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戒色”到底是干嘛

告子曰:食色,性也。在孔夫子口中,饮食、男女,乃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先贤对“男女之事”,对这个“性欲”问题的重视。在当今社会,这个根本大欲的问题,依然没有变,这个“色”依然是“大欲存焉”,而且这个问题与“天花”、“黑死病”不同,不是简单靠外物能对治的,也不是能够置之不理逃避掉的,必须是我们自身明白前因后果,从心上解决,才有出路。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38:00 +0800 CST  
所谓“戒色”一事,起于生理、心理成熟,在内、外因刺激下而升起的“性欲”,如果不加以审查与正确对待,而放纵自我、沉溺其中,则极易走向歧途的,故应“戒之慎之”,如孔子云“少年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即是如此。


沉溺于“性”所带来的欲乐之中,不论是对人的心理还是生理,都会造成损害,这一点显而易见,最直观的是对一个人的相貌、气质的影响,乃至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整体的身体素质都是百害而无一利,而非早时西方医学所宣称的“无害论”,因为西医是搞“特效药”的,靠外物强行介入,一定要短期见效,哪里有病搞哪里,这是西方文明的特点;而中医讲究的是“治未病”,重在防患未然,在于调动你自身的"元气"营卫,在于从根本上“除根”,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上讲叫做”百年树人“,所以短期不一定有什么显著效果。那么问题就来了,说一点题外话,这个社会浮躁的很,急得很,也不知道都急什么,总之几乎每个人都很忙,都在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而且一定要快,要短期内出成绩,这个现状跟政策、教育都是分不开的,带来的是什么?是GDP的快速增长,在国际上越来越土豪了,还有就是功利主义、道德缺失,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39:00 +0800 CST  
言归正传,一个人纵欲,导致相貌、气质、体质出了问题,试问这个人会为众人所喜爱敬重,被机会所眷顾,胜任重任吗?即便有大福报,这一切也必然会大打折扣。如释迦牟尼佛云:“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当今社会为“色欲”所伤的人,十之七八,且看日前因纵欲而险些丧命的NBA球星奥多姆,不就是“声名显著,身已故矣”吗。


这样的的例子在当今社会也是比比皆是。咱们百度贴吧上有一个戒色吧,有144万多人的关注,其中以10到30岁之间的青、少年居多,有将近330万的帖子在现身说法,说明因自身“淫邪”而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他们对于“戒色”的决心、经验和心得体会,大家想了解这些“戒色”现状的话可以去看看,以此为戒,万不可以“无害”、“无伤大雅”为由,入此歧途,枉功劳形哦。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39:00 +0800 CST  
在我国传统文化、宗教的看法中,“性”本身是人之天性,无所谓善恶,但“性欲”稍不留神就会掉到“淫邪”上,这是佛家讲“业力”、“习气”的问题,是众生无明所致,将本来具足善恶,又无分善恶、非善非恶的初心一念迷住了,掉到分别坚固妄想中失却本性,在两性问题上,即是所谓“放纵情欲”。譬如“手淫”、“自慰”,长此以往乃至形成依赖,迷于其短暂的性快感之中,成为堪比“毒瘾”的“性瘾”。正所谓“万恶淫为首”,若不加审查对待,放任自流,那么它便能蒙蔽人的智慧,使人丧失理智、道德,乃至于身家性命,故必须“节之戒之”。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40:00 +0800 CST  
一说到“戒色”,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佛教。在佛门戒律中,戒淫是小乘戒律第一戒(小乘强调自度,寻求自我解脱,故第一戒淫),也是大乘菩萨戒、具足戒中最基础五戒的第三戒(菩萨道强调入世、慈悲,故第一戒杀)。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是不允许婚配的,是完全的“戒性”,这是对于其出家目的所做出的基本要求,并非是为了“断人种”,而是为修证佛果,修学“戒定慧”三无漏学的要求。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40:00 +0800 CST  
通过严格的规范行为,断除“情欲”,从而令心身安宁,进而达到“定”的境界,由“定”境中升起生命本有的“智”。这里要十分注意一点,断除“情欲”,不是六亲不认、无情无义哦,也不是变成木头,不食人间烟火,要是那样是成道的话,都去做恶人、做植物人好了,还学什么道业、做什么生计?当然不是那样的,简单来讲,这个“情欲”是以“我”为中心的,是自私的欲望,在唯识经论里讲是第七识“末那识”,就是“我执”的作用,所谓“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内外境的变化熏染我们的“末那识”,然后“末那识”再经由我们的“意识”升起现行作用,将我们的初心一念分别出“善恶”两面,在“业力”、“习气”的作用下,我们则很容易落到“贪、嗔、痴”这“恶”的一面去。而“戒”的目的,就要“为善去恶”,通过由外而内的清净行,反过来改变“我执”,乃至破除“我执”,最终使我们回到那个圆满具足的“至善”中去,就又是非善非恶,包融一切了。这个是大原则,是“总持”的道理,更是要到生活中具体实践的,自己做到才行,因为“欲念”升起很容易,可想要化解就不是只明白道理就行的,必须要真正做到内外清净才行。


