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琥珀浅谈《山海经》的诸版本

    《山海经》被袁珂誉为“吾国古籍,瓌伟瑰奇之最者”。这部记述着天文地理、历史民俗等内容的综合性文化典籍,以其独特的神秘性,吸引着历代学者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痴迷其中;又以其宽广的包容性,收纳着千家评论,万家言语。从古至今,诸多版本,各有千秋:帝王典藏,名家校注,画师妙笔,学者解析,且看金琥珀浅谈《山海经》的诸版本。
    《山海经》诸版本,有的以校为主,有的以注为主,有的以图为主,有的以研究为主,金琥珀从不同历史时期中,选取31个版本,做主要的介绍。由于金琥珀所知和学识有限,其中难免有遗漏和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们谅解。
    金琥珀将《山海经》的诸版本按年代,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一、定型时期(禹时代——晋)。这个时期,是《山海经》成书、编定、注赞的时期,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十八卷的模样,其后所有学者的校注研究,都不出其所编定的大范围和大框架。因此,金琥珀将这个时期,称为《山海经》的定型时期。
    1、古本《山海经》,三十二篇,今佚。古本《山海经》,含有《山海经图》,其古本《山海经》的作者是什么人、成书年代是什么时候、《山海经》记载的是否真实、其记载的范围有多大、《山海经图》是什么模样,众说纷纭,立论不一,金琥珀在这里就不一一诉述。可以肯定的是,古本《山海经》成书于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庄子》、《韩非子》等先秦古籍中,多有引用《山海经》的条目,而且还有汉代大儒董仲舒依靠《山海经》识重华鸟、智者东方朔依靠《山海经》识毕方鸟等记载。《山海经》的书名,最早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有:“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一种说法是,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原本中只提到是《山经》,而不是《山海经》)。根据刘秀的《山海经表》里说:“所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今定为一十八篇”。金琥珀就臆断先秦和西汉学者所读的《山海经》是古本《山海经》,有三十二篇,而且古本《山海经》杂乱无序,各成篇目,名称不一,增删各异。至于《山海经图》,则在刘向、刘秀编定之前,已经失传,不然在《海内经》四篇和《海外经》四篇中,不会有这么多“一曰”之词,只要直接核对一下《山海经图》即可知具体方位,何必有“一曰”之词。
    2、刘向编定《山海经》,十三篇,今佚。刘向,西汉经学家,沛县人(今江苏沛县),汉宗室出身,家财过百万。在刘向任光禄大夫之时,曾依据《山海经》认出贰负之尸,在当时的学术界第一次兴起学习《山海经》之风。于是成帝下诏,命刘向编定山海经,在其子刘秀的《七略》里说,刘向编定《山海经》有十三篇。清代的毕沅和郝懿行都认为十三篇是《五藏山经》五篇,《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刘向编定的《山海经》确立了《山海经》由内有五方山系和外有四海的总体格局;更重要的是使《山海经》之名得以传承至今,二千多年不再有改变。
    3、刘秀编定《山海经》,十八篇,今佚。刘秀(又名刘歆),西汉经学家,沛县人(今江苏沛县),刘向之子。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上《山海经表》,阐述其编定《山海经》的重要意义,并将重校的《山海经》,十八篇,进献给汉帝。清代的毕沅和郝懿行都认为刘秀在刘向十三篇《山海经》的基础上,增加《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形成今本的十八篇。刘秀校《山海经》十八篇后,后人再无增删篇目。
    4、郭璞的《山海经传》,二十二篇,今佚。郭璞,东晋训诂学家,河东闻喜人(今山西运城),郭璞死时只有四十八岁,却注释了《山海经》、《穆天子传》、《周易》、《尔雅》、《辞海》、《楚辞》等大量先秦古籍,而且善写《游仙诗》,在道学、易学研究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搜神记》上有他撒豆成兵的记载。郭璞著有的《山海经传》(含注,十八卷)、《山海经图象赞》(二卷)、《山海经音》(二卷),共二十二卷。郭璞还在《山海经传》前作序,中有“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金琥珀认为,这是所有喜欢《山海经》的朋友们,看待其中之异物异人、异兽异木的一种积极的心态。后人把《山海经传》十八卷与《山海经音》二卷合并,归为《山海经传》,十八卷,成为后世诸本《山海经》的祖本,而之前诸多版本的《山海经》,特别是古本《山海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郭璞的《山海经传》注重音注和释义,而且十分有学者风度,知道就知道,不知道的就云“不详”,而不妄下结论,误导后人。因郭璞是最早的注释者,所以其所注的参考价值很高。郭璞的《山海经图像赞》,金琥珀认为一是来源于古时的《畏兽图》,二是来源于郭璞的自画图,而不是《山海经图》,不管金琥珀推论准确与否,如今只有《图赞》留存,而图失佚。


