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何谓【十四不答】?以及这十四不答和天龙八部的联系………

好久没开贴了(水贴之外的正经贴)一个是能力不及,一个是心态变化,当然最重要的是懒惰,懒,忄……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以及,很多人应该不明白这“十四不答”说的是什么(不是内容是什么,而是这是什么东西),然后就是这和天龙八部有什么关系,原文哪里提到了。

首先,这一个概念,是金老在新修版天龙八部的第二十一章《千里茫茫若梦》里,天台山止观禅寺中,由智光大师提出的。

第一楼防抽,就写这么一点吧,免得前功尽弃。

以上纯手打。以下……百度+复制黏贴……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6-01-18 13:42:00 +0800 CST  
首先,上原文。
《天龙八部新修版第二十一章·千里茫茫若梦》
【过了半晌,萧峰道:“在下当日在无锡杏子林中得见大师尊范,心中积有无数疑团,恳请大师指点迷津。”

智光道:“我佛当年在天竺教诲弟子,众弟子多方问难,佛祖有的详加开导,有的问话径自不答,并不是佛祖不知而答不出,而是有些答案太过深奥、有些牵涉甚广,非一言可尽。如简捷答了,众弟子难以明白,有人不免强作解人,其实并非确解,传播开去,有害正法。有十四个问题,我佛不答,佛经上记载下来,那是有名的‘十四不答’。佛教各宗各派,于诸般询问,有的答,有的不答。如问:‘如何是佛祖东来意?’禅宗历代大德,不答的多,答复的少。又如问:‘单掌拍手作何声?’各人应机而答,答案众多。老衲修为肤浅,不敢远效我佛。萧施主有所询问,老衲能答则答,如以为不答较妥,便即不答,谨先向施主告罪。”

萧峰站起身来,说道:“在下今日途中遇到五位老者,高风亮节,令人拜服。这五位高人指点在下,说道当年大师参与雁门关之役,乃事出误会,非由本心。在下所问,颇多出于无知,还请原恕在下一介武夫粗人,平生少受教导,不明事理,出问无状。”他一生粗鲁豪迈,如此斯文说话,实是生平所未有,自觉颇违本性,但深信智光禅师乃有道大德,所言尽出至诚。】


其实这一段,智光不但提出了,也解释得很清楚,之所以不答。并不是佛祖不知而答不出,而是有些答案太过深奥、有些牵涉甚广,非一言可尽。如简捷答了,众弟子难以明白,有人不免强作解人,其实并非确解,传播开去,有害正法。

当然,智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不想答萧峰的“带头大哥究竟是谁”的问题,不过,于剧情的推动姑且不说。

我们先来解释,到底什么是“十四不答”

当然,这些内容,大家也能百度得到,不过,因为有些童鞋不想百度,我就转载一下,希望不要构成侵权。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6-01-18 13:48:00 +0800 CST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十四难”的问题,他每天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却无法找出答案,这令他寝食难安。有一天,比丘终于忍不住了,带着自己的衣钵走到佛陀的住处,跟佛陀说:“佛陀,请为我解答十四难的问题,如果我明白了,就继续留在僧团。如果您无法为我解答,我就要离开您,另寻名师了。”

佛陀看着这位比丘,感慨地说:“你真愚痴啊!我一生说法度众,帮助所有众生解脱老病死的烦恼。此生老病死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至于你问的十四难,只是无意义的辩论而已,对于实际的解脱烦恼而言,一点帮助也没有。如果解释给你听,既非真实道之理,对修行、解脱又有何助益。”

接着佛陀又举了一个譬喻继续说道:“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亲人急着帮他找医生取出毒箭治疗,但是这个人却说不行。他要先知道医生姓什么?住哪里?父母是谁?今年几岁?还要问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么树木造的?用什么羽毛当箭翎?什么人制作的?射箭的弓是什么材质做的?箭上的毒药出自何地?药名是什么?……这位中箭受伤的人,非要等到问清全部的问题才肯接受治疗。”这时,佛陀停顿了一下,反问比丘:“这个人可不可以等到全部问题问完了,了解了,才拔箭上药啊?”比丘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可以。如果等到那个时候,早就毒发身亡,命丧黄泉了。”

听到比丘的回答,佛陀慈悲地笑了笑继续说:“你现在的处境就是如此。被邪见的毒箭射中了,不赶快求医治病,非得要等到世间是常、无常、有边、无边等十四难问题解答了,才愿意拔箭疗伤。如果等到那个时候,早就丧失法身慧命,堕入三途恶道的黑暗深渊了。”

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心生惭愧。诚心领受佛陀的教导,昼夜依循佛法精进用功,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注:《大智度论》中记载“十四难”为:“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无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无常?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无常?世界及我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亦非有边亦非无边?死后有神去后世?无神去后世?亦有神去亦无神去?死后亦非有神去亦非无神去后世?是身是神?身异神异?”

