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VS泰达 复盘】变阵三中卫难掩四大战术短板

全年赛程过半,泰达成绩严重低于预期,低于现有球员组成所具备的真实能力。前任主教练帕切科留下的烂摊子,很可能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泰达全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现状让我们很难对泰达什么时候到自己所谓的“出成绩”在短期内还抱什么希望。泰达至少在四个技战术层面上存在非常严重的短板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分别是:阵地战防守中后场盯人体系混乱、进攻没有中场核心缺少有威胁直传球、边路传中中路包抄点过少和定位球进攻效率低下。

一、阵地战防守中后场盯人混乱,变阵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一直以来,泰达在面对对手阵地战进攻时,防守中中后卫、后腰和边前卫位置的对位盯人职责都没有理清思路。越来越多的球队在面对泰达的时候会选择针对这一点来做文章。昨天客场打河南的比赛,我们选择了变阵三中卫体系,虽然客观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弥补。虽然三中卫的变阵虽然在防守中把盯防对手双前锋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这种思路其实是比较消极的拆东墙补西墙,因为实际效果对进攻牺牲非常大,我们的做法只是在中场减少一个人放到中卫位置,此消彼长虽然防线稳固,中后场的控制力也得到了加强,但连锁反应,进攻中不论前腰位置和两个边路都变的更薄弱了,虽然排上双中锋外援,但多数时间都成了摆设,不论中路渗透还是边路传中,都很难得到好的机会形成射门。

在本场对河南之前的四后卫体系中,我们在阵地防守对手时候的短板关键就在于后腰和边前卫不盯人,或者说日常训练中没有安排应该对位盯防对手什么位置的球员。让对手边后卫压上后和双前锋经常直接面对四名后卫。当对手双前锋之一回撤到前腰位置拿球时中后卫中一人会被带出位置,造成身后空挡被对手利用,对手可以直接分边传中,这个时候往往因为两个中卫之一被带开防守位置,在后点的防守只有一个身材矮小的边后卫,被对方两个人欺负,很容易被对手从后点直接头球破门。与国安和与富力甚至于申花的丢球无一例外是由于双中卫之一被回撤到前腰的前锋带出防守区域造成的丢球。同时边锋在阵地战防守中虽然人回来了,但是往往不盯人,或者不知道该去盯谁。那么实际上就没有发挥防守效果,空费很多体力跑回来。对方进攻边后卫压上之后,因为多数时候是边后卫和边锋同时对付泰达的一个边后卫,如果没有边锋帮忙盯住对方边压上的边后卫,那么实际上是泰达防守中边后卫要经常面对对手局部二打一的局面,被对手边后卫传出高质量的传中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在防守体系中要做的,就是要在日常训练中把防守对位盯人形成体系,不是单独某一个球员自己的问题。这其中需要改变的关键点就是在我们打四后卫体系时候,对手如果在前腰位置拿球,我们一定要让后腰去贴身盯人,而绝对不是让中卫顶出来,然后造成后防线整体破裂。同时回防的边锋,必须明确找到对手压上来的边后卫去盯人,我们防守一方的边后卫应该注意盯防的是对手边锋,而不应该是边后卫。

