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自治地方介绍



本帖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
1.本帖旨在罗列各民族自治地区情况,并不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2.严禁对国家政策、任意民族、任意地区进行攻击,如有上述情况发生,本人有删帖并举报的权利。
3.数据和资料来自国家民委官方网站和维基百科,乡镇级数据为2011年情况。
4.底图行政区划与现今情况可能有少许差别。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05:00 +0800 CST  
本帖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各级民族自治地方介绍,第二部分为分民族的民族自治地方,第三部分为分省的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该地方的民族分布状况。在具体的设置规定上,相当于省的民族自治地方成为自治区,介于省与县之间的称自治州,相当于县的称自治县。只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才是民族自治地方。在设区的市设立的区、在县以下设立的民族乡都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
注意,城市民族区和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但本帖也予以罗列。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10:00 +0800 CST  
民族和省份的顺序按照官方顺序排列
——————


第一部分 各级民族自治地方
1.1省级
1.1.1内蒙古自治区
民族 全区共居住有49个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 人口在l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1 000以上的有鄂伦春族、壮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人口在1 000以下的有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等38个民族。
人口 内蒙古自治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截至2011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4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9.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5.24万人,比重为56.6%,乡村人口1076.47万人,比重为43.4%,自增率3.5‰,比上年减少0.3个千分点。2011年,全区共出生人口22.14万,出生率8.9‰,死亡人口13.45万,死亡率5.4‰。


民族分布:
汉族79%
蒙古族17%
满族2%
回族0.9%
达斡尔族0.3%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13:00 +0800 CST  
1.1.2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族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广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有150多万人,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是全国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17万多人,约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90%;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区,有7万多人;广西是我国京族唯一的居住地,京族人口2.15万人,是我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境内其他44个少数民族均有居住。


民族分布:
汉族62%
壮族32%
瑶族3%
苗族1%
侗族0.7%
京族0.6%
仡佬族0.4%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17:00 +0800 CST  
1.1.3西藏自治区
民族分布:
藏族90%
汉族8%
门巴族0.3%
回族0.3%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未包括藏南地区)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20:00 +0800 CST  
1.1.4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族 宁夏共有民族35个,其中回、汉民族之外的散居少数民族有317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56%。


民族分布:
汉族62%
回族34%
满族0.4%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22:00 +0800 CST  
1.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民族及人口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13个。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劳动、生息、繁衍了几千年,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至新中国成立时,共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新疆13个世居民族,除汉族与回族共用汉语汉文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新疆各民族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截至2006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58万人。


民族分布:
维吾尔族45.84%
汉族40.48%
哈萨克族6.50%
回族4.51%
其他2.67%


(注:新疆的各个民族自治地方一般不含“族”字,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而不是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26:00 +0800 CST  
1.2地级
1.2.1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副省级)
地理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全州边境线长2000多公里,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
行政区划 成立于1954年,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全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花城”伊宁市是伊犁州的首府。
人口民族 人口420万人,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锡伯等47个民族成份,其中哈萨克族占25.5%,汉族占45.2%,维吾尔族占15.9%,回族占8.3%,蒙古族占1.69%,锡伯族占0.83%。


民族分布:
汉族35.22%
哈萨克族26.88%
维吾尔族21.53%
回族11.7%
蒙古族1.78%
锡伯族1.5%
俄罗斯族1.2%
乌孜别克族0.9%
塔塔尔族0.5%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全国唯一的副省级自治州,包括自治州直属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合称“三区”)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33:00 +0800 CST  
1.2.2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地理概况 博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地区相依,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385公里。
行政区划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成立于1954年,辖博乐市、温泉县、精河县、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所属11个团场,州政府所在地博乐市。
建置沿革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工兵团奉命进驻精河、博乐两县,1953年建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1954年7月13日,依据蒙古族在博尔塔拉的历史地位和人口状况,成立了专署级的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首府设在博乐县城,辖博乐、精河、温泉三县。1955年2月20日,改“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84年始设州、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5年撤销博乐县,成立博乐市。
人口民族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35个民族成份,蒙古族是自治民族。全州总人口42.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 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