对于此类问题,佛陀一概不答,原因为:(一)此等皆为虚妄无实之事。(二)诸法既非“有常”,亦非“断灭”。(三)此十四难乃斗诤法、无益之戏论,对修行无有用处,故不答。

在佛教经典中,佛陀对有些问题不予回答,这就是有名的十四无记。可归纳为四类16个问题。

第一类问题:这世界:(1)是永恒的?(2)还是非永恒的?(3)是既永恒又非永恒?(4)还是非永恒又非不永恒?
第二类问题:这世界:(1)是有限的?(2)还是无限的?(3)是既有限又无限?(4)还是非有限又非无限?
第三类问题:证得大觉的圣者(或如来)死去以后:(1)是存在?(2)还是不存在?(3)是既存在又不存在?(4)还是非存亦非不存在?
第四类问题:心灵与肉体:(1)是一?(2)是异?(3)是既一又异?(4)还是非一非异?

我们可以看出,这四类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哲学问题。古往今来,东方和西方的哲学家和宗教家,朝夕研究,极欲解决,但均无明确之结果。由于其宗教意义巨大,当时很多的学者和宗教领袖都想和释迦牟尼探讨这些问题,以期获得圆满的回答。可是,佛陀一概坚决拒绝回答这些问题。这就是佛典中常说的“十四无记”,又作“十四不可记”或者“十四难”。

根据《俱舍论》卷19记载,此“十四无记”即:(1)世间常。(2)世间无常。(3)世间亦常亦无常。(4)世间非常非无常。(5)世间有边。(6)世间无边。(7)世间亦有边亦无边。(8)世间非有边非无边。(9)如来死后有。(10)如来死后无。(11)如来死后亦有非有。(12)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13)命身一。(14)命身异。

PS以上这十四无记,算是原文式的列举了。到底十四不答是哪十四,就是上面那些了。

《大智度论•卷二》如此评述这个问题:“若佛一切智人,此十四难何以不答?
答曰:
(1)此事无实故不答,诸法有常无此理,诸法断亦无此理,以是故佛不答。譬如人问构牛角得几升乳,是为非问,不应答。
(2)复次世界无穷如车轮,无初无后。
(3)复次答此,无利有失堕恶邪中,佛知十四难常覆四谛诸法实相,如渡处有恶虫,不应将人渡,安隐无患处可示人令渡。
(4)复次有人言,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解,以人不能知,故佛不答。
(5)复次若人无言有,有言无,是名非一切智人。一切智人,有言有,无言无。佛有不言无,无不言有,但说诸法实相。云何不名一切智人,譬如日不作高下,亦不作平地等一而照,佛亦如是,非令有作无,非令无作有,常说实智慧光照诸法如一道。人问佛言,大德十二因缘佛作耶?他作耶?佛言,我不作十二因缘,余人亦不作。有佛无佛生因缘老死,是法常定住,佛能说是生因缘老死乃至无明因缘诸行。
(6)复次十四难中若答有过罪,若人问,石女黄门儿长短好丑何类?此不应答,以无儿故。
(7)复次此十四难是邪见非真实,佛常以真实,以是故置不答。
(8)复次置不答,是为答。

白话翻译大致是:如果佛真是无所不知者,那么这十四类问题为什么不予回答呢?其原因是:

(1)所问的问题本身不是事实所以不答,问题本身在常见和断见中都不存在,因此不给予回答。例如有人问你从牛角那里挤出来几升牛奶?这是“非问”,不应回答。
(2)另外,佛家认为世界无穷如车轮,无始无终,都是处于因缘和合而成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一个所谓的“最初”。
(3)还有,如果回答了这类问题,会对人无益,甚至失堕到邪恶之中,所以不给予回答。比如问题本身遮盖或违背真如实相(真如佛性)之理,就像所渡之处有鲨鱼、毒蛇一样,不应该通过这样的地方将人渡到对岸,应该首先在安隐无忧患的地方才表示可将人渡到对岸。
譬如月亮是否为古人或“外星人”制造的问题,本身与修行的根本——真如佛性之理无关,相反还可能使人在猎奇的过程中妨碍证悟真如佛性之理。事实已经证明,有的人在对外星人等猎奇的过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相信大脑之中的幻觉,从而导致了精神失常。这些都是应该吸取的教训。所以,回答或讲解这类障碍或违背真如佛性之理的问题,极易将众生引入邪路。

(4)再有,如果有的事情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接受、清楚得了的,对这样的问题不应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讲解了这样的问题,徒劳无益或者适得其反。比如一个文盲问,请给我讲一讲高等数学好吗?如果给讲了,对对方是徒劳无益的。
又比如,有人问修行很好的人,请问您在禅定中都感受到了什么?这是自证的内容,应不答。如果回答了,就像给盲人讲解太阳的光芒一样,对方难以理解,甚至认为在瞎说、欺骗自己。
PS,这不就像给不会武功的人解释真气是什么吗?

(5)如果有人将无说成有,将有说成无,这不是“一切智人”。一切智人,有就说有,无就说无。佛有不说成无,无也不说成有,佛只是围绕着真如实相(真如佛性)之理进行说明。
佛为什么和“一切智人”的回答不一样呢?譬如太阳,无论高低、平地等一而照。佛也这样,不将有说成无,无说成有,而是常说真如实相(真如佛性)之理的智慧之光同一照耀诸法。如果有人问佛,十二因缘是佛做的吗?佛会说不是佛,也不是其他人做的,而是生因缘老死乃至无明因缘诸行。
(6)另外对于回答就会有过错的问题,不应回答。比如有人问,石女黄门(不能生育的人,女称石女,男称黄门)生的孩子长得高吗?好看吗?这样的问题不应回答,只要你回答高低、美丑就是错误的,因为她(他)根本没生育孩子。
(7)另外,问题本身是邪见,而佛所持的是真实正见,所以对问题置而不答。
(8)另外,不回答就是对问题的回答,由此而不回答。比如,有恶人问:听说你很有修养,不和一般人见识,请说给我听听。如此不答即为答。

(一)世间常——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常的(能恒久存在)。
(二)世间无常——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无常的(不能恒久存在)。
(三)世间亦常亦无常——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常的也是无常的。
(四)世间非常非无常——有人说宇宙本身既不是有常的也不是无常的。
(五)世间有边——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边的(有终端,有限的)。
(六)世间无边——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无边的(没有终端,无限的)。
(七)世间亦有边亦无边——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边的也是无边的。
(八)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有人说宇宙本身是有边的也是无边的。
(九)如来死后有——有人说如来死后还有(保留了某种主体)。
(十)如来死后无——有人说如来死后归无。
(十一)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有人说如来死后既是还有也是归无。
(十二)如来死后亦非有亦非无——有人说如来死后既不是还有也不是归无。
(十三)命身一——有人说命(生命的主体)就是身体。
(十四)命身异——有人说命不是身体。

“无记”是梵语avya^kr!ta的汉译,指无法叙述或说明的见解。“十四无记”,即指十四个超越经验认知层次的问题,无法加以叙述或说明,因此佛陀舍置不答。此词又名十四不可记、十四难。即:(1)世间常;(2)世间无常;(3)世间常亦无常;(4)世间非常非无常;(5)世间有边;(6)世间无边;(7)世间亦有边亦无边;(8)世间非有边非无边;(9)如来死后有;(10)如来死后无;(11)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12)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13)命身一;(14)命身异。

依《杂阿含经》卷三十四所述,佛陀对外道以颠倒之见问难的十四个问题,皆不置可否,不予明确的答复。《大智度论》卷二称之为“十四难”,该卷曾解释佛陀不回答的理由,是因“此事无实故不答。诸法有常无此理,诸法断亦无此理,(中略)故佛不答”。
总之,这十四种问题是外道由于断常一异等妄见而产生的邪执。其中前十二项是就有无等四句而言,后二项是就一异而言。新译《华严经》卷二十一,更将前十二项就世间与我加以区分,而成十六种。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6-01-18 13:57:00 +0800 CST  
以上,是百度得到最系统的解释了,为什么百度……因为,我不是佛学家,要系统的说这么多,力有不逮

