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还原一个真实的朱熹与理学(侵删)

1.朱熹主张禁欲主义吗?

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并非禁欲主义,而仅仅是节制欲望,程颐还明确说过:“佛之所谓世网者,圣人所谓秉彝也。尽去其秉彝,然后为道。佛之所谓至教也。而秉彝终不可得而去也。耳闻目见,饮食男女之欲,喜怒哀乐之变,皆其性之自然。今其言曰:必尽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二程粹言·卷一·论道篇》)”

朱熹关于理欲之辨的一些论述:

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
——《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上》

天下之害,无不由未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淫酷残忍,本于刑罚。穷兵黩武,本于征讨。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未者,人欲也。损之义,损人欲以复天理而已。
——《近思录·卷五》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不为物欲所昏,则浑然天理矣。
——《朱子语类·卷十三》

父母之于子,有无穷怜爱,欲其聪明,欲其成立。此谓之诚心邪?”曰:“父母爱其子,正也;爱之无穷,而必欲其如何,则邪矣。此天理人欲之间,正当审决。
——《朱子语类·卷十三》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18 22:01:00 +0800 CST  
2.朱熹反对妇女改嫁吗?

北宋理学家程颐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许多人据此认为程朱理学压制女性改嫁的权利,进而推导出宋代之后妇女地位急转直下的结论,这里存在多重误解。

程颐本人并不反对妇女再适,《河南程氏遗书》有段记录:“或曰:古语有之:‘出妻令其可嫁,绝友令其可交。’乃此意否?曰:是也。”程颐有一个侄女成了寡妇,程父帮她再嫁。程颐因此盛赞父亲“嫁遣孤女,必尽其力”。

朱熹也不反对女子再嫁,他在《答李敬子余国秀》说:“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

究程氏本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非对庶民的要求,而是强调士大夫的气节。“宋承五季之后,世风靡靡,夫妇一伦轻亵已甚,故伊川立此严峻之防,使士大夫有所矜式,非为愚夫愚妇言也。”

程颐有一侄女成了寡妇。他父亲帮她再嫁。程颐为他父亲写行状,曾称赞此事。朱熹也赞扬“取甥女以归嫁之”,认为甥女新寡再嫁为美德。“嫁遣孤女,必尽其力。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既而女兄之女又寡,公惧女兄之悲思,又取甥女以归嫁之。”朱熹门人问:“取甥女归嫁一段,与前孤孀不可再嫁相反,何也?”曰:“大纲恁地,但人亦有不能尽者。”(《朱子语类》卷九十六)朱熹认为“女子要从一而终不必拘泥”的观点相当开明与进步。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18 22:01:00 +0800 CST  
3.朱熹主张臣下要无条件服从君主吗?

秦穆公死时,用子车氏三兄弟殉葬,秦国人哀悼三良,为之赋《黄鸟》。

朱熹对此事的议论如下:

穆公于此,其罪不可逃矣!但或以为穆公遗命如此,而三子自杀以从之,则三子亦不得为无罪。今观临穴惴栗之言,则是康公从父之乱命,迫而纳之于圹,其罪有所归矣。又按《史记》,秦武公卒,初以人从死,死者六十六人。至穆公遂用百七十七人,而三良与焉。盖其初特出于戎翟之俗,而无明王贤伯以讨其罪,于是习以为常,则虽以穆公之贤而不免。
——《诗集传·秦风·黄鸟》

朱熹认为,秦穆公以三良殉葬,其罪已不可逃。但子车氏三良居然情愿受殉,因而也不得为无罪。秦康公听从其父之遗命将三良殉葬,所以同样罪有所归。

在朱熹看来,君主要杀害大臣,如果大臣的真的心甘情愿去死,那么不仅君主有罪,大臣也同样有罪;父亲悖逆天理的乱命,如果子女听从了,那么不仅父亲有罪,子女也同样有罪。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18 22:02:00 +0800 CST  
4.程朱理学是故弄玄虚、空谈性命的无用之学吗?

“格物致知”源自《礼记·大学》的「三纲八目」,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中的“八目”略写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宋代理学家重视《大学》,于是,“格物致知”成为理学家的重要概念。程颐、程颢讲“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明理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已经包含了格自然之物的思想。朱熹更是明确地说要格自然之物,“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此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朱子语类》卷六十二)他还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朱子语类》卷十五)“虽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岂不可以格。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跷,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朱子语类》卷十八

朱熹一生著书209卷,编纂书籍210卷,注释38卷,校勘72卷,代表作有《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诗集传》、《楚辞集注》、《仪礼经传通解》、《易学启蒙》、《周易本义》、《四书或问》、《伊雒渊源录》等,在经学、佛学、诗文、史学、训诂考据、天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超越所有前人的学术成就。不仅如此,朱熹还是格自然之物的实践者。他较为重视科学,并积极地研究科学。这实际上为后来从“格物致知”发展到“科学”开辟了道路。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18 22:03:00 +0800 CST  
6.朱熹的历史评价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宋史·辛弃疾传》