我们注意到,客场打河南的比赛,泰达变阵三中卫,其实还是让三中卫中的两个边上的中卫去盯防对手的双前锋,对手双前锋之一回撤时候还是会带出我们一名中卫。区别只是在于因为现在多了一个中卫,那么即使一名中卫被带出来,后面还会有两个,在中间多了一个曹阳打“清道夫”位置,避免出现空挡。但这样的问题是,虽然防守时中卫问题确实解决了,但是你这种阵型,又是排出双前锋,那么进攻的时候,不仅前腰位置根本没人,中场和两名前锋根本没有有效联系,而且在每条边路也只有边翼卫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出现四后卫体系时候边后卫压上后边路两个人的进攻优势兵力,那么也就说造成了中路和边路进攻都更加单薄,前腰缺少有效拿球,更别谈有威胁直塞,边路获得传中的位置会更靠后,角度更接近45度,传中位置更加远离底线,传中质量也会更低,加上本来门前抢点就有很大问题,所以泰达这场比赛虽然面对弱队时候防守稳固,中后场控球率大大增加,但进攻效果比以往更差,破门乏术的情况更加雪上加霜。所以我认为,解决防守中中卫盯人问题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后腰去盯对方回撤拿球的前锋,而不是减少一个中场,增加一个中卫。
图1:变阵三中卫,实际在防守中是五后卫体系。两侧中卫谭望嵩和黄锡浩分别盯对方两个前锋,左中卫谭望嵩被对手前锋带出来之后,身后多了一个“清道夫”曹阳随时补位。中场双后腰和过于一样在本方禁区弧顶没有盯人防守任务


图2:虽然表面上后防线中卫漏洞基本被堵住了,但是进攻中泰达不论两个边路和中路前腰位置都非常单薄。前腰位置几乎没有人,只有李源一一些纵向的插上稍微填补一些,但双前锋和中场之间几乎是脱节的。两个边路也非常单薄,每条边路只有边翼卫自己一个人负担整个边路,缺少一些配合的可能。


图3:前腰位置根本没人,两个边路也只各有一人,泰达中场和锋线完全脱节,画面上根本看不到两个外援前锋的身影,双中锋几乎成了摆设。对方对位盯人之后泰达中前场根本没有接球的可能。


楼主 弗格森1982  发布于 2017-07-02 21:16:00 +0800 CST  
二、没有中场核心缺少威胁球直塞,中场中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搭配类型


不论是三后卫还是四后卫体系,泰达在中场中路球员的搭配类型上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搭配类型,让防守和进攻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说过很多次了,防守中首先后腰没有帮助中卫盯人,同时进攻的时候也缺少有威胁的直传球。
打四后卫体系时候和昨天三中卫双前锋的阵型,中场中路都是三个人,一般来讲,这三个人要有三个不同的类型,扮演三个不同的角色类型,发挥三种不同的作用。


角色一:中卫身前的防守型后腰,这个位置就是连接后场和中场,防守要在自己的弧顶一带也就是对手前腰位置盯人,盯对手前腰或者前锋回撤到前腰拿球的球员,如果是四后卫体系,这个时候绝不能让中卫去盯,绝不能让中卫被带出来造成防线整体破裂。“角色一”球员进攻中要承上启下,更多的负责横向的调度,打开场地宽度,更多地负责转移球,通过横向的这种传球让对手整体阵型左右移动,寻找对方可能出现的防守空挡。
角色二:更多地在中前场拿球、控球在中前场边锋、边后卫做墙的情况下将球向对方腹地推进,这个角色球员扮演中场组织核心,与“角色一”球员不同,他更多地需要一些在对方三十米区域内更加精细地传递,脚下频率也要相应更快一些,要更多一些纵向地向对手后防线身后、边后卫和中卫之间两肋部区域送那种直塞的威胁球,也就是造成进球的倒数第二或者第三脚的那个威胁球。要为中锋、二前锋或者前腰、两侧边锋,甚至压上来的边后卫输送空挡的直塞球。制造真正的进球机会。
角色三:这名球员可以是前腰,也可以是第二前锋。不管他怎么站位,也不管本方是打单中锋情况下站在中锋身后的前腰位置,还是打双前锋和另一名前锋平行站位。其实在比赛运动中他的角色和任务都是类似的,那么就是负责围绕中锋,在对手中卫和后腰之间区域,以及中卫和边后卫之间肋部区域进行无球跑位来撕扯对手防线,同时阵地战进攻中也可以辅助中场组织核心也就是“角色二”的球员,为他做墙,帮助他控球。但与“角色二”不同,这名“角色三”球员不需要过多把球控在脚下,而需要他更多地去做的是跑位,接应,做墙配合这样的工作,不应该过多地与“角色二”争夺本方控球权,造成进攻节奏缓慢。
这种情况下,我们来看看我们上半赛程中场中路曾经出场过的球员,以及他们自身的技战术特点和能力水平,尝试找出谁更适合中场中路这三个不同的角色,究竟哪三个人才是泰达目前中场的最佳组合呢?我们用过的中场中路球员有米克尔、古德利、王栋、李源一、郭浩、王秋明和赵英杰。