此外,我认为新修版中出现的许多概念,都是相当有意境的。【十四不答】既是如此,相信,这也是笃信佛学的金老想传达的东西。

相比之下,某些人非要咬文嚼字论武比较高低,或是对阿朱包饺子什么馅的锱铢必较,以及非要证明萧峰对阿紫如何如何没感情,吵得不可开交,恐怕是大大错投了焦点。

窃以为,佛旨、传达的道理,更是天龙八部的精髓所在。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6-01-18 14:05:00 +0800 CST  
再说十四不答和天龙八部有什么关系。

我认为,金老将这个概念加入在这个位置。除了前面说的,智光为不说出玄慈而说的托词之外。还有几个意义。

1.前面也说过了,有的事情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接受、清楚得了的,对这样的问题不应回答。就好像给盲人说光,给凡人说腾云驾雾。

在这之前后,智光拿出萧远山的绝笔拓片,萧峰的心理作用,很可以表达他杏子林之后的成长。

萧峰仍然站立,叉手不离方寸,说道:“在下恳请大师指点:宋辽边界上连年攻战,当年宋朝武人埋伏雁门关杀了先父母,在下心想两国相争,这等边界相互砍杀,事属寻常,何以大师与赵钱孙说起之时,语气中极表痛悔,似乎颇为不该。两国争战,战阵上杀伤成千成万,有何对错之可言?”

智光叹了口气,缓缓地道:“请坐!施主可知令尊原来在辽国居何职位?”萧峰道:“先父的名讳,今日才蒙禅师告知,先前的事迹,小人不孝,概无所知。”

智光道:“令尊叫做萧远山,事隔三十年,现今宋辽两国知道的人已不多了。三十年前,他是辽国皇后属珊大帐的亲军总教头,武功在辽国算得第一,就是在大宋,只怕也无人及得上。他的武艺,是在辽国的一位汉人高手所教的。

“宋军自当年陈家谷大败之后,契丹兵此后连年南攻,胜多败少。到真宗皇帝景德元年,契丹皇帝与母亲萧太后亲率大军,攻抵澶州城下。真宗皇帝亲至澶州,与契丹订盟,称为‘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从此罢兵休战。至今八十余年,两国间并无大战,辽国只去攻打高丽,大宋则只对西夏用兵,你道是什么缘故?”

萧峰道:“想是两国君主以及用事将相都愿遵守盟约。听说盟约中约定,宋朝每年送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如果打仗,契丹就收不到银绢了。”智光微微一笑,说道:“契丹少产布匹,粮食不足,须仰给于大宋,契丹看在银钱分上,不来攻宋,当然也是个重要原因。另有一个原因,却是由于令尊做了大大的好事。”

萧峰奇道:“我爹爹?我爹爹只是个亲军总教头,武功虽高,但职位低微,逢上国家大事,在朝里可说不上话。”智光道:“亲军总教头职位不高,但负责保卫皇帝与太后。当年契丹的皇帝、太后都喜爱武功,对令尊很是赏识。每逢宋辽有甚争议,你爹爹总是向皇帝与太后进言,劝他们不要动武用兵。你爹爹职位是低的,但国家大权操在太后和皇帝手里,太后和皇帝说不打仗,就不打了。宋辽不动兵戈,两国军民不知存活了多少性命,既不损折兵员,又不多耗军费粮食,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那是多大的好事。”

智光大师喝了几口茶,续道:“自大宋开国以来,一直是辽强宋弱,何况宋朝又有西陲的大敌西夏,只要契丹兵不南下,宋朝便求之不得,决不会兴兵北攻。令尊劝谏辽主与宋朝和好,初时宋朝并不知晓,后来消息慢慢南传,朝中大臣和武林首脑才知令尊的作为,万万想不到契丹人中竟有这样的好人。有人就想给令尊送礼,令尊却遣人一一退回,只说:‘我的恩师是南朝汉人,萧远山力阻对大宋用兵,乃为了报答恩师的深恩厚德。’带头大哥和老衲、汪帮主到后来才得知,我们害死的竟是令尊,都心中抱愧万分。带头大哥说,这些年来日夜耿耿于怀,既对不起令尊,又生怕宋辽战事再起。幸好辽国君王与太后爱护百姓,不启战端,想来辽主也亲身尝到了休兵守盟的好处,体会了令尊谆谆进谏的美意。我们却亲手害死了这样一位造福万民的活菩萨,因此大家决意保全你性命,再设法培养你成材。”