楼主 金琥珀1207  发布于 2010-07-21 02:26:00 +0800 CST  
    这个时期,陶渊明撰有《读山海经》,诗十三首,诗中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精彩诗句”。东晋张骏撰《山海经图画赞》,一卷,这一版本加上郭璞三个版本二十二卷,故在《隋书•经籍志》中有《山海经》二十三卷的说法。
    二、传承时期(南北朝——元)。这个时期,学者们一是重绘山海图;二是充分利用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刻本《山海经》。《山海经》终于开始揭开神秘的面纱,由生涩的文字演化成彩绘的图画,由官宦道教典藏走向寻常读书人家。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时期没有遗留下更多学者注释、解义、考据的新篇,只是在前人编定注释的基础上,起到传承其文字内容的作用。因此,金琥珀将这个时期称为《山海经》的传承时期。
    1、张僧鹞绘《山海经图》,十卷,今佚。张僧鹞,南朝梁国画家,吴中人(今江苏吴中),善画佛像、龙、鹰等兽,有“画龙点睛”的传说。在《中兴书目》中说,张僧鹞绘有《山海经图》,十卷。
    2、舒雅绘《山海经图》,十卷。舒雅,南唐末北宋初诗人,歙县人(今安徽黄山),南唐保大八年(950年)状元,南唐被灭后,降宋为官,奉旨校编古籍,善吟诗作画,有状元诗人的美称。咸平二年(999年),舒雅重绘《山海经图》,十卷,有图二百四十七幅,今存一百五十一幅(张步天《山海经研究史初论》中记载)。
    3、尤袤校《山海经》,三册十八卷,池阳郡斋刻本,简称池州本。尤袤,南宋诗人(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共称南宋四大诗人),无锡人(今江苏无锡),家有藏书三万多卷,可惜的是在一次火灾中全被焚毁,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由他校勘《山海经》,三册十八卷,池阳郡斋刻本,保留下来。该刻本刻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每半页十行,行二是一字,注双行,前载郭璞《山海经序》,并有尤袤著的《山海经传•跋》。池州本《山海经》是目前所能见到最古的《山海经》版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
    4、曹善手抄《山海经》,十八卷。曹善,元代书法家,云间人(今上海松江),楷书和行草都有不错的造诣。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曹善手抄《山海经》十八卷,四册,含图赞三百零三赞,其中图赞收藏于故宫博物馆。该版本用小楷所书,“字距密而行距疏,古朴中而有生气”,是现今已知的早期抄本之一。
    这个时期,在尤袤著《山海经传•跋》中记载着,京都旧印本《山海经》三卷;道藏本《山海经》十八卷;刘歆所定书《山海经》十八卷,简书形式:在尤袤的《遂初堂书目》中记载着秘阁本《山海经》(有学者认为是此版本是刘歆所定书《山海经》十八卷;杨绍著《楹书隅录•卷三》中有溪山道人田紫芝,于元癸巳年(1293年)刻印《山海经》的记载,这个版本被称为田紫芝本《山海经》;郭鎜著《明太学经籍志》中有元监本《山海经》的记载;《天禄琳琅书目•卷五》中有元刻本《山海经》的记载;尤袤著《山海经传•跋》中有“自绍兴辛未(1151年)至今三十年,所见无虑十数本”,可见池州本《山海经》之前,已经有十几中版本的《山海经》,可惜的是,这些版本和上述几个金琥珀介绍的《山海经》版本,都已经失佚。在这个时间,郦道元著《水经注》、徐坚撰《初学记》、虞世南辑《北堂书抄》、欧阳询等编《艺文类聚》、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典籍中都有《山海经》的征辑条目;而《隋书•经籍志》、《隋志》、《旧唐志》、《新唐志》、《崇文总目》、《中兴书目》中都有关于《山海经》分类或篇目的记载。这个时期,还有北宋建筑师李诚,管城人(今河南郑州),著有《续山海经》,十卷,失佚,其条目多见于《太平广记》等古代典籍中。
    三、繁荣时期(明——清)。这个时期,明清两代王朝皇室也十分重视古籍的整理校勘,其中也包括《山海经》,此外,这个时期出现一批学者大儒或考据、或注释、或校勘、或绘图《山海经》,使《山海经》的诸多版本更符合明清的时代特性,从而真正意义上的使《山海经》一书走进民间。因此,金琥珀将这个时期,称为《山海经》的繁荣时期。