民族分布:
汉族64.96%
维吾尔族13.32%
哈萨克族10.01%
蒙古族5.66%
回族5.22%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36:00 +0800 CST  
1.2.3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地理位置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地处北纬37°41'28”~41°49'41”、东经73°26'05”~78°59'02”之间。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195多千米;东部与阿克苏地区相连;南部与喀什地区毗邻。全州东西长约500千米、南北宽约140千米,面积7.25万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克孜勒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大约早在一万七千年以前,境内即有原始人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境内仍分属新疆省的喀什专区和阿克苏专区。1954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仍隶于新疆省,1955年10月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行政区划 2010年,自治州辖阿图什市和阿克陶、乌恰、阿合奇3县。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37个乡镇(含一个塔吉克民族乡)。自治州首府是阿图什市。  民族与人口 总人口539 849人,其中柯尔克孜族147 955人、维吾尔族345 112人、汉族39 680人、塔吉克族5 526人、回、乌孜别克、哈萨克等其他民族1 576人。人口密度为7.45∕平方千米。是全国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


民族分布:
维吾尔族64.68%
柯尔克孜族27.32%
汉族6.78%
塔吉克族1.06%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38:00 +0800 CST  
1.2.4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地理概况 巴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位于东经82°38'—93°45'、北纬35°33'—42°26'之间。东邻甘肃、青海,南倚昆仑山与西藏相接;西连相接;西连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东西和南北最大长度为800余公里。全州行政区划471526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
建置沿革 巴州历史悠久,有几千年的开发历史。丝绸之路南中两道均通过巴州。西域三十六国在巴州境内有楼兰、若羌、且末、小宛、戎卢、山国、轮台、焉耆、尉犁、渠犁、危须十一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专署。1954年6月23日撤销焉耆专署,分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和库尔勒专署(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五县)。1960年12月,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迁址库尔勒。1970年4月设置博湖县。1979年10月成立库尔勒市。1983年将库尔勒县并入库尔勒市,形成现在的八县一市格局。
行政区划 巴州下辖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共八县一市,州府设在库尔勒市,全州有61乡,2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


民族分布:
汉族59.29%
维吾尔族31.83%
回族4.73%
蒙古族3.40%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41:00 +0800 CST  
1.2.5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
地理概况 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位于北纬43°20′~45°00′,东经85°17~′91°32′。东临哈密地区,西接石河子市,南与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毗邻,北与塔城、阿勒泰地区接壤,东北与蒙古国交界。从东、西、北三面环抱乌鲁木齐市。东西长541千米,南北宽285千米,总面积7.3万平方千米。州政府所在地昌吉市,东距乌鲁木齐市中心38千米,西抵石河子市110千米,至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千米。
行政区划 1954年7月15日,昌吉回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3月11日,昌吉回族自治区更名为昌吉回族自治州。2004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决策,2007年,米泉市与东山区合并,现昌吉州行政区域辖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两市五县一区。


民族分布:
汉族75.31%
回族12.15%
哈萨克族8.40%
维吾尔族4.13%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44:00 +0800 CST  
1.2.6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海西州域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北靠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依昆仑山。东西长约837公里,南北宽约486公里,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州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000 米上下,最高点是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海拔7720米;最低点位于达布逊湖区,海拔2675米。
建置沿革 海西历史悠久。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驻地察汗乌苏),辖今海西州全境,直隶青海省。1955年12月12日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为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1955年7月30日在格尔木设立了“柴达木工作委员会”,作为青海省人委派出机构,处理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的日常工作。1963年8月26日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全部由海西州管理,全政区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1984年5月,全州的哈萨克族自愿要求,并经中央及国务院同意,全部迁返新疆,1985年5月21日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海西州现辖三县两市三个行政委员会,分别是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冷湖行政委员会、茫崖行政委员会。东部三县一市基本为农牧区,西部一市三行委为工矿区。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
民族与人口 海西州总人口36.91万人,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29 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为主体民族,人口分别是2.47万和4.1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7%和11.1%。州域大部分地区少有人烟,平均每方公里1.16人。