萧峰听到这里,心道:“原来如此。我在丐帮当帮主之时,或亲自出马,或派人动手,杀过不少辽国的大将武人,何尝有丝毫含疚之心,只觉这些人该杀,杀得好。我爹爹却致力于两国休兵和好,有仁惠于两国,功德胜于我十倍。”说道:“多谢大师指点,解明了小人心中的一个疑团。”

智光抬头思索半晌,缓缓地道:“我们初时只道令尊率领契丹武士,前赴少林劫夺经书,待得读了这石壁遗文,方知事出误会,大大错了。令尊既已决意自尽,决无于临死之前再写假话来骗人之理。他如前赴少林寺夺经,又怎会携带一个不会丝毫武功的夫人、怀抱一个甫满周岁的婴儿?事后我们查究少林夺经这消息的来源,原来是出于一个妄人之口。此人存心戏弄那位带头大哥,料想他不忿带头大哥的武功、声名在他之上,要他千里奔波,好取笑他一番,再大大败坏他的名声。”
萧峰道:“嗯,原来是有人不怀好意。这妄人后来却怎样了?”
智光道:“带头大哥查明真相,自是恼怒之极,那妄人却已逃了个不知去向,从此无影无踪。如今事隔三十年,想来也必不在人世了。”

萧峰道:“这妄人捏造这个大谣言,未必只是想开开玩笑、败坏别人名声而已。他想害死我爹爹之后,挑起宋辽纷争,两国就此大战一场,兵连祸结,闹得两败俱伤。这妄人多半来自高丽,或为西夏部属,总之是对宋辽两国用心险恶。大师称他为‘妄人’,那是慈悲了。”他虽生性粗豪,但任丐帮帮主多年,平日留心军国大事,思念所及,便不单只是江湖武林中的仇杀争利。

智光点头道:“施主毕竟是做大事的人,一转念便想到了天下大势。多少学武之人,想来想去,却只在武功、派别、名声这些小事中兜圈子。那带头大哥铸成这个大错,三十年来日夜忧心如焚,生怕辽兵南下,痛悔自责,苦受熬煎,受的罪也已大得很了。世上怨仇宜解不宜结,怨怨相报,殊属无谓,不如心下坦然,一笑了之。还有一个原因,说来却对施主有点儿不敬了。”萧峰道:“请大师指点。”】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6-01-18 14:32:00 +0800 CST  
在此之前,萧峰若没有经历这么多曲折。其心态始终跳不出民族的限制。

【智光大师缓缓转头,凝视着乔峰,说道:“乔帮主,倘若你得知了这项讯息,那便如何?”乔峰朗声说道:“智光大师,乔某见识浅陋,才德不足以服众,致令帮中兄弟见疑,说来好生惭愧。但乔某纵然无能,却也是个有肝胆、有骨气的男儿汉,于这大节大义份上,决不致不明是非。我大宋受辽狗欺凌,保家卫国,谁不奋身?倘若得知了这项讯息,自当率同本帮弟兄,星夜赶去阻截。”
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众人听了,尽皆动容,均想:“男儿汉大丈夫固当如此。”
智光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我们前赴雁门关外伏击辽人之举,以乔帮主看来,是不错的?”
乔峰心下渐渐有气:“你将我当做什么人?这般说话,显是将我瞧得小了。”但神色间并不发作,说道:“诸位前辈英风侠烈,乔某敬仰得紧,恨不早生三十年,得以追随先贤,共赴义举,手刃胡虏。”
智光向他深深瞧了一眼,脸上神气大是异样,缓缓说道………………

智光向乔峰道:“乔帮主,此事成败,关连到大宋国运,中土千千万万百姓的生死,而我们却又确无制胜把握。唯一的便宜,只不过是敌在明处而我在暗里,你想我们该当如何才是?”乔峰道:“自来兵不厌诈。这等两国交兵,不能讲什么江湖道义、武林规矩。辽狗杀戮我大宋百姓之时,又何尝手下容情了?依在下之见,当用暗器。暗器之上,须喂剧毒。”

