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回族的西北行,兰州、西宁之旅。

因为爷爷住在兰州,年初我去西北探望他。兰州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都市,建城两千余年,地处干旱的大西北,受自然环境约束,不像南方那样的山清水秀,也不同东部一般的富裕繁华,但却是我最喜爱的城市之一。
说到饮食,当地最有名的当属拉面,其实兰州本地人叫牛肉面,清朝时一位回族厨师在原有面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奠定了现代兰州拉面的基础。真正的兰州拉面还是要到兰州本地去品尝,外地的拉面馆其实多是由青海或者西北其他地区的人开办,风味有所不同,因为兰州的名气最大,就纷纷打出这个招牌。
美食之余,去参观一下市内的古建筑,如今城市发展迅速,很多老房子早已不复存在,能够保留下来的往往与宗教有关,譬如佛院、清真寺、道观…….信仰在无形中保护了文化的传承。
时间有限的朋友,如果想一次参观不同的文化,我建议你去白塔山。白塔山坐落于黄河北侧,顾名思义,山上有一座白塔。白塔始建于元朝,据说一位藏地大喇嘛去朝见蒙古可汗,路过兰州,病逝在这里,朝廷为其修建了灵塔。最早期是藏式的白塔,后来经过数次重建,就成了如今的汉式模样。
一座山,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朝暮相处、和谐并存。
黄河兰州段。


河中野鸭。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5:00 +0800 CST  
法雨寺门口的旗帜是佛旗,一位美国陆军上校帮忙设计的,好几种颜色,我估计就是代表八国联军吧。
白塔和道教的三星殿。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5:00 +0800 CST  
山下连接黄河两岸的铁桥,名叫中山桥,清朝宣统年间建成,使用至今,是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看着百年屹立的中山桥和如今建好没通车就倒塌的豆腐渣工程,让人不由感到讽刺和心酸。


铁桥之前是浮桥,这是桥墩。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6:00 +0800 CST  
其实除了白塔山,还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地方叫五泉山,以五处泉眼得名,里边有明清建筑群,一条健身山道可以顺着盘山路走到皋兰山顶,鸟瞰整个兰州市,不过我去过很多次了,就没再上去。