民族分布:
汉族64.95%
藏族12.16%
回族11.94%
蒙古族7.23%
土族1.74%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48:00 +0800 CST  
1.2.7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玉树藏族自治州(简称王树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89°35′─97°55′,北纬27°35′─36°35′。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邻,东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相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南及西南同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和那曲专区交界,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接壤。东西长738公里,南北宽406公里,土地总面积为 26.7万平方公里(包括海西州代管的唐古拉山乡的6.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2%(不含唐古拉山乡面积19.8万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7.5%)。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最低点3510米,最高点6621米。
历史沿革 玉树古为西羌牦牛种地;隋朝前后为苏毗和多弥二国辖区,唐时为吐番的孙波如,宋时为黎州属下的囊谦小邦之地,元朝归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辖,明朝囊谦五室的贵族僧侣屡被赐号为功德自在宣抚国师;明末清初玉树各部头人为青海蒙古和硕特部赠爵为诸台吉;清朝受青海办事大臣直接管辖,为囊谦千户领地,下有百户独立长等部落,民国时期设置玉树、囊谦、称多3县,统由玉树行政督督察专员公署管辖,县之下千百户制度因袭如故。
1949年10月,青海省人民解放军军政委员会驻玉树特派员办公处成立,宣告玉树地区已完全由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能。1951年12月25日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机构,也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的一个自治州。
行政区划 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6县,1镇、47个乡,257个村牧委会,1048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自治州首府驻玉树县结古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人口民族 1999年全州总人口为25.27万人,其中藏族占97%,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苗族、布依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3%,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


民族分布:
藏族97.25%
汉族2.56%


(该自治州为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自治州)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50:00 +0800 CST  
1.2.8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97°54′─121°50′,北纬32°31′─35°40′,州府驻地大武距省会西宁440公里。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南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毗连。北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相依。总面积7.8万多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0%;是青海省的重要牧业生产基地之一。
行政区划 果洛州现辖玛沁、甘德、达日、久治、班玛和玛多6县,45个乡(镇),182个牧委会,549个牧业合作社,牧民户数22560户,牧业总人口118874人;首府大武镇,是全州的政治、文化中心,距省会西宁市440公里。
建置沿革 果洛历史悠久。1952年8月4日果洛宣告解放。1954年1月1日,果洛藏族自治区正式成立,次年易名为果洛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下辖玛沁、班玛、甘德、达日、久治、玛多六县。
人口民族 有藏、汉、回、蒙古、土、保安、撒拉族等民族,全州总人口约14.4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72%。


民族分布:
藏族91.53%
汉族6.59%
回族1.11%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52:00 +0800 CST  
1.2.9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海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东部,东与海东地区和黄南州毗连,西与海西州接壤,南与果洛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州相望,因地处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西宽260公里,南北长270公里,面积为4.4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6.18%。
建置沿革 1949年9月今海南地区解放后,相继建立了贵德、共河、兴海、同德4县人民政府。1953年7月,由贵德、同德两县划出部分地区建立了贵南县。同年12月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成立专区一级的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7月28日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1979年3月随龙羊峡水电站的建成,成立龙羊峡办事处,后改为龙羊峡行政委员会,为州政府派出的县级机构。2002年7月撤龙羊峡行政委员会建龙羊峡镇。至此,海南州共辖共和、贵德、兴海、贵南、同德5县。
行政区划 全州共辖5个县、36个乡镇、(其中15个镇,21个乡)424个行政村(其中牧业村177个),1336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牧业561个)、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海南州州府恰卜恰镇座落在共和盆地的心腹地带,占地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多人,距省会西宁144公里,青康公路穿越其间。
民族与人口 全州常住人口为441689人。男性人口为225963人,占51.16%;女性人口为215726人,占48.84%。汉族人口为109694人,占24.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31995人,占75.16%。其中:藏族292888人,占66.31%;回族30203人,占6.84%;土族3991人,占0.90%;撒拉族1040人,占0.24%;蒙古族3096人,占0.70%;其它少数民族777人,占0.17%。