楼主 金琥珀1207  发布于 2010-07-21 02:26:00 +0800 CST  
    1、《道藏》收录的《山海经》,十卷。《正统道藏》,明北京内府经厂刻本,刻于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历时十年竣工。全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山海经》收于卷四太玄部竞字号,共十卷,由竞一至竞十。在《大明道藏经目录》中记载:“《山海经》卷一之十八,共十卷,原缺十四、十五。”此书每半页十行,行十七字,梵夹装,每卷附《图赞》。虽然缺失《大荒东经》和《大荒南经》二卷,但是不能掩盖正统道藏本《山海经》在《山海经》诸多版本中的重要地位,它与目前所留存《山海经》最早的版本池州本《山海经》,仅经注异文就达三百八十余处之多,特别是它每卷附有《图赞》,更是现存《山海经》版本中的孤本,其版本价值和校勘价值都是十分珍贵的。
    2、明监本《山海经》,十八卷,二本。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北京国子监刻本。全书十八卷,分上下二本,每半页九行,行十八或二十字。很多学者认为,此书是明刻中的善本。明末清初的江苏校勘才子毛扆以池州本《山海经》回校明监本《山海经》,这本毛扆校宋明监本《山海经》,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它被邵懿辰、邵章在《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十四》中称为《山海经》诸版本中“最精”之本。
    3、吴宽手抄《山海经》。吴宽,明代诗人,书法家,长州人(今江苏苏州),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状元,会试、廷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善写行书,有“书翰之妙,识者以为不减大苏(苏轼)。”之赞。吴宽好藏书,藏书楼名“从书堂”,其藏书多以手抄,手抄《山海经》便是他众多手抄藏书中的一部,写于成化年间,也就是他高中状元的前后,书后有吴宽所作的跋。吴宽手抄《山海经》是最早的明抄本,现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4、明刻本《山海经》,十八卷,三册。这个刻本的《山海经》由于书中没有注明刊刻年月,据清末民初金石文字学家、藏书家杨守敬考证,这个版本出于明世宗嘉靖年间,(具体范围是1522年—1533年),全书十八卷,三册,白棉纸装订,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字,这个版本在国内外传本很多。嘉靖十三年(1534年)黄省曾校《山海经》《水经》合刻本,嘉靖十五年(1536年)潘侃校《山海经》初重二刻,前山斋本,都是出自明刻本《山海经》。
    5、王崇庆著《山海经释义》,十八卷。王崇庆,明代学者,开州人(今河南濮阳),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王崇庆一生没有其他爱好,只爱著述,《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和《山海经图赞》,2卷,便出于他的手笔。《山海经释义》一书,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初刻于河汾(今山西境内);嘉靖十七年(1538年)有陈留高豫本;万历十三年(1585年)有金陵书林周如山大业堂本;还有由王崇庆释义,董汉儒(同乡,官至尚书)校,蒋一葵刻校,尧山堂本,该刻本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始刻,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刊行,全书一函四册,第一册为《图像山海经》,有图七十五幅。这个版本的《山海经释义》,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收录,并称“此书全载郭璞注,崇庆间有论说,词皆肤浅,其图亦书肆俗工所臆作”。
    6、杨慎著《山海经补注》,一卷。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文学家,新都人(今成都新都),正德六年(1511)进士,殿试第一。杨慎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作四百余种。其中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之开篇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更是为后世人所传颂。杨慎著有《山海经补注》,一卷,现存有清光绪元年的《百子全书》本。杨慎在《山海经补注》的后序中这样形容《山海经》,十分经典,他称《山海经》为“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兽之奇,说其形,著其生,别其性,分其类,其神奇殊汇骇世惊听者,或见或闻,或恒有,或时有,或不必有,皆一一书焉”。