首先,米克尔无疑是这些人里最强的,同时长期在英超切尔西打的就是“角色一”这个位置,同时在尼日利亚国家队也长期打“角色二”中场核心这个位置。但很遗憾,米克尔长期受伤,只有第一轮打鲁能出现在“角色一”这个位置,第二场对苏宁打的是中卫,第三次泰达打442双后腰,米克尔和郭浩搭档双后腰,之后就再也没能登场。一个健康的米克尔是“角色一”的最佳人选,当然,如果实在没有合适人选,米克尔其实也可以打“角色二”
第二,我们再来看看古德利,这名球员在阿贾克斯其实也是打“角色一”这个位置,也就是中卫身前这个后腰,而且从这半年的比赛里的场上具体表现来看,古德利从踢法上也是更喜欢那种简洁的踢法,并不喜欢过多拿球,而且拿球后也更喜欢一些横向的向边路的传球,或者一些节奏比较快比较简洁的过渡球。所以,从类型和能力上其实更适合“角色一”也就是在米克尔受伤之后其实可以作为米克尔的替补。但是我们实际比赛中更多地是把古德利想要当“角色二”来使用,其实这并不是他的长处,古德利踢法相对简洁,并不是很喜欢长时间拿球、控球,而且脚下传球不算细腻,并不是很善于向对手防线身后或者两个肋部传威胁球、直塞球。所以在古德利的引进上我始终看不懂泰达的引援思路是什么,显然不是高价给米克尔找个替补,而是想让古德利打中场核心,也就是“角色二”的位置。但很遗憾,好像泰达在引进古德利之前根本没弄明白古德利到底是什么类型球员,可以基本判定这个球员首先就买错了位置,而且在米克尔受伤后也没用对位置,现在看来古德利这个球员和帕切科一起离开恐怕只是时间问题了。倒不是说古德利自身水平有什么问题,而是类型买错了,不适用泰达所急需的位置。
第三、郭浩。郭浩在很多球迷眼里都是一个扫荡型防守后腰,但我真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在这些人脑子里怎么形成的,可能当年不小心踩到孔卡那一脚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其实郭浩是泰达现在国内中场球员里攻守能力最平衡的一个,也是选位和跑动能力很出色的一个球员。同时经过不断的比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他从综合能力上确实还算不上多强。首先身高劣势太明显,不要觉得个子矮不是问题,因为你既不是坎特更不是马克莱莱。除非你有特别的特长,否则后腰球员具备一定的身高是必要条件。一个后腰球员如果没有身高,那么不论从高空球防守还是地面球防守都非常吃亏,头球劣势自不必说,地面球防守面积也会因为腿比别人短一块把整个防守半径缩小不少。不要小看这几厘米。从几何学上讲,接近圆心位置的这几厘米所缩小的这2、3度的防守角度,放大到几十米外的远处可能就是好几米了,最后结果就是在身后对手一个空挡球传过去了。而且郭浩在中后场的更多的传球都是那种回传或者传给身边最近的球员。这种传球成功了再高也不能说明你是一个优秀的球员,相反只能证明平庸。从综合能力上,郭浩只能是一个替补,绝对没有打主力的能力。不论“角色一”还是“角色二”,可能在低级别联赛里他都能打,但在中超,真的不适合打主力;
第四,王栋的问题。王栋在前面比赛里分别打过“角色二”和“角色三”。其实从类型上王栋更适合的是“角色二”,缺少无球跑位能力,加上非常喜欢拿球控球,同时年龄的增大身体爆发力的欠缺,都让王栋不适合“角色三”。而在“角色二”这个位置上,不管他和帕切科的矛盾如何,还是在队里有多大威望霸气,从技战术角度讲,也只能说王栋的类型适合,但能力已经不行了,以王栋现在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王栋已经不适合再打主力了。也许王栋在国内球员里还算不错,但是中超其他球员在“角色二”这个位置上基本都是强力外援,或者是张稀哲、蒿俊闵这样的球员。所以如果我们选择王栋来打这个位置,横向比较就会体现出差距。别人在这个位置上都是宝马奔驰了,我们自己弄个老迈的国产车打这么关键的位置,怎么可能成绩上的去呢?
第五、李源一。毫无疑问,李源一虽然绝对速度一般,但李源一的无球跑位意识和脚下综合传接球技术能力,都是现在泰达队中最适合“角色三”的球员,没有之一。不论郭浩、王栋还是赵英杰、王秋明这些球员,在“角色三”这个影子前锋位置,都比李源一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这个位置上,我们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只有坚持使用李源一,也希望李源一在缺少竞争的环境下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好状态,也尽量避免受伤。
最后,经过这一系列地排查,我们在中场中路三个位置上,问题最大的就是“角色二”这个位置,也就是中场核心这个位置上没有合适的人选,在米克尔不能踢的情况下只有一个王栋在类型上对,但是年龄过大,而且王栋一些脚下拿球过多,传球关键性失误次数太多在中场问题上我的结论是这样的:


1、祈求米克尔赶紧好起来,并且别再伤了;
2、中场中路三个位置中,米克尔和李源一应该被确定为两个主力米克尔打“角色一”,李源一打角色三;
3、王栋不能打主力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二转把古德利换掉,换一个适合打中场核心类型,也就是适合打“角色二”的外援;
4、如果没法买到合适的外援,可以考虑古德利和米克尔换位,古德利打“角色一”防守型中场,米克尔打“角色二”中场核心,李源一打“角色三”。

楼主 弗格森1982  发布于 2017-07-02 21:17:00 +0800 CST  

三、边路传中门前包抄抢点太差:

这真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泰达中路进攻缺少中场核心,很少有那种向对手后卫线身后和两肋传出有威胁直塞的情况下,泰达进攻更多只能把球传到两个边路然后利用边路传中让中路抢点来寻找进球机会。但是在门前抢点我们实在做得很差,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球队重点使用边路传中这种进攻方式。那么在门前必须要努力形成至少三个点,甚至更多的包抄点。具体来说,不管你是单中锋还是双前锋阵型,边路传中的时候,首先中锋要在门前形成一个点,然后另外一侧的边锋要从后点并进来形成一个点,然后中场球员中前腰或者双后腰之一要突然后排插上再形成一个点。这样一共至少三个点。如果是打双前锋,那么本身两个前锋门前有两个点,那么加上另外一侧的边锋并进来,同时双后腰之一突然后排插上那么就很可能形成四个点。这种三到四个点的门前抢点是比较理想的,也是让自己门前抢点概率能够大大提高的。