之前夏天拍摄的。
玛尼寺。



徒步到皋兰山顶,不想爬山可以搭乘缆车。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6:00 +0800 CST  
说起西北建筑文化,不得不提到砖雕,大西北很多地区属于黄土高原,缺少好的石材,而适合烧砖的优质黄土遍地都是,所以砖雕技术尤其的发达,将青砖进行雕刻,然后拼接在一起,就成了一座绝伦美幻的墙壁。
兰州的古建筑里,无论园林还是庙宇,砖雕都是非常普遍的,以花草动物为主,或者是一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情节。我虽然不信仰拜物的宗教,但精湛的雕刻艺术,即使教门不同,也往往令我惊叹不已。正如陈克礼阿訇所说,真主创造万物,赋予我们智慧与情感,进而产生信仰的基础,最终因为民族与文化的差异,演变出各种各样,迥异的表现方式。
无论信仰有多么不同,人都会对美的渴望却是共通的,或许艺术才是人类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吧。
其实砖雕艺术在西北回族中也是非常流行,譬如著名的临夏砖雕。在兰州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灵明堂拱北了。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6:00 +0800 CST  
对于拱北,朋友们或许有些陌生,包括很多回族同胞。一千年前,在穆斯林世界里兴起了一种思潮,称之为苏菲主义。最初奉行的是苦行和禁欲,通俗的讲类似于中国的苦行僧,后来阿拔斯王朝崛起,经济文化极速发展,兴起了闻名后世的百年翻译运动。那是穆斯林世界古代史上最开放的时代,人们远涉重洋,用重金换取书籍、搜罗知识,翻译成阿拉伯语(很多欧洲本土失传的典籍就是后来从阿拉伯语翻译回去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希腊哲学、印度神学........都可以在殿堂上公开的交流探讨。文化的融合使苏菲的苦行者们转向了神秘主义,也就是神爱论,认为人们对造物主的情感不应是敬畏,而是纯洁、真挚、无条件的爱,凭借礼拜、修行、爱情......与造物主进行沟通。
而苏菲的导师(筛海),在归真(去世)以后,信徒们会为他建造拱北,以作纪念。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7:00 +0800 CST  
五星坪的灵明堂拱北是后来重建的,规模在西北数得上,全部使用了传统的建筑工艺,明清时期,苏菲主义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产生了融合,东方的庭院式建筑风格融入其中。龙凤等动物的形象出现在墙壁上,穆斯林不崇拜偶像,而是无形的造物主安拉。在苏菲主义看来,那些雕刻是出于美感,而非膜拜,爱安拉,也对他所创造的世界充满爱情,山峦、溪流、森林、草原、大地上奔跑的骏马、天空中飞翔的雄鹰、深海里畅游的鱼群.......都是美的所在。
其实清真寺大都修在市里,信徒前往聚礼容易些,不过神秘主义者就是跑到深山老林去修行,我感觉有点像中国的道士或者印度的苦行僧。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7:00 +0800 CST  
拱北挨着山岭,后边是条大沟,走下去就是穆斯林公墓了,听当地的回族同胞说,他们在山地一千多亩的区域里,种植了数十万棵树苗,据史料记载,兰州的山地在明朝以前还是茂密的森林,譬如皋兰山上的原始森林在明初时还能以海来形容。后来人类活动频繁,砍伐和开荒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使大西北的干旱贫瘠日益恶化。他们希望像早期的苏菲苦行者那样,用自己的双手,把荒岭再次恢复为青山。
我相信那一天会到来的。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8:00 +0800 CST  
离开五星坪,我顺着雷坛河闲逛,发现了一处古旧的房子,与背后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看起来像是个四合院,应该是拆迁留下的,原以为是哪个底气硬的钉子户。走近一看,建筑属于明清风格,应该是一所文物。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8:00 +0800 CST  
门是开着的,走进去一看,写着兴远寺,原来是一所寺院。一个小姑娘迎了出来,她家住在里边。据说兴远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乾隆年的一场火灾将寺院摧毁,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朝嘉庆5年,原住持、北京雍和宫喇嘛、伊犁皇寺勘布大喇嘛共筹资金修建。
小姑娘姓魏,是个热爱文化历史的好孩子,她家在1958年遭遇洪水,被安置到这里,一住就是半个世纪。另外的房间里有一位甘南来的喇嘛,据说民国时代,兴远寺是甘南嘉木祥活佛设在兰州的接待处,班禅大师曾经途经此地,住在这里。目前兴远寺的产权归甘南拉卜愣寺所有。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9:00 +0800 CST  
据说很早以前,兴远寺要比现在大的多,当今的院落属于当年中心位置,雷坛河水源充沛,缓缓流过,两岸种满果木,一夜春风吹过,百花盛开,蜂蝶飞舞,鸟雀争鸣............往昔的美景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如今的雷坛河几乎干涸,果园也被闹市所代替,精美绝伦的建筑随着岁月流逝褪去色彩、崩溃倒塌,只留下简陋的残垣断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9:00 +0800 CST  
看到兴远寺墙上的裂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剩下的最后一间庭院也会在岁月的河流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吧。我问庙里的喇嘛师傅,为什么不以班禅驿馆做宣传,卖票吸引人们进来参观,或者像少林寺那样,卖一些开光的纪念品,补贴一下经济呢?
喇嘛师傅叹了口气说,我知道少林寺的事情,我家乡的很多寺院现在也出售昂贵的门票。可是你想,来烧香拜佛的人,很多是家里遇到了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结果一张门票,把穷人拒之门外,只有富人能够得到庇佑,与佛祖普度众生的教诲背道而驰,假如我用这种钱重修了寺院,却丢弃了佛法,那么崭新的寺院也不过是个漂亮的空壳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佛教的事情或许轮不到我这个回族穆斯林来评价,可是在我看在,富丽堂皇的少林寺坐落于僻静的山脚下,终日香火缭绕,名声响彻海外,可是里边却没有信仰。而这座兴远寺,身处闹市之中,垃圾遍地,残破不堪,近乎倒塌,可是里边却有信仰。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09:00 +0800 CST  
回想起在小西湖吃饭的时候,听说附近在搞拆迁,原以为是房地产开发,但是有人告诉我说,沙特要在这里援建一座瓦哈比大清真寺。建清真寺原本是件好事,可那个人却面带忧伤,我问他原因,他说,中东的内战让无数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人,面临物资匮乏,孕妇没有奶水,孩童逝于饥饿.......即使身为异教徒的欧洲人也对难民伸出援手,而坐拥石油巨大财富的沙特呢?当别人问及他们能为难民做些什么的时候,石油富翁回答道,我可以为欧洲援建200座清真寺...............回想起西太后慈禧的那句名言:“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穆圣教导我们,穆斯林要缴纳天课,用多余的财产,救赎奴隶,资助穷人,帮助孤儿和寡妇,失孤的老人...........伊斯兰的本质是和平与仁爱,“必思悯俩信赖哈玛您来嘿迷”,翻译成中文就是:“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而如今,沙特自己的阿拉伯同胞正忍受着战争与饥饿,他们都可以不闻不问,却把钱送给我们建造并不急需的清真寺。即使在巍峨雄伟的清真寺里礼拜,即使做到了穆斯林应尽的功课,我们的心中却是空荡荡的,没有了信仰,那就是仁慈。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10:00 +0800 CST  
顺着雷坛河向上游走,河水逐渐变的清澈,我来到一个名为阿干镇的地方,那里曾经盛产煤矿,只是如今,资源逐渐枯竭,只有废弃的运煤铁路孤独的见证着往昔的繁荣,石佛沟三个字映入我的眼帘。