楼主 金琥珀1207  发布于 2010-07-21 02:26:00 +0800 CST  
    7、胡文焕编《山海经图》。胡文焕,明代刻书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一生以刻书为己任,所刻《格致丛书》数百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胡文焕编,格致丛书本的《山海经图》刊行,全本共一百三十三幅图,其中有二十三图的神怪异兽未见于《山海经》。该版本的山海经图采用一神一图的格局,图无背景,左说右图,采用说图并举的叙述方式,美中不足的是其编排的顺序即无神兽的分类。也与《山海经》经文不相配。此外,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胡文焕还编有《百家名书》本的《山海经》。
    8、蒋应镐绘《山海经(图绘全像)》,十八卷。蒋应镐,明代画家,广陵人(今江苏扬州)。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蒋应镐与武临父绘图,李文孝镌,《山海经(图绘全像)》,十八卷,聚锦堂刊本。全本共七十四幅图,左右两页连成一图。该版本采用用图像讲故事的方式,一图多像,画以神袛鸟兽为中心,以山川树木为背景。在明代,日本刊本《山海经》,十八卷,四册。该版本含图七十四幅,是蒋应镐绘图本的摹刻本,全书还附有供日文读者阅读的汉文训读。
    9、吴琯校《山海经》。吴琯,明代官吏,福建云霄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后人称他“其人则一时巨公,其文则千载鸿笔。入史则可补其缺,出正史则可拾其遗”。万历十三年(1585年),吴琯刻《水经》、《山海经》合刻本。此外,吴琯著的《古今逸史》中也收集了《山海经》,后人称其版本为《古今逸史》本《山海经》。清代《山海经》刻本,多出于吴琯的校刻版本。如清康熙七年(1668年)汪士汉《秘书二十一种》本中收录的《山海经》,就是利用《古今逸史》本《山海经》旧版重编印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项絪群玉堂《水经》、《山海经》合刻本,则根据吴琯的校刻版本重刻;乾隆十八年(1753年)黄晟槐荫草堂《水经》、《山海经》合刻本,则是项絪群玉堂本的翻本;光绪元年(1875年),崇文书局《子书百家》中收录的《山海经》,则是出于项絪群玉堂本。清惠栋、卢文弨、黄丕烈、绍恩多均校正吴琯的校刻版本《山海经》,孙星衍、何焯均校正项絪群玉堂本《山海经》。
    10、吴任臣著《山海经广注》。吴任臣,清代学者兼藏书家,仁和人(今浙江杭州),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吴任臣为人好精乐律和奇壬之书,为顾炎武所推重。,清康熙五年(1666年),吴任臣注的《山海经广注》初印,含自序、《山海经语》、《山海经广注目录》、《山海经杂述》;清康熙六年(1667年)有重印本和官刻本,其中官刻本附图全五卷;清乾隆五十一年,有金阊书业堂刻本,吴任臣注的《山海经广注》,增补《山海经图》,共五卷,有图一百四十四幅,称为《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佛山舍人后街近文堂藏版,吴任臣的《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同样是含图共五卷,一百四十四幅图;咸丰五年(1855年),吴任臣注的《山海经绘图广注》,成或因绘图,四川顺庆海清楼版,同样是有图五卷,共一百四十四幅图;此外,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还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引书目530余条,于名物训诂、山川道里,皆有所订正,在《山海经杂述》中列逸文三十四条,这是郭璞注《山海经》后,现知的第一次认真的《山海经》辑佚工作,对后人的研究探讨,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吴仁臣的《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中的图本,按神、兽、鸟、虫、异域分类,一神一图,无背景,线条粗糙,但注重眼睛的描绘,给人以粗中有细的感受;而成或因绘图的《山海经绘图广注》,采用吴任臣的注释,绘图则有成或因完成,采用有山川背景,一图多像的绘画方法,图中人物有明显的世俗化、宗教化和连环画化的倾向。
