寝,并绘制成一式两份《兆域图》作为建筑的依据,规定国王死后一幅《兆域图》随葬,一幅藏于宫内。《兆域图》上所标示的方位与现代地图相反,为上南下北。图上共标有各种文字注记33处,数字注记38处。图上所有线条符号及文字注记均按对称关系配置,布局严谨。地图中的尺寸采用“尺”和“步”两种度量单位表示,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比500。
中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专家近年来共同研究的结果认为,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形、符号、比例尺、方位和经纬度等内容,《兆域图》除经纬度外,具备了其他所有内容,具有地图的基本要素。这幅地图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地图,也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精品。现藏于河北考古研究所。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0:00 +0800 CST  
中山王陵兆域图(公元前475-221年)
系战国时中山王的陵园规划图,48×94cm铜版(线条为金银丝镶嵌)。图中详细整齐地排列了五个享堂的方位,图面规整,线条匀称,注记清晰,注有相应文字说明。该图充分反映了中国战国时代制图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堪称中国古地图中的珍品,现藏于河北考古研究所。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0:00 +0800 CST  
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地图(公元前299年)
战国未期秦国的县地图,26×18cm木版,共七幅。图上重点表示了境内的河流、居民地及其名称,部分地区还表示了树木的分布情况及里程注记和其它地名。地图对地形地物的表示内容丰富、形象。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1:00 +0800 CST  
西汉时代的地图
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亦称长沙国南部地形图(西汉 文帝)1973年12月发掘湖南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三号汉墓(轪侯之子墓)时出土。绢底彩绘,成图于公元前168年以前。比例尺约为1:180 000,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地图幅面为纵96cm、横96cm。原图上本无名,由于地图内容包含了山川、道路、城镇等要素,故取名“地形图”。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本图上方为南,下方为北, 采用田青、淡棕、黑三色绘画, 较详细地表示了山脉、河流、道路、城镇、乡里等内容。河流表示得十分突出,从河源到下游,以逐渐变粗的线条表示。较大的河在河口处均注有河名。著名的深水、冷水在其源头标注“深水源”“冷水源”文字。 地貌表示颇具特色,山脉、山峰、山头、山谷诸元素皆清晰可见。采用闭合曲线表示山脉坐落、山体轮廓和走向,这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表示地貌的科学方法,它虽然还不是18世纪出现的等高线,但已具备了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特点。该图翔实的内容、科学的表示方法,都超越了以往人们对古代地图传统的概念。国际制图学界普遍认为:马王堆汉墓地图是世界地图学史上罕见的珍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2:00 +0800 CST  
长沙国南部驻军图(西汉 文帝)
1973年12月发掘湖南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三号汉墓(轪侯之子墓)时出土。绢底彩绘,成图于公元前168年以前。
比例尺为1:80 000——100 000,地图幅面为纵98cm、横78cm。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本图上方为南,下方为北。 采用红、黑、青三色绘画,出土时色彩艳丽。图上表示了军队番号、驻地、防区界线、指挥城堡等,均用红色表示。图上表示的三支军队:周都尉军、 徐都尉军、司马得军呈梯形布置。图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驻军的指挥中心。指挥城堡后面注有“甲钩”、“甲英”的地方是军队武器、粮草的集积地。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2:00 +0800 CST  
木刻星象图
西汉天象图。表现了众多星辰和天象,更以图象形式标示了观察者所见到的月亮、慧星、太阳、诸星宿与银河等天体的视运动关系,特别是描绘了月食和慧星运行图象,为其它古星象图所不及。该图揭示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观测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现藏于南京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3:00 +0800 CST  
东汉时代的地图
市井图(公元25-220年) 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东汉时期城市地图,39×47cm石雕。图中标有北市门、东市门及方位物,标画了几条东西、南北向街道,还表示了沿街商店、市井的四隅有屯积货物的店房,城市建筑对称。另外,图砖上的人物也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6:00 +0800 CST  
宁城图
描示了墓主人的身份、仕途经历及庄园财产等。将宁城分为南门外、宁城、护乌桓校尉幕府三部份。南门外空场上画有武士守卫,在宁城还表示了城垣、城门、街巷、衙署和市场等。该图采用了平面与乌瞰相结合的表现技巧,具有立体形象的效果。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6:00 +0800 CST  
北魏时代的地图