放翁自蜀东归,正值朱子讲学提倡之时,放翁习闻其绪言,与之相契。家居,有《寄朱元晦提举》诗、《谢朱元晦寄纸被》诗,又《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诗,所谓"有方为子换凡骨,来读晦翁新著书"也。及朱子卒,放翁祭之以文云:"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决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是可见二公道义之交矣。时伪学之禁方严,放翁不立标榜,不聚徒众,故不为世所忌。然其优游里居,啸咏湖山,流连景物,亦足见其安贫守分,不慕乎外,有昔人"衡门泌水"之风。是虽不以道学名,而未尝不得力于道学也。
——《瓯北诗话·卷六》

道之正统待人而后传,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朱子而始著。"
——黄榦

晦庵先生治经眀理,宗二程而宻于二程,如《易本义》《诗集传》《小学书》《通鉴纲目》之类,皆青于蓝而寒于水也。但寻常文字多不及二程,二程一句撒开,做得晦庵千句万句;晦庵千句万句揫敛来,只作得二程一句。虽世变愈降,亦闗天分不同,然晦庵先生,三百篇之后一人而已。
——李耆卿《文章精义》


杨文靖公四传而得朱子,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
——全祖望《宋元学案》

三代而上,圣人叠出,至孔子删述《六经》遗言绪论,而后斯道大行于世。三代而下,儒贤叠出,至文公朱熹注释群经,而后孔子之道既明。孔子大圣,朱子大贤,道德事功,不甚相远。
——戴铣《优崇儒先祠嗣疏》

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发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这应是我们政治哲学知识中的独有宝贵,是应该要保存的。
——孙中山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钱穆《朱子新学案》

朱熹综合周、张、二程的学说,加以扩充发展,更建立了博大宏伟的体系,达到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哲学理论的最高水平。
——张岱年《朱子学新论》

在中国文化史、传统思想史、教育史和礼教史上,影响最大的,前推孔子,后推朱熹。
——蔡尚思《闽学研究丛书》总序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18 23:23:00 +0800 CST  
朱熹的后裔后学忠义死节之士甚多,其曾孙朱浚(朱熹长男朱塾之孙)“累官两浙转运使兼工部侍郎,尚理宗公主。元兵入建宁,浚与公主入福州,誓与知府王刚中死守。迨刚中以城降,浚与公主俱饮药死”。(《宋史·昭忠录》32下)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21 17:53:00 +0800 CST  
朱熹另一曾孙朱潜,宝庆中,任浙江乌程令,目睹蒙元奴隶主步步南侵,而权奸主和误国,他不甘披发左衽,遂效夫子“居九夷”之义,袖家谱携二男一女,浮海而东,隐于高丽,定居于全罗道锦城(今韩国新安),传播理学。后子孙繁衍,蔚为东国大族,保存了中华衣冠文物和礼仪习俗(见韩国《新安朱氏大同谱》)。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21 17:53:00 +0800 CST  
朱熹私淑弟子魏了翁,避奸佞,重名节,“会史弥远入相专国事,了翁察其所为,力辞召命。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了翁再入朝,弥远欲引以自助,了翁正色不挠,未尝私谒”。(《宋史·魏了翁传》)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21 17:53:00 +0800 CST  
朱熹私淑弟子真德秀心存社稷,敢于直言抗疏,“立朝不满十年,奏疏无虑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史弥远擅权时,“方以爵禄縻天下士,真德秀慨然谓刘飚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 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遂力请去,出为秘阁修撰、江东转运副使”。(《宋史·真德秀传》)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21 17:54:00 +0800 CST  
朱熹的女婿黄幹,知安庆府时,值金人破光山,沿边多警,他毅然组织邑民筑城备战,使安庆“屹然无虞”。在此前,黄幹多次上书朝廷及制府,陈抗金御敌之策,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后因见权臣当道,国事日非,遂请辞归隐,修身见于世。(《宋史·黄幹传》)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21 17:54:00 +0800 CST  
黄幹在任官浙江、江西、汉阳军等地时,均聚徒讲学,以民族大义晓谕生徒,其所传授培育的金华“北山四先生”:何基(号北山先生)、王柏(号鲁斋先生)、金履祥(号仁山先生)、许谦(号白云先生)以及江西饶鲁(字伯舆、号双峰先生)、吴澄(号草庐先生)等人,不仅得朱学之心传,成就卓然,且均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宋亡,他们及其一大批弟子入元不仕,屏居山中读书讲学或以身殉节(《宋元学案· 北山四先生学案》、《宋元学案·双峰学案》)。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21 17:54:00 +0800 CST  
朱陆共同的后学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德祐间亦举义兵抗元,由信州转战闽北一带,兵败,乃变姓名,寓建阳山间,日麻衣蹑履,东向而哭,后卖卜建阳市中。宋亡,元廷累召不赴,官府强之而北。至元都,唯问被囚之宋主及谢太后所在,再拜恸哭,不就医就食而死。(《宋元学案·存斋晦静息庵学案》)清全祖望赞曰:“巽斋之门有文山,径畈之门有叠山,可以见宋儒讲学之无负于国矣。”(《宋元学案·巽斋学案》)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21 17:55:00 +0800 CST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4-22 08:02:00 +0800 CST  


楼主 张道节  发布于 2019-05-03 09:56:00 +0800 CST  

楼主:张道节

字数:4424

发表时间:2019-04-19 06: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7 04:50:10 +0800 CST

评论数:3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