    11、《四库全书》收录的《山海经》。《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由纪昀为总纂官,全书为手抄本,自1772年始,历经十年编成,该书分“子、史、经、集”四库,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分抄七部藏于七阁。镇江金山行宫文宗阁所藏《四库全书》和扬州天宁寺行宫文汇阁所藏《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攻克江浙时,被太平军焚毁;北京近郊圆明园文源阁所藏的《四库全书》,在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被焚毁;杭州圣因寺行宫文澜阁所藏的《四库全书》,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二次攻下杭州时散逸,杭州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收集、整理、补抄,保留下半部,现藏于浙江省图书馆;沈阳故宫文溯阁所藏的《四库全书》,现存于甘肃省图书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所藏的《四库全书》,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文华殿后文渊阁所藏的《四库全书》,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四库全书》中收录了郭璞《山海经》含注和吴任臣著《山海经广注》,又将《山海经释义》列入《四库全书总目》中。《山海经》在《四库全书》的编者看来:“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元部兢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然道里山川,卒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

楼主 金琥珀1207  发布于 2010-07-21 02:26:00 +0800 CST  
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首,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因此在《四库全书》中,将《山海经》列为子部小说家类。《四库全书》编校抄写有明确的赏罚,抄写者均是当时名家,故收录其中的《山海经》版本是诸多《山海经》版本中不可多得版本之一。
    12、《四库全书荟要》收录的《山海经》。《四库全书荟要》是乾隆皇帝下诏在《四库全书》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仅供皇帝阅览。《四库全书荟要》为手抄本,共两部,一部存于坤宁宫后御花园的摛藻堂,现存于台湾;一部存于长春园味腴书屋,咸丰十年在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毁圆明园时被烧为灰烬。《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相比,书品精美,质量上乘;选编慎重,卷帙精约;内容真实,少经删纂;校勘翔实,版本珍贵,全书收463种图书,总计20288卷,11178册。郭璞注的《山海经》收入其中,与《四库全书》不同的是,在《四库全书荟要》中收录的山海经被列为史部•卷七千五百九十四至卷七千六百十一,而非列入子部。
    13、汪绂绘注《山海经存》,有图九卷。汪绂,清代名儒,安徽婺源人,一生未经仕途。汪绂喜爱博览群书,博综儒经,一生著述颇富,汪绂少年时因家贫,曾佣于江西景德镇画碗,他所绘山水、人物、花鸟,精细适异聚工,惜无款识,人罕知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有汪绂绘注《山海经存》,立雪斋版本,有图九卷,绘制神与兽四百二十六例,采用一图一像或一图多像的插图式格局,穿插于十八卷经文中,其第六、七卷的图注缺失,由余家鼎、查美珂补绘。汪绂绘注《山海经存》,除了有插图外,还删去大量的郭璞注释,而汪绂的注释,多简明,少繁杂。
    14、毕沅著《山海经新校正》,十八卷。毕沅,清代经史学家,镇洋人(今江苏太仓),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官至湖广总督,赏轻车都尉世袭,毕沅博学多才,潜心研攻经史,著名学者章学诚,孙星衍、洪亮吉、汪中、段玉裁等都是他的门下。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灵岩山馆刻《经训堂从本》本,十八卷,弟子孙星衍校,卷首载自序、次郭璞序、次《山海经目》、次《山海经古今本篇目考》、次刘秀《表》,书末有孙星衍《山海经新校正后序》。毕沅著《山海经新校正》从篇目、文字、山名水道的考证入手,提出作者对于古今本《山海经》篇数矛盾等问题,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采用活校,直接改正底本讹字,便于阅读。