智光伸手一拍大腿,说道:“正是。乔帮主之见,恰与我们当时所想一模一样。带头的大哥眼见辽狗驰近,一声长啸,众人的暗器便纷纷射了出去,钢镖、袖箭、飞刀、铁锥……每一件都喂了剧毒。只听得众辽狗啊啊呼叫,乱成一团,一大半都摔下马来。”

群丐之中,登时有人拍手喝彩,欢呼起来。】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6-01-18 14:38:00 +0800 CST  
可以说,萧峰若没有经历这一些,没见过汉人残杀契丹百姓,他一辈子还不知道要杀多少契丹人,而且没有半点负罪感。

而这种心态的成长,是自证的内容,莫说智光答不出,就是他是菩萨下凡,那也是没法回答的。若是杏子林之前给萧峰这么说,保管被他大声斥骂,更别说引起他的反思了。

此外,智光也强调【佛教各宗各派,于诸般询问,有的答,有的不答。如问:‘如何是佛祖东来意?’禅宗历代大德,不答的多,答复的少。又如问:‘单掌拍手作何声?’各人应机而答,答案众多。老衲修为肤浅,不敢远效我佛。萧施主有所询问,老衲能答则答,如以为不答较妥,便即不答,谨先向施主告罪】

有些问题,他答不出,段誉答不出,少林高僧玄渡同样答不出。

【萧峰知他之意,是要自己设法和女真人联系,但想自己实是契丹人,如何能勾结外敌来攻打本国,突然问道:“玄渡大师,我爹爹在宝刹可好?”玄渡一怔,道:“令尊皈依三宝,在少林后院清修,咱们这次到南京来,也没知会令尊,以免激动他的尘心。”萧峰道:“我真想见见爹爹,问他一句话。”玄渡嗯的一声。
萧峰道:“我想请问他老人家:倘若辽兵前来攻打少林寺,他却怎生处置?”玄渡道:“那自是奋起杀敌,护寺护法,更有何疑?”萧峰道:“然而我爹爹是契丹人,如何要他为了汉人,去杀契丹人?”玄渡沉吟道:“弃暗投明,可敬可佩!”
萧峰道:“大师是汉人,只道汉为明,契丹为暗。我契丹人却说大辽为明,大宋为暗。想我契丹祖先为羯人所残杀,为鲜卑人所胁迫,东逃西窜,苦不堪言。大唐之时,你们汉人武功极盛,不知杀了我契丹多少勇士,掳了我契丹多少妇女,现今你们汉人武功不行了,我契丹反过来攻杀你们。如此杀来杀去,不知何日方了?”
玄渡默然,隔了半晌,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段誉策马走近,听到二人下半截的说话,喟然吟道:“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巳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枝树。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萧峰赞道:“‘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贤弟,你作得好诗。”段誉道:“这不是我作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篇。”
萧峰道:“我在此地之时,常听族人唱一首歌。”当即高声而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他中气充沛,歌声远远传了出去,但歌中充满了哀伤凄凉之意。
段誉点头道:“这是匈奴人的歌,当年汉武帝大伐匈奴,抢夺了大片地方,匈奴人惨伤困苦,想不到这歌直传到今日。”萧峰道:“我契丹祖先,当年和匈奴乃是同族,和当时匈奴人一般苦楚。”
玄渡叹了口气,说道:“只有普天下的帝王将军们都信奉佛法,以慈悲为怀,那时才不再有征战杀伐的惨事。”萧峰道:“可不知何年何月,才有这等太平世界。”】

萧峰当时倘若问一句:“契丹和汉人,孰对孰错?”要智光如何解答?自然只有不答为善。留待萧峰自己思索。无论是将旁人的观点加诸于自身,还是将自身观点强加于旁人,都是大谬。

易经之中“群龙无首,吉”正是要天下人人如龙。释迦摩尼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亦是指的人人皆有佛性。

佛祖不答之意,正是有些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自身体悟之故。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6-01-18 14:51:00 +0800 CST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6-01-19 21:52:00 +0800 CST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6-10-10 21:17:00 +0800 CST  
老贴们终于回来了,

楼主 不死之羽  发布于 2019-06-12 23:59:00 +0800 CST  

楼主:不死之羽

字数:966

发表时间:2016-01-18 21: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27 10:02:20 +0800 CST

评论数: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