听山下锻炼的老人说,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是兰州近郊保护最好的山林,可惜我来的太早,等到了春夏时节,这里景色宜人。石佛沟有一座灵岩禅寺,据说始建于吐谷浑的白兰王,后来不断毁于战争,由不同的民族重建,现在的主持听说来自拉萨的色拉寺,出身于甘南。因为防火封山的原因,灵岩禅寺的山域禁止入内,我也就没有走进观看。
顺着小路往山上走去,分布着几个自然村落。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10:00 +0800 CST  
山上的生活其实很艰苦,庄稼几乎是望天收,石磨和毛驴依然是这里主要的生产工具,而放羊也是补贴家庭收入的一大来源,听村子的老人说,很多年轻人搬到城市里就不回来了。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11:00 +0800 CST  
山顶有座通天柱,上边拉着经幡,风马洒落在地上,我想应该是灵岩禅寺的喇嘛们树立的。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11:00 +0800 CST  
村庄里的动物们。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12:00 +0800 CST  
甘肃博物馆挺不错,里边有很多珍贵的化石和文物。
古代生物。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13:00 +0800 CST  
红色甘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16:00 +0800 CST  
离开兰州,我来到了西宁。很早以前来过一次,当时城市的规模还小,如今处处高楼林立,经济繁荣,称得上青藏高原的塞上明珠了。
在一座穆斯林旅馆安顿下来之后,为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我首先来到了博物馆。
民俗展览比较有趣,青海省多民族杂居,主要有六个民族,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其实我在街上看到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藏族还有撒拉族,即使在西宁市,人口比例也比较大。
听说有些藏民不喜欢博物馆,因为这里把法器当做展览品,但是对于外乡者来说却是一个了解文化的好机会。









楼主 ferret2010  发布于 2016-04-12 23:21:00 +0800 CST  

楼主:ferret2010

字数:1799

发表时间:2016-04-13 07: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0-22 22:58:58 +0800 CST

评论数:2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