毕沅著《山海经新校正》版本很多,除了灵岩山馆刻《经训堂从本》本外,还有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印本和重刻本;光绪三年(1877年)浙江书局《二十二子》本;光绪十三年(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光绪十六年(1890年)学库山房校刊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图书集成局铅印本;日本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刻本;卢文弨、杨希闵也对《山海经新校正》进行过校刊。其中光绪十六年(1890年)学库山房校刊本《山海经》,仿毕(沅)氏图注原本校刊,图注的《山海经新校正》,四册,图一册,全本图一百四十四幅,按神、兽、鸟、虫、异域分类,无背景,图上有神名、释名和郭璞的《山海经图赞》。
    15、郝懿行著《山海经笺疏》,十八卷。郝懿行,清代经学家,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年间进士,官户部主事,郝懿行一生治学,著作甚丰,而且妻王照园,与其爱好相同,故有“栖霞郝夫妇”之美称。清嘉庆九年(1804年)仪征阮氏琅嬛仙馆刻本《山海经签疏》,十八卷,卷首自序、次刘秀《表》、次郭璞序、次《山海经目录》、书后附《山海经图赞》一卷(据《正统道藏》本辑补)、《山海经订伪》一卷(附逸文),郝懿行著的《山海经笺疏》采用死校,注经不敢改字。郝懿行所著的《山海经笺疏》在前人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正名辨物,刊正疏谬,进一步从音韵训诂方面作了不少补正,他的补正超过了当代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和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等书,被称为“实事求是之学”。阮元评价说:“吴氏广注,征引虽博,失之芜杂。毕沅校本,订正文字,尚多疏略。惟懿行精而不凿,博而不滥。”。张之洞在他指导治学门径的《书目答问》一书中,举《山海经》读本,也首列《山海经笺疏》,次列《山海经新校正》,并特别指出:“郝胜于毕。”此外,郝懿行著《山海经笺疏》还有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印本、《郝氏遗书》本;光绪七年(1881年)东路厅刻本;光绪十二年(1886年)上海还读楼重刻本;光绪十八年(1892年)五彩公司三次的石印本的郝懿行著《山海经笺疏》,含图五卷,共一百四十四幅图,其特点为红绿套色印刷。


楼主 金琥珀1207  发布于 2010-07-21 02:26:00 +0800 CST  
    16、王念孙校《山海经》。王念孙,清朝徽派朴学的嫡系真传大师,江苏高邮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为人好古精审,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王念孙曾校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项絪群玉堂《水经》、《山海经》合刻本,内含王念孙的注释。
    除了上述金琥珀叙述的诸多明清版本外,还有明代以宋代池州本《山海经》仿刻的明初黑口本《山海经》;在明万历年间有仁和张易本《山海经》;在明嘉靖间周弘祖《古今书刻》所录,明代还有大名府本、徽州府本、吉安府本、建宁府书坊本,四种版本的《山海经》,但是都已失佚;在吴任臣《山海经杂述》曾有刘会孟的《评山海经》十八卷,今失佚;清抄本,见于记载的有“钱曾述古堂抄本、孙从添上善堂藏传是楼抄本,可惜这两个版本也均失佚。在研究《山海经》的著作中,有清道光时期俞樾(著名学者,章太炎的老师)著的《读山海经》一书,清末吴承志著的《山海经地理今释》六卷;在绘图本《山海经》中,明清版画家萧从云的《离骚图》中,也采用了《山海经》的形象入画,并在《离骚图经序》中,多次提到山海经图;清雍正四至六年(1726年—1728年)初印,由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中,将山海经鸟兽鱼虫和远方异国异人,绘成图像,采用一图一说的编排格局,收录在《禽虫典》和《神异典》中。
    四、大众时期(民国——今)。这个时期,中国出现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走进千家万户,加上新中国成立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让更多人认字读书,《山海经》作为国学经典,经历标点加注、白话翻译、走进网络三大飞跃式的发展,在影印技术、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时代,国内外都形成大众阅读《山海经》和大众研讨《山海经》的良好氛围。学者们从地域范围到世界范围,从历史古籍到现代科学,从实地考察到文物挖掘,不断从天文学、地理学、动植物学、矿物学、图腾研究、语言研究、文字研究、神话研究、巫术研究等多个方面,解析着《山海经》。《山海经》的诸多版本和《山海经》的研究著作,充斥着大小实体和网络书店,使《山海经》真正成为大众读物。因此,金琥珀将这个时期,称为《山海经》的大众时期。