洛阳元父墓显象图(公元386-534年) 本图突出表示了银河和恒星等天体系统,银河贯穿南北,恒星表示有三百多颗,并均用朱色绘出,还以不同的符号区分恒星大小,星座和亮星之间用线相连接,地图对天体表示很形象逼真,对常见星及星座从图上很容易识别,如北斗、紫微、紫微左垣、紫微右垣、太微左垣、太微右垣、轩辕、北河、南河等,它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星图之一。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47:00 +0800 CST  
唐五代的古地图
洱海图 (899年)系根据神话传说绘制,用颜色形象逼真的绘出了双蛇,其内又绘有一鱼一螺,在洱海周围还注出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及江河的名称。现藏于大理市博物馆。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0:00 +0800 CST  
敦煌星图 (618-907年)
是用红、黑两色绘出,并用符号以圆圈和实点两种形式共绘出1350多颗恒星。前者表示石申和巫咸星表中的星,后者为甘往星表中的星。地图还将北极附近的星画在圆圈上,把赤道附近的星画在横图上,开创了我国星图的科学绘制法。也是世界上现存古老的全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0:00 +0800 CST  
(接上)天星图。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1:00 +0800 CST  
五台山图(947-955年)
460×1300cm 绘于石壁上的彩色壁画地图。表现了五台山佛教圣境全貌,图面主要描绘了五台山的地形和寺庙,图的下部绘出了由太原、镇州通往五台山两条道路。图上还表示了河流、山峰、寺庙、村镇、树木以及名称注记。本图是一幅较早的佛教圣境专题地图,是中国唐代建筑、社会历史和地图绘制的珍贵史料。现藏于甘肃敦煌英高窟第61窟。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2:00 +0800 CST  
北宋时代地图
兴庆宫图拓片(1080年)64×38cm 石碑。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前后两院建筑平面图(比例尺1:2800)。前院正中表示了一大水池,称“龙池”,池的东边有沉香亭,南边有长庆殿、龙堂、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后院是兴庆宫的主殿兴庆殿,大同殿为唐玄宗处理政务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兴庆宫是一幅宫殿园林地图,各种建筑表示的立体形象,绘画精致,它是宋代城市、园林地图上唯一注明比例的地图。现藏于陕西省碑林博物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2:00 +0800 CST  
九域守令图 (1121年)
128×101cm 石刻。本图(比例尺:1:1800000)绘制了中国东部地区,其包括地域广宽,北到保定、顺安、广信,东边绘到大海,南至海南岛,西达成都,重点表示了山脉、湖泊、江河、州县等内容,海岸线表示详细,长江、黄河的轮廓及走向基本正确,河流主支分明,居民地全用名称注出,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行政区划图。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3:00 +0800 CST  
南宋时代地图
禹 迹 图 南宗绍兴六年(1136年)114×114cm 石刻 比例尺:1:5,000,000 突出表示海岸线、黄河、长江及其支流、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水系要素及其名称注记,保留了唐代的地名,地图以网络的形式绘出,是中国现存最早带有方格网的地图。《禹迹图》在制图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藏于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4:00 +0800 CST  
华 夷 图
南宗绍兴六年(1136年)石刻 较详细表示了中国东部的主要山川、州、府。突出地绘制了黄河、长江、珠江、辽河、红河以及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青海湖、居延海等水系要素,表示了四百多个州府居民地及注记,长城以城墙象形符号绘出。本图内容表示全面、详细,是我国唐宋地图的精品。现藏于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5:00 +0800 CST  
鲁 国 之 图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217×112cm 石刻 该图以平面图的形式表示了古鲁国都城全貌及其附近地理形势,突出表示了“古鲁城”城垣遗址与城门,城内外的孔庙、香坛、孔府、阙里、孔林以及泗河、沂水等要素,并兼绘了附近的山川、城邑、古迹。本图幅是一幅古今兼顾的历史地图。现藏于湖北省阳新县一中(南宋兴国州学原址)。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6:00 +0800 CST  
九州山川实证总图
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 本图选自《禹贡山川地理图》一书中,图中主要表示了《禹贡》中山、河、湖、海及冀、兖、青、徐、豫、荆、雍、梁九州界域及内容,并采用古代地图传统形象绘画法,以文字注记区别古今内容,将九州用阴文,宋代建置用阳文,地名套以黑圈,山河名加方框,河道变迁处辅以文字说明。地图刻工精细印制清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墨印地图实物。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楼主 九立风  发布于 2011-09-29 17:56:00 +0800 CST  

楼主:九立风

字数:10175

发表时间:2011-09-30 01: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10 06:41:05 +0800 CST

评论数:20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