民族分布:
藏族62.77%
汉族28.06%
回族6.97%
土族1.00%


(为了不与海南省混淆,该自治州必须缩写为海南州,而不是海南)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55:00 +0800 CST  
1.2.10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湾的南岸。东部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夏河县接壤;南部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毗邻;西部与本省海南州同德县、贵南县及果洛州玛沁县相接;北部与海东地区的化隆县、循化县及海南州贵德县为邻。全州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63%。
行政区划 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2月22日,辖同仁县、尖扎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28个乡和7个镇。州府隆务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口民族 总人口21.25万人,有藏、蒙古、汉、回、土、撒拉、保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19%,藏族占总人口的65.94%,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3.51%,汉族占总人口的7.93%,回族占总人口的7.86%,土族占总人口的4.6%,撒拉族占总人口的0.28%。


民族分布:
藏族66.32%
蒙古族13.54%
回族7.65%
汉族7.54%
土族3.93%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57:00 +0800 CST  
1.2.11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介于北纬36°44′00″~39°05′18″、东经98°5′00″~102°41′03″之间。东南与大通、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青海湖相望;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肃南县为邻。全州东西长413.45公里,南北宽261.41公里。土地总面积34068.4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1%。
行政区划 海北藏族自治州(驻西海镇)辖4个县:门源回族自治县(驻浩门镇)共有4个镇,8个乡,109个村(牧、居)民委员会,各乡镇是浩门镇、东川镇、泉口镇、青石嘴镇、仙米乡、珠固乡、北山乡、阴田乡、麻莲乡、西滩乡、苏吉滩乡、皇城蒙古族乡;祁连县(驻八宝镇)共有3个镇、4个乡、45个村(牧、居)民委员会,各乡镇是八宝镇、峨堡镇、默勒镇、阿柔乡、扎麻什乡、野牛河乡、央隆乡;海晏县(驻三角城镇)共有2个镇、4个乡、29个村(牧、居)民委员会,各乡镇是三角城镇、西海镇、金滩乡、青海湖乡、哈勒景蒙古乡、甘子河乡;刚察县(驻沙柳河镇)共有2个镇、3个乡、31个村(牧、居)民委员会,各乡镇是沙柳河镇;哈尔盖镇、伊克乌兰乡、吉尔孟乡、泉吉乡。
建制沿革 秦时期,今海北地区为先零羌部落联盟世居的地方。从汉朝起,汉王朝在西部地区设护羌校尉,统领西羌。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等朝代收复戍守。至1939年,由门源析置祁连设治局,隶属青海省政府。1949年9月16日门源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省军政委员会。1953年12月31日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区,区府驻门源县浩门镇。辖门源、海晏、祁连、刚察4县。1955年5月20日改海北藏族自治区为海北藏族自治州。
民族与人口 全州总人口27.18万人。是一个藏、蒙古、回、汉、土、撒拉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60%。




民族分布:
汉族36.63%
回族30.58%
藏族24.15%
蒙古族5.05%
土族3.01%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2:59:00 +0800 CST  
1.2.12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交界处。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
行政区划 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现下辖七县一市,99个乡(镇、街道办)。
民族与人口 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68.03万,其中藏族37.85万,占总人口的55.6%;农牧业人口54.56万,占总人口的80.2%。


民族分布:
藏族51.44%
汉族41.75%
回族6.43%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3:01:00 +0800 CST  
1.2.13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省城兰州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 36′12之间,东西长136公里,南北长183.6公里,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总人口190多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2.6人。
建置沿革 临夏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罕,后改称导河、河州,是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 享有“河湟雄镇”之美誉,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56年11月,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1994年国家把临夏回族自治州列为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
行政区划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共辖五县一市, 两个自治县, 即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共1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自治州首府设在临夏市。
民族与人口 临夏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地方,自治州现有总人口200.01万人,回族在临夏州境内的总人口约64.67万。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占全州人口的56.4%,土族、藏族和部分汉族信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天主教。保安族、东乡族是临夏州独有的两个民族。临夏为回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影响最深的地区。


民族分布:
未找到具体数字,汉族约40%,回族约33%,东乡族约25%.


楼主 sduepe  发布于 2017-04-30 23:09:00 +0800 CST  

楼主:sduepe

字数:33584

发表时间:2017-05-01 06: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06 19:46:02 +0800 CST

评论数:59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