    1、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一本。袁珂,神话学家,四川新都人。著有《山海经校注》,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4年台北里仁出版社在台湾出版,袁珂校注的《山海经校注》,以郝懿行著《山海经笺疏》,清嘉庆九年(1804年)仪征阮氏琅嬛仙馆刻本为底本,校勘二十四个《山海经》版本,引用二百零一部古籍的条目,附插图150幅,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一书的附图,其它有附图的《山海经》版本大多也是选用明清学者《山海经》版本的附图。袁珂著的《山海经校译》,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山海经校译》则通过断句点校,白话翻译,使《山海经》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此外,袁珂还著有《山海经全译》一书。
    2、徐显之著《山海经探原》,一本。徐显之,湖北黄石大冶一中退休教师,退休后利用十年时间,著《山海经探原》,一本,于1991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山海经》中怪物、地理、成书年代等六大方面,进行述论。此外,徐显之还著有《山海经浅注》一书。
    3、王红旗著《经典解读山海经》,一本。王红旗,学者。于2003年8月,王红旗著《经典解读山海经》一本,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附《山海经部落景观图》。在1999年9月9日,由画家孙晓琴,根据王红旗多年来对《山海经》的远古信息解读以及地理方位的全面考证,绘制了巨画《帝禹山河图》,该图描绘的地理范围,南至台湾海峡,北至蒙古高原,西抵天山山脉,东达日本列岛,将《五藏山经》记述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26条山脉447座山,及其相关的258处水系、348处地望、673处矿物、525处植物、473处动物、95处人文活动场景,基本上全部绘于42平方米的画面之上(高540厘米、长780厘米),袁珂先生题词祝贺, 并指出:“红旗同志与晓琴女士共同制作的《帝禹山河图》, 则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多年来,王红旗先生以“重构”和“帝禹山河图”为笔名,在网上发表关于《山海经》的论述,为《山海经》在网上的普及付出努力。


楼主 金琥珀1207  发布于 2010-07-21 02:26:00 +0800 CST  
    4、马昌仪著《古本山海经图说》,二卷。马昌仪,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马昌仪著《古本山海经图说》,二卷,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07年,《古本山海经图说》(增订珍藏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色,该书注重收集明清时期《山海经》诸多版本的图像,按经文顺序一像一说,并在图说中附有郭璞的《图赞》。此外,在2003年,马昌仪著的《全像山海经图比较》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5、张步天著《山海经解》,两册。张步天,历史地理学专家, 2004年7月,张步天著《山海经解》,上下两册,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全书含《山海经解》十八卷,《山海经地理图解》二卷和《山海经校勘》一卷。此外,张步天还著有《山海经概论》一书。
    6、张春生著《山海经研究》,一本。张春生,上海大学教授。2007年10月,张春生著《山海经研究》,一本,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作者不同时期的37篇有关《山海经》的论文,引经据典,多有见解。
    7、网络版《山海经》。最早的网络版《山海经》已经无从考证,但网上流传的版本,多是以三秦出版社出版的《白话山海经》为底本,经文和译文分开,无注音,无注释的《山海经》版本,由于网络字体的限制,不得不采用(上/下),(左右)等拼接形式,来描绘无法输入的字形。虽然网络版《山海经》存在着校勘不严等缺陷,但却为《山海经》在网络上的普及,做出很大贡献。
    民国时期至今,《山海经》诸多版本众多,其主流有五:
    一是古籍的影印版本,如民国时期涵芬楼影印正统道藏本《山海经》,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收录中有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和郭注《山海经》,后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台湾《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和吉林出版社《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1983年,中华书局辑《古逸丛书三编》,中有南宋池州郡斋刻本《山海经》的影印本入选;此外,明监本、明刻本、吴琯本、毕沅本、郝懿行本、汪绂本,也均有影印版本。此外以上海为中心的各书局,出版了大量的《山海经》铅印本和石印本。
    二是老版新排,如民国6年(1917年),郑国勋辑《龙溪精舍丛书》中收录了《山海经鉴疏》;民国8年(1919年),上海锦章图书局出版的《山海经图说》,这个版本是根据毕沅图本排印,有图一百四十四幅;民国十一年(1922年),南林刘氏求恕斋刻本的吴承志撰《山海经地理今释》六卷;2001年初由日本文唱堂株式会社出版的《怪奇鸟兽图卷》中,收《山海经》图76幅,其中66幅见于胡文焕图本。
    三是学术论文,学术名家对《山海经》多有研究,如鲁迅对《山海经》性质认为是“古之巫书”、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则认为《山海经》是史地书、矛盾对《山海经》成书年代的考证、顾颉刚对《山海经》五藏山经的地理考证等,都颇有见解。自1983年12月,成都举办了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十多个省区的60.多位学者参加,此前后各个流派学术论文纷呈,从山海经的性质、篇目版本、作者何人、成书时代、地理范畴、各种领域的解析,既有争论,又有互鉴,论述诸多。
    四是网络流行,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版,其中就有《山海经》的收录,2010年在百度中搜索“山海经”,有8550000篇之多,其中的山川神兽,更是诸多动漫作品和网络小说的最爱。
    五是著论成书,其中有有黄懿陆《山海经考古•夏朝起源与先越文化研究》,用古先越语言研究山海经;长卿的《山海经的智慧》,很适合大众阅读的《山海经》作品,其《海经》是漫画的解读很有新意;黎玥采《我反对这样理解神话》千古神典山海经谜档,利用象型字的方法,将其《山海经》变为古代的军事基地,琥珀认为是一家之言,但从多角度解读《山海经》毕竟不是坏事;张华的《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手绘兽神图,查找其异兽奇鸟怪鱼的现实源本,琥珀很佩服其画功,可惜其图没有被马昌仪收集等等。
    清乾隆皇帝云:“《山海经》一书,流传最古,而近世无善本”。由此可见,《山海经》流传虽古且广,但到乾隆年间,即使乾隆皇帝手握天下权势钱财,也不能得到一本保存完好的版本。金琥珀介绍《山海经》的诸多版本,是因为研究《山海经》也好,校勘《山海经》也好,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版本作为底本。在这里,金琥珀首推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其原因有二,一是袁珂本人对《山海经》研究颇深,其倾心力作《山海经校注》,是其校勘24个版本的《山海经》,参考201部书籍,所作;二是此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出版社是新中国古籍出版社中的翘楚,其印制和校勘质量有保证。此外金琥珀也推荐池州本、明刻本、《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荟要》的影印本《山海经》。
    金琥珀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读者喜欢。如有转载,请注明金琥珀原创。如果要写论文的话,联系金琥珀,我会提供参考书目。
                                      
金琥珀写于2010年7月12日,成稿于7月21日,全文12000余字



楼主 金琥珀1207  发布于 2010-07-21 02:26:00 +0800 CST  
这次定稿啦,不再改动啦

楼主 金琥珀1207  发布于 2010-07-21 03:05:00 +0800 CST  
回复:13楼
一本已经失佚的版本,多有藏书目录记载于后世;或者有其他古籍,引用其中的词句,并有明确的记载。

楼主 金琥珀1207  发布于 2010-10-05 22:26:00 +0800 CST  

楼主:金琥珀1207

字数:14073

发表时间:2010-07-21 10: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10 20:40:16 +0800 CST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