更申明一点,佛门“戒淫”,不是为了“断人种”,因为对于在家居士所持的居士五戒,是允许夫妻间的“正淫”,即是允许传统意义上正常的夫妻性生活,而反对不正的“淫邪”,即是反对纵欲的性行为,反对不加节制、不分方式、不分对象、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等满足性欲的行为。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40:00 +0800 CST  
道家亦是讲究“清心寡欲”,不为“欲念”所迷,有与佛家类似的戒律,其目的也是殊途同归。道教里正一道是允许婚配的,但内丹一派,包括我们传统的中医、武家在内,都讲究《胎息经》里提出的上药三品“精气神”的概念。若人要修道,或求健康长寿,都要讲究到“全精、全气、全神”的三全,而严格来讲性行为,乃至性心理都属于“漏精”的行为。性行为是失掉有形的“精”,西医讲即生殖细胞,中医讲则是“肾精”,乃生命先天之本;性心理则是失掉无形的“精”,即心理、生理上原本“无欲”而自然可达到的“专一至精”的饱满状态。有人觉得这样要求是不是太过严厉了,那举个《弟子规》里的话,大家来琢磨一下:“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是名恶”,起心动念、有意无意同样带来“非”的结果,但一个是过错,一个可就是作恶,若是明知故犯,放纵欲火,那就是断送自己的地狱之火喽,真正修道就是这么严格,你以为是跑到山里享福啊,是“戒慎乎其所不闻,恐惧乎其所不睹”,比法律、道德不知道严格多少倍哦。


故严格的道教宗派认为性行为、性心理于修道无益,所以“不漏丹”(丹道称生命精华为“丹”)是修道、求长生的第一步,由此也可见修道的严格,并不是穿身道袍,有个度牒就可以的。就中医来讲,夫妻之间最基本也要节制房事,有规律、节度的性生活,也是男女养生的要求。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41:00 +0800 CST  
而儒家开题就有所介绍,但只是简单讲了男女之间的“性”为人最根本生存的欲望之一,那么儒家对待“性”的态度又如何呢?孔子在《礼记.礼运篇》里讲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揣度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在此只讲男女欲望,即是厌恶与喜爱,都是心的变化,如果不彻底明心见性,是难以揣度其本质的,那么对于男女之间的“性”,想要明了其根本,就应当以“礼”来规范,有“男女授受不亲”、“克己复礼”、“非礼勿视”等言论,也是今日讲的“爱、自愿、无伤、缔约、禁忌”的性道德原则。


至于“礼”的问题,儒家要求的也是十分细致,具体的行为准则,去看五经的《礼记》,若是国学基础不牢,或通过清代李毓秀由《论语.学而篇.第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做的用于童蒙教育的《弟子规》,亦可见一斑,虽为旧时启蒙教育,是传统中最基础的礼仪,但环顾四周,又有几人做到呢?真是“三岁孩童都知道,可八十老叟都做不到”,悲乎!所以今人之过,不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是第一步“行”都做不到,云:“不力兴,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惭愧之极。一定要知行合一,尤其是下手去做,“人所服,非言大”,而是敬佩真正有德行修养的人,光说不练的话,则如《楞严经》云:“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42:00 +0800 CST  
那么最后总结一下,如何做到不淫邪呢?《四十二章经》中有这样一段:“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放在本文即是说对于戒除不正的淫邪,若不明其理,不知其害,不从心念上下功夫,而一味硬忍,甚至是自宫都是不可取的,一则伤身,二则难以持久,所以要从“功曹”身上下手,“功曹”是干什么的?是监查善恶的长官哦,“心”这个监察善功过的长官发令说,是动真格的,不是闹着玩,我们要坚决、一定、绝对断除“淫邪”,这个“淫邪”才会止住,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邪心”才会真正得“止”。


故除“淫邪”,应深刻思惟淫邪的果报、危害,认识到其严重性,产生真实的“厌离心”,这就是要“功曹”动真格的;继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令行禁止”,断掉不好的外缘,马上行动去改正,譬如运动、读书、户外活动、与人交流等等,早起不赖床,避免接触不健康的信息和环境,持之以恒,不久则元气来复,修复身心,内外泰然,这才是真正的“精满则溢”哦,是生命全体的精气充满,向外散发的、充满能量的状态,是个人气质的升华外溢,而不是狭隘的“遗精”。最后留迦叶佛的一个偈子“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大家可照此观想、思惟、下手,末学便不再细谈了。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43:00 +0800 CST  
望诸君慎之,莫违此事。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6 23:43:00 +0800 CST  
明心见性、真如自性、动心忍性、修身养性、天命之谓性的“性”与当今提到两性关系、男女之间的“性”可不是一回事哦,有时间末学会写一下,能知道古人口中这个天命之谓性的“性”,那么国学精髓就晓得了,再知道“命”、“心”的问题,那么先贤圣者们修行的核心就抓住了,要是再知晓“意”、“识”、“思”、“念”、“想”这由“心、性、命”而生的种种差别和道理,那么日用功夫就能去细致入微的用功了。若是真正有所成就,那么就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可以为师矣”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27 16:42:00 +0800 CST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30 17:30:00 +0800 CST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1-30 17:30:00 +0800 CST  
《中庸》里这一段讲的是什么呢?不是简单地说教育、齐家的问题,此处的夫妇,就是所谓的“男女大欲”之事,是讲其所升起该如何对治的问题,是“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延伸发展,详细来讲的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2-03 00:53:00 +0800 CST  
性欲是人道的根本大欲之一,它本身是没有善恶好坏的分别的。 沉迷于它所带来的短暂欲乐中才是堕落的根本。若果欲望来时,心理、生理的这个功能发动了,你能明明白白,了了分明,不被它所迷惑,那你就能转化这个性欲了,这就是道家讲的“炼精化气”的道理。