同时不仅要有这三到四个点数量上的满足,同时如果这三四个人之见能有一些交叉换位,比如边锋从后点绕向前点,前点前锋迂回前点后突然绕向后点,两三个人抢点时候有一些交叉跑位的战术设计,再加上中场中路后排突然插上,那么对手门前的防守很可能就被跑晕了,对手盯漏人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当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太骨感,泰达现在虽然进攻很多时候只能依靠边路传中,但我们在中路的抢点实在是太差了,不要说什么交叉换位后排插上这种听上去高大上的东西,就是简单人数都凑不齐。我们大多数时候就是上几个前锋中间就只有只有几个点。打一个中锋时候就是一个点,打双外援前锋时候就是两个点,最多也就是胡人天有时候能够从边锋位置并进来加一个点,而中场中路后排插上情况做得更差,几乎没有。不论是古德利还是王栋,边路传中时候根本没有后排插上的意识,特别是古德利,空有1米87的身高,即使你再不善于头球,你这种身高只要前插到门前对手必然要牵扯非常大的精力来盯防,那么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锋线的伊德耶,让他不再那么孤单。同时,李源一打前腰在进攻中也更多向两肋的穿插跑位,很难顾及到门前抢点,他在边路时候门前抢点做的并不算太好。在主场打富力正是李源一用了为数不多的一次中场球员后排插上到门前,获得了破门机会。泰达在今后日常训练中必须加强对中路抢点的战术安排和日常训练,弥补这个巨大的战术短板。
图4:泰达单中锋阵型时往往边路传中时门前只有一个点抢点


图5:即使在面对延边这样的对手时,泰达排出双前锋阵型,门前也只有两个点抢点,泰达门前抢点人数往往完全取决于阵型中有几名前锋,而没有其他球员从其他位置插上到门前的战术设计


图6:中超其他球队一些传中可以值得泰达借鉴的地方,维特塞尔从后腰位置后排插上到门前形成三个包抄点


图7:权健传中时门前形成的3-4个点的包抄


楼主 弗格森1982  发布于 2017-07-02 21:19:00 +0800 CST  
四、定位球进攻战术效率低下


泰达上一个定位球进球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有点模糊了。在现在泰达进攻中中路缺少威胁渗透,边路传中时门前抢点问题又迟迟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其实如果抓住定位球,特别是角球的机会进球本可以对成绩有一些积极的缓解。同时,泰达在上半个赛季里由于非常重视边路传中战术,因此几乎每场比赛都能获得不少角球机会。但是,我们非常遗憾很少能把这种数量上的优势化为进球。在连续失去曹阳、米克尔和迪亚涅三个高点之后,泰达在定位球角球进攻中失去了原有的高空优势,而且在帕切科时代角球的落点也非常单一,在很多比赛中泰达的角球落点过多地选择罚向前点,总是希望通过在前点制造混乱后通过第二点进球。我印象里除了主场打重庆米克尔通过这种战术利用边路定位球取得进球之外,泰达就再也没有利用前点球有所斩获。
另外,在角球的主罚人选上也过于依赖买提江,不论左路还是右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买提江包办,但实际落点的质量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
在李林生接手以后,泰达队似乎做过一定程度的调整,包括根据对手守门员特点,有时候左路买提江主罚,右路换成了王栋,从而保障两侧的角球都是罚外旋球,向远离守门员的方向旋转。但是由于场上主力球员身高不足,在最近四场比赛泰达定位球也鲜有成就。那么随着曹阳米克尔迪亚涅先后复出,一方面泰达可能在高度上有所加强,但对于罚球落点、抢点球员的跑位都应该丰富些战术设计,运动战的战术如果短期很难磨合,那么定位球如果短期能够提高得分率,对泰达来讲在某种程度也是救命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战术角球,不要觉得战术角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实战术角球的意义在于可以把一次定位球转换为一次运动战下底传中。而且我们在正常的运动战边路传中中门前抢点实在太少,而战术角球时候,我们的中卫和后腰都可以压上来,在门前形成一次多人抢点的运动战传中包抄抢点。同时,战术角球在对手防守的时候也与直接罚角球不同,经过一两次传递,本身中路抢点的球员位置会有变化,而且防守球员随着边路一两次传递,门前盯人的压迫力也会比直接罚出角球的情况下要低一些,那么只要边路传中质量有保障,那么中路就可能有机会。

楼主 弗格森1982  发布于 2017-07-02 21:20:00 +0800 CST  

楼主:弗格森1982

字数:7043

发表时间:2017-07-03 05: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5 08:26:06 +0800 CST

评论数:4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