那么这个性欲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外边来的,不是谁强加给你的,它是我们生命本有的能量运行,但我们欲界众生被情欲所惑,神与色会,这个无形无质的元气便转为有形的“精”,随着性行为发泄出去了,佛经里讲“纯情即堕,纯想即飞”,是故纵欲是败坏自己的元气、自己生命的根本哦。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2-03 23:12:00 +0800 CST  
纵欲是不可取的,但完全的不漏丹是对修行人讲的,不是去要求大众都如此做,那岂不是真的要断人种了吗?这是不可能的,普通人只要不是沉溺情欲,随缘就好。至于如何不纵欲,不手淫、自慰,形成“性瘾”,硬憋伤身,也是憋不住的,这个元气已经堕了,你憋住它反而会伤到自己的身体,所以要戒纵欲,一定要明白这些行为的因果,再要深信因果,你才能“畏”,才能“厌离”这些不正的性行为,这样牢牢的感悟到心里,才能真正在习气来的时候,有所止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2-03 23:12:00 +0800 CST  
色欲一念,从何而来?从此问处参,亦是参禅见性的道理哦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2-12 10:21:00 +0800 CST  
一说到“戒色”,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佛教。一说到佛教,大家这个印象就不怎么可观了,很多不是真正了解的人脑子里就会出现文学影视作品中《白蛇传》里不辨善恶,逢妖必抓的“法海”;《水浒传》里吃肉喝酒的“花和尚“鲁智深,跟杨雄的老婆潘巧云勾搭通奸的“淫僧”裴如海;《少林寺》里舞刀弄剑的“武僧”们等等形象,这些事是不是释迦牟尼佛他教的啊?那这样的学说成为世界三大宗教,这个世界也是脏得不得了哦。学校里老师有没有教人杀人放火,劝人贪污腐败?那社会上杀人放火、贪污腐败的有没有受过教育?公道自在人心呐,宗教徒也好,人民群众也好,都是人,总有人道德不成的、犯错误的。至于自己犯了错,不要上来就推到社会、组织、他人的头上,要反思自己才是,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态度。到了社会上怎么防止你犯错?用法律、道德嘛,到了公司叫公司奖惩、规章,到了学校叫校规,到了班里叫班规,到了家里还有家法、家规,到了宗教里就叫戒律,做什么用?规范行为,以期达到所求的目的。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2-15 10:41:00 +0800 CST  
大概说一下这个佛家“戒律”的事情:在家居士(优婆塞、优婆夷)最起码要持五戒,就是戒“杀盗淫妄酒”,也可自愿发心加持八关斋戒,在五戒的基础上加上沙弥戒的三条戒律与“不食非时”的吃斋;刚入门的沙弥要受持十戒,到了比丘、比丘尼这里要受具足戒,大体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大家一看不要以为这是重男轻女,女的有三百四十八条这么多,这是同女性的生理、身体构造问题相关的,不是故意多出一百戒来刁难人,佛法讲究“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是完完全全的平等啊,佛也不过是“觉悟的人”,来做大家的老师而已。修大乘菩萨道的比丘、比丘尼们还要再受持以“大慈大悲”为目的的菩萨戒,比如完全的“吃素”就是菩萨戒的要求,小乘教就还可以吃“三净肉”,即是“不闻杀,不见杀,不为我而杀”,随缘而已。顺带一提儒家对杀生和吃肉的看法,《礼记》里就提到了“君子远庖厨”,不杀生的要求,后来孟子又有:“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远庖厨也”之说,同“三净肉”是一般道理,“不忍杀也”,请诸位也不要断言这是“伪善”就不屑一顾,毕竟这里还有“恻隐之心”,不愿恃强凌弱,为满口腹之欲而去主动杀害生灵,有的人则恨不得见到什么动物好吃就杀了吃掉呢,相比下来,这个不是彻底的泯灭良性了吗?但真正德行到了一定程度,深信因果,推己及物,动物也有情哦,同人一样有父母子女之情,更能感受到痛苦,实在是不忍杀之、食之,这就是菩萨发心了。

楼主 烟花易燃13  发布于 2015-12-15 10:43:00 +0800 CST  

楼主:烟花易燃13

字数:5671

发表时间:2015-11-27 07: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2-17 18:34:54 +0800 CST

评论数:17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